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摄政王时,曾经的眼中钉索尼、鳌拜可想而知会是什么处境,一句话形容就是,打压打压再打压。
1643年皇太极突然驾崩,没留遗诏。皇位继承人问题摆到了桌面上。当时,分为三派,首先是皇太极长子豪格,他是最有希望的继承人。皇太极原来的两黄旗将领是他坚定的支持者,主要骨干就是八大臣: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八人“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
然后是睿亲王多尔衮战功赫赫,两白旗支持他,他的亲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为他助威。
最后一派是没实力,有资格的代善、济尔哈朗等一些吃瓜群众,跟着和稀泥的。
九月二十六日,各大王公贝勒在崇政殿召开王位继承人竞聘大会,鳌拜、索尼刚说了一句“立皇子”,直接被多尔衮轰出去了。多尔衮说:“这是王公大臣的会议,你们是什么东西?”,于是,索尼、鳌拜等在门外等候。崇政殿里面剑拔弩张,索尼、鳌拜在门口也没闲着,他们利用职权将八旗卫队和两黄旗调来包围了崇政殿。并在外面高呼“立皇子”。豪格得到了舆论,家族,禁军的三方面支持,优势巨大。
多尔衮眼见大势已去,豪格已稳操胜券,谁也没想到这时候,剧情发生了反转。豪格不知道怎么回事脑袋短路了,假客气上了:“我德浅福薄,不能胜任,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多尔衮立刻来了精神,得理不饶人,“他自己说的他不行,这可不赖我,他没资格再竞选了”。
豪格估计肠子都悔青了。门外的索尼、鳌拜等也是在心里把豪格骂了一万遍猪脑子。虽然豪格不行了,但现在有优势,不能让多尔衮得逞。于是鳌拜等人按剑离席说了下面一番话:
“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表面上是效忠先帝,实际是对多尔衮赤裸裸的“亮刃”。多尔衮没办法,毕竟清军还没入关,大明王朝还存在,现在真发生冲突,损失的是大清。最后,和稀泥的济尔哈朗提出个建议,取个折中的办法,双方各退一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为皇帝,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被选为摄政王。
这下鳌拜、索尼和多尔衮的梁子算结下了。可以说是他们几个从中作梗把多尔衮的皇位搞丢了,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便开始有计划的打压他们。
内部瓦解“八大臣”
八大臣内部在豪格失败后,有人迅速审时度势,向多尔衮靠拢,第一个就是拜音图,他以告发郑亲王济尔哈朗为投名状,多尔衮就此扳倒济尔哈朗,成为了唯一一个摄政王,开始掌控朝局。
紧接着何洛会叛变,谭泰、冷僧机被下狱,二人早就想放弃抵抗了,也投降了多尔衮。
软硬兼施
鳌拜和索尼誓死不降,多尔衮曾想拉拢索尼但索尼拒绝了。
叛变的谭泰首先告发索尼把内库的漆琴私自赠与他人,这本来是些小事,但在有心人眼里,这就是证据,于是,索尼被削去爵位。
又过了几年,贝子屯齐诬告索尼与图赖等人谋立肃亲王豪格,多尔衮立即将索尼夺官抄家,撵到昭陵给先帝守灵去。这样两下索尼就被多尔衮废了。
有功不赏,无事生非
多尔衮知道鳌拜又臭又硬,不可能反水,也不招降了,直接打压。
鳌拜在征讨李自成的战斗中立有大功,被封为“一等昂邦章京”。但这丝毫不能改变多尔衮对他的看法。
多尔衮的亲哥哥阿济格私底下总叫顺治“孺子”,被人举报。多尔衮让阿济格做检查并全军通报,表面上是惩罚阿济格,实际是在羞辱顺治。让鳌拜和谭泰(当时未叛变)召集部下,聆听阿济格“检讨”。鳌拜和谭泰知道不是好事,就未执行。
这下被多尔衮抓住把柄,敢违抗圣旨?结果,鳌拜撤职并罚银100两,打李自成立的战功再不能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648年,多尔衮又想起鳌拜了,你鳌拜不是能打吗?派鳌拜跟豪格去打张献忠,鳌拜又立功了,不仅大败张献忠,还斩杀了张献忠。可还没等到家,诏书就来了。参领希尔良有冒功领赏的行为,鳌拜你也连坐,没跑。被多尔衮以勘察不实的罪名,削去职位,又罚银100两,斩张献忠这功劳也不算了。
没过一个月贝子屯齐告济尔哈朗,鳌拜又被揪出来,被告发曾谋立肃亲王豪格,应被处死,但鳌拜功劳太大,多尔衮又改为了罚银自赎。
没过几天,侍卫廓步梭又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调动两黄旗逼宫多尔衮的事,罪名叫“擅发兵丁守门”。鳌拜本应被判处死刑,又改为革职为民。
1650年,多尔衮腿受伤了,在河北滦平养伤,暗示顺治皇帝应来看望他,顺治听到消息亲自前去看望多尔衮,多尔衮很高兴,在皇帝走后,却故意责备给皇帝报信的大臣。最后想方设法连接上了鳌拜家的WiFi,又以包庇罪判处鳌拜死刑,后又改为,罚款,彻底降为平民。鳌拜由“一等昂邦章京”一路电梯式下落成平民,鳌拜快被压的喘不过气。
所以多尔衮时期,索尼鳌拜一直在忙着自保,应对打压。直到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去世,鳌拜和索尼才解除了警报。顺治亲政后,重用索尼、鳌拜,两人也得以从新回到政治舞台,并在顺治驾崩时成为辅政大臣,达到了官场生涯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