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工业化在1979年以前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1949年只能生产简单的轻工业产品,发展到1979年能独立自主生产包括“两弹一星一潜艇”、大飞机等的完善轻重工业体系。从1950年到1978年,工业总产值由190亿元增加到4237亿元(国家统计局),增长了22倍(且是在物价不变的情况下),年均增长率达到13%,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如果没有前三十年在设施、设备、人力、技术以及国防安全等方面的积累,改革开放也是一句空话。不信的话,大可以带着一帮子人——只是无技术、无钱、无物——到巴西、阿根廷去改革开放一下试试。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这个问题不成立!因为中国的工业化不是1979年开始,而是从1950年开始,在一九七九年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六大工业国了。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世界最全的工业体系。只能说1979年后中国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自然是天翻地覆,几何倍数的发展。这是前人栽树后人施肥摘果子的关系

3

首先就是中国局部工业化是从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全面工业化是从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的。我们前三十年属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改革开放的头二十年是工业调整阶段。

最主要是原因是上层建筑不同。比如共产党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政党,天然要求实现工业化,其组织体系也是为实现工业化的高组织力。清朝的上层建筑就不用说了,谁都知道,半殖民半封建。工业化是以市场化为前提的,而统一的国内大市场的形成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而不是靠商人、手工业者、资本家等人的自发自觉努力就可以做到。

1949-1978年,中国人用三十年建设起来一个工业基础,虽然那时候人均gdp不高,但是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已经占据世界4%。

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后,我党立即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57年超额完成。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8%,年均增长10.9%。国民收入增长53%,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增长23%。

但在1962年中央提出调整方针后,在还清了苏联外债的同时,国民经济又很快实现了好转。尤其是毛泽东于1959年4月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后,1962至1965年上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7%。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石油工业基础,1965年原油产量达1131万吨,实现了石油自给。1965年国民总收入比1957年增长52.7%,职工平均工资比1962年增长10%,出现了周总理引以为豪的“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的大好局面。

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年均增长7.1%;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年均增长6.8%;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年均增长4。9%。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也有一定增长。钢增长23.5%,原煤增长91,7%,原油增长499%,发电量增长146%,化肥增长117.7%,塑料增长148.2%,棉花增长20.9%,粮食增长33.8%,油料增长61.6%。

在农业方面,1977年与1965年相比,全国农田灌溉面积增长41%,全国机电排灌面积增长355。58%,水电站机电总装机容量增长643%,拖拉机产量增5。7倍,手扶拖拉机产量增长65倍,农业用电增长4。7倍,机井数增长935。59%等等。1974年农业总产值比大丰收的1964年增长51%。农业连续多年取得好成绩,使我国以不到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超过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和生产建设的需要。

在工业交通方面,十年间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110个大型工程。先后建起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工业基地、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等一大批钢铁、机器制造、能源、飞机、汽车、航天、电子工业基地。建成了长江大桥这一伟大成就。

可以这样说,没有1979年之前的积累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成就。

所以总的来说,高度总结下清朝上层建筑封建化买办化,经济基础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外有低关税列强倾销,内有内战混乱低组织度,不具备工业化的土壤。别说工业化了,人能安稳活下去就是奢望。

以上是铁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

4

《中国工业化发端于1949年》

你错了!是从1949年开始工业化,不是从1979年才开始的。毛主席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上马156个工业项目开始(在苏联帮助下),中国的工业化就开始了。曾经导致梁漱溟跟毛主席两个朋友辩论很长时间就是梁漱溟说毛主席不重视农村农业农民,但是,那时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国防及生活必需品自主,不工业化已经难以维持国家及政权稳定了。梁漱溟一个书生,不懂当家做主的人的难处。

记住,中国工业化是从1949年开始的。包括两弹一星都是中国工业化的产物。



5

快速完成工业化不是在一九七九年后,而是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到七十年代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的一整套的工业体系,是毛主席在国家一穷二白、破烂不堪的旧中国的烂摊子情况下五、六十年代打下的坚实的工业基础。没有这个坚实的基础,就没有今天工业的快速发展。

6

首先是解放后,新中国就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轰轰烈烈建设发展的高潮,大庆油田的发现,让一穷二白,一无所知的新中国工业实力上了一个台阶,关键是底子太薄,再加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导致我们工业化进程不快,因为我们什么都得自力更生,这也是我们在世界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一个因素,因为没有选择,二弹一星,得自己搞,东方红卫星也得自己弄,核潜艇也得有,总之前三十年基础还是挺不错的。

那时候感觉我们好穷的,我们是最善于抓住机遇的民族,当机遇来临时,我们中国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新中国前三十年属于打基础,后四十年开启了腾飞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农村机械化的普及,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当时被称为农民工,这些人农民出身,吃苦耐劳,只为生活的更美好,不辞艰辛,这样人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可是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又不怕吃苦,可以胜任很多工作,而且这些人省吃俭用,尽可能的把子女送进大学,让我们的产业工人素质更高,决定了我们发展道路上的人才问题。

我们中国的工业化之所以快速完成,跟我们不信邪也有关系,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人定胜天的信念,洪水来了,就有了大禹治水,有人生病了,就有了神农尝百草,天塌了,就有了女娲补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向前,迎难而上,因为我们坚信,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们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我们一度高度紧张不安,可是当我们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抵抗疫情的时候,四万多名白衣战士,不顾危险,舍小家,顾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抵达前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打开电视,热泪盈眶,我们中国有十四亿这样的人民,完成工业化也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7

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57年生产钢 535万吨,原煤 1.3亿吨,粮食1.95亿吨。

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 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

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五年中,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2.1%,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1.9%,工业物质消耗降低2.3%,每百元产值提供利润17.1元;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2%,其中,农民3.2%,职工4.9%。同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工业化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蓝皮书称,我国已经在“十二五”时期进入工业化后期,预计在2020年基本全面实现工业化升级。

据测算,整个“十二五”时期(2010~2014年),我国工业化综合指数年均增长速度为4.4,2014年达到83.69,位于工业化后期的中段。这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即便考虑到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换挡,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也将达到100,从而达到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不过,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天津等东部地区大多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期,而大部分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

另外,蓝皮书强调,实现工业化并不意味着工业化时代的终结。当今整个世界仍处于工业化时代,对于步入工业化后期的中国而言,其工业化进程还远未结束,工业的重要地位并未改变。

“我们必须认识到,工业本身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是关系一国经济长期发展绩效的关键。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是技术创新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事实上,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工业化国家认识到“制造业空心化”所带来的巨大问题,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和各类制造业振兴计划,包括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计划、法国新工业34项计划等,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热潮。

如果你放眼看世界就会发现,当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瓜分全球时,亚非拉落后国家,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完成工业化的,只有日本一家别无分店。东亚怪物房的另外两个成员中国和韩国,在被西方入侵后一百多年才实现工业化。而亚非拉的其他成员连一个能玩好工业化的都没有。

工业化为什么难?因为工业化要求的条件太多:

1、打垮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新式政权,并拥有大量无产阶级劳动者。

2、要有实施工业化的货币财富。

3、有基础科学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积累。

4、有大面积的基础教育,扫除文盲。

这些条件,每一个都是天顶星难度。欧美发达国家花了差不多两百年时间,才把这四个条件都给满足了,原始积累你真以为那么容易?

可是亚非拉后发国家已经落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空间都不够。世界已经瓜分完毕,没有殖民地让你掠夺;列强的廉价工业品倾销又很容易摧毁你笨拙的新生工业。后发国家面临的是地狱模式,没有时间慢慢来,必须重病猛药。想把这四个条件都填满,第一件事就是革命,换上雷厉风行的新政权,实施强人政治,硬推改革。东亚怪物房的三个家伙都是这么干的。

你以为日本怎么维新的?人家是把幕府搞死了才维新的,要是没有革命除旧迎新,日本靠毛来维新?

清政府从来就没有拒绝工业化,但它是个衰落的、代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老朽政权,旧的利益集团根连固结,根本不具有强大的执行力以实施改革,而没有社会革命就没有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不可能玩剪刀差、全民教育、行政改革,军事的独立更不用讲,拿头去工业化。

就算吹上天的日本,各种条件都具备,但万一甲午打输了,工业化进程也要拖后几十年。

8

提问题不要美化改革开放而否认前三十年,中国之所以能崛起是前三十年的奠基,也是先烈和英勇的革命者换来的,如果改革从建国初会有如此的进程?那就是天外来仙之……!

9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应该从解放后就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充分认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从1953年开始学习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从苏联引进了156个工业项目,中国就走向了工业化,毛主席时代,中国建设了鞍钢、大庆、一汽、等等一系列大型企业,为中国搞“两弹一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1979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六大工业国了。

10

啥叫1979之后快速进入工业化?

我本来都不想在头条答题,但看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气人了。

第一个阶段是50年代引进苏联的工业体系,完善我们国家的重工业体系。

第二个阶段是1973年的四三方案,引进欧美的技术体系,完善我们的农药、化肥以及纺织等轻工业体系。

1979年之前,我们就完成了工业化,只是以前国家的底子薄,前期以发展重工业为主,挣的资本必须不断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消费的比例就少。

从1973年开始,国家的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国家资本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口袋里有钱了,这个时候和欧美日本等国家关系也有所缓和,就从欧美国家引进了很多民生和轻工业的技术和生产线,开始提高人民消费在国民工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后面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开始快速提升起来了。

至于很多人老是以1979为节点,这个问题就不能细说了,历史书上虽然这么写的,但不代表真正的历史就是这样子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