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典型的,比如群众路线、比如人民战争,比如统一战线,等等。

毛泽东主席的思想和谋略,通过其著作公开发表,可谓大道公行,绝对的阳谋!但是敌人就是学不会,用不了,挡不住!

原因也不复杂。因为敌人的立场不同,目标不同,取舍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毛主席的立场是人民的立场,目标是人民的目标,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是中国的国家利益。其思想谋略的核心就是“为人民”,因此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而这些又是敌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做到的。为什么?

因为敌人的立场是官僚资本和地主阶级的立场,目标是官僚资本和地主阶级的目标,代表的是这一少部分人的利益。

面对毛主席的阳谋,敌人躲无可躲,避无可避,退无可退!即便是真的下决心学会了弄懂了,也无法做到!




最佳贡献者
2

最难以应对的就是汉武帝削藩时主父偃的“推恩令”。

自汉文帝时期就出现了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大臣贾谊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汉景帝即位后,听从晁错的建议削藩,结果吴楚七国以武装叛乱相对抗。景帝虽然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

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还有相当的实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情况对加强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向武帝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朔二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封地大的王国被分成封地较小的侯国,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了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朝廷不用贬斥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国自己分崩离析了。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封地过大问题。

如东汉末年时的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已经沦落到了织席贩履的地步,就是推恩令最有效的证明。

要破解“推恩令”除非一辈辈都只生一个儿子,那封地永远不会变少。但是根据古代时的死亡率只生一个儿子也许会直接让传承结束,而且最开始的王侯,妻妾成群怎么可能就生一个。要么就是造反,但是不服从“推恩令”他的儿子们估计首先会不同意,因为不造反大家都有封地,造了反成功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活着,不造反也不同意父亲造反才是稳妥之计。就算一家子都同意造反了,对手是谁?能与秦始皇并称的汉武帝,显然不是能够被打败的人。都知道这会让自己失去封地,但不执行就是抗旨,无法破解,这才是无法应对的阳谋。

3

太多了,最近的一例就是七七事变,明明知道日本人是来找茬的,但是你就是没有办法,最后只能跟他干一架。

大多数的战争借口都是阳谋。

4

  •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命吴越国王钱弘俶赴开封,其扣留人质吞并吴越国的意图再明显不过。钱王和吴越国一帮臣子商议再三,明知此去势必被扣,但“无可耐何花落去”,面对大宋,吴越弹丸小国安敢以卵击石,只有尊从宋太宗的旨意和保俶塔的保佑了。结果,钱俶至北宋后,即献出国土,吴越国亡。

慕尼黑阴谋,确切地说应该称为慕尼黑阳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在没有捷克代表的情况下,希特勒提出了割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要求,慑于希特勒的淫威,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被迫同意了德国的无理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大国肮脏的强权政治。

  • 2003年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借口伊拉克暗藏大批生化武器,绕开联合国安理会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战争虽颠覆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但并未找到任何生化武器。其实,全世界都知道,美国发动战争意图非常明显,其目的是清除海湾地区反美势力,以保持石油交易中美元的优势。

5

如果有人让你说一两个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计谋,你会想到“空城计”、“美人计”、“声东击西计”……。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要说计谋,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但总的可以可分为三大部分,一、阳谋,二、阴谋、三、奇谋。

就历史上难以应对的阳谋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围魏救赵

回到战国早期,当时的魏国在经过多年的变革发展后,国力变得强大了起来,四处兼并小的诸侯国,同时也不断向外扩张领土,终于把目标指向了赵国,于是魏国国君派魏国大将庞涓攻打赵国,赵国由于实力没有魏国强大,怕被魏国消灭,于是向另一个大国齐国求救。齐国国君同意了支援赵国的请求,以大将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大军前往支援。在行军路上,田忌主张直接前往赵国都城邯郸,以解赵国之围,而孙膑却对田忌说,现在魏国的大军在外,国都必定空虚,何不带兵去攻打魏国,当魏国听到我们要来攻打魏国时,害怕兵力不足反被消灭,魏国国君必定会让庞涓的军队退兵来保卫国都,这样我们去支援赵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田忌同意了孙膑这一计谋,随后在魏军返回的路上设伏,大胜魏军,并杀死了主将庞涓,

“围魏救赵”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难破的阳谋局之一,明知道这是一个计,回去肯定被设伏,但是没有别的选择,不管从国家被灭的大局还是当下士兵士气来说,也只能退兵,即使前方有一个套,也要往里面钻。

挟天子以令诸侯

看过三国的人来说,肯定会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怎么一回事。东汉末年,自黄巾军起义,汉灵帝驾崩,天下动荡,群雄逐鹿,后来天下发生了董卓入京、十八路诸侯讨打董卓、董卓迁都等一系列大事,当时诸侯之一的曹操做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就是在董卓迁都途中,派军队去营救当时的天子汉献帝刘协,并随后以天子的名义定都许昌,在许昌建立新的朝廷。

可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计策的运用为曹操后来一统北方,建立魏政权奠定了一个雄厚的基础。曹操自从迎接汉献帝后,用天子的名义在朝廷上发布政令、征讨四方,往往让反对者找不出理由,因为当天子代表着天下的大义,虽然诸侯逐鹿,但是天下名义上还是汉朝,谁都不敢第一个打着推翻汉朝的旗帜出来,那样会被群起攻之,诸侯们明明知道许昌的朝廷实际上是曹操一个人的朝廷,但是曹操顶着天子的名义,诸侯也没有办法,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高明之处。

6

最难应对的阳谋就是毛主席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7

历史上的阳谋很多,而且对手无法应付。

1.秦灭六国时候的割地政策。秦统一中国时,对六国采取的是远交近攻。邻近秦国的国家,经常和秦国的战争,大部分是以割地求和而告终。各国当然知道,这样的结果会使秦国日益壮大,而消弱自己的实力。但是基于苟且偷生而无法改变。

2.南宋的联蒙抗金。基于北宋联金抗辽的教训,南宋当然知道联蒙抗金,无异于唇亡齿寒。最终蒙古的矛头肯定都要对向南宋。但是基于金国的错误外交政策。一局金朝有实力的薄弱。已经没有唇亡齿寒的意义了。加之南宋,急于收复中原汴京等地。导致历史一再重演,重复了北宋的悲剧。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基于双方的实力,弱的一方,尽管知道对方的阳谋,但也无能为力。

8

公认的阳谋有三个。

第一个是,两桃杀三士。第二个是围魏救赵。第三个是汉文帝的推恩令。

但是我要重点要说的第四个,是近代发生的,孙中山终结封建王朝(不是终结清王朝)这件事,我认为这是很厉害的阳谋。

所谓阳谋,就是即使你知道了对方的目的,你依然没有无计可施,无法逆转,这就是阳谋。

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蹂躏,在无数仁人志士竭尽所能却依然无法救中国的情况下,孙中山开始觉得只有推翻封建王朝才能拯救中国。

于是孙中山领导了十多次革命,终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孙中山

但是注意:这里推翻的只是清王朝,并不是封建王朝。

中国历史上几十个朝代,几百个皇帝。朝代更替不经常发生,但也总在发生,一个朝代结束了,总有另一个朝代起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朝代挨着一个朝代,一个皇帝接替另一个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那会儿人们就没想到过没有皇帝。可见封建王朝的形式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

要结束一个王朝,可能比较容易。但是要结束封建王朝,这个太难了。

但是这个难题还是被孙中山解决了,光明正大的解决掉了。

孙中山利用的,是人性,人的本性。

对于美好的东西,人们不仅希望得到,并且希望不再失去

人人都想当皇帝,但不是人人都能当皇帝。一次只能有一个人当皇帝,而且一个人当上皇帝之后,意味着在和平条件下,跟这人没有血缘关系其他人,绝无机会能当上皇帝,只能指望下回投胎能够投的准点,投到帝王家。不过即使投胎好,也大概率要上演一次清宫大戏,与众多皇子争夺皇位,失败的,通常赔上下半辈子甚至性命。

所以绝大部分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当皇帝,如果让这群人共同反对皇权制度,那么这皇帝,就没那么好当了。

如何让绝大部分人反对封建王朝制度?只需要给一些他们不曾拥有过的东西。

中华民国刚刚成立,孙中山就主持编写中华民国第一部拥有宪法意义的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个约法篇幅不长,内容并不十分全面,而且并不具体,从现在的角度上来说,并不是一部好宪法,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看看内容就明白了。

《临时约法》总纲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体属于国民全体。

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为几千年封建王朝挖开了坟墓。

因为孙中山给的,是这些人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权力和自由。

区区几十个字,都是常用的文字,但是这几个文字的排列方式,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是第一次。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文人墨客、任何一个有抱负的政治家这样讲过。这是中国历史第一次。

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生活过无数的人,经过几十个朝代、几百位皇帝,从来没有被这样对待过。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高高在上的那个人,拥有至高无上的全力,整个天下都是他一个人的,什么事情都是他说了算,所谓王法,就是他的法。作为普通人,只能是臣服,绝对的臣服。明君时代,还可直言相谏,也只能是揣摩上意的前提下小心翼翼,肆意妄为可能是要掉脑袋的。若是昏君时代,那就不用说了,时时刻刻小心锅从天降,稍有不慎,可能就是家破人亡的下场。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几千年来,国家都是属于一个人的,或者那一个人为中心的少数人的。从来不是属于普通人的,中华民国宣布,这个国家是属于全体国民的,不再是属于谁一个人的。这对于普通人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然后规定了人民享有各项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得非法逮捕、拘留、审讯;保有财产及营业自由;以及言论自由等。

这些人身自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从未享受过的,就像是压制了几千年一直呼吸污浊空气,突然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一样。被奴役了几千年,一下子被人尊敬起来。这样的感觉,非常有冲击力。歪果仁朋友做过一些实验,街上有很多乞丐,有些人会给一些吃的和钱,而有一个人不仅仅给些吃的,并且坐下来一起分享食物,这样的尊重,让乞丐热泪盈眶。简单的尊重尚且如此,那些几千年来首次被给予人身自由的中国人,得到的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不仅仅给予了自由,而且对于总统的权力也做了限制,把权力分散到了参议院,而参议院是由普通人选出来的。所以广大中国人,第一次享受到了权力和自由。



人性是有些共性的,得到的东西,就不愿意再失去。特别是权力和自由,法国人通过革命获得了自由之后,直到现在每年都要罢工几次,这是他们的自由。谁要是企图剥夺他们的自由,就等着被革命。

不仅仅是自由,任何东西都是得到之后就不愿意再失去的。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企业老板在制定福利政策的时候就应该清楚,这玩儿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如果你的福利待遇起点比较高,那么你以后只能更高,如果有所下降,即使下降了也比别人高,那员工心里也不会舒服。待遇如此,感情也是如此,为什么一个小伙追到一个女孩子之后,通常会被埋怨,追的时候是怎样,追到之后又是怎样,反正就是不如以前了。其实,是因为追女孩子的时候用了所有招数,追到之后没有招数了,不能做加法了,就等于是减法了。

中国人民也是这样,得到了自由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失去了。

当然有人不信邪,比如张勋,弄个辫子军想要拥戴溥仪复辟,被人赶出去了。比如另外一个牛人袁世凯,甚至一度当了几天皇帝,然而最终还是在一片讨伐声中郁郁而终。

从此,没有人再想要重新当皇帝。

至此,封建王朝这的东西,在中国就彻底终结。

9

1:围魏救赵,这个典故想必大家都曾听过,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将赵国的都城包围起来,邯郸危在旦夕,赵王派人向齐王求救,齐王派了孙膑和田忌前去营救魏国,田忌打算直接带将士和魏国厮杀一场,孙膑却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去攻打魏的都城大梁,孙膑这一招令魏国大将无可奈何,他知道这是孙膑的计谋,目的就是要自己撤军,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可他依然得往这个坑里跳,因为他不敢,万一真的大梁被破,那他死一万遍都不够。

2:推恩令。汉高祖刘邦虽说是继续施行郡县制,可他也没有放弃分封制,他将自己的子孙都分为诸侯王,刘邦去世之后,这些人可就威胁到了皇帝。汉景帝时期就想尽办法削弱这些诸侯的实力,到了汉武帝时期,虽说这些人实力没有曾经那么夸张,可依然能够轻松威胁到皇权,偃顺给汉武帝献了一份推恩令,大致意思就是说诸侯王要将自己的土地传给所有孩子,不能只传给嫡长子。

推恩令堪称是个无解的阳谋,因为如果说执行,那么诸侯的封地势必会越来越小,如果抗命不执行,那么不用汉武帝出手,该诸侯的子嗣们就得先闹起来,因此推恩令施行几年之后,汉武帝直接削藩,这个时候的诸侯们早就没有威胁皇权的实力,汉武帝自然是手到擒来,诸侯们明知这是个大圈套,可是无论他们怎么做都无解。

3: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年刘协登基,成为一个并无实权的“傀儡皇帝”,袁绍的谋臣沮授对袁绍说,你只要“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能随意发号施令,可袁绍根本不听,刘协就是个“废物”,我把他弄过来养着,浪费大米吗?

然而曹操却不一样,他对汉献帝特别“好”,经常进献好吃的、好玩的给他,最后成功把刘协接去了许昌,因为曹操把刘协照顾得太好了,所以刘协任命他为大将军,给了他很高的地位。

有了天子的“招牌”,曹操很快给官员们来了个“大换血”,该杀的杀,该换的换,最后牢牢掌握了兵权。一切准备完毕,曹操以刘协天子的名义去谴责袁绍。各诸侯其实都很清楚这些都是曹操的计谋,但不听“天子诏令”就会变成叛国贼,曹操这一招阳谋实在是狠

10

比如,“指鹿为马”,“明升暗降”等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