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德国此时陷入了一种欧洲战后普遍存在的乱局。
一次大战欧洲失去了大量贵族,以帝王理政的德意志帝国当然也不例外。
这种贵族巨大的损失,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后一次“清扫封建”,战争迫使封建贵族势力断崖式衰落,产生了拿破仑战争后最大的打击。
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平民社会到来了。
但当时这个平民社会并不是现在的公民社会,它还很不稳定,贵族也没那么简单退出舞台,所以民众运动此起彼伏。
主要就表现为工人抗议、民权运动、共产主义浪潮、罢工。
诞生过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德国自然不缺精神,所以很快陷入了风头浪尖。当时连毛瑟兵工厂、克虏伯都没办法开张了,只能在罢工浪潮中歇业。
1918年-1919年时,德国人干了件大事儿,他们终于闹起了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家族的皇权统治,建立了共和制的“德意志国”,即魏玛共和国。
但革命相当汹涌和混乱,各股势力、党派全混在里面作闹药。
期间德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政党,与资本主义及旧势力思维结合的社民党爆发冲突,闹起了二次革命,还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这个革命最终让社民党靠雇佣兵给镇压了,杀得人头滚滚。
共产党死绝了,共运退缩了,却无法让人的思想灭绝,所以德国出现了一支同样打着社会主义理念的新政党——“纳粹”。
纳粹在德共退出的空白中急速膨胀,迅速接管了真空地带。
这个政党的概念源自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它善于挑动民主主义情绪,也善于走到普通人中间。
于是有了希特勒的成功,这个奥地利人通过一系列骚操作,接管了纳粹党,继续催化了纳粹党,也正规化了纳粹党。
然后,他借着纳粹党蓬勃的生机,从草根崛起,两下子击败了兴登堡,获得了国家大权。
希特勒也成为魏玛共和国的掘墓人,自1933年执政以后,希特勒和纳粹党的铁腕政策迅速收拢了人心,恢复了秩序,让德国国力快速飙升。
纳粹党承诺给平民各种高福利,要能吃得上肉,喝得起啤酒,早餐天天都有牛奶面包,家家都得开得起小汽车,甚至没老婆的青年,国家都承诺帮你找一个。
太幸福了,德国跑步迈进小康社会。
军事上的变化也是巨大的,纳粹党帮助军队快速的恢复,大批的工厂订单都是基于军队开出的。
工厂给军队生产装备,军队完成成换装和扩张,军费拨款成为工厂的发动机,产出的税收又增加国家收入,做工的民众又可养活自己。
简直是完美的环,国家强大了。
但实际上呢,纳粹政府风险大的很,高福利的维持需要极大的消费和社会生产维持,但财富很容易落入犹太人组成的财团手中,财政的赤字也相当大。
军队的扩张虽然帮助德国地位快速提升,可军队的过度膨胀,带来的是军国主义的崛起。
军队越强大,希特勒越按捺不住以军事化手段解决问题的意愿。
尤其是他发现欧洲列强都是“虚的”之后,他开始试探。
先拿一些小国开刀,继而触碰大国的奶酪。
结果,赌博成功了,英法比想象的更怂。
德国因此不仅挣脱了枷锁,还获得了极大的政治利益,国力愈发蒸蒸日上。
但这也引起了英法的忌惮。
但英法认为德国很棘手,也不愿把事情搞大,所以只能祸水东引。
东方的苏联正谋求着西进,他们的獠牙已经伸过了巴尔干。
所以,不如把德国养起来,这只疯狗愿意占便宜就去占,等它吃着吃着吃到东边,与苏联这头饿熊便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
而且冲突似乎是种必然,两国都对原奥匈帝国领地、巴尔干、东欧有着极大的兴趣。
这种行为被后世称作“绥靖政策”,德国被放纵式的喂养,英法不断软弱退缩,甚至不惜拿盟友当饲料,为的就是让纳粹的祸水流向苏联。
结果,被喂大的纳粹德国彻底张狂了,它越吃越强,越吃越大,越吃越疯,整个原奥匈帝国领地都被吃下去。
于是德国最终对波兰下了手,一顿闪击战,拿下了被誉为大国的波兰,这越过了英法的底线。
更令英法不能接受的是,德国居然与自己的计划不同,他们不仅没有与苏联翻脸,反而与苏联一起瓜分了波兰。
两人瓜分得眉开眼笑,勾肩搭背,关系要多好有多好。
于是英法彻底怒了,当即宣战,揭开了世界大战的序幕。
不过这会儿事情其实也还没有闹大,毕竟英法只是喊喊,几乎没有什么动作,差不多就是搬个凳子等着德国人来。
德国也比较震惊,希特勒在押注英法不会盲目宣战,可对方真的宣战了,他为此朝随员反复问询了几次。
然后,横下一条心的德国对英法开战了,他们迅速调集兵力,穿越比利时,从阿登山区绕道马奇诺延长线,三下五除二把联军给揍垮了。
法国投降,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陪着完蛋,英国临阵逃跑,展开了敦刻尔克撤退。
实际上,打波兰那会儿就已经属于世界大战了,但这还没有达到高潮。
德国与英国打了一阵子后,发现互相奈何不了,便开始想别的心思。
希特勒突然发现如芒在背,一回头瞅见苏联在身后坏笑。
而且更可怕的是,苏联囤积了百万大军在边境。
在德国看来,这些部队连个防御纵深都没怎么做,明摆着等战场开门往外猛冲的架势。
这是苏联要摘桃子呀,哪天它与英国穿一条裤子,德国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希特勒决定先下手为强,秘密调回无所事事的地面部队,又是个闪击战把苏联推了。
于是,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被彻底点燃。
日本发动二战又不一样,他们纯粹是给逼的没办法了。
日本其实不算小国,他们国土、人口、技术都还行,就是资源太贫乏。
日本人自甲午战争开始,一边进行改革,一边通过掠夺发展国力。
中国是日本主要的掠夺对象,除了战争掠夺,还有资源掠夺和商业市场倾销。
他们打败了俄罗斯,获得了列强的入场券,又参与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狠狠的分了一杯羹。
甚至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中国又更加熟悉,他们得到的利益远比别人多。
越吃越肥的日本,也越来越膨胀,开始越来越张狂。
这个国家的主要进账就是割中国的肉,伴随这种行为的是其武力的强大。
没有强大的军队,如何压制中国呢?要与列强一起抢肉,你得比西洋人都狠才行。
这促成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发展,随着日本的近代帝国主义化,军国主义也越来越明显。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存在武士阶层这一概念,维新后的日本,虽然干掉了武士阶层,但他们其实也在通过军人政治,竖立新的武士阶层。
于是日本畸形的近代政治结构便形成了,他们依靠中国发展,为吞噬中国强大,又因中国而疯狂。
军国主义最终于日本政府发生了分歧。
1931年918,关东军自己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口气拿下了东北。
东北军没有抵抗,张少帅的军队要么放下武器,要么跑了,日本几乎兵不血刃。
此事在日本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并迅速演变成内部矛盾。
以犬养毅首相为代表的日本政府,奉行的是对中国的蚕食策略。
这个孙中山的所谓密友,非常了解中国,他更希望一口一口慢慢吃掉中国,反正不急,冷水煮青蛙。
在918事变问题上,犬养毅认为:东北得还给中国,但却可借机运作,让日本获得“实际支配权”,中国只能得到“形式上的主权”,这样皆大欢喜,以后中国再想要可就要不回来了。
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却忍不住了,他们觉得犬养毅完全是多此一举,中国既然这么菜,何必还要给脸呢?一口气吞掉不就好了?
杀一顿!砍一顿!像当年努尔哈赤满清那样,这天下日本不就取而代之了?
首相尽给中国说话,莫非当了日奸?
于是疯狂的军国主义少壮派军官们,跑到犬养毅的官邸,硬把他打死了。
事后这些少壮派军人还得不到什么严厉的惩处,日本民间一致同情,认为军人们做的对。
一下子就蹦出35万人写血书上表,要求从亲发落凶手。
这件事被认为是大日本帝国宪政时代的结束,此后上台的首相,要么是不敢惹军人的软脚虾,要么干脆就是与军人穿一条裤子的。
甚至有的人自己就是军人,比如东条英机、米内光政。
日本完成了彻底的军国主义化,亦陷入了彻头彻尾的疯狂。
军国主义的很快践行了自己的目标,开始不断侵略中国。
他们1932年就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进攻,杀进了上海闸北,史称一二八事变。
到1937年,日本终于再次憋不住了,又发动了77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人认为,自己几个星期就能让国民政府屈服,然后这个时间便成三个月,三年,……
打到1939年,日本已经气喘吁吁,它没想到中国人居然这么难搞。
中国乱归乱,落后归落后,但绵延了至少三千年的战争史,最不怕的就是乱世。
而且正面有中央军借险地顶着,后路又进了共产党武装,根据地四处开花。
日本军政府原本的意思是“杀进来升官发财”。
结果中国穷的要死,中国人打仗也凶的很,地皮根本占不下来几块。
于是他们想“以战养战”,掠夺中国资源,搞军票,吸中国的血。
结果中国人搞以物易物,搞实物交易。
抢走的矿石、木材,运出去一路都在被狂扒,扒不掉就炸。
这让日本军政府头痛欲裂,好不容易占了条铁路,还没通车呢,铁轨没了。
修好铁轨,桥又没了。修好桥,机车被烧了。更换机车,货没了……
这么一算下来,甭管多珍贵的物资,运回去那也是入不敷出。
何况中国的物资很一般,主要是铁矿石、煤炭,农作物。
虽说也很重要,却始终不是日本最想要的东西——石油。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日本却偏偏在石油上被人卡脖子。
日本自产的石油来自日本列岛附近海域,产量可怜,而主要的石油则来自库页岛的萨哈林油田,是日苏合作开发的。
大宗的石油,来自英荷与美国,尤其是美国,给日本输出了大宗的钢铁、石油、工业产品,日本完全是靠这种进口在支撑战争。
军国主义者们没想到,当年日本宪政政府能从中国身上刮出一层一层的肥油,临到自己头上,都杀进中国腹地了,怎么还越打越亏?
天有不测风云,这个节骨眼,美国居然对日本开始禁运了,不仅自己禁运,还拉着小伙伴们一起禁运。
眼看着日本就扛不住,再这样下去,日军将丧失对中国的机械化优势。那样的结局想想就恐怖。
中国分明是个泥潭,是史前巨坑!
偏偏日本人还不能结束,他们没法吐出吃下去的在华利益,更不能服输。
于是,日本谋求开辟新战场的方法,从别的地方开辟生机。
他们头一个想到的对手就是苏联,俄国人是日本的传统对手,日俄战争日本就是靠打败俄罗斯而起飞的。
苏联有广袤的资源和土地,库页岛的油田日本想一口吞掉。
苏联在远东的统治很薄弱,日本甚至攻入过海参崴,不是列宁老奸巨猾,日本就把这块地方占了。
而且自1937年来,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援助,甚至不惜顶住日本抗议,派遣飞行员帮中国打仗,实在可恨。
于是1939年的诺门罕事件爆发了,日本调集精锐与苏军展开血战。
方基本打得两败俱伤,但日军精锐尽丧,苏军死那几个鸟儿连皮毛都不算。
被苏联吓傻的日本,很干脆的绝了对苏联下刀的想法,开始拼命修关东军要塞,阻挡苏联。
想通的日本迅速与苏联签署合约,自1940年起5年内和平,双方互不相惹,也不参与第三方对对方的战争。
附带条件是苏联不援华了,承认日本的在华利益,包括满洲国。
然后日本转头奔向了南方,海军派系一力推动的对苏战争失败,那么就是陆军派系主张的对美英战争了。
他们主要看上了亚太的资源,比如加里曼丹岛的石油,婆罗洲的油品质量高到可以直接灌进军舰使用,这与日本海军崇尚的“重油专烧锅炉”相得益彰。
日本在东南亚经营多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南洋的土人特别喜欢日本。
日本挑动过越南的反法,还帮助泰国打法国,支持缅甸抗英。
他们推出的“大东亚共荣圈”概念南洋土著特别喜欢。
这时候欧战已经打烂了,殖民者力量大减,根本管不住东方。
日本视之为天赐良机。
反正打苏联打不过,库页岛的石油也合作开发了,中国完全打陷进去了,那不如趁良机对亚太地区动手。
当时南洋区域的势力主要为:
美国的菲律宾
英国的印度殖民地、海峡殖民地
荷兰的荷属东印度群岛
澳大利亚托管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澳自己也是英殖民地)
法属的中南半岛
这些国家全陷进欧战了,法国甚至亡了本土,英国让德国围着揍。
唯一麻烦的是美国。
当时的美国,常备军11万,有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舰队撑腰。
奉行不惹人,人也不惹我的门罗主义,孤立自闭,满脑子犹太人的经济学。
是一个被认为与波兰实力相仿的国家,也就海军有点威胁。
为了拿下亚太,那就必须干掉美国,要干掉美国,那就必须干掉美国舰队。
于是日本立马展开了战争策划,他们准备了一种新型的,此前不被待见的军舰——航母。
山本五十六派善于导航的南云忠一,带着航母舰队跑珍珠港去把太平洋舰队给炸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
其实山本五十六心里苦,海军派系并不愿与美英开战。
但他也明白,日本国冇办法。
所以,山本定下了一个时间差策略,他让航母偷袭炸掉太平洋舰队,然后占据岛屿修筑机场,通过航空力量配合舰队,层层拦截美军。
这样可以不断消耗美军力量,也能给夺取资源的日本霸占土地、发展军备提供时间。
最后美军被磨得差不多了,焕发生机的日军却能越打越强,再与美军来个决战。
对英军当然也是一样的打法,依托南洋那些群岛间的机场和航母,让它们去歼灭英军。
山本的计策前期很到位,太平洋舰队给炸残了,美军几次海战连战连输,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全成了日本地盘。
英国派了两次Z舰队来找场子,全给日本航空兵歼灭了,最后只能靠在斯里兰卡一线支撑。
但不管怎样,太平洋战争爆发了,美国参战了,跟在美国后面,国民政府也真正对日宣战了,美国甚至还拉来了一些南美国家形式上的加入了战争。
二战时最强大的战争工业开始被激发。
日本彻底的在军国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因为失控的政治而沦落,不仅失去了自日俄战争以来的一切,还成为了美国的新殖民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