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题主的提问,明显可以看出这是两个问题,其一:刘备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其二,刘备既然是皇室后裔为何沦落至此?
这两个问题具有相悖性,如果否定了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这一说,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没有回答的必要了,虽然正史有记载但后世历史上对刘备的出身确实有争议,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谈后面我们会有分析,先说一下假定刘备是皇室后裔为何如此落魄这一点吧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刘备逢人就说:“吾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说完之后便让旁人肃然起敬,甚至纳头便拜。为啥要这样说呢?因为古代人都好论家世出身,出身皇族更是把逼格提升了一大截。刘备的意思很明显,别看我现在落魄,但我血脉尊贵,你的官再大,也没我牛逼! 果然在三国演义里,这一招用的屡试不爽,创业初期就获得了一批衷心的拥趸建立了不小的威望,为他打下蜀汉江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可能说这不过是小说之言,不可尽信,那好,我们就看看正史是怎么说的。《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有云: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
大家都知道三国志是陈寿所著,而陈寿是西晋的侍御史,也是蜀汉光禄大夫谯周的学生,谯周此人又在蜀汉做过阁令史,可见陈寿对蜀汉皇室历史的了解还是比较清楚的。更何况《三国志》在西晋时就广为流传,而陈寿在房玄龄所著的《晋书》中被提及。‘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可见他做的史书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而且三国志先主传,也有对刘备因何落魄的记载,……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翻译一下,大意是说中山靖王刘胜有一个儿子叫刘贞,在元狩六年被封为陆城亭侯,因为“坐酎金免”这个罪名被削了爵,贬为平民,子孙也失去了袭爵的资格,从此就落户涿郡。刘备的祖父叫刘雄,做过东郡范令,刘雄生的儿子也就是刘备的父亲叫刘弘,而刘弘英年早逝,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刘备和母亲相依为命,以卖鞋织席为生,苟活于世。
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问,刘备的先祖刘贞犯的是何等重罪,怎么说贬就贬呢,其实这个罪其实可有可无,是个莫须有的罪名,而且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那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呢?请各位听我娓娓道来。
这要从西汉初年说起,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因为天下初定施行的制度对诸侯的约束并不大,因此诸侯在自己的地盘上的权利还是很大的。权力大了,野心也就开始膨胀起来, 到了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汉景帝也准奏。
而这时的诸侯膨胀达到了极点,听闻了此事,当然不会愿意了,于是野心勃勃的诸侯们发动了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场诸侯叛乱几乎席卷了全国各地,虽然周亚夫很快平定了叛乱,但是诸侯的尾大不掉,拥兵自重,严重威胁了汉王朝的统治。
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一威胁,他采取了主父偃的推恩令,也就是说允许诸侯王把自己的王国分给自己的长子,次子,三子,而在这之前,只能是嫡长子继承。推恩令实施后,诸侯王国的地盘越分越小,即使诸侯王没有子孙的也要分好,有了子孙后再去去封国,直到分完为止,这样以来诸侯王再也无力抗拒中央了。
实施了这些个政策之后,汉武帝觉得还是不行,自己的权力好像还不够集中,而且,国家的诸侯好像太多了一点,于是,他又找了个借口,免去了很多人爵位,而刘备的先祖就在其中,而这个借口就是“酎金”,那么”酎金”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它就是西汉诸侯在祭祀时随同酎酒所献的黄金,诸侯们进贡黄金的多少,则是要按封地人口数来算的。这样的祭祀活动是每年都有的,所以,这酎金也算是一个削弱诸侯的借口。同时酎金的大小、颜色等方面都有规定,一旦不和,就直接削爵,十分严厉。本来呢,这祭祀祖先的事情没人敢造假,但是,献酎金这活动可以人为操控的空间太大了。只要皇帝有心,想削几个人的爵位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而刘备的先祖就是那么点背碰上了汉武帝。
说到这,我们就不难理解到了刘备这一代为何要卖草鞋为生了,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地根本不够分,因为光刘胜就有120多个儿子,而刘备是刘胜的十三世子孙,到了刘备这一代,地早就被划分完了,而且先祖刘贞的爵位也被夺了,到了刘备这一代卖草鞋为生落魄至此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这个问题已经为大家解惑,我们再来聊一下刘备究竟是不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关于刘备的身世,后世大概有三种说法,
其一就是说刘备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个是比较主流的说法,而且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采纳了这种说法,而陈寿是蜀汉末期西晋初期时人,他的记载还是很有信服力的。而同样出自于《先主传》中的刘备宗长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并且这位刘元起先生经常资助刘备,将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从此中叙述之中,读者不难发现,刘备并不是孤贫家庭,相反在他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家族,仅《先主传》一处,就记载刘备叔父子敬、宗长元起、元起子德然三人。按此例推论,虽然刘贞失去侯爵名位,但毕竟是富庶之户,传到刘备这代时,已经枝繁叶茂的大家族,故而刘备应是刘贞后人。
另一说认为刘备是常山宪王刘舜之后。此说佐证是《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引《典略》中的记载说:“备本临邑侯枝属也。”临邑侯刘让是常山宪王刘舜的后人,常山宪王刘舜与中山靖王刘胜是亲兄弟,同是汉景帝的儿子。而《典略》作者鱼豢是三国时期魏人,与刘备属于同时代,故而此说也有一定的可信度。不过,无论刘备是常山王的后代,还是中山王的后代,都是汉室皇裔子孙,只是后人支属不同而已。
还有一说则认为刘备的祖上根本无法考证。对于刘备身份古人多有怀疑,比如南朝宋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时,就留下了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 作辅,儒生在官,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刘备说自己出自汉景帝之后,但却“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而且蜀汉儒生众多,必然有严格的宗庙制度,为何刘备先祖记载缺失众多?这显然不太正常,所以刘备存在冒充汉景帝之后的嫌疑。
还有北宋史学大家司马光亦有云:“昭烈之于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运,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元人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亦有记载刘备:“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而此说正是最具价值的,毕竟《三国志》、《典略》等史书虽然记载刘备是景帝子孙,但是在《汉书》中只记载到刘贞,而刘贞以后早已不可考。
所以说,刘备家世的主流说法虽是以上三种,不过但凡读史之人,略微思考一下的,大概都能明白,不论正史野史,古时候史书往往对历史名人总是采取夸大其词的写法。例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记载曹操是汉初曹参之后,而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个太监,曹操父亲曹嵩是由人家过继给曹家的。那么本没有曹姓血统的曹操如何又与名臣曹参扯上关系呢?
这正好佐证了近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所说的即便是正史也往往有不真实或靠不住的地方。因为写史书都是这样,一个人后来当了皇帝,那么为其写书立传的人就会想方设法为他贴金,总是写的出身显赫,而把刘备安在有一百多个儿子的刘胜下面,谁也说不清了,后世也多有攀附家世之徒,古人是否如此也无从知晓。
所以,刘备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已经无从考证,史学家也是各持一说,除非采用现代的DNA技术来佐证,但是这一点在史学中没有多重要的价值,也不会有人大费周章去考证这一点了!
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