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母子连心,父子天性,老婆是别人家的好,儿子看着自己的亲!”帝王将相概莫能外。
然则朱元璋是个例外,他的二儿子朱樉(shang)得病去世后,老朱一滴眼泪都没落,反而在祭文里大骂儿子,并赐谥号为“愍”。
“愍”是指祸乱的意思,“老二”如何惹到父亲朱元璋了?
原来老朱的二儿子朱樉太能作了,让老朱伤透了心,正可谓“爱之深,恨之切”,老朱恨铁不成钢这才大骂不止,朱樉都做了些什么幺蛾子事呢?
朱樉(1356~1395)是朱元璋的二儿子,太子朱标的弟弟。名誉上马皇后是其母亲,实际他的亲生母亲是李淑妃,马皇后一生无子,老朱让前五个儿子都认马皇后为母后。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洪武三年(1370年),15岁的朱樉被封为秦王。
次年(1371年),老朱把王保保的妹妹王氏选为儿媳妇,王氏从此成了朱樉的王妃。
过了两年后,宁河王邓愈之女成了朱樉的次妃。
洪武十一年(1378年)五月,22岁的朱樉带着两位王妃去西安就藩。封王的皇子长大后都要去自己的封地,不能留在京城。朱樉去了西安犹如脱缰的野马,不在老爸眼皮底下他开始胡作非为。
藩王本来要治理好自己封地造福百姓,可朱樉却反其道而行之,怎么祸害百姓怎么来。比如他巧立名目增加赋税,明目张胆坑老百姓,把手中发霉的粮食当优质粮卖,卖官鬻爵这都是小事。
朱樉在家中宠爱次妃邓氏,把正妃王氏打入“冷宫”,他还为邓妃违制作了一套皇后服,为自己打造一套龙床。
原来邓妃和朱樉属于一丘之貉,彼此臭味相投。邓妃和朱樉是瘾君子,二人都嗑药,说是长生不老丹,实际就是催情春药,二人嗑药后要找童男童女“伺候”,于是派王府的差人去四邻八乡偷小孩,老百姓苦不堪言,纷纷上报官府。
时间一长,远在南京的老朱得到了御史的密报,说朱樉在封地无恶不作,请求皇帝派人调查一番。
老朱很吃惊,他对老二很器重,从封地和封王可以看出来,老朱想让老二成为秦王李世民这样的人才。可现在……
老朱传召朱樉回南京说清问题,同时派太子朱标去西安进行调查。
朱樉回南京受到了父亲的责骂,太子朱标调查后很快返回了南京,他从中为弟弟打掩护,老朱这才消了气。不久朱元璋让老二又返回了封地。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朱樉受命率领军队前往甘肃境内平羌人叛乱,明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羌人望风而逃,朱樉攻城夺寨很快平息了战乱。
朱元璋闻之大喜,老二总算做了一件让老爸满意的事。然而高兴劲还没过两天,噩耗传来,老二因病死在了甘肃。
原来甘肃边陲多瘴气,老二行军时经常露宿帐外,不小心中了瘴气,随军御医抢救无效而死亡。
老朱一下子从天堂跌入了地狱。他原本打算把老二培养成得力干将,将来太子有个好帮手,自己年纪也大了,江山早晚都是儿子的,老二的死打碎了老朱的计划。
俗语云:“是儿不死,是财不散”。老朱也想开了,这老二是来讨债的,只能祸害不能造福,想想这么多年,刚做了点令人满意的事就挂了。
老朱越想越气,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下葬儿子时令邓氏殉葬,都是这个王妃带坏了儿子。老朱有气没处撒。
下葬儿子时,老朱强忍悲痛做了一篇祭文,说心里话,朱元璋不难过是骗人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朱是个非常人物,把痛苦压在了心中,所有的责骂不过是掩饰他一颗爱子之心。(如果老朱真恨老二,应该是不动声色——哀莫大于心死)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