1

2005年9月21日,台湾省著名学者李敖先生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表示,他将捐出35万人民币在北大给胡适先生立一座铜像,不过,这尊铜像至今并没有在北大立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作为台湾省著名学者,红遍两岸三地的李敖非常推崇胡适,他本人和胡适也颇有渊源。李敖的父亲李鼎彝在北大求学时,胡适便是他的老师。而李敖在台湾大学的恩师姚从吾,也曾师从胡适,李敖自己也与胡适相识相交。李敖也把胡适看成台湾民主的播种者,为此专门为胡适写过一本书叫《胡适评传》,对胡适及其思想学术有很深的研究和理解。胡适对于这个忘年之交也甚是喜欢,生前曾对李敖说过:“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可见,文人之间也是惺惺相惜,互相欣赏真的。

(李敖在北大演讲,北大图书馆胡适“手迹”赠李敖)

胡适在台大教书育人很多年,与李敖亦师亦友,李敖在演讲时还回忆自己当年在台湾困顿潦倒之际,胡适曾雪中送炭赠他1000块钱,助他度过难关,如今李敖成名多年,红遍两岸三地,今日莅临北大演讲,他要以1500倍的人情来报答,李敖并且还认为胡适的思想很“温和”,“对我们最有利”,对这位前辈可谓是非常的尊崇。

不过,李敖最终没能了了心愿,北大不仅拒绝了李敖为胡适立雕像的请求,还把他所捐35万人民币退了回去,但李敖拒绝收回这笔钱,并表示:”什么时候北大想通了就什么时候立。”那么北大为什么拒绝为胡适树雕像呢?

胡适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46年至1948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是北大历任校长中最受争议的一位,对于他的争议,其实更多的是他在思想上的改变,胡适早年是一位思想开明,勇于去旧革新的新青年。胡适曾表示自己只关心文化,对政治并没有兴趣,然而“五四运动”后,作为新青年杰出代表的胡适,却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此后胡适一头扎进政治的洪流,开始以文人的身份从政。

胡适投笔从政,背离了初衷,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他怀着忧国之心曾经自荐出任驻日大使,未获国民政府应允。胡适早年曾求学于美国,英语流利,七七事件爆发后,受蒋介石之邀出任驻美国大使,希望他能凭借自己的外交手段能争取美方对中国的支持。1942年,胡适辞去驻美大使职务,1945年,以中华民国代表的身份率领国民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成立会议。

胡适与北大最大的渊源莫过于他1946年到1948年出任北大校长,此时的胡适声望已经达到了顶峰,蒋介石甚至推荐胡适担任中华民国“总统”,由他自己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可见当时的胡适深受蒋介石的欣赏和器重。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恳切希望胡适能留下,继续担任北大校长,但胡适并不为所动,毅然决定离开北平。

胡适离开北平飞往台湾,是自绝于人民,将自己陷于不复之地,在民族大义面前,胡适选择了与祖国走向对立面。赴台后的胡适,受蒋介石之托,飞往美国为和平解决国共内战问题寻求美国政府的介入,但人民解放军统一大陆的大势已不可逆转,胡适在美国的行程自然毫无结果。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主人士,胡适关键时候没能与新中国共进退,而是选择了一条与自己前半生完全相反的路,他作为一个文人从政,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政治上的成就远不如他在文学、思想上。时至今日,胡适在北大依然是一个极受争议的校长,因此,在北大校园为胡适立雕像,显然不太可能,也不现实,胡适这一生有功有过,胡适曾在北大执教二十年有余。他所提倡的自由主义教育哲学对北大精神影响深远。然而,在北大最需要胡适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离开,虽然胡适到老都对北大念念不忘,但他的这一个选择,已经铸成了自己的千古遗恨。

最佳贡献者
2

第一,可能35万不够,要70万才够吧,再说也没签个协议啥的;第二,既然没塑像,以北大的地位和名气不会贪图别人财物,这笔35万应该已经退还给李敖先生了吧;第三,可能经北大校长办公会研究,也许是觉得给胡适塑像不合适。回答完毕。

3

胡适做为特定时期特定人物,谁也抹不掉他的历史价值,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某些局限性,尽管胡适的形象受拙,但他的学朮贡献与报国热情历史不会忘记的。或许在适当时机塑像会有的。

4

因为政治信仰不同,如果塑个李大钊的像都不用捐款、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5

在中国,不论是建雕像,还是作祭文,都得慎重其事,极端讲究规矩,要“名正言顺”。而我们的大学名校,给谁立像,不给谁立像,从来都不是钱的问题。

北大该不该给前校长胡适立像,有朋友紧抓“35万人民币够不够”这个点,实际是将此问题无厘头化。国内一众985名校,每年受拨经费,早就破了50亿的大关,不说一个铜像了,给铸千百个纯金的大铁牛,都是小菜一叠。我们的北大,耿耿于怀的是这笔钱么?

问题的核心难处,实质在于,对于“特定时期特定人物”,我们的大学,是否该给予立像建碑的“超高级”待遇,往往是某种立场的宣示或颠覆,尤其是北大这等举国瞩目的要府重镇。这微妙,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小暧昧可以,但屁股绝不能坐歪”。

我们都会明白,大学还是北大这等学府,可不只是传播知识、制造文凭的场所,更是价值传导的要塞,一举一动都不可等闲视之。也所以,当2005年时分,一向吝啬的李敖大师,访问大陆间隙,竟要慷慨捐赠35万元,请求给恩师、前北大校长胡适立铜像时,社会各界会众说纷纭,喊打与叫好之声此起彼落。而15年的漫长岁月过去了,连李敖本人都墓木已拱,此事依然无声无息,可谓虽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道理很显然:尽管胡适之病逝已经58年之久,但如何给他“盖棺论定”,是否已经彻底“洗脱嫌疑”,在不同人眼里,依然捉摸不定。再说的明白点,这位绩溪人是否有资格“白玉黄金铸此身”,区区北大当也无此决定权。


自民国以来,胡适一直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与鲁迅并驾齐驱,不见逊色。即便是时至今日的文化人,你站鲁迅还是拥胡适,都意味着明确的自我归队。

与鲁迅不同的是,胡适生前身后,始终脱不去两大敏感点:其一,他“代表着另一种方向”,且早被宣判为“倒行逆施”——总之,他可称得上中国的“公知之祖”,你有多痛恨“公知”,就有多厌恶胡适;其二,更为重要的是,早在1949年1月26日,胡适就在广播中,被列为“战犯”。要给这位“戴罪之身”的前战犯树碑立传,且将他作为学习典范铸进北大校园,以供师生永远瞻仰,这“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你说为难不?

同样的为难,不止是胡适和北大,另外一些名校也遭遇过,只是名气终究没那么“首当其冲”,低调放行就是了。比如湖北武汉大学,同为百年名校,也有一桩很尴尬的事,就是其“建校之父”王世杰,也在首批43人战犯名单之内,以至于武大校史书写中,这位首位校长的名字曾失踪匿迹数十年。

1981年4月21日,王世杰病殁。死前,他依然对武大魂牵梦绕,曾立下遗嘱,想将毕生收藏的珍稀字画全部赠予武大,并且墓碑去掉所有头衔,只刻“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雪艇先生之墓”一行字。自那时起,国内风气有转,海内外也有无数校友,希望在校内给老校长立碑,其子女后人也四处奔走,愿意捐钱出力,其女还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可提议长期都不了了之。

直到2003年,经各方努力,王世杰的塑像才终于得以在珞珈山的樱顶立起来,以永恒的姿态回到故乡湖北,回到日思夜梦的武大,回到念兹在兹的东湖。胡适的分量,比王世杰重多了,王能万里归来,他必然还得“研究研究”。


所以,胡适这尊雕像,至今没有立起来,我们得理解到这番微妙难言的处境。简单说来,胡适立像问题,涉及到两大“历史遗案”还未很好解决的问题:

其一,我们过去对于胡适是有“定性”的。社会上有不同看法那是“学术多元化”范畴,倘真以官方名义彻底翻案,牵动到对那段历史如何“重看”的大方向、大立场问题,如今只怕还不到时候;

其二,国人对于胡适的观感,时至今日依然很割裂,捧之者恨不得给他在北大立一座牌坊,抑之者闻其名都要咬牙切齿,痛斥为“汉奸”、“民族罪人”。如此两极分化的人物,旗帜鲜明的表态,只怕也是踌躇难定。

实际上,给胡适燕园立像,早在李敖提议之前,北大内外就早有呼声。钱理群、陈平原那些人,都不知道奔走多少年了,始终不见落锤——尽管胡的故乡安徽绩溪,早在1986年就将其故居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且置为景点供人凭吊。北大校方的回应,一直都很暧昧,“是否给胡适立像并非有了资金就可以了,学校会有多方面的考虑”云云。

可以说,这些年来,对于无数“北大人”来说,要不要将蔡元培的坟茔从香江迁回,与该不该给胡适之立像,始终都是致力与之的两桩大事,也都因为“历史的老帐”问题无法得到北大“兼容并包”的采纳。

天末同云暗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廖落尔安归?偌大燕园,连莫不相干的塞万提斯都有了“一席之地”,为劳苦功高的前校长立个雕像,并非什么难以决断之事,如今也成了一种考验。


忝为旁观的吃瓜群众,对于胡适及北大此事,我个人始终认同这样一种看法:

作为历史人物,胡适在政治上是不免天真,但其人于学术开天辟地,于中国教育筚路蓝缕,于北大功德无量,倘能让历史的河水冲淡往昔的政治分歧,胡适跟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任何一位伟大人物相较都毫不逊色。在此意义上,北大校方若能够接受善款,相应呼告,为胡适建立雕像,绝对功德一件。

记得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在一次演讲中如是说,“一个民族彰显它自己,不仅要看它诞生了怎样的人,更要看它尊重和铭记着怎样的人”。在他瞧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尊重并铭记何人,透露着这个社会共同体的趣味、格调乃至智力水准。

在我看来,不管北大最后作为如何,胡适早已用他的一言一行,给自己树立了一座丰碑。再说了,胡适若地下有知,愿不愿回归如今的北大,才是个真正的疑问哩!

6

胡适不适合立像。因为他三观不正。看看他的生平,就知道他这一辈子屁股坐在哪边了。

详细的情况,我也不便多说,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资料很详实,一看就清楚了。

我就说一个史料,1949年1月26日,新华社在广播中将胡适列为战犯。

这是当时的名单:

蒋介石、李宗仁、陈 诚 、白崇禧、何应钦、顾祝同、陈果夫、陈立夫、孔祥熙、宋子文、张 群、翁文灏、孙 科、吴铁城、王云五、戴传贤.、 吴鼎昌、熊式辉、张厉生、朱家骅、王世杰、顾维钧、宋美龄、吴国桢、刘 峙、程 潜、薛 岳、卫立煌、余汉谋、胡宗南 、傅作义、阎锡山、周至柔、杜聿明、桂永清、王叔铭 、汤恩伯、孙立人、马鸿逵、马步芳、左舜生、曾 琦 、张君励、朱绍良、 郭 忏、李品仙、 董 钊、陈继承、 张 镇、谷正纲、俞大维、杨 森 、王瓒绪、陈雪屏、“胡适”、于 斌、、叶 青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既然事办不了,北大应该已经把李敖的钱退给他的家人了,要不然就不大厚道了。

7

建一座雕像,在北大这样一所全国著名的大学,应该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具有政治、文化、教育、历史各方面影响。北大历史中有资格雕像的人,究竞有多少不好说,但肯定不会是一、二个人,李傲捐35万就要求必须雕个人像,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建雕像是需要钱,但这不单纯是钱的事。若雕像的立意不过关,别说35万,就3500万也没用。

8

北大应该立毛主席的雕像,北京大学是毛主席所题字。其他都是闲扯蛋,胡适是个卖国喊,北大做的对,坚决不立其像!

9

要不要立一个胡适像 可能现在没有多少人真的了解了 胡适 有学问 但是 胡适是一个纯粹的精美 按照目前的状况 立他的像 是不合适的

10

北大不缺这个钱,立胡适雕像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合不合适的问题。

不可否认,胡适作为北大校长,在新中国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最终胡适却和国民党逃到台湾,抛弃了人民,作为当时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人,这样的影响是很不好的。

在2015年,李傲在中天青年论坛上谈到十年前到北大演讲时捐了钱要求立铜像可是“有些人太小气不肯立,要把这个钱退给我,我说我不接受,这个钱放在你们那里,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立”李敖原话。

后来,直到李傲去世的时候,胡适的雕像也没有立。其实李傲在自己的后半生一直也没有原谅北大,作为一名文人,李傲是有脾气的,真性情,爱恨分明。在他看来,北大的初衷就是“自由,民主”,教育应该有独立的思想之类的,但是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他没有结合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因此有这样的想法。

其实雕像的立与不立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哪些人可以,哪些人不可以,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不立,并不是以后永远不会立,这个都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来判断的。

也许政客的想法和文人天然是有差距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