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严格来讲,日本并不是二战的发起者,它本来是想利用德国搅乱欧洲,趁着西方无暇他顾之际扩张在远东的势力范围,最多也就是重演一次一战的渔翁得利。可军队却被胜利冲昏头脑,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且对美国的经济制裁严重不满,在错估了美日两国实力对比的情况下,主动去招惹美国,最终被拖向战争的深渊。

研究过二战史的人都会明白,从1941年12月参战,到1945年8月投降,日本始终没有与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进行过哪怕一次协同作战,它在远东开辟新战场后始终都是孤立的、完全按照自己的目标展开行动,比如在1941年冬,德军深陷莫斯科会战的泥淖,这时候日军不仅没能尽到轴心同盟的义务,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吸引住远东地区的苏军,导致斯大林将几十万西伯利亚军团调往欧洲打破了苏德两军的实力对比,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由此可见,日本本不想全面参与二战,它只想打打酱油、赚点便宜。但东条英机等军人出身的领头者,严重低估了美国的战争潜力,他们希望趁机将整个东亚收入囊中,这种盲目的军事冒险让日本从一个观望国家彻底倒向轴心国,为自己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连累了德国。

(日军军事力量严重落后与欧美列强,头脑清醒的日本人本不想卷入二战)

日本招惹美国的行为就是偷袭珍珠港,让美国本土从建国以来第一次遭到惨重损失,这种奇耻大辱严重刺激了美国的参战热情,美国社会开始转入轰轰烈烈的战时轨道,比如它的钢产量猛增到每年8000万吨(参展前约6000万吨),增长了近3倍,年产飞机4.7万架、坦克3万辆,远超轴心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日本在战争期间海军、陆军累计生产飞机约6万多架,坦克只有可怜的几千辆。

东条英机在1941年显然没有看到这种差距,他被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表面所欺骗,盲目的以为日本举国之力具备对美一战之力。在大萧条的影响下,美国的汽车产量和钢铁生产能力虽然比日本强,但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考虑到美军分布较广,日军集中力量在远东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东条在获得山本五十六6个月所向披靡的保证后,自信地认为足够了。东条认为只要抢占了东南亚的石油、橡胶、锡、铁、铝土以及大米、食糖等资源,日本完全可以对付美国。

可事实大出所料,美国在参战后生产力暴增,使得同盟国的工业实力彻底压倒了轴心国,注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带有很大盲目性和侥幸心理,如果是留学过美国的“美国通”山本五十六做首相,绝对不会招惹美国,他很清楚两国的差距;

德国挑起二战也是类似温水煮青蛙式的过程,至少德国的将军们和社会精英很不想重现一战的惨败,它们的扩张策略更加保守,但希特勒在合并奥地利、夺回莱茵区、吞并苏台德之后,彻底看清了绥靖政策的本质,就是不管他怎么折腾,只要不伤及英法在西欧的核心利益,德国都不会陷入两线作战,因此在1939年3月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德国毫无顾忌的对波兰开战了,而结果如他所料,西边的英法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干预。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这被认为是二战的起点,希特勒伙同苏联瓜分波兰,表面上看是为了夺回在一战中失去的“波兰走廊”,在波兰拒绝归还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战争,但实际上希特勒是冲着他的帝国梦去的,也为了支撑德国国内在债务中不断循环的经济。

纳粹党之所以能获得德国7000多万德国人的支持,以相当高的支持率当选为执政党,是因为它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这给了德国民众无与伦比的幸福感,但缔造这种经济奇迹的主要策划者“亚尔玛-沙赫特”博士已经在1939年离职,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上他强调自己是因为不满德国的扩张行径才辞职的,但大多数观点认为他无力维持德国病态的经济持续发展才是主因。

(法庭上的沙赫特)

为了使国家不至于破产,希特勒必须对外战争,最好能重塑欧洲秩序,确保德国的欧洲霸主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经济奇迹持续下去,这或许就是德国发动二战的主要原因。

最佳贡献者
2

德国和日本引发战争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德国发动二战可以说是既有利益的目的,也有复仇的目的,但日本人发动二战,纯粹是野心使然。日本人的侵略天性是深刻在骨子里的。在加上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其野心自然难以抑制,直到后来终于爆发了出来,开始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具体详细原因我们下面简单分析一下。

德国方面会在一战失败后不久再次发动二战,实际上从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其主要目的就是想要削弱德国的势力。但事实上由于三大协约国英国、法国和美国之间对于德国问题上存在诸多的矛盾,这就导致大家在处理德国问题上并没有实现一致。最终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当时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就说过,“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可见一战的战后对德国处理问题,实际上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

总体上来说,法国方面认为要彻底废掉德国,甚至还传出了瓜分德国的想法。但英国担心法国坐大,所以不想德国太过于被削弱,英国的目的就是维持欧洲一个相对平衡的局面。美国本身受影响不大,所以美国对德国没什么仇恨,甚至于美国还想和德国进行贸易往来,并且为了抑制日益崛起的苏联。美国也想在德国问题上打小算盘。这样一来三国之间没有统一思想,这就导致德国方面非常的难受。一战过后,德国本身对于协约国就抱有深深的敌意,而法国还偏偏在鲁尔工业区大肆侵占德国的矿产和铁路资源,并且肆意杀害德国工人。这就更加剧了德国的复仇心理。

德国纳粹党之所以可以崛起,就是抓住了一战后德国人复仇的心理,所以纳粹党才能够快速崛起。当时纳粹党的领袖希特勒可是一个疯狂的家伙。他一上台后就撕毁了和平协议,开始大肆扩军。希特勒的目的很简单,他认为一战的失败是德国耻辱,他利用德国人的仇恨心态开始掌权,自然他也需要做出一些让德国人满意的事情。复仇外加让德国再次伟大起来,这就是希特勒要做的事情。而战争就是实现目的的唯一手段。

为什么说日本发动二战完全是因为利益呢?首先日本这个国家处于一个多自然灾难的小岛上,所以本质上讲,他们的忧患意识更加强烈。他们也迫切的想要拥有一个广袤稳定的土地。所以从日本强大之后,日本就一直在想着侵略,占领他国。就比如日本的邻居中国吧。在日本看到中国贫穷落后时,日本就毫不客气的对中国露出了獠牙。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日本亡我之心就一直不死。甚至做梦日本人都想侵占我国。但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二战就是日本的一个天赐良机。

一战时期日本也同样是协约国一方,它也同样属于战胜国。当时协约国在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和利益的时候,只把当时中国的青岛交给了日本。这让日本非常不满,因为日本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很强大。但显然英美法没把自己放在眼里。所以日本没有获得更大的利益后,它一直憋着想要侵略吞并。二战之前德国和日本关系实际上并不好,但由于德国担心美国强大的海军,所以举目寻找盟友,此时远在亚洲和自身没有利益冲突,而且海军强大的日本就印入了德国的眼帘。也因此德国和日本结成了联盟共同开始了侵略战争。日本方面自然也需要盟友遏制西方国压力,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实现了狼狈为奸的局面。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3

德国发动二战,属于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事儿的根子其实长的很。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非常的春风得意,他们踩下了法国,又震慑了一票欧洲国家,堪称当时的小霸王。

所以,德国扮演了很长时间“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很积极的帮助解决国际争端,俨然话事的大佬,谁都得给德国几分面子。

结果干没几年德国就不耐烦了,俾斯麦等人下台后,德国开始显露出狰狞的吃相,到处侵吞小国利益,与大国争霸,还拉帮结派,人设全失。

这种结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战把德国打回了原型,让一个冉冉升起的国家变成了破落户,甚至许多此前不待见的小国,都借机在德国头上放肆。

实际上,德国此时陷入了一种欧洲战后普遍存在的乱局。

一次大战欧洲失去了大量贵族,以帝王理政的德意志帝国当然也不例外。

这种贵族巨大的损失,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后一次“清扫封建”,战争迫使封建贵族势力断崖式衰落,产生了拿破仑战争后最大的打击。

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平民社会到来了。

但当时这个平民社会并不是现在的公民社会,它还很不稳定,贵族也没那么简单退出舞台,所以民众运动此起彼伏。

主要就表现为工人抗议、民权运动、共产主义浪潮、罢工。

诞生过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德国自然不缺精神,所以很快陷入了风头浪尖。当时连毛瑟兵工厂、克虏伯都没办法开张了,只能在罢工浪潮中歇业。

1918年-1919年时,德国人干了件大事儿,他们终于闹起了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家族的皇权统治,建立了共和制的“德意志国”,即魏玛共和国。

但革命相当汹涌和混乱,各股势力、党派全混在里面作闹药。

期间德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政党,与资本主义及旧势力思维结合的社民党爆发冲突,闹起了二次革命,还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这个革命最终让社民党靠雇佣兵给镇压了,杀得人头滚滚。

共产党死绝了,共运退缩了,却无法让人的思想灭绝,所以德国出现了一支同样打着社会主义理念的新政党——“纳粹”。

纳粹在德共退出的空白中急速膨胀,迅速接管了真空地带。

这个政党的概念源自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它善于挑动民主主义情绪,也善于走到普通人中间。

于是有了希特勒的成功,这个奥地利人通过一系列骚操作,接管了纳粹党,继续催化了纳粹党,也正规化了纳粹党。

然后,他借着纳粹党蓬勃的生机,从草根崛起,两下子击败了兴登堡,获得了国家大权。

希特勒也成为魏玛共和国的掘墓人,自1933年执政以后,希特勒和纳粹党的铁腕政策迅速收拢了人心,恢复了秩序,让德国国力快速飙升。

纳粹党承诺给平民各种高福利,要能吃得上肉,喝得起啤酒,早餐天天都有牛奶面包,家家都得开得起小汽车,甚至没老婆的青年,国家都承诺帮你找一个。

太幸福了,德国跑步迈进小康社会。

军事上的变化也是巨大的,纳粹党帮助军队快速的恢复,大批的工厂订单都是基于军队开出的。

工厂给军队生产装备,军队完成成换装和扩张,军费拨款成为工厂的发动机,产出的税收又增加国家收入,做工的民众又可养活自己。

简直是完美的环,国家强大了。

但实际上呢,纳粹政府风险大的很,高福利的维持需要极大的消费和社会生产维持,但财富很容易落入犹太人组成的财团手中,财政的赤字也相当大。

军队的扩张虽然帮助德国地位快速提升,可军队的过度膨胀,带来的是军国主义的崛起。

军队越强大,希特勒越按捺不住以军事化手段解决问题的意愿。

尤其是他发现欧洲列强都是“虚的”之后,他开始试探。

先拿一些小国开刀,继而触碰大国的奶酪。

结果,赌博成功了,英法比想象的更怂。

德国因此不仅挣脱了枷锁,还获得了极大的政治利益,国力愈发蒸蒸日上。

但这也引起了英法的忌惮。

但英法认为德国很棘手,也不愿把事情搞大,所以只能祸水东引。

东方的苏联正谋求着西进,他们的獠牙已经伸过了巴尔干。

所以,不如把德国养起来,这只疯狗愿意占便宜就去占,等它吃着吃着吃到东边,与苏联这头饿熊便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

而且冲突似乎是种必然,两国都对原奥匈帝国领地、巴尔干、东欧有着极大的兴趣。

这种行为被后世称作“绥靖政策”,德国被放纵式的喂养,英法不断软弱退缩,甚至不惜拿盟友当饲料,为的就是让纳粹的祸水流向苏联。

结果,被喂大的纳粹德国彻底张狂了,它越吃越强,越吃越大,越吃越疯,整个原奥匈帝国领地都被吃下去。

于是德国最终对波兰下了手,一顿闪击战,拿下了被誉为大国的波兰,这越过了英法的底线。

更令英法不能接受的是,德国居然与自己的计划不同,他们不仅没有与苏联翻脸,反而与苏联一起瓜分了波兰。

两人瓜分得眉开眼笑,勾肩搭背,关系要多好有多好。

于是英法彻底怒了,当即宣战,揭开了世界大战的序幕。

不过这会儿事情其实也还没有闹大,毕竟英法只是喊喊,几乎没有什么动作,差不多就是搬个凳子等着德国人来。

德国也比较震惊,希特勒在押注英法不会盲目宣战,可对方真的宣战了,他为此朝随员反复问询了几次。

然后,横下一条心的德国对英法开战了,他们迅速调集兵力,穿越比利时,从阿登山区绕道马奇诺延长线,三下五除二把联军给揍垮了。

法国投降,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陪着完蛋,英国临阵逃跑,展开了敦刻尔克撤退。

实际上,打波兰那会儿就已经属于世界大战了,但这还没有达到高潮。

德国与英国打了一阵子后,发现互相奈何不了,便开始想别的心思。

希特勒突然发现如芒在背,一回头瞅见苏联在身后坏笑。

而且更可怕的是,苏联囤积了百万大军在边境。

在德国看来,这些部队连个防御纵深都没怎么做,明摆着等战场开门往外猛冲的架势。

这是苏联要摘桃子呀,哪天它与英国穿一条裤子,德国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希特勒决定先下手为强,秘密调回无所事事的地面部队,又是个闪击战把苏联推了。

于是,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被彻底点燃。


日本发动二战又不一样,他们纯粹是给逼的没办法了。

日本其实不算小国,他们国土、人口、技术都还行,就是资源太贫乏。

日本人自甲午战争开始,一边进行改革,一边通过掠夺发展国力。

中国是日本主要的掠夺对象,除了战争掠夺,还有资源掠夺和商业市场倾销。

他们打败了俄罗斯,获得了列强的入场券,又参与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狠狠的分了一杯羹。

甚至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中国又更加熟悉,他们得到的利益远比别人多。

越吃越肥的日本,也越来越膨胀,开始越来越张狂。

这个国家的主要进账就是割中国的肉,伴随这种行为的是其武力的强大。

没有强大的军队,如何压制中国呢?要与列强一起抢肉,你得比西洋人都狠才行。

这促成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发展,随着日本的近代帝国主义化,军国主义也越来越明显。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存在武士阶层这一概念,维新后的日本,虽然干掉了武士阶层,但他们其实也在通过军人政治,竖立新的武士阶层。

于是日本畸形的近代政治结构便形成了,他们依靠中国发展,为吞噬中国强大,又因中国而疯狂。

军国主义最终于日本政府发生了分歧。

1931年918,关东军自己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一口气拿下了东北。

东北军没有抵抗,张少帅的军队要么放下武器,要么跑了,日本几乎兵不血刃。

此事在日本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并迅速演变成内部矛盾。

以犬养毅首相为代表的日本政府,奉行的是对中国的蚕食策略。

这个孙中山的所谓密友,非常了解中国,他更希望一口一口慢慢吃掉中国,反正不急,冷水煮青蛙。

在918事变问题上,犬养毅认为:东北得还给中国,但却可借机运作,让日本获得“实际支配权”,中国只能得到“形式上的主权”,这样皆大欢喜,以后中国再想要可就要不回来了。

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却忍不住了,他们觉得犬养毅完全是多此一举,中国既然这么菜,何必还要给脸呢?一口气吞掉不就好了?

杀一顿!砍一顿!像当年努尔哈赤满清那样,这天下日本不就取而代之了?

首相尽给中国说话,莫非当了日奸?

于是疯狂的军国主义少壮派军官们,跑到犬养毅的官邸,硬把他打死了。

事后这些少壮派军人还得不到什么严厉的惩处,日本民间一致同情,认为军人们做的对。

一下子就蹦出35万人写血书上表,要求从亲发落凶手。

这件事被认为是大日本帝国宪政时代的结束,此后上台的首相,要么是不敢惹军人的软脚虾,要么干脆就是与军人穿一条裤子的。

甚至有的人自己就是军人,比如东条英机、米内光政。

日本完成了彻底的军国主义化,亦陷入了彻头彻尾的疯狂。

军国主义的很快践行了自己的目标,开始不断侵略中国。

他们1932年就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进攻,杀进了上海闸北,史称一二八事变。

到1937年,日本终于再次憋不住了,又发动了77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人认为,自己几个星期就能让国民政府屈服,然后这个时间便成三个月,三年,……

打到1939年,日本已经气喘吁吁,它没想到中国人居然这么难搞。

中国乱归乱,落后归落后,但绵延了至少三千年的战争史,最不怕的就是乱世。

而且正面有中央军借险地顶着,后路又进了共产党武装,根据地四处开花。

日本军政府原本的意思是“杀进来升官发财”。

结果中国穷的要死,中国人打仗也凶的很,地皮根本占不下来几块。

于是他们想“以战养战”,掠夺中国资源,搞军票,吸中国的血。

结果中国人搞以物易物,搞实物交易。

抢走的矿石、木材,运出去一路都在被狂扒,扒不掉就炸。

这让日本军政府头痛欲裂,好不容易占了条铁路,还没通车呢,铁轨没了。

修好铁轨,桥又没了。修好桥,机车被烧了。更换机车,货没了……

这么一算下来,甭管多珍贵的物资,运回去那也是入不敷出。

何况中国的物资很一般,主要是铁矿石、煤炭,农作物。

虽说也很重要,却始终不是日本最想要的东西——石油。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日本却偏偏在石油上被人卡脖子。

日本自产的石油来自日本列岛附近海域,产量可怜,而主要的石油则来自库页岛的萨哈林油田,是日苏合作开发的。

大宗的石油,来自英荷与美国,尤其是美国,给日本输出了大宗的钢铁、石油、工业产品,日本完全是靠这种进口在支撑战争。

军国主义者们没想到,当年日本宪政政府能从中国身上刮出一层一层的肥油,临到自己头上,都杀进中国腹地了,怎么还越打越亏?

天有不测风云,这个节骨眼,美国居然对日本开始禁运了,不仅自己禁运,还拉着小伙伴们一起禁运。

眼看着日本就扛不住,再这样下去,日军将丧失对中国的机械化优势。那样的结局想想就恐怖。

中国分明是个泥潭,是史前巨坑!

偏偏日本人还不能结束,他们没法吐出吃下去的在华利益,更不能服输。

于是,日本谋求开辟新战场的方法,从别的地方开辟生机。

他们头一个想到的对手就是苏联,俄国人是日本的传统对手,日俄战争日本就是靠打败俄罗斯而起飞的。

苏联有广袤的资源和土地,库页岛的油田日本想一口吞掉。

苏联在远东的统治很薄弱,日本甚至攻入过海参崴,不是列宁老奸巨猾,日本就把这块地方占了。

而且自1937年来,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援助,甚至不惜顶住日本抗议,派遣飞行员帮中国打仗,实在可恨。

于是1939年的诺门罕事件爆发了,日本调集精锐与苏军展开血战。

方基本打得两败俱伤,但日军精锐尽丧,苏军死那几个鸟儿连皮毛都不算。

被苏联吓傻的日本,很干脆的绝了对苏联下刀的想法,开始拼命修关东军要塞,阻挡苏联。

想通的日本迅速与苏联签署合约,自1940年起5年内和平,双方互不相惹,也不参与第三方对对方的战争。

附带条件是苏联不援华了,承认日本的在华利益,包括满洲国。

然后日本转头奔向了南方,海军派系一力推动的对苏战争失败,那么就是陆军派系主张的对美英战争了。

他们主要看上了亚太的资源,比如加里曼丹岛的石油,婆罗洲的油品质量高到可以直接灌进军舰使用,这与日本海军崇尚的“重油专烧锅炉”相得益彰。

日本在东南亚经营多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南洋的土人特别喜欢日本。

日本挑动过越南的反法,还帮助泰国打法国,支持缅甸抗英。

他们推出的“大东亚共荣圈”概念南洋土著特别喜欢。

这时候欧战已经打烂了,殖民者力量大减,根本管不住东方。

日本视之为天赐良机。

反正打苏联打不过,库页岛的石油也合作开发了,中国完全打陷进去了,那不如趁良机对亚太地区动手。

当时南洋区域的势力主要为:

美国的菲律宾

英国的印度殖民地、海峡殖民地

荷兰的荷属东印度群岛

澳大利亚托管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澳自己也是英殖民地)

法属的中南半岛

这些国家全陷进欧战了,法国甚至亡了本土,英国让德国围着揍。

唯一麻烦的是美国。

当时的美国,常备军11万,有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舰队撑腰。

奉行不惹人,人也不惹我的门罗主义,孤立自闭,满脑子犹太人的经济学。

是一个被认为与波兰实力相仿的国家,也就海军有点威胁。

为了拿下亚太,那就必须干掉美国,要干掉美国,那就必须干掉美国舰队。

于是日本立马展开了战争策划,他们准备了一种新型的,此前不被待见的军舰——航母。

山本五十六派善于导航的南云忠一,带着航母舰队跑珍珠港去把太平洋舰队给炸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

其实山本五十六心里苦,海军派系并不愿与美英开战。

但他也明白,日本国冇办法。

所以,山本定下了一个时间差策略,他让航母偷袭炸掉太平洋舰队,然后占据岛屿修筑机场,通过航空力量配合舰队,层层拦截美军。

这样可以不断消耗美军力量,也能给夺取资源的日本霸占土地、发展军备提供时间。

最后美军被磨得差不多了,焕发生机的日军却能越打越强,再与美军来个决战。

对英军当然也是一样的打法,依托南洋那些群岛间的机场和航母,让它们去歼灭英军。

山本的计策前期很到位,太平洋舰队给炸残了,美军几次海战连战连输,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全成了日本地盘。

英国派了两次Z舰队来找场子,全给日本航空兵歼灭了,最后只能靠在斯里兰卡一线支撑。

但不管怎样,太平洋战争爆发了,美国参战了,跟在美国后面,国民政府也真正对日宣战了,美国甚至还拉来了一些南美国家形式上的加入了战争。

二战时最强大的战争工业开始被激发。

日本彻底的在军国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因为失控的政治而沦落,不仅失去了自日俄战争以来的一切,还成为了美国的新殖民国家。

4

德国和日本发动二战其实不是巧合,这两个国家都有发动战争的动机,不管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

我们先从德国进行分析。德国在一战中就是战败国,因此受到了胜利国的利益划分,以及部分领土的主权。在那种环境下,也就进一步导致德国社会民愤恶化,并且产生一种复仇的心理。

在国家的失利压力和自身内心的悲愤下,他们虽然会压住内心的消极心理,继续自己的生活,但这种生活不是平淡的,因为,希特勒出现了。有人给希特勒挂上"战争狂魔"的帽子,但也名副其实,因为他的手脚伸的太长了,而且还想凭借战争打下欧洲,最终成为全球霸主。

1929年,从美国金融行业开始,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生产过剩的压力,人们失业的压力,经济滞涨的压力,都会沉重的压在政府的头上。从而在全世界都产生了一个疑问,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可不可行?要不要继续坚持凯恩斯主义?

这次经济大危机对于世界的影响是空前的,波及美洲、欧洲、亚洲等大洲,为了应对这次危机,很多国家都采取了更加积极有利的方式,但德国、日本等国家却没有这样进行,而且采取了暴力的手段,通过战争来转嫁国内危机,把国内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和国家矛盾。

德国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又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却没有做出抗议,而是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同年9月,由英、法、德、意四国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慕尼黑开会,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以后,由于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和放纵,德意志第三帝国越来越肆无忌惮,并且由于获取到大量的战争资源,更加加快侵略的步伐,最终在欧洲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直接威胁到英法两国的安危。

日本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同样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由此,日本直接化为一个彻底的法西斯主义国家。

在亚洲,日本对中国,对朝鲜,对东南亚都进行了大肆侵略,并且打着"大东亚共荣"的口号,企图占领整个亚洲,并问鼎世界。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军、空军突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这也是日本对美国的一次试探性进攻,来表示自己在亚洲的地位和能力,打破"黑船事件"给日本带来的压力和恐惧。但也正是因为这次珍珠港事件,把美国牵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不是让美国安稳的发战争财。

由于法西斯国家的太过肆无忌惮,处处侵略树敌,最终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深渊,也就应了一句老话"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作者:锋朔 图片:网络

[参考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百度百科

5

经济实力和市场、资源占有额不成正比。

当时的世界,有两大主要矛盾:美日德新兴国对市场的需求和英法等国搞殖民垄断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的矛盾;前者,是二战爆发的主要矛盾。

对德国来说,受制于一战战败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德国不仅失去了很多土地,也失去很多了矿产资源。随着德国工业的崛起,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德国更迫切的需要打开国外市场。


而此时,英法等国基本上垄断了大部分世界市场。这些国家,不会让德国去公平竞争。而且,德国生产过剩的同时,也面临债务危机。他为了发展经济,找欧洲几国借了不少钱。所以,德国需要战争,抹平债务,开拓市场。


对日本来说,也需要解决原材料和市场问题。而此时在亚洲,美国等国在中国搞开放市场,日本根本没法跟美国这样的工业强国竞争。所以,日本一横心,就开始打中国,搞殖民。美国一开始不管,还向日本出售很多货物。在美国的侧面支援下,日本肆无忌惮的入侵中国,一直到1941年前后。


对美国来说,到这一年,德国打了法国,又打了苏联。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空前强大,美国不想坐视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老大。于是,开始支援英苏。同时,对日本搞经济制裁。

日本人有点愣,为了给自己入侵南太平洋(抢掠资源)争取时间,把美国珍珠港给打了。于是,美国人的机会来了,他正式出兵参战。美国的出兵和支援可不是无私的,他要趁机打造自己的世界霸权。


美国的目的很简单:纳粹摧毁了原有的世界秩序,他趁机一家做大。美国站在“反纳粹”的道义制高点,将世界市场全部打开。以美国的工业实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他的对手。美国的经济实力,将会空前壮大。而跟着美国的那些小弟,也得到不少好处,承接了很多美国“淘汰”的产业。

总之,二战的爆发,其实就是市场和资源的争夺。也是因此,大家都说一战是二战的延续。都是新兴的工业国,想通过武力抢占市场。二战后,这个目标实现了,殖民地纷纷独立。只是,最后获利最大的是工业最强的、最后参战的美国。

(文|勇战王聊历史)

6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来,国力迅速增长;1904-1905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发动了日俄战争,打败世界第一陆军强国沙俄,摧毁沙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俘虏沙俄军队8万人,日本一跃成为世界新新兴资本主义列强。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打败德国,接管了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建成了世界数一数二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势力大有向全球扩张之势。


二战以前,日本军部制定了全球扩张计划,对于实施北进苏联还是南进太平洋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北进派在我国东北对苏联进行了试探性进攻,1939年发动了诺门罕战役,苏联调用朱科夫元帅出战,关东军碰了一鼻子灰,两军签约和谈。自此北进派退出日本历史舞台,南进派占据上风。南进派占据上风有历史依据,日本海洋立国,拥有着世界第一强大的海军力量。经过不断的军备竞赛,日本与太平洋沿岸第一强国美国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使得日军士气高涨,美国和英国看到了日本的野心,并担心日本的扩张会影响的自己的利益,对日本实施石油和钢铁等战略资源禁运,制裁日本。


一山难容二虎,日本决定先发制人,速战速决战胜美国,期待获得太平洋地区霸权;战争初期日本偷袭珍珠港,通过新加坡战役击沉威尔士亲王号战舰,打败英国,俘虏10万英军;菲律宾战役日本一举俘虏10万美军;分别造成了英国和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降事件。越南战役打败了法国,印度尼西亚战役打败了荷兰,并且出动航母战斗群轰炸了澳大利亚,日本的军事实力达到历史巅峰。但是日本工业基础薄弱,战争后期砸锅卖铁造武器;美国工业规模大,不断补充新型武器,日本速战速决计划泡汤,战争后期被美国狂虐。


那么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通过《凡尔赛条约》限制了德国的众多权利,希特勒上台以后决定通过战争来打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于是闪电战突袭波兰,进攻法国,与英国的欧洲大陆均衡战略发生了剧烈冲突。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军事实力和国民财富迅速增长,到20世纪初,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欧战扩张计划严重挑战了英国在全球的既得利益。

德国和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首先是因为两国军事实力较强;其次是两国制定了全球扩张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国能够结合到一起发动战争,既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我国作为反抗德意日侵略的正义力量,对于盟国战胜德意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里,很难想像半个多世纪以前,曾发生过的波及半个地球,让那么多无辜人民深受其难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德国不得不与协约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这个条约的目的是为了削弱德国的势力,迫使德国恢复战前法国、丹麦及波兰等国的疆界和土地,让出海外殖民地给战胜国瓜分;不允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限制在十万人以下,并且不能拥有坦克和重型火炮,取消总参谋部;海军人员限制在一万五千人以下,不准拥有潜水艇;不得进出口武器,生产、储存化学武器;需赔款2260亿马克。

这个和约使德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殖民地的丧失,导致德国失去了廉价的原料采集地。巨额赔款必须由关税、烟酒糖专卖税、收入及工商企业税来赔付,也就是说,德国几乎所有税收都要拿去赔款。相比割地、出让殖民地,这笔赔款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压在德国的身上,使德国的经济面临崩溃,举步维艰,同时也刺激了国内民族激进意识的膨胀,为军国主义的滋长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正是顺应了这种意识潮流,打着“生存”的旗号出现的。

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努力仍收不到成效,就意识到《凡尔赛和约》是阻碍德国发展的根源,只能通过战争来索回失去的利益和争取更大的利益。希特勒野心勃勃,不是个任人摆布的人,这个想法正好满足了他实现“日耳曼民族生存空间”的个人梦想,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势在必得。

希特勒洞察到此时的协约国早就被战争折磨得苦不堪言,如果德国不遵守和约他们也无意再次发起战争。于是希特勒秘密征兵、扩军和大量生产武器。对此,英法并非毫不知情,只是盲目自信地觉得德国不敢对他们怎样,反而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英法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指望着德国重振雄风和日益强大的苏联叫板,他们可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所以对德国的军事发展执放任的态度。

1935年,德国恢复普遍征兵制。到了1939年,德国的飞行员数量已突破8000人,空军增长到了37.3万余人之多,而且训练有素,这使当时的德国空军在全欧洲范围内无人能及。德国的军事力量得到全面发展,迅速成长为军事大国。



这时德国的经济,在英法的帮助下,有所复苏,加上对犹太人的掠夺,钱已不是很大的问题了。

1939年9月1日,德国不宣而战,向驻守在半岛上的波兰军队发起进攻,打响了二战欧洲战场的第一炮。



日本发起二战的原因与德国大同小异,我们来看看日本人自己怎么说的,就明白了。



日本战败后,很多战犯上了军事法庭,他们对于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二战的回答,原因很简单,就是日本领土太小,人口多达8000万,物资缺乏,为了生存只能靠侵略其他国家扩展自己的领土。

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三大法西斯头目之一,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也曾说过,如果不战争,日本这个民族将等待灭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找其他的出路,所以最后选择了侵略其他国家来寻求生存。自爆了日本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丑陋嘴脸。这也是日本为什么会发起二战最权威的解答了。

8

我们先说德国。

希特勒政府上台之时,普遍性的经济衰退已经停止,目睹了经济危机如何摧毁魏玛政府的希特勒政府下大力气来安抚国内民众,提高民众福利,降低普通工作人员的税务负担。

由此导致的,就是上台后两年,希特勒政府的公共债务增长了103亿帝国马克。而到了1937年,国家已经有了破产的迹象,这时,如何为这种“财政的疯狂”(莱比锡市长格德勒语)注入资金来避免国家破产的惨剧成为一个紧迫问题。

这时,希特勒盯上了在国内大部分属于富庶阶层的犹太人。1938年2月出台的一项法令要求每个在德犹太人,只要财产超过五千马克,就要在六周内申报财产。在犹太人并未全部按照法令申报的情况下(如汉堡,只有16%符合纳税申报义务的犹太人申报了财产),在德国和奥地利的德国犹太人财产也达到了80亿帝国马克(占当年总税收的40%),并且考虑到身为德国公民的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的1500马克各种保障措施(养老金,失业补偿金等等),如果清除犹太人,便又可以得到每年五亿马克的资金来填补亏空,所以到了1937年,希特勒政府用各种手段逼迫犹太人放弃德国国籍离开德国,又利用法律规定的移民税以及财政机构和外汇管理局对外汇,证券,邮票,首饰,黄金,白银,宝石,贵重艺术品以及古玩的极为严厉的输出限制,靠对犹太人财产横征暴敛来填补亏空。在1938年的大屠杀之后,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犹太赎罪金”、对私有财产的强迫国有化、其他途径)获得了26亿马克的资金

但是即便如此,按照1938年9月1日德国财政部长给希特勒写的信中,也暴露出帝国财政仍然缺口很大的问题:

9月帝国的现金储备已近枯竭,长期的新国债又不适合马上发行…………我们在一个非常困难的财政情况下进行调节,给国外的印象就是我们的经济状况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在国内会因为惊恐导致民众支持锐减,重蹈魏玛的覆辙。

1939年1月帝国银行董事写信给希特勒,阐述了他们的担忧:

无止境的国家开支膨胀已经摧毁了有序预算的企图,即便是税收负担的大幅度增加也会将国家财政置于崩溃的边缘,并因此摧毁中央银行的货币汇率。没有什么财政上的灵丹妙药或者是什么机构亦或是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到在这种无边无际的支出经济的灾难性作用下还能保持货币的稳。没有哪个货币发行银行有能力在导致通货膨胀的国家支出政策下还能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

到了1939年,在国家财政收入为170~180帝国马克的情况下,民用财政支出达到了163亿帝国马克,债务还本付息的支出达到了33亿帝国马克,用于军用的支出也达到了接近100亿帝国马克,而帝国总债务已经达到惊人的374亿帝国马克。

所以,为何德国人执意对内在国内大规模迫害犹太人,对外不惜挑起世界大战的原因已经显而易见:国库缺钱,德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免国家破产,只要国家出现静止状态,这些破绽就会显现出来,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的采取过激行为来避免国家破产的可怕局面到来。

再者来看下日本。

日本国家政治军事结构的自身缺陷,引发军部法西斯的极度膨胀。加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极度困境,最终以军队绑架政府的形式将日本引入战争。

日本自明治宪法颁布以来,国家军事和政治体制建设在对接方面出现了一个极大的漏洞:由于日本的国家常备军是所谓的"皇军",日本军队直接向天皇负责,而不是对首相负责。但明治时代结束后,日本天皇一定程度上长期游离于日本世俗政治之外,这就造成了对军队缺乏约束力。另一方面,日本的陆军省和海军省是日本内阁的组成部分,日本内阁如果需要制定政策和法令必须经由海军省和陆军省的附署。这就造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日本军队不受内阁的节制,但日本内阁的运行必须得到军队的支持。

这种权力对接的漏洞已经非常危险了,然而,这种漏洞在战前还在进一步扩大,即日本军部的产生。日本军部是对日本陆军参谋部和日本海军军令部的合称,这两个机关又各自相对独立于陆军省和海军省。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所谓"下克上"的传统,在军部不受海军省和陆军省约束,海军省和陆军省又不受内阁约束的情况下,日本的一些中下层军官往往不经请示自行其是,在发动军事行动后,迫使政府默认并接受他的擅自行动(如果政府不接受,政府就会失去军队的支持,海军省和陆军省辞职,内阁就会倒台)。918事变就是一个日本关东军未经请示擅自行动,最终迫使政府默认事实的例子。

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文官政府被激进的军队绑架,陷入战争是早晚的事。40年代,东条内阁上台,连原本被绑架的内阁也完全被军人集团所掌控。

这一切意味着日本的军政在战前和战争期间完全被绑上战争机器,加上当时日本的经济困境以及民间法西斯团体的煽风点火,更可怕的是天皇作为唯一可能阻止这一切的人对这种现象的默许,日本注定会走上军国主义扩张的不归路。







9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是决定因素

当时正值世界大经济危机,经济发展十分乏力,全球失业率居高不下。

像美国那样国土广袤的地区,可以开展大量的公共设施建设,政府参与到经济赈灾活动中。

但是日本,德国这样国土狭窄,就业机会少的地方就很难平稳的度过这个世纪难关。

为了度过这样的难关,日本大量开放了捕鲸行业,日本德国也大量开动军备生产。

民族感情问题

一战后,由于战胜国的步步紧逼,和胜利者阵营受到英法之间的控制。

意大利,日本认为自己作为战胜国,受到了严重的欺骗。而德国由于战争失败,受到了法国的严重压制。

德国仇视法国,意大利仇视英国,日本最厉害,仇视欧美。

这样的同病相怜的感情基础下,德意日法西斯三国从利益的角度上走到了一起。

战争是利益诉求的体现

当时世界已经到了一种重新洗牌的时候,二等车的乘客已经蠢蠢欲动了!

最快捷的手段就是战争。

总结来说

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10

二战时期的德国与日本是法西斯盟友,这两个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有很多相同点,同时,在某一方面又有所不同。毫无疑问的是出发点都是邪恶的。

一、日本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得到迅速发展,一越成为亚洲唯一的西方列强,各方面实力位居世界前列。近代对我国清朝的甲午海战和1905年的日俄战争取得的胜利使日本得到大量利益,国家实力达到顶峰。不过,日本终究是个岛国,资源贫乏,自然灾害经常发生,殖民其它国家成了最好的选择。日本尤其对我国觑觎已久,曾在我国东北地区扶持伪满洲国,为侵略战争打下了基础。更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

可以说,日本发动二战的原因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就是统治者的贪婪野心。那时的日本为君主立宪制,全国上下疯狂信奉天皇,军队信仰武士道精神,可以说当时整个国家都是疯狂的。而日本政界又是右翼掌权,那是一群战争贩子,在得到亚洲地区后还不满足,在太平洋对美国发起太平洋战争,最终取得战争的失败。

德国

二战德国与日本有一点原因比较相同,都是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资源贫乏,同时国家军事实力都尤为不弱。不同的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中为战败国。当时德国损失大量国家利益,导致国内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和意见,德国统治者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解社会矛盾和压力,对取得一战胜利的英法等国首先发动了战争。二战时期德国之所以发动侵略战争,主要原因是对犹太人的歧视和痛恨,所以才会在欧洲疯狂厮杀犹太人,差点使一个民族灭绝。

评语:现代社会是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世界,希望全球各个国家都能铭记历史,警惕法西斯国家,维护世界和平,不要让二战悲剧再一次发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