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经过“烽火戏诸侯”,犬戎入侵,周幽王被杀死,周平王即位,秦人救驾赶走犬戎,只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当时的整个关中地带,仍然盘踞着已经战败逃散的犬戎残部,也盘踞着后续进入的许多犬戎族群。
从此以后,周王室“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还是在秦襄公护送下,周平王才得以东迁到洛阳王城,为了回报秦人护驾之功,周平王正式册封秦人为诸侯国,封地就是整个关中之地。反正自己守不住,做了个顺水人情封给秦了。这也就意味着西周结束,东周开始,历史上也把这个时代称为“春秋”的开始。为什么叫春秋?不叫“冬夏”?
恰了鲁国史官把当时各诸侯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要概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大事。
恰好,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在秦的护送下,东迁致洛阳。由于《春秋》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东周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之初的战争意义
这还得从春秋之初,东周时代所谓的“礼乐崩坏”说起。
因为在周王朝之初,建立了一系列的礼仪,称之为《周礼》,礼仪当时是一种有序的社会等级制,一方面维护了王权制的稳定,一方面也使社会变得僵化窒息。希望诸侯各国根据等级行自己权力范围的事,表面上是因为各诸侯都服从西周王室的礼制。其实,要是西周王室没有绝对的实力的话,是不可能以礼制国的。如果有哪个诸侯敢破坏礼治,其实就是不服从周王室的管制,一个字“打”
《诗经·豳风》就有记载:“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后来随着各诸侯国力量日益强大,周王室实力的逐渐衰退,此消彼长,特别是经过周幽王晚期,“烽火戏诸”侯后引起的镐京之乱突发,王室仅存的一点兵力,也在护卫周幽王的出逃之战中被全部消灭。
于是,名义上拥有最雄厚兵力的周王室,几乎完全没有了自救的力量,一旦有战争,只有求救于诸侯国,与当时还不是诸侯的秦人武装。及至周平王东迁初期,与齐、鲁、晋、楚、秦、郑、宋、卫几个大诸侯国相比,周王室几乎沦落为财力最薄、军力最弱的权力单元了。除了天子的名义权力,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没有了对天下“赏功罚过”的起码实力了,就出现了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的苗头。
春秋五霸时代
既然周王室没有能力维护秩序,总得有打抱不平的诸侯站出来。代周天子维持秩序了。这就是春秋初期的战争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秩序。
所以当时出现了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当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还不同,分别在不同的时期,谁的的拳头硬谁说了算。只是霸主再牛,也得尊重周天子,周天子才是“天下共主”。所以,在春秋的时候,一个诸侯要去进攻另一个诸侯,从理论上讲,必须得到周天子的授权。他也不能说我要称霸,要当超级大国,还得说我是为了维护周天子,是周天子派出来的“维和部队”,要有充分的理由才行。
那时候军队都是贵族子弟,还不是平民百姓
因为战争的目的是维护国际秩序,所以当时的战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就点像现在体育比赛,把讨伐的诸侯国打服就行。所以当时的官兵是由贵族子弟组成。平民百姓和奴隶,连当兵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干一些运拉粮行食、行李、武器、赶车、喂马这些的事情。
贵族要做的事情,是体面地去战斗。战争既然是体面的事,那就要有贵族气派、君子风度;就必须彬彬有礼,恪守游戏规则,讲究体育精神,显得非常有教养。这是春秋时期的战争。
根据《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可以了解:
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徵 通 征)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翻译在白话: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即使是马牛牝牡相诱也不相及。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 “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春秋时期的战争特别讲究战争规则。这些规则,现在看来,也很有意思。
第一是时间。春秋时期的战争,原则上只有一天,最短的只有一个早上。就是太阳出来了以后,集合,打仗,早饭先不吃了,打完了再吃,叫“灭此而朝食”(《左传·成公二年》)
楚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 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 克,郑丘缓为右。 侯日:“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意思是:六月十七日,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鞌摆开了阵势。邴夏为 顷公驾车,逢丑父担任车右。晋国解张为卻克驾车,郑丘缓担任车右。顷公说:“我暂且先消灭了这些敌人再吃早饭。”
第二是地点。春秋时期的战争,在哪里打?一般在国境线上。国境线是有标志的。具体做法,是犁沟,灌水,把挖沟的土堆在两边,再种上树。这个动作,就叫做“封”,也叫“封疆”。封疆的地方,在边境,所以叫“边疆”。如果两国交兵,就要把军队开到这里来打,叫“疆场”。这是春秋时期最常规的做法。
还有的规则就是
1、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个大家都明白。
2、不鼓不成列。就是对方阵势没有摆好,不能击鼓进军。
3、不重(chong)伤。就是格斗的时候,不能让同一个人重复受伤。如果对方已经受伤了,不管伤在哪里,都不能再打第二下。
4、就是花白头发的人不能俘虏,只能抓黑头发的。
5、不逐北。就是敌人打败了,逃跑了,不能追。追也可以,五十步为限。跑到第五十一步,就不能抓他。
所以,五十步是可以笑一百步的。跑五十步就不会做俘虏,你跑一百步干什么?最不可思议的,是有时胜利的一方还要帮助失败的逃跑。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
王见右广,将从之乘。屈荡尸之,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终。」自是楚之乘广先左。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之脱扃,少进,马还,又惎之拔旆投衡,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意思是:
公元前597年,晋楚两国战于邲。晋国的军队战败逃跑时,有一辆战车陷在坑里跑不动。楚国的军队追过来,就教他们怎么办。教了两次,终于让晋军跑掉。更不可思议的是,关键晋国的逃兵还一边跑,一边掉过头来讽刺楚军:到底是大国的军队啊,逃跑的事挺内行的嘛!什么人啊。
到了后期,战争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不再讲什么规则,目的也是要对方割城求和。所说的春秋无义战,指的是春秋后期的战争。
战国时代从什么时候开始
春秋时代起于公元前770年,终结于公元前476年。春秋起年,以周平王东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开端。春秋终年,以齐国田氏封地超过姜氏齐平公国土的重大历史事变为结束;也就是说,以田氏新政权在齐国的实际确立为标志,宣告春秋时代大体结束。再历经73年过渡期,以魏赵韩三家成为正式诸侯国为标志,天下进入战国时代。
铁器的出现,使其生产力得到了发展,兵器也得到发展,杀伤力更大了。
战国时期的战争规则
三家分晋后,首先是秦国老想出函谷关与众诸侯平起平坐。但是魏国卡着不让秦出函谷。双方就开始打仗,打得你死我和的。随着诸子百家的兴起,战争不再讲究什么规则,而是:兵者,诡道也。
如兵家、纵横家、法家纷纷在各诸侯国大显身手。所以这个时期也是名家辈出,是中国古文化鼎盛时期。
要么是变革发展经济,要么就建立一支牛逼的军队。如魏国的魏武卒、赵国骑兵、秦国的铁骑。
打打仗的目的就开始变成占领城池,吞并对方。前期的一些小国,如:宋、陈、中山国之类的诸侯逐渐被吞并,最后形成了战国七雄。
其中以秦为核心点,几乎与所有的国家都打过仗。秦经过商鞅变革,实力大增,成为其他六国的头号敌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秦王的努力,和一位又一位国之谋士的策划。张仪连横、范雎的远交近攻等。最后由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