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湖,古代春秋时期道家哲学发明用词,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义。江湖的本义是指广阔的江河、湖泊,后衍生出"天下"的意思,与河流、湖泊就没有关系了,此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江湖可理解为江河湖海,可以理解为很大的空间和远方,江湖有时指为侠义情怀,也有误认为是不受约束自由自我。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中国的三大乱世,都是江湖的鼎盛期,例如《史记.刺客列传》、唐传奇里的空空儿,聂隐娘都很著名。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是人际社会的另一种名称,近代武侠小说,引为豪杰侠客所闯荡的社会,如果指的是武侠小说里的江湖,那就是游离于官方领导之外的,不受官方认可的非正式组织之间组成的关系网络,其实是黑社会群体。

最佳贡献者
2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很是思索了一番,怎么开这个头,按问题所说的意思。江湖应该是类比武侠小说中的江湖。

而江湖中人,都是标榜要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且忠肝义胆。他们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叫法都不一样,同时其本质也在不断的发生演变。战国时代叫“侠士”,秦汉时期叫做“游侠”,唐宋称之为“侠客”,到明清时期,几乎销声匿迹,江湖中人的名号被地痞无赖顶用;而到现代他们自称“社会人”。

下面我们把这一群体的由来和发展简单的梳理一遍:

“侠士”由来

“侠士”最早可以追溯到墨子时期的墨家门徒,受墨家思想影响,兼爱非攻,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

1.相里氏之墨(秦墨):主攻科学研究

2.邓陵氏之墨(楚墨):主攻行侠仗义

3.相夫氏之墨(齐墨):主攻思想学说

邓陵氏之墨而来,他们到处行义,以自身的价值观衡量世界,成为侠士的鼻祖,多为楚国人。


秦汉游侠

秦汉之际,华夏尚武之风浓厚,民间崇拜英雄,来自楚国的剑士很有市场,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刘邦也曾为沛县游侠。

西汉时期,经过前期的修养生息,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土地趋于饱和,没有继承权的次子或庶子成年后,不得不外出谋生,他们中很多人都加入游侠行列,而当时的游侠有一项轰轰烈烈的事业—盗墓。


西汉的厚葬以侍孝道的风气,使得墓葬异常丰厚,无以为生的游侠成为盗墓大军中的主力。而丰厚的回报,使得没有产业的年轻人对游侠这一职业趋之若鹜。

两汉时期,民间武官多如牛毛,同时造就了大批游侠,他们有人行走于江湖,“行侠仗义”,有人守在军营旁,以求参军建功立业,他们大多身强力壮,有武艺傍身;是汉家优秀的兵源。汉军的强大,于大量的游侠群体分不开。


西汉有名的江湖大侠:季布,剧孟,朱家。

唐宋“侠客”

到唐宋时期,这个群体要小了很多,从台前走向幕后。成为全国圈养的门客,死士,刺客等。个别野生的“大侠”独行于世,为世人所敬仰。

唐诗中对侠客多有的描述: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明清无侠士

自古就有“侠以武犯禁”的说法,游侠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明清时期,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增加的路引制度,远行需要有路引才能通行,将民众限制在小小的区域内。侠士基本在这一时期绝迹了。

现代“社会人”

80,90后受香港黑帮电影的影响,开始认识到所谓的“社会人”。感觉他们义薄云天,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直到我们长大了才发现,真正能当得起“侠义”二字的如凤毛麟角。



如果要扣题的话,哪个朝代江湖最为鼎盛,那必然是汉朝无疑了。他们规模大,影响大,贡献大,后世无有能与之比肩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