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居正为什么不重用海瑞?张居正秉政期间为推行“一鞭法”改革和清丈土地时曾短暂委任过海瑞官职,但哪不是重用,而是利用。海瑞这样一个耿直、狷介,廉洁奉公,严以律己的好官为何不为张居正重用呢?

第一,执政理念不同。海瑞饱读诗书,儒家思想和圣贤教诲既是其信仰也是行动准则,骂皇帝、告同僚,不避利害、为民请命就是其思想的真实表现。而张居正虽是科甲出身,但其理念和行为是完全继承了浙东学派经世致用传统的官僚。

第二,看待问题的标准不同。张居正作为首辅,在要处理国政和人际关系时必须务实包容、兼收并蓄,必须容人、容错。而熟读经书的饱学之士,有儒家风范、堂堂正正的君子海瑞,评判事物的标准是礼和善恶,而不是利害和效果。为什么古代读书人就能当法官判案?原因就是因为学过礼,懂善恶。

人人都有做海瑞的资质和自由,但历史上只有一个海瑞。除了要严格要求自己,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外,应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环境”。海瑞的际遇就是明证。


最佳贡献者
2

海瑞品格高,但不务实。

不务实者执政,做个县令还可以,若掌握国家大权。只有两种结果:一是一事无成,二是误国误民。

而张居正不但是个有才能之人,更是务实之人。

所以,张居正可以用海瑞,但不会重用海瑞。

3

在评价一个官员时,由于对于贪污腐败的强烈厌恶,使我们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凡是清官就一定是好官。实际上,有很多清官碌碌无为,反而误了一方百姓的;也有些贪官,政绩却还不错,百姓反而安居乐业的。

海瑞是忠臣,是清官,也是孝子。他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他为官20多年,执法可谓刚正不阿,然而他却无法成为官员的模范,他在行政时,将道德放在一个极高的标准,甚至到不考虑实情的地步。更多的是基于直觉直接判断善恶是非。例如,对于案件,他不加调查,平民富民,一定就是富民有问题,兄长和弟弟,则一定是兄长。对于契约问题,海瑞规定,必须按照双方签订的契约为准,而不按照明朝的利息不得超过本金一半的规定。在海瑞看似公平的执法下,很多目不识丁的农民反而成为受害者。失去田地。海瑞执政过的地方,并没有突出的政绩。一个清官,和一个能臣,这中间不能画等号。

另外,海瑞的私人品格。则并非无懈可击,他一生取三妻,二妾。其中两次出妻,第二任一个月就被休了,第三任不明不白死了,到了年近七十,还纳了一房小妾。

张居正作为明朝第一能臣,还是很有识人之能的。海瑞并非一个非常有能力可堪大用的人才,而且跟同僚的关系还都处的不好,不被重用实属情理之中。

4

海瑞,清官好官,能力出众。一心为国为民。张居正:首辅,是能臣,权臣,胸怀天下变法强国。他们二人本应该是强强联手,为建设强大明朝而努力奋斗。

但实际情况是张居正做了10年的首辅,硬是没有重用海瑞。甚至是不用海瑞。原因有以下四条:



1.海瑞是道德模范,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

我相信任何一位领导干部都不会想拥有一位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的手下。就算这位手下的能力再强。也不会用。

一篇治安疏,洋洋洒洒6000余字,将那位执政40多年的嘉靖帝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体无完肤。这让海瑞得到了天下百姓的人心。但却失去了朝堂上下君王与文武百官的人心。

这样的道德模范,至正完人,谁敢用?谁能用?谁能用好?张居正如果真的重用了海瑞,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的话,换句诛心的话,难道张居正比嘉靖帝还牛?

所以张居正不能用,不敢用,不会用海瑞。



2.海瑞是君子人,在他心中只有国家和人民,没有私情。就算对他有知遇之恩,只要违背国家利益,海瑞下手依然毫不手软,

在这里我们要说大明朝另一位首辅徐阶(就是和严嵩斗了几十年的那位),嘉靖帝驾崩之后,徐阶提拔重用了海瑞。

三年之后,海瑞做了应天巡抚。问题就出在这儿:海瑞在做巡抚期间,他将执政的矛头对准了他曾经的恩人——徐阶(因为徐杰是当时江南的第一大地主)整个江南一带都是以徐阶家族为首的师生阶级把持。海瑞抓了徐阶的弟弟,并退还了他们的部分田产。

将心比心的来说,海瑞做的无懈可击,一片公心。但似乎就稍微少了一点点人情(当然我们可以义正言辞的说法不容情)。不过有徐阶这个前车之鉴放在这儿,张居正难道不害怕吗?所以他宁可不用海瑞,不想给自己惹这么大的麻烦。毕竟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人才不缺。



3.张居正是政治家,政治家首先考虑的第1件事永远是屁股下的那把椅子。

张居正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给后世称为明朝的中兴之臣。他是一位政治家,就预示着他有很多政治理念,政治抱负要实现。

实现这些理念和抱负,就要确保他坐在首辅这个职位上,他手中有话语权。而为了掌握住他手中的权利,一位优秀的政治家绝对会不择一切手段(包含合法的和违法的)

如果他提拔了重用海瑞,以海瑞的性格特点,面对张居正的如果有违法行为,他绝对会立马站出来跟张居正斗个你死我活。

海瑞他连嘉靖皇帝都不怕,何况你个张居正?从这一点来说,张居正肯定不会用海瑞。

4.不是原因的原因:少校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应用如下:海先生只有放在庙庙里供奉着,才可万民景仰,他不能食人间烟火的。

身处淤泥独自清,

朝堂黑暗唯君明。

大厦将倾谁能扶,

擎天玉柱海刚峰。

我是少校柳下惠。

5

海瑞当年扛着棺材向嘉靖上书《治安疏》惹毛了皇帝,被抓捕关押判了死刑,还是首辅徐阶先后看机会劝诫嘉靖不要加害海瑞。穆宗继位后,海瑞得以平反,升任大理寺右寺丞,其中都有首辅徐阶从中斡旋的功劳。

但在隆庆年间,海瑞任应天巡抚,发现当地豪强土地兼并严重,就逼令侵夺民田的官绅之家退田。而任区内占地最大的土豪恰巧就是退休的首辅徐阶,海瑞丝毫没有照顾情面,一视同仁责成徐阶退田半数以上。

徐阶是张居正的老前辈,张居正在内阁还是小字辈的时候,这些事情他都看在眼里。张居正的前任高拱也不待见海瑞,海瑞在官场被弹劾离开应天府巡抚职位时,还在背后踹了海瑞一脚,撤了他的官。海瑞面对报复无可奈何,就此告病还乡。

张居正和前辈们顷扎是为了权力,但他们的遭遇和做派,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张居正是权臣但也绝对不是清官,即使朝中有人多次替海瑞复出呐喊,他也充耳不闻,不予理睬。道理很简单,张居正不仅仅经常河边走,从头到尾也湿透了鞋,谁愿意再起用一个刺头时不时地来弹劾一下自己呢。

把海瑞放外做官那更不可以,张居正的新政和他的“一条鞭法”都要得到广大士绅官僚的支持。海瑞在应天府,知苏州府的时候富人乡绅唯恐避之不及,官僚们消极怠工,富户们惹不起总躲得起迁移别处。

这样会造成当地经济不活跃,按现在的话讲就是GDP会严重缩水。海瑞个人是实现了道德名望,但再怎样风生水起,别忘了稳定压倒一切。海瑞偏袒的农民和穷人只是当时社会阶层的一部分,保持社会各方利益维持财赋税收,才是地方官的首要任务。

如果重用海瑞,他在官场惹下的麻烦,甚至影响地方赋税,闹到最后非但不利于张居正的新政,还会让反对新政的人找到借口。张居正一想到让海瑞任职会带来的后果,那头就摇地像拨浪鼓似的。

给海瑞一个不管事的官,会引起清流们诋毁自己,给海瑞一个有实权的官,又可能坏了自己下的一盘棋,与其两难,索性把海瑞高高地搁在那里,尽管让人膜拜好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6

一代明相张居正为什么不待见清官海瑞?这是由张居正用人的标准决定的。张居正主张重用循吏、慎用清流。所谓循吏,就是一心想把事情做好,注重做事的结果,而不怎么顾及道德约束。所谓清流,则总是把道德放在第一,说的多,事情却很少能做成、做好。

对海瑞的使用就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海瑞是个清官,他曾抬着棺材给嘉靖皇帝上书的事。嘉靖皇帝看了万言书,很生气。但并没有杀海瑞,而是把他打入大牢里就不管了。嘉靖死后,徐阶考虑海瑞的名声,把他从牢中放出来,并给予重用。安排他到江南应天府任巡抚,管理南京周边应天、苏州、松江、镇江、常州、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最富裕的十府。可是海瑞在那两年,就搞的乌烟瘴气,赋税减了一大半不说,有钱的大户人家都跑了,税源大幅减少。他自己却很清廉,连八抬大轿不坐了,仅骑驴上班。他这样一搞,其他官吏很不满意,因为他是头,既然他骑驴,那他手下怎敢坐轿了!所以纷纷找关系调走。有钱人都很怕他,因为与穷人打官司,无论谁是谁非,肯定是有钱人败。海瑞是个理想主义者,对管理实在是勉为其难。工作搞的很被动,所以,海瑞生气,并骂“满天下都是妇人”,愤然辞职。

张居正任首辅后,让三品以上的官员推荐人才,推荐海瑞的人也不少。时任吏部尚书的杨博,也希望启用海瑞,并找到张居正。 张居正说不打算启用海瑞。杨博大惊,问何故?

张居正说这样一段话:嘉靖四十五年,因海瑞上疏讥刺世宗皇帝迷恋方术而被关入死牢,严嵩揣摩世宗皇帝心思,让大理寺从严审判,海瑞被定死罪。折子送到世宗皇帝那,可能世宗皇帝考虑到天下舆论,一直未批准。之后世宗皇帝驾崩不久,严嵩出事,徐阶任首辅,海瑞被平反,并官升两级,一跃而为众官都想去的四品苏州知府。可是,到任后,处理公务、断案完全意气用事。官司到他手上,不管是非曲直,总是有钱人败诉。催交赋税穷苦小民交不起一律免除,其欠额均分摊到有钱人头上。因此地方士绅怨气很大。不到两年,有钱人家纷纷逃往他乡。苏州乃是经济发达之地,短短两年让他搞的经济萧条,赋税锐减。再有,官员出行,本有规定仪仗,海瑞不顾官家体面,一律撤去,出门骑驴,只带一个差人,使得同僚与他结怨生恨。一任未满而连发劾疏,海瑞干不去只好挂冠而去。论人品,海瑞清正廉明无懈可击。 基于以上考虑,决定不再启用海瑞。你启用他,他仍不能造福一方,若给他闲差,士林又会骂我不重用他。

张居正的这段话,说清楚了为何不启用、不待见海瑞的理由!

事实证明,是好人并一定是好官!好人好心也不一定就能办成好事!

请关注“下午历史茶”,共同探讨。

7

张居正为何始终没有重用海瑞?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难用一两句讲清。的确,张居正和海瑞都是属于救国型大臣,既能够看到国家的积弊所在,也试图有一番作为,而且从表面上看,他们都属于反对大奸大恶严嵩的一派,但是这两位始终尿不到一壶,为何?

要给出自己的答案,我认为有必要先对二者进行比较:

首先是论廉。

毫无疑问,海瑞是清廉届的佼佼者,放眼有明一代,甚至是整个封建历史,海瑞绝对是清廉的模范和楷模。海瑞之清,以至于堂堂京官还要老妈、老婆织布打零工来帮补家庭,大过年还要上街卖东西才能有顿肉吃。

那么张居正则不然,他虽然不是大腐败份子,但比起海瑞则是相形见绌。张居正在生活上并不自律,花销大,家财也不少。据《万历十五年》说,张被抄家后追赃上缴的各种财物约值十万两以上,其子供称还有三十万两寄存各处,抬进宫门的抄没财物达一百一十扛。这些显然与其俸禄不符。

其次是论能。

海瑞是个好官,但并非是个完人。他可以把一个州县治理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把他们放到更高的位置上他们却做不好,海瑞在治理淳安县时颇有政绩,但是在巡抚应天时富人多出逃,当年朝廷的赋税下降四成,虽然这不是海瑞的问题,但显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张居正的最大最为无疑是改革变法。张居正的变法至少他在位期间是成功的,实行一条鞭法政策,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稍作改良,顺应时代潮流。把一个权臣手段用之极尽,谁阻挡杀谁。张居正的政策很大程度上的挽救了渐渐衰落的明朝,一改嘉靖朝的颓势,消除赤子,国库年年有结余,后来还有钱打万历三大征。

最后是论性格。

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对于个人来说,怎么样都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做官的人,性格就不再是个人问题,因为其本职工作就是要与人打交道。这方面,张居正不用多说,娴熟的官场高手,情商高,容易带动和调动一切积极力量,这为他取得的成就密不可分!

但对于海瑞来说,就是另一种情况。海瑞性格致刚,是一个极致的理想主义者,无论是对皇帝、上司,还是下属乃至家人,他都秉承眼里绝不容忍一粒沙子的原则,该批的批,该骂的骂,久而久之,身边几乎没有朋友了。对于当领导的人,没有一定的领导艺术,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综合上面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在大致层面得出一个结论,张居正和海瑞,他们属于目标大致相同而路径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前者如张居正属于务实主意者,有理想,有手段,人格有缺陷;后者如海瑞属于理想主义者,有理想,无路径,或者路径不接地气(操作性不佳),人格无缺陷。

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也许这就是张居正不能重用海瑞的原因吧!

(个人观点,欢迎关注一下!)


8

清流没你们想像的那样好。

其实明朝最后也是毁于以东林党为代表的清流的手中。

你老朱家反腐,你老朱家不让贪,那大家一起玩清流,天天吵架,天天内讧,天天炒皇帝鱿鱼,后来李自成快包围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多希望清流们能说句,跑吧,

清流们不干,宁为玉碎,让皇帝吊死煤山,结果便宜了满清人。

才干和品德是两回事,和口才同样是两回事。

9

海瑞眼中只有公理且不乏忠诚。但缺少对世事的洞察。什么是能力?不是光看到问题。而是还要能解决问题!

10

张居正虽然是一代名相,但却不是一代廉相

海瑞虽然是一代清官,但却不是跟张居正一个类型的人

张居正的生活还是挺奢华的,他的轿子是32个人抬的,有50多平米

而海瑞的生活确实极其借鉴的,这也正是海瑞名留青史的原因之一

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张居正如果重用海瑞

文官集团的其他人会怎么揣测?

张首辅这是要干吗?开始重用这种官儿了?

要知道张居正也是有很多灰色收入的

重用清官是在释放一个信号——我要整顿官场,整治腐败了

所以过于标签化的人,张居正也不敢轻易重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