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博物院中藏有一卷《千里江山图》的绢本画,它纵约51.5厘米,横约1191.5厘米。画家以其细腻严谨的手法,在画中描绘了祖国山川的壮丽秀美,并在依山临水间,点缀出叠瀑、山竹、小桥、人家……尽管景物繁多,但却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因此,它得到后世推崇,被评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
然而,这样一幅举世之作,却出自一位18岁的天才少年之手。这位天才少年,就是王希孟。更为奇特的是,这位天才少年,在画出《千里江山图》后,却突然在历史上消失了。那么,他究竟去哪里了呢?
对于天才少年王希孟来说,他出生的年代不能算太平盛世,却是他的黄金年代,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就要说到“不爱江山爱丹青”的宋徽宗了。
宋徽宗做皇帝并不称职,他在位时昏庸无能,朝中奸人当道。因此在他统治时期,时局动荡,起义不断。再加上金人入侵,而他不仅拿不出相应的策略,还任由佞臣胡作非为。因此,吏政更加黑暗腐败,军队也毫无斗志。
不过,宋徽宗又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皇帝,他不仅在绘画和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和天赋,运动天赋也非常发达,比如蹴鞠和骑射,都是他的强项。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宋徽宗的爱好,很快就成为全民争相追逐的爱好。
一些人由于在爱好上不光和宋徽宗一致,而且很有才能,得到宋徽宗的青睐,于是从此平步青云。
比如高俅,本来只是驸马都尉王诜手下的刀笔吏,后来替王诜送篦子给宋徽宗,结果正赶上宋徽宗在蹴鞠,而这正是他的拿手好戏,于是在陪宋徽宗蹴鞠时,他不光展示了精湛的球技,还让宋徽宗玩得极为尽兴。于是,他得到了宋徽宗的重用,一路高升,终成掌管几十万禁军的朝中重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宋朝的体育运动在蓬勃发展时,同时还掀起了一波绘画和书法的风潮。
(宋徽宗)
宋徽宗看到这种局面,自然欣喜万分,他为了挖掘更多的美术人才,专门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仿科举考试的形式,对全国画家进行考试录入。不过这种考试,是以画作来交卷的。
王希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场的。
王希孟本是文书库的小吏,不过他自幼酷爱绘画,因此在宋徽宗设立了画院后,便积极参考,并如愿以偿地考进了书画院。
王希孟的画作,很快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他意识到,王希孟是个难能可贵的天才少年,于是将他收为弟子,亲自传授绘画的技法、用色等。
在宋徽宗的调教下,王希孟的画技进展神速。仅用了半年时间,便向宋徽宗敬献了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
由于在画中不光描绘出了江山多娇的壮美景观,还穿插点缀了浓烈的生活气息,既显出江山恒久的寓意,又展示了宋王朝统治下的太平盛世,因此宋徽宗龙颜大悦。王希孟也因此一画成名,并得到了提拔。
不过,让人诧异的是,王希孟却在画完这幅画不久,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由于在史书上缺少资料,所以一直以来,他的下落都像谜一样困扰着大家。那么,他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王希孟献画,图取其意)
关于王希孟的下落,野史上倒是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王希孟年少体弱,在画完《千里江山图》后,便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最后撒手人寰了。
另一种说法是,王希孟见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更是层出不穷。他在忧虑之中,希望宋徽宗能实行变革,改变这种种的现状,于是他又特意画了一幅《千里饿殍图》,敬献给宋徽宗。结果导致宋徽宗大怒,将他打入大牢。
眼见就有灾祸降临,王希孟便向宋徽宗请求,希望能在临死前,能再看一眼《千里江山图》。
在得到宋徽宗的允许后,王希孟走进画室,结果让宋徽宗大为惊异的是,王希孟这一去居然凭空消失了。
宋徽宗惊异之余,认为王希孟是钻到画中去了,于是他便下令将《千里江山图》关入大狱。可惜数日过去,也不见王希孟出现。
当然,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但当时金军南下,宋徽宗在仓促间虽将帝位禅让给宋钦宗,不过这也改变不了他被掳北上的悲惨命运。
皇帝尚且如此,书画院里的画师们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虽然一些画家在国破家亡中,经过多番波折,终于逃到了临安,并得到了宋高宗的起用和重视。但王希孟似乎并没有这样的幸运,也许真的是天妒英才,也许他真的是为创作《千里江山图》而来人间走了一趟。总之,这样一位天才少年永远定格在了18岁。
不过,正因这幅了不起的传世之作,让王希孟一红千年,成为中国山水画历史上的标杆画家。
(参考资料:《大宋宣和遗事》《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