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山雕是《智取威虎山》中的艺术人物,他带着手底下的数百匪众,长期盘踞在东北的深山老林里,绑票勒索,打家劫舍,无恶不作。
在影视作品中,座山雕同时还是一个首鼠两端的人物。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他先是和抗联合作,以获取生存空间。后来他又置民族气节于不顾,和日本人眉来眼去。在抗战胜利后,座山雕转而投靠国军,将枪口对准了我军,最后被智勇双全的杨子荣生擒活捉。
(座山雕剧照)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座山雕是怎样的人?最终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座山雕的真名叫做张乐山,原籍山东新泰,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因此后来号称“三爷”。张家到他这一代时,已三代做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土匪世家。
由此,张乐山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匪性,从小就浸淫在匪窝里,看着父辈们烧杀抢虐,鱼肉百姓,充分感受着不劳而获的“好处”。
可是,张乐山这种不劳而获的日子也没过几年,他的父亲在一次抢劫的时候,遭到顽强抵抗,被人开枪打死了。母亲也因惊吓过度,集郁成疾,紧随父亲而去了。8岁的张乐山,瞬间成了孤儿。
好在张乐山还有两个哥哥照顾,在老家艰难生活了几年后,15岁的张乐山随堂哥开始闯关东,希望能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生存下去。
但他除了对土匪行业熟悉外,再无一技之长。所以在举目无亲的东北,张乐山更是穷苦潦倒,只好替人伐木,以维持生计。
但习惯了不劳而获的张乐山,干不了这么粗重的体力活。他渴望轻松赚钱,渴望花天酒地。这时,张乐山体内的匪性,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机会终于来了,张乐山打听到附近山上有一伙实力不俗的土匪,正在招兵买马,决定前去投靠。
张乐山非常熟悉土匪拜山头的规矩,必须得有“投名状”,也就是人头。只有入伙的匪徒双手沾血,匪众才会放心接纳,本人也才会死心塌地地追随匪首。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张乐山带着两个人,抢劫了一户老百姓,还用斧头砍杀了男主人,带着人头投奔了匪首。匪首见他心狠手毒,绝非善类,便让他坐了第二把交椅。
(张乐山入伙,图取其意)
但张乐山岂能甘居人下,他乘着和匪首外出抢劫的机会,伺机打了大当家的黑枪,因而堂而皇之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成为匪首。
张乐山做匪有别于其他土匪,首先是他身怀绝技,人称“三绝”。
一是“枪绝”。张乐山出枪迅疾,当别人刚刚摸到手枪时,他就已经将枪顶在了你的脑袋上了。同时,张乐山的枪法奇准,指哪打哪,百步穿杨,弹无虚发。
二是“眼绝”。张乐山走夜路从不用火把,能在漆黑的深山老林里来去自如,从不迷路。张乐山还生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断人识人奇准,只需看上一眼,就能将人的来历看个明白。
三是“腿绝”。张乐山的腿上功夫很好,翻山越岭简直如履平地,在崎岖不平的林间小道上也能健步如飞,一般人完全跟不上。据说在张乐山60岁的时候,还能在雪地里逮着兔子。
其次,张乐山的喽啰少而精。
张乐山不追求大队人马,他只拥有二三十人,但这些人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就像一支特种部队。这伙人能冲能打,亡命嗜血,专以绑票为生,以赎金养活自己。
正因为张乐山具备这些实力,因此从清末开始,直到民国,他一直盘踞在夹皮沟一带(并非威虎山),危害百姓数十年。
实际上,张乐山既没有打过日本鬼子,也没有参加过抗联,倒是在抗战结束后,先是被我军收编,而后公然投靠了国军,调转枪口,悍然与我军为敌。
(杨子荣剧照)
1946年末,部分被我军收编的东北土匪,在国军的挑唆下,联合起来,想攻占牡丹江,其中就包括张乐山这伙匪徒。当然,土匪们的企图没有得逞,他们被镇守牡丹江的抗日名将李荆璞迎头痛击,匪众落荒而逃。
其后,我军决定对张乐山实施追击和清剿,以绝后患。
1947年1月,杨子荣带着一个小分队,混进了张乐山的匪巢,最终将他生擒活捉,带回牡丹江,投进了监狱。
那么,张乐山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有人说,他是病死的。也有人说他吸食鸦片成瘾,在监狱里没有鸦片可抽,被活活憋死在在监狱里。
其实,张乐山是被枪毙的。
在杨子荣把张乐山逮住后,由于他危害百姓多年,许多群众自发地来到监狱,纷纷要求严惩张乐山。我军对张乐山进行了审讯,也发现他确实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于是判处了他死刑。
执行枪决张乐山的人,名叫董仁堂。据他回忆,当年枪毙张乐山时,这个惯匪只说了一句话:“我死后,牡丹江就太平了。”
(参考资料:《民国土匪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