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刘备得了天下,我认为他不会杀诸葛亮。朱元璋那么狠,不是也没杀刘伯温吗?(刘伯温是被胡惟庸害死的。)诸葛亮是何等样人?冰雪聪明,谙熟为臣之道,深刻了解刘备的为人,不会让刘备抓住把柄,也不会让刘备起疑心。凭诸葛亮的品德,即使刘备死了,还要报知遇之恩,尽力辅佐幼主,一篇《出师表》写的满腔赤诚,催人泪下,这样的臣子,刘备忍心杀他吗?何况刘备素以仁义著称,即使有点虚伪,得天下后也不能拿诸葛亮开刀——没有真凭实据,这样的功臣他是不敢随便动粗的。翻遍中国历史,开国君主杀功臣的不少,但杀首席谋士的还从来没有。(至少从汉朝开始)相信刘备也不会破了例。

至于张飞,一个粗人,肚里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对刘备死心踏地,刘备更没杀他的必要,只要刘备对得起张飞,张飞是绝对不会背叛的。而且对于刘备来说,张飞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一个人怎么可以对自己的臂膀开刀呢?刘备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说明刘备是很重视兄弟情谊的,即使得了皇位,没有实据也不会乱杀人,何况张飞这种心无城府的“粗人”。

而刘备杀不杀关羽,关键看关羽有没有造反的心思。关羽会不会造反呢?我认为不会。因为关羽义气深重。不然也不会在庙里享受一千多年的“香火”。关羽虽然傲气十足,只是对挑战者来说,他看不得别人下跪求饶,青龙偃月刀下实际藏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爱憎分明,信义卓著。不然也不会放走了曹操。因为关羽天天读《春秋》,绝对不会做出不义的事的,尤其是“造反”这种忤逆之事。刘备当然也非常了解自己的“二弟”,如此君臣无猜,就不会发生那些互要对方“项上人头”这种不愉快的事。

以上是按常理分析的,因为刘备没得天下,也没检验的可能。只能找个人对比。朱元璋杀得基本都是想造反的人,不知朱元璋是不是故意给他们发个免死金牌让他们堕落,反正罪证都是有的。没歪心思的徐达不是善终了吗?有时,也不能光埋怨开国皇帝杀功臣,其实好多都是该杀的。如果都像郭子仪那么低调,好多是可以善终的。可惜当局者迷,为名利所驱使,走了“飞蛾扑火”的道路。我们都是事后诸葛亮而已,也并不比他们聪明。

最佳贡献者
2

很高兴能和你探讨这个问题:如果刘备真的打下了天下,会不会杀诸葛亮、杀关羽、诛张飞?

不会!没有一点这个可能。

为什么这样说?历朝历代开国君主在诛杀功臣时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没有任何一个君王愿意在历史上留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恶名。一般只要不触及"骄、反、贪、大、怨、结"禁忌,都不会出太大事。

1,骄。

所谓"骄",就是骄傲意思。这种骄不是对同僚傲骄,而是目无君上,并因此威胁到了帝国利益和天子威信。单纯骄傲,眼有君王,那是自身性格问题,缺点谁都有,仅仅只是做人骄傲一点,还不足以被放大成江山稳固殉葬品。

汉高祖刘邦斩杀的7个异性王,哪个不是佣兵自重,狂妄之极,朋党勾结或意图谋反之辈?明太祖朱元璋所诛杀的蓝玉、李善长、常玉春、冯胜、傅有德、唐胜宗等一干淮西老臣,在下决心时,大多已蜕化成了威胁到帝国利益的骄兵悍将,或朋党之争毒瘤。越王勾践杀文种,康熙皇帝诛鳌拜也是这个原因。

2,"反"。

这个不用说,图谋不轨,意图篡位者,任何时候帝王都不会心慈手软,予以坚决斩杀。至于诛几族,那就看罪行和皇帝性格。

3,贪。

建国初期,就开始大肆贪污中饱私囊,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者,也会被开国君王杀一儆百。这种情况,不但封建社会无法容忍,就是现代社会也不允许存在。我国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就是鲜明个案。

4,大。

势力过大,拥兵自重,藩镇势力日渐做大,已经很难制衡,且人品又让帝王无法安睡的封疆大吏,削藩或铲除就成为一种必然。

5,怨。

心怀不满,牢骚满腹,妄议朝政而被帝王得知。

6,结。

诸侯或地方势力相互勾结,朋党营私,抱团取暖,抵制政令,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或触犯到了上层建筑的禁忌,这时候,很可能就是座俑者悲剧开始。

还有一种较为罕见的情况,突然之间的政治运动和政治清洗,最典型例子莫过于斯大林搞的"肃反",当然,作为汉代君主的刘备,也包括整个封建社会,都不可能做,因为斗争意识形态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

刘备和这几人微妙关系和相处的方式

我们可以看看,以上必杀条件中,无论诸葛亮还是关羽张飞都不在其中。不但不是这种必杀之人,且有很多开国功臣所不具备优势和护身符,那就是不仅仅和刘备情同手足,还始终对其忠心耿耿。这种发自内心的忠诚和感情超出普通君臣之间信任,带给刘备的始终是一种安全感。这样的心里体验,是任何帝王都在追求、渴望臣子们能够拥有的优秀品质。

当然,诸葛亮的刚愎自用、关羽的清高自傲、张飞的狂躁,有时或许会让刘备有点不舒服。但这属于个人性格上小瑕疵,不影响刘备的整体信任感和安全感。团队磨合了几十年,互相都已非了解彼此性格,也能用最好方式相处。所以,真当诸葛亮或关羽张飞谁出现点非原则错误,刘备也不会杀其中的谁,充其量给个闲职挂一段时间,气消了,该咋样还咋样。

不是刘备有多大度和重感情,而是这几个人都是千古不二人杰,能堪大用,既靠谱又让放心,完全不应该杀,更没必要杀。以刘备的聪明,会不知道"想做轿,就必须要有人抬轿"这么个浅显的道理?

刘备性格,所决了这几个人永远安然无恙

"狡兔死,走狗烹",固然是一种普遍历史现象,但历代君王对其采用比例50%都达不到。秦皇一统天下,没有搞过什么太大政治清洗;东汉帝刘秀再次一统大汉时,怀柔以制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对凌烟阁功臣一封到底;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确保开国功臣安度晚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大漠,黄金家族和所有势力友好相处。

刘备性格,尽管有狡黠自私的一面,但残暴嗜杀却不是他性格。而且,刘备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假仁假义伪君子。刘备从小就很仁义,这种仁义生长在骨子里。咱们用事实举证,携民渡江时候,曹操虎豹骑日行300,就在后面,非常危险。但刘备没有扔下灾民,自顾逃生。关羽死后,糜芳投了东吴,糜芳哥哥糜竺负荆请罪,刘备怎么说:"谕与兄弟罪不相及"。日后该怎么样对糜竺,还是怎么样对糜竺。

这里面,还有一个深层次提示,关羽死后,张飞昼夜痛哭,饮酒打人,被范疆、张达酒后刺死割了首级。刘备也近疯狂,尽起全国70万雄兵,只为给关羽报仇,为桃园三结义一个交代。结果,兵败而死白帝城。刘备和张飞,事实上都是为兄弟情而死,用自己行动对"不求同年同日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字,做了最真诚注脚。这种感情下,说谁背叛谁,谁杀谁,都是对"忠义"两个字的亵渎。

我们在宏观看看,自公元184年刘备24岁起兵,到公元223年去世,这39年里,滥杀过多少人?所以,不用怀疑,也根本不需要假设他会不会去斩杀自己左膀右臂。自毁长城的事,没人会去干,刘备是拥有高超政治智慧和博弈头脑的人杰,厚黑学高手。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分析,刘备都不会去杀诸葛亮、关羽、和张飞。从他对这几人后代也能看得出。他们关系,不仅仅靠的是权力维系,更多的还有一份"这一拜,生死不改"情结。

论鉴@今日头条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论鉴:为你分享更多的人生智慧.综合知识

3

刘备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否则也不会创一番事业,少时就喜怒不形于色,心机相当深沉,一般人很难摸透,以曹操之才智都摸不透刘备的心思,刘备永安的临终托孤,居然说出了“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这不仅让诸葛亮大出意外,也让世人难以理解。



自古是敌国灭谋臣亡,如果刘备的儿子英明睿智,诸葛亮等一干功臣也许能安享晚年,可是偏偏他的儿子不争气,非常平庸,百年之后根本不放心把江山放到他手里,为了安全起见,只有玩朱元璋那一套了,为继承人扫平一切不安定因素。



关羽张飞皆世之虎将,手握重兵,自然是最大的威胁,虽然三人感情很深,但也只限于他们三人之间,而到了刘禅这里,这种关系就显得很一般了,刘备若在,关张肯定不会反,若刘备亡故,而刘禅又无能,那就说一定了,刘备不会让这种危险因素存在,一定是先做掉关张二将。



至于诸葛亮,就要看他的境界与智慧了,如果趁早学范蠡辞官归瘾,或许能保全,否则难以善终,因为诸葛亮也是重权人物,有一定的声望,也有一定的势力,刘禅英明尚可,否则取而代之完全有可能。



从诸葛亮以后的表现来看,我想诸葛亮是舍不得离开权利中心的,这势必会让刘备心有顾及,其后果也可想而知。

4

我感觉杀或不杀都有可能。诸葛亮应该不会被杀,而关羽和张飞结局似乎会不那么的理想。他们是否被杀要跟他们的表现和活的长久以及刘备的态度有关。他们几人情况不同,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诸葛亮应该不会被杀

刘备十分看重诸葛亮的治国才能,而且在刘备在世时,诸葛亮很少独自带兵打仗。基本上都是刘备在前方打仗,诸葛亮在后方进行粮草筹备,兵员招募等。就诸葛亮本身而言,他的治国才能要比自己的带兵打仗水平高。在统一全国后,国家已经困苦不堪,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刘备肯定会发挥诸葛亮的政治才能,让其好好治理国家,在军事上应该不会让诸葛亮插手。一方面是为了让诸葛亮专心治理国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诸葛亮在军政两头做大,防止其谋反。

在前几年,诸葛亮和刘备应该会相安无事。但刘备比诸葛亮至少大了10岁,在医疗水平不发达的三国时期,10岁差距还是挺大的。在国家治理几年后,刘备感觉自己老了,快不行了。要准备让刘禅即位了,还要让其好统治。而老诸也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治理,百姓已经安居乐业,国家似乎也不是那么需要自己了。老诸熟读书籍,肯定也知道文种,范蠡,以及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后果和下场。

在某一个时刻,诸葛亮会找刘备说出自己的想法,说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平头百姓,喜欢偶尔种地唱歌,才学疏浅,能侍奉陛下多年已实属不易,从布衣做到丞相也算是光宗耀祖沾了陛下的不少荣光,如今臣已经老了,前几日还生了病,希望祈求能够回到我的南阳草庐之中一来能在田野之中种地唱歌,二来也要修缮一下家中的祠堂。

刘备估计会说,先生还年轻(心里说不定巴不得老诸早点死呢),希望能多多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老诸此时或许会说,实不相瞒,前些日子家中祠堂有破损,而昨日已故家父又托梦与我,让我早日回去修缮。加之臣身体不适,也很怀念南阳,故想早日退休,恳请陛下恩准。

老刘老诸两个老江湖估计再来回客套一番,然后赏重金给老诸,或许还会专门派宫中御匠前去帮忙。

所以,老诸安全退出,老刘十分开心的把他送走了。

关羽可能会被给个有权无实的职位,或被削为平民,或者被杀

刘备如果被夺得了天下。那么文武百官中,除了诸葛亮,剩下的只有关羽的功劳最大了(或许关羽比诸葛亮功劳还要大一些),关羽独领水师,独挡一面,镇守荆州等。那么,关羽应该会被封王。

话说,关羽被封王之后,回到封地,十分开心。在关羽的封地上,原先有几伙贼寇,听闻关羽已被封王。众贼寇皆仰慕关羽,所以主动归降,将昔日所抢财物粮食都封还给了百姓,改掉了以往欺男霸女之习性。在关羽来到封地之后,众贼寇自缚前往关羽府上,关羽乃仗义之人,贼寇已归降,也既往不咎,不仅没有杀掉他们,还念起知错就改,就给这些贼寇一些官职,维护封地的治安。

这些贼寇也尽心尽力,所以封地内一片祥和,没有偷盗或抢掠事件,百姓也都安居乐业。关羽闲来无事,或去田间与百姓打成一片,或在府第舞刀弄枪,研究自起兵以来的军事韬略,与众人相互研究学习。封地百姓也都很崇拜关羽。关羽偶尔也会去京城会见刘备,前去叙旧,但刘备终究是皇上,日理万机,不能时常相见。所以,经常去找张飞喝酒聊天,偶尔也切磋一下武艺。

本来一切都好。但一日有一文人拜访关羽,关羽本来就骄傲自负,看不起此等文人,加之话不投机,聊了几就将其辱骂而走。此文人不悦,四处造谣,诋毁关羽,说关羽不仅不杀贼寇,还与其打成一片,整日舞刀弄枪,研究兵法,说话不止收敛,恐有谋反之意。谣言越传越离谱,甚至还传到了刘备心中。

刘备本不相信,但奈何三人成虎,加之关羽一向与同僚关系不和,所以这些同僚也都不替关羽说话,甚至还有官员也一起诋毁关羽。晚年的刘备本就多疑,儿子年幼弱小,加之为了能使自己的儿子刘禅顺利坐稳位置,不得不对关羽做些什么了?

所以,关羽要么被给一个有权无实的职位,明升暗降,或者被削未平民,或者被杀。总之,关羽应该算不上什么善终。主要是跟关羽的性格有关,他的性格终究会给他带来祸患。

张飞的下场

自关羽事件后,张飞也整日惶惶不安。在关羽事件期间,也出现了对张飞极其危险的谣言,说关羽以前经常打着与兄弟相聚的旗号找张飞一同谋划造反,扬言夺得天下后,兄弟二人画江为线,共分天下。

飞本无谋反之意,听到谣言后,纵有百口也不知该如何辩解,本想去京城找刘备解释,但又恐遭人谗言诬告,死于京城。

飞心烦意乱,只得整日喝酒宣泄。亲近士兵稍有不慎,就会被拳打脚踢,有士卒被断其胳膊,有被其打瞎眼。

一日,飞与部将张达,范强等饮酒。达身体不适,不能多饮。飞怒,一拳将其打倒在地,还欲向前拳打脚踢,范强连忙阻拦,说道将军息怒。飞火冒三丈,你想干嘛?你敢拦我。来人,将此二人拖出去重大一百大板。

夜间,达与强商议,将军若真反,我等跟随他多年,恐脱不了干系,必是死罪;若将军不反,我等恐被活活打死,这可如何是好呀?强道,近来听闻皇上对将军较为不满,担心其反,我等不如将其杀死,将首级献于皇上,就说将军要谋反,被我等杀之。

二人在夜间进入张飞房中,将其杀死。

应该来说,诸葛亮会得到善终,关羽与张飞由于自身性格缺陷,恐怕不能得到较好的结局。可能有人会说,刘关张本是兄弟,刘备一定不会杀他们。但请大家参考下,越王怎么对文种和范蠡的,刘邦怎么对樊哙和卢绾的,朱元璋怎么对徐达等人的?伴君如伴虎,可以与帝王共患难,但是要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似乎要困难的多。

以上为个人拙见,欢迎大家进行补充。

5

我想刘备打赢了天下,是不会杀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的。

一、刘备自己没有必要杀掉这三个人。

关羽和张飞在桃园与刘备结义,他们追随刘备,就是为了帮助刘备夺取天下。在以后的二三十年的征战之中,他们两人忠心耿耿,尤其是刘备在落难之时仍不弃不离。《三国演义》里,没有任何情节,明示或暗示关羽和张飞有篡权或者自立的迹象,因此,刘备即使当上皇帝,也不可能杀掉肱骨之臣。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诸葛亮的身份立场表示的很清晰,他自比管仲和乐毅。这两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辅助君王之臣,而非篡权之辈。因此,刘备也没有必要杀掉诸葛亮。

二,刘备没有必要担心刘禅成接任皇帝,而屠杀功臣。

自古,多有残暴之君,少有谋逆之臣。除非朝廷礼乐崩坏,鹿失天下,否则极少人有篡权之意,造反的成功率很低。试想董卓统兵洛阳,也仅仅只是替换皇帝,而不敢轻易自立。

有人以为, 刘备赢得天下后,杀掉诸葛亮,关羽,张飞,才能让他的继承人坐稳天下。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影响下,一日为君,终身为君,皇帝的后代代代为君。东汉后期很多少儿皇帝,最小的上任时仅仅出生100天。但仍然没有人敢造反。

可能对朱元璋屠杀功臣大肆屠杀功臣的印象阴影太深了。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武将,是因为他的太子去世早,太孙年幼担心无法左右老臣。这仅为个例而已。离他最近的赵匡胤也只是杯酒释兵权而已。

刘禅早已经成年,因此,刘备没有必要屠杀诸葛孔龙和关羽张飞。

6

我相信刘备是一个仁慈的皇帝,他不会杀诸葛亮与关羽、张飞等功臣。

刘备是一个讲义气的皇帝,而且这个义气应该是真的,很多人都说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其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刘备难道不知道为给关羽、张飞报仇,攻打吴国的风险?联吴抗曹的大计没了,兴复汉室的计划破灭了,刘备做为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心里应该比谁都清楚。但他还是这样做了,而且是不顾一切地做,不顾赵云等忠臣的逆耳忠言。直至与东吴拼了个鱼死网破,全军覆没。刘备用生命的代价,践行了他与关羽、张飞“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诺言。

同样地,刘备对于诸葛亮,也是一片真心的。他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难道是假心假意请出的?不是的。他是实心实意。至于请出诸葛亮后,还重用了其他人才,比如法正、庞统等,是因为刘备是用帝王的眼光用人的,他的视野远比别人开阔。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告诉诸葛亮可辅佐刘禅,就辅佐,如果不能辅佐,就自己做皇帝。有人说刘备在帐后埋伏着刀斧手,我是不信这个的。我宁愿相信刘备的真心。刘备临终前,让儿子拜诸葛亮为相父。而且给儿子留下遗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仁慈的人,如果打嬴了天下,会杀了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吗?我反正不信。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7

如果是刘备最后打赢了天下,他会杀了诸葛亮,关羽张飞吗?

这个提问的“最后“二字,不知道指啥?是刘备临死前一段,还是三国实际统一后?如果是后者那太不可思议了,即刘备真活过天命年,也就是一百二十岁,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前者,章武二年(222)才打了大败仗,次年就死掉,时间也太紧迫,即使是平定魏,吴的大胜仗,时间上也过快。想想,号称杀功臣最牛逼的朱元璋,从1375年的刘伯温,到1393年的蓝玉党,杀掉的功臣傅有德,冯胜,周德兴,朱文正,朱亮祖,蓝玉(当然有的存在疑问)



等等,人数虽不少,但时间也很长,将近二十年。毕竟杀功臣,特别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这样特殊的功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精心谋划,想好理由方式,是最起码的,而如果往前推,但前面刘备的历史,并不光彩,坐皇帝也还不够两年,可以说忙忙碌碌,辛苦一生,那时候,诸葛亮,关羽,张飞都是很得力助手,咋好下手杀掉?所以这个提问的关键,需要把刘备平定天下的时间,整个大幅提前,即至少在建安十八年(213)刘备平定三国。这样,在223年去世前,有十年的筹划,思



考。人一生的思想,信念,是随环境,地位等变化的,因此,不能排除刘备在天下安定之后,心生邪念,也不能排除这几位功臣,随着身份地位变化,思想行为变得异常,违规逾制,甚至胡作非为等,总之,刘备杀掉这几位或者其中之一,都是可能的。罪名也很容易,只是历史不会放过罢了。这一点,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都是清楚明白的。不过,即使连老婆儿子都杀的汉武帝,对于卫青这样一位功臣,也只能干瞪眼。(6:38)

8

刘备素以"仁义"著称。他刚起步时一无所有,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他自称是中山靖王之玄孙,至于个中真假,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又有谁会去调查,因此,刘备摇身一变成"皇亲国戚"。

刚出道势单力孤,他便选择和关羽、张飞这两位武功盖世的牛人结为异姓兄弟,之后,三人结伴闯天下。几经波折和风雨,刘备一直居无定所,势力发展缓慢。但在关羽的保护下,勉强能"明哲保身"。


刘备也意识到自己最薄弱的环节便是缺少"献良策、把方向"的名谋,后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而把诸葛亮请下山。


而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献上了深思熟虑的"隆中对",对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逆袭成蜀国之主,达成了三足鼎立的构想。然而就在诸葛亮为一统天下而蓄力时,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彻底打乱了他的构思。最终刘备为关羽报仇而亲伐东吴,使得吴蜀联盟的关系彻底破灭,为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当然,如果刘备奇迹般夺取了天下,他肯定不会诛杀功臣,更不会对超级功臣和心腹诸葛亮及关羽张飞下毒手。


一方面刘备仁徳。虽然史书多半称刘备是假君子,仁慈仁义是装出来的,但从整个三国的进程中可以看出,他礼贤下士,仁义厚道。极为关心体贴下属,三国这么多人才愿为他效力就是最好证明。他的仁德也使得他一统天下后不会做出诛杀功臣之恶举。

另一方面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多次救他于水火之中,是自己成功不可或缺的谋士,也是他的贴身心腹。再加诸葛亮为人谨慎,兢兢业业,忠心耿耿,刘备既使有"异心"也下不了。而关羽张飞因为和刘备有结义之情,三人情同手足,在乱世中无论多么困难都不离不弃,而且为刘备的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刘备对他们信任的无与伦比,诛杀他们的理论可行性几乎为零。

9

刘备不可能杀了诸葛亮这位旷世奇才,诸葛亮的忠贞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加上当时东汉末年~三国年间的动乱,民不聊生,土地荒芜,而恰恰诸葛亮是治世之大才,因此他并不会被杀。张飞是刘备的三弟,二人的关系估计要比亲兄弟都要亲,怎么会杀死呢?接下来我为大家分析三点原因!

1、刘备是汉室子孙

他姓刘,如果他统一中国,在西汉灭亡几十年后东汉复国,东汉灭亡几十年后季汉复国,全中国的人都会认为刘家天子的正统性无以伦比,皇帝只可能出在他家,其余姓氏根本当不成皇帝。


别人杀功臣是因为根基不稳或者怕留后患,他要是杀功臣成了给自家正统性摸黑。记住,朱元璋是贫民百姓起义得国,而他是消灭谋逆者复自己家的国。

2、刘备以诚信立本

刘备的威信,人格魅力,影响力在当时远高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看看他的对手,看看他的部下,看看北方中原多少百姓主动愿意跟他就知道了。在那个年代,曹操等各大诸侯屠城的时候,他在干什么,而且刘备的胜仗可是打了不少。


从镇压黄巾以少胜多,到火烧博望坡,都是刘备亲自指挥,只不过演义把他的一些事迹分给了他的部下,刘备可是狙击过袁术,阻挡过曹操,击杀过蔡阳,伏击过夏侯敦、曹仁,突击过黄巾,不为官位委曲求全鞭打督邮的能征惯战豪迈之士。

3、刘备并非假惺惺

刘备是真仁慈,他的敌人,部下,老百姓,甚至想杀他的杀手,背叛他的部下,都没有说他不仁义的,古往今来一千多年,这么多人都承认他是仁君,现在有些砖家和导演非鸡蛋里挑骨头说他是虚伪,找不到证据就说虚伪了一辈子。


我想问问人家仁慈一辈子到你这就说是虚伪一辈子只不过没被发现,这么抹黑来哗众取宠到底要不要脸??真是搞笑。刘备创业艰难,靠什么笼络人心?告诉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厚黑学砖家,套路永远得不了人心。


靠心计骗得了别人一时骗不了一世,能得人心的只有真心。更何况是得了周围所有人一辈子的人心。卧龙凤雏,五虎将,哪个不是人中之龙凤?为什么死心塌地为他奋斗一辈子,哪怕他死后还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看的出来他虚伪人家看不出来吗?

对于刘备的能力暂且放到一边,但他的人品真的没有问题,当然有很多争议性的问题需要大家探讨,但我认为刘备就是真君子,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10

如果最后是刘备打了天下,他会杀诸葛亮,关羽,张飞吗?

我的回答是:不会!纵观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刘备,虽然心机很重,城府很深,自始至终都是个比较感情用事的帝王!他的成功,靠谋略,靠感情笼络人。他的失败也因其感情用人,和感情做事所致!故刘备最终因夷陵之败,羞忿而死,所以他这个皇帝不会走,鸟尽功藏,兔死狗烹……。

我们在此可以分析一下,古代皇帝得天下后,开始剪除功臣,这是一个通病,因为历史上有这么一说,与百姓同富贵易,同患难难!与帝王同患难易,同富贵难!得天下后,皇帝为了皇权,为了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孑,往往会剪除,有夲领的,有大功的臣子,还有就是居功自傲,不太会老老实听话的臣下,都会想方设法除去,真正一统天下的开国帝王,大部分都是以天下为重,不讲感情,骨子里都是冷血的!用人是因人而用,因夲事而用,不会感情用事的,而刘备得天下靠的是与人讲情义,讲信义拉笼收买人心而得,书中有三让徐州,为名节而要徐州,这是一,第二,带数十万百姓撤离在当阳长板坡受难。第三,让关羽守荆州,在用关羽守荆州,其实就是刘备感情用事用人的表现,若不感情用事用人,派赵云,魏延,马良守荆州,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就可安稳进行!用张飞守巴郡,其明知张飞酒后鞭打士卒早晚招祸,他若用黄忠,李严料想也不至出现,范強,张达之事,关羽死后,若刘备不感情用事,不整日以泪洗面,不倾举国之兵为关羽张飞报仇,不以天下为重,甘愿弃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国家战略,宁愿不要天下也要为拜弟报仇的事看,刘备是个极重视情感的人,即是统一天下后,也不会随便杀关张,而关羽封金挂印,千里走单奇,过五关斩六将追随刘备也绝不会反刘备搞谋逆夺权之事,观诸葛亮,在刘备死后鞠躬尽瘁为蜀汉做事,没有丝毫谋逆之心,那么假设刘备仍活着只会和诸葛亮关糸更好!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点评三国人物时,对刘备的点评中就说,刘备的最大缺点就是感情用事,不是个好统帅!纵上所述刘备就是一统天下,也不会杀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呲牙][呲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