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古代人不用上班,钱从哪里来?

古代人不用上班,钱从哪里来?

2020-07-29 05:01阅读(76)

古代人不用上班,钱从哪里来?:要说古人不上班,我想大多应该是武侠小说或者电影看多了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那些侠客确实看上去不需要上班,:

1

要说古人不上班,我想大多应该是武侠小说或者电影看多了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那些侠客确实看上去不需要上班,每天浪迹天涯,都有数不完的钱花,并且还有无数美女仰慕他们。

可是真实情况与小说中的情况有所区别,古人在挣钱方面,从来没有输过现代人,他们一样拼命工作,一样有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和熬夜加班的普通工人,只是在历史长河中,这些普通人通常不被人们所关注,从而忽略了人间百态,至于真实的古人是如何工作的,我今天跟大家讲一讲。


一、普通劳动人民

早在上古时期,人们还处于石器时代时,就已经产生挣钱养家糊口的想法了,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流通货币,所以人们通常是以物易物,用差不多价值的东西和对方换取自己需要的物件,或者通过出卖苦力得到对方给予的一定物品。

这些行为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已经具备后来工作的性质,人们每天除了繁殖后代之外,也会考虑如何通过一些野外狩猎或者什么活动来满足并且改善自己生活质量,换言之,这个时候人们也是在工作的,只是工作内容与今天不一样而已。

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并且统一货币、语言、文字,以及各种社会行为标准规范,人们生活也从石器时代的部落“亲亲”血缘关系变成新的宗族世袭血缘关系,比以前更加规范化,对社会、家庭的要求也由此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当初吃饱的阶段,还需要关注穿好喝好。

所以这个时期,人们就开始产生正常货币交易,一旦产生货币交易,就意味着人们对工作挣钱的态度有所转变,从原本的以物易物,发展到如今用钱币进行购物,让货币彻底流通起来,更加激发人们的工作欲望。

从秦朝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在工作挣钱,这些工作各种各样,普通人们大多就是通过出卖苦力来获得一定报酬,稍微有一点经济头脑的人会通过利用不同区域的货物差价进行生意买卖赚钱,形成比较早的商业思维。

这个时期的工作基本围绕的就是衣、食方面,教以前单纯只是吃饱的阶段有所发展,人们对挣钱的兴趣更加浓厚,所有人都有一种意识,就是需要去工作挣钱。这个时候比较挣钱的行业就是皇宫中的各种职务,低到一个普通丫鬟,高到妃子等,对于普通人家而言,想要成为妃子或者王侯将相十分困难,于是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女孩到皇宫做丫鬟,做一些简单活计来获取报酬。

男性也有在皇宫工作的,但是通常都是太监,比较悲哀。能在皇宫中工作,都已经是相当有面子的工作了,大多数普通人仅仅只能成为稍微情况好一点的人家的丫鬟、佣人,受尽折磨,换取一些报酬养家糊口。

由于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严重,战争频繁发生,所以当时的工作人民经常一不小心就会失业,久而久之,只能离开城市,回到农村继续干农活,可惜干农活一样有风险,天灾人祸可能导致颗粒无收,最后这些底层人民往往成为不稳定因素,一旦有人号召,就会揭竿而起,他们以为换一个朝代,自己就会好过一些,无奈历史上仅仅有一个唐朝而已。


二、公务人员

除了普通人民之外,就是当官的公务人员,古代各种考试,比如科举考试,也就是一个入仕的选拔性考试,因为能够成为公务员,当上个一官半职,就意味着从此人生飞黄腾达,谁都想成为公务员,拥有铁饭碗,科举考试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古代想考取个状元,那比现在考清华北大难度大太多了,很难出这样的人才,哪怕是举人、进士,都十分难考,因此能够成为公务员,在朝廷当官的人,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也是金钱、权利最后集中拥有的一部分人。


三、武侠剑客

除了上边所述的两种人之外,古代还有一部分被人们认为不上班的人,那就是那些武侠剑客,他们看起来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实际上他们可不是一般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古代崇尚英雄主义,那些稍微有一点能力的武侠,虽然不会像电影小说中那样飞檐走壁,但是只要他们成为英雄,金钱这种东西完全就是身外之物了。很多达官贵人会前往去拜访这些英雄,或者给个虚职,挂在其门下,每个月或者每年会给其一定的报酬,只要有事情或者在重要场合时,英雄出面一下足矣。

这是比较厉害的武侠人士,对于一般的武侠人士,就是通过收徒弟或者组建一些培训武艺的机构,收取一些费用,恰似今天的各种培训机构一般,当然古代还有镖局,专门负责护送一些重要东西,这部分人也大多是由这些武侠组成。

可以说武侠在当时大多数还是工作的,只有少部分真正意义上的游手好闲,最后毫无疑问就被时代淘汰,毕竟这就是适者生存的法则,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谁能够逃得过。


结语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们虽然思想或者很多东西都发生改变,但是求生欲望从来没有变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更好,从而每个人都会为了过得更好而努力,只要有对比,必然有伤害,有伤害必然需要上班挣钱养家糊口,要不然被人看不起不是很尴尬?

所以说,古代不可能不上班,只是那时候上班工作的类型与现在不一样,收入也就千差万别,但是整体社会结构以及运转模式,变化还是不大!总而言之一句话,不努力就要被淘汰!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是想。

2

古代人不用上班还有钱用,基本存在于三个群体,一是行走江湖的侠客,似乎从不缺金银;二是学子,如:在青楼“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杜牧和周游天下的李白,他们似乎也不缺钱;三是隐士,如:鬼谷子,一辈子只出过一次山,应该也不缺钱。

除开这三类人群,就算皇帝也要“上班”,更何况其他人,又怎么能不工作呢?

那么,这些人的钱财又是从何而来的?

侠客中不上班的特殊人群

除了一些走江湖卖艺、压镖等侠客需要“工作”外,有些侠客则依附有势力的大户或官员府中,充当门客,在没有被重用前,不用上班基本上也可以混口饭或得点金银赏赐,而接取并完成“任务”后,便会得到主家的钱财赏赐。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荆轲、聂政、专诸等侠客,实为刺客;还有三国时期刺杀孙策的许贡三门客等。

还有些侠客打着“劫富”的幌子,行不法之事发财后,便当起老大,靠收拢的小弟为自己赚钱,当然就不用工作了。如:《史记·游侠列传》里的郭解。

也有些侠客则依靠一些所谓的“大善人”接济,讨点钱财。如:《史记·游侠列传》中亡命天涯的季布就曾得到过朱家的藏匿;《水浒传》中武松就曾得到过柴进的接济,而宋江也常干这样的事。

但是,同样也有一些为钱财发愁的落魄侠士。如:当年韩信饿着肚子仗剑游侠时,若非“漂母”接济,不知能不能走到后来。

此外,就算加入武当、少林这些大门派的侠客,不工作也是待不下去的。所以,不工作的侠客,应该仅是极少的一部分,大多数还是需要靠上班谋生的。

文人中不上班的特殊人群

许多人看到李白游山玩水,阅尽天下美景,很是羡慕,似乎并不为钱财发愁。

其实,在古代有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要自己有才名,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一些“投机者”的特殊照顾。

同时,在古代并没有义务教育,但凡能认识几个字的,家里至少是中农,就算在村里也极受尊重。而穷人家的孩子为了生活,几乎从小都需要帮人放牛放羊等谋生,如:朱元璋小时候就为地主刘德家放牛,那有时间去学习,更没有多余的钱财交学费。

因此,那些不上班,又不缺钱的特殊文人群体,家族大都非富及贵。

如:李白,据《新唐书》记载,说李白是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也就是李唐诸王的同宗,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而《旧唐书》中则说,他的父亲李客曾为任城尉。但不管怎么说,他的家族条件绝对不是普通平民百姓能够相比的。

再如:不工作的杜牧曾在扬州有名的青楼里一待就是十年,并赚得青楼薄幸名。为此,他还写下名作《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他的祖父杜佑曾为唐朝宰相、歧国公,父亲杜从郁曾任唐朝谏官、秘书丞、部员外郎等职,绝对称得上官宦世家,一般人能比吗。

因此,这些不上班的文人,也只是一部分极少的特殊群体,大多数还是要依靠上班和才能来光宗耀祖的。

隐士中不上班的特殊人群

可能,在许多的人心目中,隐士群体应该是不上班,而又不缺钱的一群古人。

虽说,《荀子·正论》中讲:“天下无隐士,无遗善。”但是,鬼谷子、陶渊明之类的真隐士应该还是存在的,据说鬼谷子一辈子仅出过一次山谷,而他培养出的学生却有500多名,几乎都是当时代各行业的翘楚,他还会缺钱吗?例如:孙膑、白起、李牧、商鞅、李斯、西门豹、李冰、吕不韦、计然、要离等。

但是,他培养学生的过程又算不算上班工作呢?

而从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诗句中看,他还是需要种田的,种田应该也是一种上班工作吧,而种田的粮食所得,自然也能换取钱财。

然而,也有些隐士确实是不需要工作的。如:《梁书》中记载的何点,属于贵族子弟,生活钱财主要靠家族资助;还有整天无所事事,山里听琴的阮籍,也有同样的家世。

但也有些退休的隐士官员,靠当官时的积蓄就能养活自己。如:《新唐书》中记载的王绩,《晋书》中记载的氾腾等。

同时,还有一些颇有才华的隐士,皇家和官府为获取爱才之名,都愿意资助。如:《金史》中记载的赵质。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在“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的陕西终南山上,目前修行的隐士约有5000多人,这些人确实不用工作,而生活钱财来源,则基本靠当地民众和游客资助。

不管怎么说,上班才是人生的主流,而不工作的这类特殊群体,都是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群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虽然,人生并没有标准,对于这类不工作的群体不必有过多看法,但社会也并不倡导。所以,上班和工作,才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图片来源网络

3

公元1628年的某天,陕西米脂县李家站,一个年轻“公务员”收拾干净去上班了。

(古代驿站)

朝廷在李家站设置了一个公家招待所(驿站),专门接待公务人员,当然偶尔也有官员家属外出旅游,招待所也需要照顾一下。年轻人是招待所的马匹饲养员,虽然不怎么清闲,但最起码工作稳定,偶尔还能捞点油水。

这份工作虽然挣不到大钱,但总不至于饿死。

万万没想到,新皇帝一上台,觉得朝廷的公务花费太多了,想要裁撤一下各单位的闲散人员。年轻人刚到单位,还没来得及跟马打声招呼呢,就被领导叫进了办公室。

没有安慰,没有补偿,啥都没有,年轻人就下岗了……下岗就吃不上饭,要么饿死,要么造反,于是他选择了后者,他就是李自成。


你说他要是还能天天上班,会去造反吗?

(各行各业都要上班)

古代的官员要上班,衙门的文书杂役要上班,街上店铺的伙计要上班,富豪士绅家的丫鬟仆人要上班,就连地主家的放牛娃也要上班……也就是农民种地不算上班了,不过人家比上班还累。

上班就要领工资,不然谁去干活啊?比如清朝后宫里的嫔妃都按等级领钱,最低等级的“答应”年薪50两,少得可怜。所以拼命“评职称”,要是能升到贵妃,年薪就到了600两,天差地别——要是按这么说,嫔妃早晚请安,努力给皇帝生儿子,也算是上班了。

(卖炊饼养家糊口)

普通市民都有自己的工作,比如《水浒传》里武大郎天天要上班,卖炊饼养家。潘金莲被王婆设计诱骗,最初也只是想凭借女红做衣服贴补家用。

那农民的钱从哪来?很简单,卖粮食卖菜。虽然古代农民不用上班,但是必须努力耕种,饲养家禽。多劳多得,然后送到城里去卖,也能赚些钱。

所以,题主所说的“古代人不用上班”,是不符合实际的。古代人要上班,而且各行各业都要努力工作,才能挣钱养家。

4

这种说法缺乏历史常识,古人虽然不用上班,但古人的生活也并不闲,男耕女织,漁樵商贩,工匠艺人,官吏士兵,各行各业都忙忙碌碌,每个人都创造自己的劳动价值,然后产生交易,有时候是以物易物,但大多都是货币交易。

古人很早就发明了货币,官员们都是有薪水的,农民通过商品交易也有收入。朝迋要向民众收取各种賦税,这就是国家的经济基礎。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农民也是要交农业税的,他们的钱也来自于卖余粮,其实几千年的农耕文化都是一样的。

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太年轻,沒有经历过以前的生活,以为不上班,不打工就沒有钱花,其实古人在太平盛世的生活比我们都滋润。




5

武大郎卖烧饼那就是上班了!


6

大侠分很多种,一种是投身门派,像令狐冲、张翠山,他们的门派就有钱,一种是“为人任侠”(即以侠为己任)像张良、季布他们有自己的职业,还有一种是刺客,像荆轲、专诸杀完人要不自己死了,要不事成之后主子给钱


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绝大部分老百姓都不需要上班,因为他们是农民。

农民们一年辛辛苦苦种地,希望收获季节多打一些粮食。这些粮食可以卖掉,换来一些生活必需品和钱财。

至于怎么卖,种类就多了。

最常见的就是,卖给粮食商人。

大家都学过《多收了三五斗》。江浙在1932年水稻大丰收,各地农民摇船到万盛米行粜米。这种米行就是专门买粮食的。他们从农民手中买米以后,再囤积起来卖到各地。

不过,在这种米行卖米,多是农民吃亏。

因为米行的老板都是有钱人,他们往往会联合起来压价。

而古代农民运输自己的粮食很困难,通常只能就近出售,所以只能眼睁睁的遭受压价。

《多收了三五斗》里面去年米价是7块半,今年就变成了5块。

这主要是商人是在商言商,只管赚钱,不是搞慈善。

除了卖给粮商以外,常见的就是赶集出售。

也就是在收获季节,一些乡民直接将粮食背到赶集市场去卖,主要交易的是稻米和米糠,以及各种杂粮。

这主要是一些农民并不种粮食,而是搞蔬菜、水果、禽蛋、鸡鸭猪崽、木柴等。

他们需要吃米的时候,也不像城镇人一样去米店买,而是直接来集市购买,反正全年都有人卖。

双方一般是现钱交易,现货两清。

卖粮的人拿着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还有一种,就是单纯的以货易货了,省去了卖粮食的缓解。

在一些偏僻集市、山区集市,集市都是季节性的,有的干脆是马帮带来的。

这种集市一二个月开一次,常见的是马帮带着生活必需品上山,农民直接将粮食卖给他们,换来需要的必需品。

8

古代人不用上班,钱从哪里来?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现代社会中,大家都各司其能,“搞钱”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项难事。但此时此刻我心中冒出一个疑问,在古代,除了那些官员其他百姓并没有什么工作。古人不上班,那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不上班,居然还能有钱花。看到这里,大家肯定都想一探究竟吧。

1.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去乞讨,自己不用努力,不需要上班,也能混上一口饭吃,若是遇上些好心人收留,那岂不就是衣食无忧了。那其实在古代,这样的人也非常多,甚至更规范,更有组织。你肯定听说过“丐帮”这个词语,听起来是不是也挺高大上的,并没有低人一等。众多的叫花子聚在一起,其力量也是不容小觑,别人忌惮他们的势力。也正因此,丐帮会向外收取保护费,这可比乞讨来钱快多了。

2.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古代,他们虽然没有我们现在的社会分工这么明确,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工。他们这样并没有明确的上班时间及其他规定,所以也称不上上班。但通过劳动,他们也是会有相关的收入来源的。耕地种粮可以解决温饱问题,织布解决穿衣问题。在富余的条件下,他们也可把这些东西拿到街市上卖,这也能算作是他们的收入来源吧。

3. 管吃管住,国家还发钱给补助,这样的好事在现代社会中是不是也有啊?那就是去当兵。不一样的是现在是和平的年代,当兵的条件也会愈加严格。但在古代,兵荒马乱,随时都可能面临大战,那个时候当兵就容易多了,若当了兵,那么首先吃喝就不用担忧了,肯定不会饿着战士们。若能跟着一位好将军立下战功,那奖金肯定也是少不了的,自然不必为了钱而发愁。

4. 若你是一位能人志士,在古代也不用愁赚不到钱。只要你能向皇帝或者是高官展示出你的才能,若能得到他们的赏识和重用,你的衣食住行就不用愁了。但重要的是,你要给他们献计献策的同时还要确保万无一失,否则在他们眼中你一旦没有了价值,就很难全身而退。

说了这么多,其实无论何处,想要好好活着,就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劳动。古代虽没有那么多的工作来做,但古人也是要想尽办法生存下去。“适者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唯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是成功的秘诀。

9

古代人不用上班,钱从哪里来?关于这个问题,就看“上班“这两个字的定义。古代人如果不用上班的话,为什么还要参加各类考试呢?那各个朝代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上班吗?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范进中举,讲的就是人到中年的范进,经过多年的考试,终于中了举人而发疯的故事。



范进大半辈子都在学习中,但是屡次考试不中,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亲戚们都不愿和他来往,特别是他的老丈人,非常瞧不上他。

但是范进中举后,大家都来巴结他,送房子的送房子,送地的送地,还有的人愿意来给他当奴仆。有人提议,让他的老丈人打他两巴掌,让范进好清醒过来。但是他的老丈人转变的非常快,不敢下手。

所以你看古代人一旦考试高中之后,虽然当官收入不是很高,比如在明朝当官的收入就特别低,但是也足以养活一大家子人。比如他的老婆,小妾,家里的佣人,都是为他一个人服务的,不用上班。



但是古代更多的人是穷苦老百姓,他们不用上班,是因为没有班可上。而且,大多数老百姓都没有土地,通过给地主做佃户来维持生活。即使这样,还往往难以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对这些老百姓来说,他们是非常羡慕上班的人的,但是没有班可上啊。

古代,还有些才能的人会选择去别人家里当食客,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一一孟尝君家里当时养了3000食客。其中有一个食客名字叫冯谖,平时被孟尝君养在家里,基本没有什么事情,但是他总是提条件。他最经典的话有三句,其中有一句是:“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意思是,冯谖说,“长剑啊,咱们回去吧,吃饭都没有鱼。“孟尝君知道以后,就说给他提高待遇,让他吃鱼。

到后来,冯谖到孟尝君的封地去收租子,结果把孟尝君的很多收条都给烧了。到后来,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给自己买的是“义”。



孟尝君的这些食客看起来没有工作,但其实就是在做工作,关键时候他们都能为主人出一把子力气。要不孟尝君他们为什么要养着食客呢?

当然,前提是养食客的人首先得有钱,孟尝君他自己是上班的,他与皇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贵族公子,他是齐湣王的弟弟。

古代还有很多行侠仗义的侠客,他们看似不用上班,钱从哪里来呢?他们首先就是劫富济贫,相当于抢富人的钱。因为他们自己中有很多人都是穷人,首先就得接济自己。然后还有很多朝中的有钱的人愿意结交他们,主动送他们一些钱财。

而有些有钱人也可以雇用这些侠客,帮他们去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刺杀吴王僚的专诸等,都是为主人效力的侠客。“风萧萧兮,易水寒。“表明的是荆轲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和志向。

古代还有很多商人,他们看似也不用上班,但是通过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来赚取利益。说他们不上班吧,不太合适。说他们上班吧,又不像是上班。

其实上班与不上班都是相对概念,反正钱不会无缘无故的,从天上掉下来,天上不会掉馅饼。看似一些不上班的人肯定有收入来源,比如他的父辈家里积攒了很多的钱财。当然也有一些人就是好吃懒做,坐吃山空,比较懒惰,宁愿受冻挨饿也不愿出把子力气。

综上,生活在古代的人,如果想生活的更好,如果积极上进,有良好的平台还是要上班的。

10

现代工业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工薪阶层,都是迎着朝阳上班,在夕阳时候下班,就这样过着朝九暮五的生活。上班目的是为了赚钱,在吃饱饭的时候更是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看过古装电视剧的人们,就会发觉古代人不像我们,每天都要出门上班。所以,人人就好奇古人的钱从什么地方来?其实,古代分为士农工商多个阶层,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赚钱的方式与生活模式。本文笔者就介绍古代人的赚钱方式。

一 贵族与官员的赚钱方式

贵族与官员都处在封建社会金字塔的尖端,贵族世家与官员都有着自己的俸禄与爵位,朝廷都会为贵族与官员发放工资,也就是俸禄。但是,这些俸禄与工资很难维持贵族官员的日常生活,古时候朝廷也不允许他们经商,他们就想着其他赚钱的方式。

如贵族与官员,可以购买一些商铺,然后交给手下人自主去打理,自己从中赚取利润。在古代,土地也是最重要的财富,官员贵族就会用自己的资产购买大量的土地,然后把土地租给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然后对农民收取租金,自己过着地主的生活。此外,官员如果工作任务完成优秀,皇帝与上级官员也对进行赏赐,这也是钱财的重要来源。

至于各个地方官府的工作人员,如官府的衙役、师爷、文书等等,与现在政府公务员中科员一样,也是领着国家的俸禄,也都是过着朝九暮五的上班族生活。

二 皇宫缤妃的工资

古代朝廷皇宫缤妃,也是有着自己的工资薪酬的。如在清朝后宫的缤妃,也是根据等级领钱的。最低等级的“答应”,年薪只有50两,实在是少得可怜。所以,缤妃就拼命要“评职称”,争取一路升级到贵妃,就可以获得600两的年薪。所以,对于皇宫的缤妃来说,早晚请安,然后努力给皇帝生一个儿子,就算是上班获取工资了。

三 手工艺人的工作

手工业的工匠,主要依靠自己的手艺来赚钱获得工资。如在《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天天都要靠卖炊饼上班,赚钱养家。当潘金莲被王婆拐骗之后,也只能依靠女红做一些衣服来补贴家用。

在古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今天手工艺者这么高。工匠处在第三阶层,社会地位也不高。但是,如果工匠服务对象是高官贵族,也会获得他们的保护。如一些工匠在王府或者皇宫,为官僚贵族皇室制作首饰、家具等,可以获得权贵人士的庇护,过着物质上富裕的生活。但是,如果工匠也只是小的店铺,制作手艺也不精湛的话,生活比较贫穷,仅能维持温饱也足够了。

四 古代商人的生活

我国古代都有从事商业的商人,每个朝代都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虽然唐宋时候注重商业发展,商人地位还是无法与农民相比较。商人虽然拥有很多财富,在穿戴方面却做严格化地规定,不能佩戴特别贵重的饰品与华丽的衣服。所以,商人只能把财富与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吃食物方面。如今天扬州丰富的美食,这与古代大盐商做出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五 农民的收入

农民的钱与收入怎么来,很简单,就是种地卖粮食与卖菜。虽然古代农民不用上班,却是需要努力耕作田地,收获庄稼,饲养家禽。在养足自己生活之后,多余农作物可以拿去市场销售,赚一些钱。对于农民来说,“日耕而作日落而息”。虽然不用上班,但是每天耕作田地,生活也是非常辛苦。

农民在古代社会中排“第二”阶层,生活也真的不是那么美好。如果自家能拥有几亩田地还算很不错,对朝廷交税之后基本也可以自给自足。没有土地的农民生活就是比较凄惨,租种地主的田地之后,承担向朝廷上交粮食与地主缴纳租金双重压力。如果是丰收的季节,剩下粮食可以够一家人温饱。但是,如果在歉收的年景,农民就只能饿着肚子的。

古代农民的生活开销也不多,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自己种粮食、种菜,然后供给自己家庭吃。平民女子也会裁缝、织布等。所以,普通百姓在钱财方面需求不是很高。

五 古代侠客的生活

古代大侠,也就是侠客,仿佛如武侠小说描绘一样,过一种执刀策马扬鞭和快意恩仇地生活。这一种人本来家里就钱财富足,行走在江湖上都会带着大量钱财,不需要工作就可以吃好喝好。还有一些本身名声与实力都很响亮,走到任何地方都会有人心甘情愿送金钱银两,也不愁经济来源。

还有一种侠客, 本身开镖局或者武馆,虽然四处漂泊,背后却有着强大经济来源支撑,也是不愁吃喝的。在古代,大侠可以说是那一个时代的“网红”,在平民百姓之间都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这些大侠都可以为自己谋一官半职。

还有一些侠客,做某个私家武术教练或者保镖,或者北富商大贾雇佣,担当私人保镖。虽然平时游街串巷,遇到雇主有困难的时候,就会挺身而出!

可以看到,现在古人不像我们今天都要去上班,却有独特的赚钱方式。只要获得钱财,都可以在社会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