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余秋雨的文笔好在哪儿?

余秋雨的文笔好在哪儿?

2020-07-29 02:03阅读(132)

余秋雨的文笔好在哪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余秋雨文名最盛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写出名著《文化苦旅》,无数人惊为神作。当一个文人忽然在文坛上声名鹊起时:-余秋

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余秋雨文名最盛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写出名著《文化苦旅》,无数人惊为神作。当一个文人忽然在文坛上声名鹊起时,大家都瞪大了眼睛望着他,希望他能奉献更多的精彩,而同行则暗自讥笑地想到,看他还能下出什么蛋来!

《文化苦旅》风靡华人世界,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几乎有华人的地方,你就能看到《文化苦旅》的身影。余秋雨也扬名天下,成为众所周知的文化名人。他既然能写出《文化苦旅》这样的杰作,甫登文坛,就给人这么大的震撼,那他也一定会写出更多更精彩的东西。人们心中满怀期待,我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遗憾的是,《文化苦旅》便是他的顶峰了,接下来他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文化散文,人们说余秋雨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样式,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文化散文这个概念还是蛮吸引人的。后来的《山居笔记》,《千年一叹》,已经让人觉得厌烦了,一个作家最可怕的就是带着习惯麻木地去写作了,自己还认为这是意志顽强的表现。

余秋雨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词典雅大气,带着文化大家的口吻,永远都是用沉重凝思的口吻述说着中国文化的前世今生。这种文章初看起来当然让人觉得庄重雅致,可是整天读这样的文章,谁也吃不消,似乎也让人觉得有点太端着了,太假。当然,这也不能太怪老余,创新精神实在是太难获得了,我们不自觉地习惯于常态,所谓的突破也不过是自身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什么意思,还是原来那个自己!

几位当世的大家也都非常推崇余秋雨的散文,像金庸白先勇,都狂赞过余秋雨,但媒体常常过度解读,不就事说事,无风掀起三尺浪。很多人还喋喋不休地说余秋雨人品不行,话说回来了,谁还没点矫情与虚荣心。




2

我看了余秋雨全集!被他圈粉是因为那一年,他被聘请为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评委,每一个选手都要从五个题目中选一个来说一个故事,一个女歌手选了:一张老照片!她说:在她爸爸的箱子底部有一张老照片,是黑白照片,上面是她爸被评为劳模后戴着大红花的留影,她小时候就偷偷翻出来看,用彩笔把大红花涂成了红色,她以为爸爸一定会很高兴地表扬她,结果爸爸什么也没说就把照片重新放入了箱底。这个女歌手说完了,余秋雨先生点评:你的故事讲得很好,我给你的故事加一个结尾:等我长大了,我才明白:能够涂抹的是照片,不能涂抹的是历史!

3

天生……他看起来不像是有天赋的娃娃呀

连李白也是经过青年时代几年的潜心苦读的积淀

神童莫扎特从小那是被老爹用鞭子抽出来的

余秋雨本来就是学者,自身有文化的积累。再加上一些游历和自己的想法,修饰修饰,就这样了。

我倒不觉得他文笔好得到哪儿去,是自己的风格罢了。

4

先问是不是!

这是对文笔这个词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余秋雨的人品,文章的水平怎么样?

这里真诚建议诸公多读书读好书,但凡多看几本书,也就不会粉上他,当然中学阶段当做作文指导书或者不错。很多阅卷老师就好这一口。

有人拿他年轻时的经历来说事,这的确很让人钦佩,他也因此充分享受了这些经历带来的红利,作家的比较要以文章说话。

余秋雨的文章大概与他生命长度的浅薄有关,余某人的书,很漂亮,字很漂亮,在文章中展现的世界很美丽,但他的书有意无意若隐若现地总是在暗示明示自己是知识广博的学究。( 你是不是想到了哪个明星)去芜存菁以后真正有价值的十不存一。很多句子你读完初觉得牛逼,再读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儿,第三次根本兴不起读的念头。

最后回到文章本身,用陆机的话来概括余秋雨的散文“或遗理以寸异,徒寻虚而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漂浮而不归。”

至于以前用梗回答,梗的使用不在于新不新鲜,而在于恰不恰当。汉字诞生数千年也没见你弃用。

5

他的错误认知以及对历史的误读,更加之以死不认错的治学态度,让人不耻。连我孩子的老师让孩子背他的文章段落,我孩子宁可用背诵《史记刺客列传》跟老师讨价还价以达到不背余的文章。对我孩子的行为我表示极力支持,并在孩子被老师批评后,我到学校跟老师当面交涉,最后老师妥协。

没有思想深度和对文化的深刻认知,仅仅靠花笔写出一点“女人”文字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