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到渠成+临门一脚

赵匡胤的职位是殿前都检点,周世宗柴荣死后,年幼的周恭帝柴宗训和母亲无依无靠,只得倚重赵匡胤,令他掌握禁军部队指挥权,不仅如此,赵匡胤的亲信好友也都在后周军事系统内担任要职。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消息,皇帝命赵匡胤率军抗敌。之后发生的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大家也都知道经过,在此不作赘述。

说赵匡胤是历史上最轻易成为开国皇帝的人,说的容易,指的是赵匡胤没有经过大规模流血牺牲,没有政权更迭时的险恶斗争,只能说他是水到渠成。而部下们无非是干了一件赵匡胤想干又不好意思干的一件事,历朝历代这种皇帝还少吗?有个专门的词叫“劝进”,几乎成了一种颇具讽刺意味的“仪式”,大臣们纷纷上“劝进表”,劝说皇上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为了顺应上天,一定要登上天子宝座,拯救天下。皇帝则一脸羞怯的连连拒绝,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我何德何能可以担当此重任呢,你们怎么能把我架在火上烤呢?双方你来我往的推让几个回合,然后赵匡胤勉强答应,然后再把同样的台词戏路和准备“禅让”的周恭帝再来那么几遍。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赵匡胤之前在后周政权核心中步步为营安插的那些心腹,没有高平之战、后周攻南唐之战中的勇猛表现,没有赵匡胤手握天下兵马大权,周恭帝柴宗训也不会那么轻易就白白禅让。所以赵匡胤的胜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不是天上掉下个皇位砸到他脑袋上那么轻松。

历史上像这样兵不血刃皇位便唾手可得的,不止赵匡胤,还有其他人。

曹丕当年从汉献帝手里通过禅让得到皇位,开创魏国。之后,司马炎通过曹奂的禅让,开创了晋朝。唐睿宗李旦禅让给母亲武瞾,也就是武则天,开创大周。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杨坚,后者开创隋朝。说到杨坚,他的发迹之路和开国方式,都和赵匡胤极为相似,他是周静帝的大臣,手握军政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周静帝不得不禅让,本以为能换得一生安宁,结果还是在杨坚派人毒死。

像这样的禅让在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还有很多。讽刺的是,大部分的通过禅让得到开国君主之位的,前朝最后一位国君没有一个是自愿的,不过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而已。即便是同一政权内部的“内禅”,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非自愿的。比如唐高祖李渊禅让给儿子唐太宗李世民,还有明英宗朱祁镇和明景帝朱祁钰。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说起来也是不胜唏嘘啊。

开国登基,没有任何人是容易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流血牺牲和斗争,不过是代价多少而已。

最佳贡献者
2

是的,赵匡胤的确是历史上开国最容易的皇帝,杨坚还要面对宇文家族各种手段,赵匡胤从没有接受过来自后周皇室郭氏家族一丝一毫的不公正待遇和伤害。赵匡胤能够轻易的篡位,除开世宗郭荣早死,也有后周郭氏立国太短、宗族不丰的原因。为什么赵匡胤还能落个好名声,其实很简单,三百年足以洗出一大朵白莲花了。

其实细究史书,赵匡胤拿出手的战绩真的不多,很多禁不起扒皮,他的战绩多数都是夺他人之功张冠李戴而来。

比如,高平之战,他就是听命协同作战,但是宋史本纪吹成是他力挽狂澜挽救了大周的命运,其实不然,高平之战后大封功臣,赵匡胤根本没有封赏记录,却有他爹赵弘殷的记录,因为战功晋升龙捷右厢都指挥使。

宋史本纪说赵匡胤因为此战封殿前都虞候,就更扯了,因为高平之战后封赏战功,晋升殿前都虞候是李继勋,战功第一的是李重进,根本没赵匡胤什么事。

高平之战危急之时,是世宗郭荣亲自上战场督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保卫皇帝的殿前军张永德参战了,不是皇帝下令,殿前军不可能丢下皇帝去参战的。而最先登陷阵的也不是赵匡胤,是李重进和向训等人,因此,高平战功榜单上,李重进和向训排名第一和第二。

再比如说后周整顿军务,旧五代史把功劳按在赵匡胤头上,说是世宗命他整军,选武艺超绝者,亲自选拔精英,好像军务整顿是赵匡胤的手笔。五代会要则记载,整顿军务的是世宗郭荣,“在于阙下,躬亲试阅”,就是说是世宗本人亲自主持选拔的,包括侍卫司的马军和步军。

两个史书该信谁呢?旧五代史是宋人编的,五代会要的是后周宰相王溥编的,自己判断,该信谁的,是谁亲眼看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呢?再说,就凭赵匡胤的身份能主持动殿前军和侍卫军两大独立系统么?没有世宗郭荣的亲自主持,谁也没有资格去管理两支军。

殿前司是周太祖郭威所设置,郭威当初是依靠侍卫亲军司得到的皇位,为防再出现类似的事件,他就设置了殿前司侍卫左右,来分侍卫司的权利,但实际上殿前司战力很渣,而世宗郭荣在高平之战时发现殿前司的战力太差,因此整顿改革,选择壮士有武艺高精者入殿前司,将全国精锐集中在中央,加强禁军战斗力。才使殿前司成为掌控皇帝安全、政权稳固的关键性官职。【突然发现郭荣所作的一切努力所带来的利益都被赵二得到。】

张永德是殿前司老大,是赵匡胤的顶头上司,结果后人五代史世宗本纪找不到张永德带军打仗的记录,殿前司出战的记录全是赵匡胤指挥的,特别是对南唐战争,有李重进的记录,韩令坤的记录,赵匡胤的记录,唯独没有殿前司一把手张永德的记录,可能吗?唯一的可能就是史官拍皇帝马屁,把张永德的功劳都算给赵二了。

有人会疑惑,赵匡胤没功劳为何世宗信任他?问题就在这里,做为皇帝,当然希望提拔那些没有功劳的自己觉得忠诚的人为亲信,赵匡胤没有威望没有大功劳,才有提拔的空间啊,就像汉武帝托孤怎么会找一个出身低贱毫无功劳的霍光做首辅呢?原因是相通的啊!赵匡胤也是因为自己表面的平庸忠厚而得到世宗的信任被提拔,只是可惜,霍赵二人都背叛了恩主的信任。

张永德就是败在功劳太大,虽然对世宗是忠诚的,但最可怕的是人心,面对幼主临朝,变化太大了,世宗不敢赌,因此才把张永德挪开,把自己一路亲自提拔上来的赵匡胤放在殿前司一把手的位置上。

郭荣只当了五年半的皇帝,要做的事有太多,他没有想到自己会早死,更想不到去安排怎么防止手下对小儿子的篡位,所以根本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五代时期将领位高权重的局面。

张永德被罢点检,赵匡胤接任掌控禁军,而副点检一职是赵匡胤的铁杆慕容延钊出任,殿前都虞候是王审琦,殿前都指挥使是石守信,都是赵二的兄弟们。

殿前司的死对头侍卫司在郭荣的整顿下,已经不如殿前司,而侍卫司的老一袁彦,赵二的对头,却被搞走去做陕州节度使,不在京城,接替他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的是赵二后来的亲家张令铎。

侍卫司马步都指挥使李重进本来在郓州,可惜郭荣死后,又被蠢蛋的宰辅赶到更远的扬州,副都指挥使韩通还留在京城,可是赵匡胤陈桥之时把韩通名下一大半侍卫司兵力带走出征,留下的却都是殿前司的亲信主力,所以当韩通跃马出宫去侍卫司调兵时被王彦升杀死。

虽然禁军在郭荣死后遭到清洗,袁彦等郭荣嫡系被解除禁军职务,但是,在赵匡胤篡位时还是有人为周室殉节,赵匡胤进宫想从宣佑门进,东三班的乔亢和陆轨等坚守,不许进宫,赵二从另外门进宫接受朝贺称帝。

东三班全部自杀,赵二派人去抢救,乔亢陆轨二人没有死,出去后两人再次自杀。一般为前朝殉节的都会被记录褒扬的,唯独后周的忠义之臣都被抹黑,东三班默默无闻,李筠、李重进成了叛臣,韩通成了奸臣···摊手。

后周能轻易被赵匡胤取代的原因还是立国太短,根基不稳,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没有赵匡胤也会有李张,如果上天再给世宗二十年,局面就不一样了。

赵匡胤率军入城时,郭宗训就在嫡母兼姨妈小符皇后的带领下走出皇宫,符皇后亲手脱下皇帝和自己身上的黄袍,只穿着白衣,走进世宗郭荣即名的功德禅院天清寺。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就是说:面对造反的赵匡胤,认输了,走进寺院就是跳出三界外的政治避难,只求别杀我们就行。可惜的是,没几年娘俩就被流放到房州,最后死在流放地。

从古到今,再找不出比赵匡胤篡位更简单轻松的了,说是禅让,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武力相逼,因此赵家人特别吸取教训,格外猜忌武将,抑制武臣的时代开启。

猴格曰

写问答写到自己心里难过,也是简直了,但这会儿就是心里难过,某不是世宗郭荣粉,也不是太祖赵二粉,就是一个旁观者来看史,史书是人写的,自然有谬误,史书是臣子写的,自然有偏颇有粉饰。

宋人抹黑郭荣说他看到方面大耳的人都怀疑是篡位,就是不杀赵匡胤,可见天命所归云云,后人看到都知道是扯淡话,作为一个后朝,抹黑前朝,是多么正常啊!某这算不算是听评书落泪替古人担忧呢?

最后谢谢箴瑛老师和keiij兔子妹。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3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事情的结果,并没有去深究其中的过程。其实赵匡胤能登上皇位远比我们想像中要复杂许多,而不是容易到如囊中取物。

历史上真正意思上轻易的当上皇帝的人是隋文帝杨坚。杨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官二代,父亲杨忠是西魏、北周的军事贵族,西魏时因辅佐宇文泰而得势被封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的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隋国公。杨坚后来袭父职,并娶了鲜卑大贵族独孤信的女儿为妻,女儿为杨丽华为北周宣帝皇后。

宣帝死后,幻子即位,也就是杨坚的外孙。公元518年,权臣杨坚把9岁的周静帝赶下皇位,自立为帝,建立隋朝。整个过程没有动一兵一卒,后来大将尉迟迥联合北突厥对抗杨坚,杨坚派韦孝宽带兵征讨,不出半年尉迟迥兵败自杀,国内局势稳定。

而赵匡胤是一位身经百战的马上皇帝,21岁时投奔了后汉大将郭威。公元951年,掌握了后汉军正郭威被部下“黄袍加身”,拥立为帝,建立后周。这时的赵匡胤被提升为滑州副指挥。

郭威去世后,养子柴荣即位,就是周世宗。周世宗有雄才大略,他南征北战,同时励精图治,革新政治。没多久突厥联合北汉进攻后周,周世宗亲征,双方大军在高平展开激战。危机时刻,赵匡胤不顾个人安危,奋力保护周世宗。战斗胜利后,赵匡胤被提升为禁军高级将领。

随后,周世宗“十年平定天下”,赵匡胤每战必征,立下汉马功劳,成为周世宗的得力虎将。周世宗对其非常信任,赵匡胤逐渐取得后周军权。

周世宗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幼子即位。不久辽国和北汉又来进犯,赵匡胤奉命出征。刚出京城20多里,手下一部分居心叵测的军兵就开始煽风点火,大致意思是为小皇帝卖命不值,就是战死了也不会捞到好处,还不如让赵匡胤当了皇帝,大家也能早点享受到荣华富贵。于是在众人的拥护下,半推半就的赵匡胤披上了手下人准备好的黄袍。当时赵匡胤35岁,整整征战了14年,功成名就。

所以说,赵匡胤的皇位来之不易,是经过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如果没有十几年的征战打下基础,树立威望,他怎么可能当上皇帝!好比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整日四处游荡,有一天走到了清华北大门口,也想成为里面的学生。这不是典型的白日做梦吗?

没有十年的寒窗苦读,那来的一举成名!

4

中国有记录的559个帝王里,最佳男演员奖无疑应该颁发给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自幼家境落败之后,到处流浪,后来经一个百岁方丈指点,投军做了一员小兵,因为作战勇敢又有计谋逐渐做到了最高级军队领导人之一。深得后周皇帝柴荣信任,当然他也是忠心耿耿南征北战。柴荣据说有一个癖好,只要看到方脸大耳之人,他认为此人有九五至尊,一定要见一个杀一个。而赵匡胤不幸也是方脸大耳。有一次,柴荣端详着赵匡胤,说“你也是方脸大耳”。赵匡胤端起酒碗,一口气喝光,汗流浃背的伏在地上,哭着说:“臣不能违背父母之命,改变模样,就像陛下不能违背天意拒绝皇位一样。请求皇上给我指点迷津,臣该如何是好?”柴荣哈哈大笑而过。

柴荣突然暴毙之后,继位的是柴荣七岁的儿子。恰好第二年正月初一,辽国入侵后周。于是,赵匡胤带领兵马迎战。第二日,在开封府四五十里的陈桥驿驻扎。当晚,赵匡胤用完全不符合常规的方式喝得酩酊大醉,躲在军帐里酣睡。而后来做了宰相的赵普等一帮人开了军事会议,突然有人提到要拥立赵匡胤做皇帝,全军高级将领一致通过。第二天一早,全军将领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赵匡胤门外,山呼万岁。赵匡胤大惊失色,被他弟弟赵匡义与赵普搀扶着出门,表情肯定显得神色惶恐。面对众望所归,严厉拒绝,甚至抽出剑要斩杀大逆不道苦劝他的将领,最后在众人一再的坚持下,按常规要推辞三次,“无奈的勉强的”同意黄袍加身,其实黄袍哪里来的?

平定天下之后,在赵普的提醒下,开始害怕身高权重的出生入死的兄弟。于是,在一个朝廷散会的夜里,把有身份的人留下了宴请。几碗酒之后,挥手撤走了服务奴仆。一关上门就开始哭了,众人大惑不解,于是,赵匡胤说我这个位置的苦衷各位兄弟并不知情啊,兄弟们还是一团迷雾,赵匡胤不得不点破,又说不知道哪一天,诸位也被手下拥立为王,我的位置就易主了呀。众人才如梦初醒,迅速酒醒,于是纷纷跪倒在地,求皇上开恩,指一条明路。赵匡胤于是给每一位功臣封了一块丰腴的地方,外加一批精心挑选的能歌善舞的姬妾。当然谁都知道,余生要做的就是声色犬马,于赵家无害的酒色之徒。

每一个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赵匡胤都下了很大功夫在演戏上,这难道不是一个卓越的演员的优秀品质吗!不过,后世也有不少历史学家指出,源于赵匡胤的重文抑武的治国方针,正是一百五十一年后北宋灭亡的导火索。是原因之一吧,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5

赵匡胤的祖先赵广汉,是公元前的一个大官,发明了举报箱。

赵广汉到赵匡胤这一辈,大约经历了一千年的时间,而且这一千年赵氏家族从未有过没落。

这是一个奇迹,所以,赵匡胤能够当皇帝,是一个家族千年的积累。

这是个奇迹,希望你不要想多了,普通人不欠账,有肉吃,有房子住,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很幸福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