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天之骄子评价李存勖未免太过夸张,李存勖在历史上确实展现了过人的军事天赋,但他执政后期的表现无法与一个政治家相匹配,所以我觉得李存勖是一位有雄才,无大略的君主。有人说他本有机会提前结束五代十国之分裂局面,因为他做到了“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也正因为如此,他在盛壮之年选择了效仿唐太宗晚年的隐退生活,且沉迷声色,重用伶官,以致在“兴教门之变”中身首异处。

子承父志

说到李存勖,就不得不说他的父亲“飞虎子”李克用,他是西突厥的分支沙陀人,本姓朱邪。沙陀人自唐中后期内附关陇,成为大唐的一支异族强援,李克用家族也是自父亲朱邪赤心开始被赐姓李,所以李克用常以唐李宗亲自居。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率沙陀兵南下,助唐镇压黄巢叛乱,次年再次勤王,并于中和三年将黄巢赶出长安城,因此获任河东节度使;后又于乾宁二年(895年)勤王,力克李茂贞、王行瑜、韩建三位逼宫统帅,救出唐昭宗,因此获封晋王,得以立足太原,成就一方割据。
(李克用漫画图)

李克用曾在平黄巢之乱时与朱温结下仇怨,当时李克用将黄巢赶往山东之后,追兵行至汴州(开封)遇到黄巢账下大将朱温,由于朱温曾受李克用解围之恩,故未动兵戈,设宴于上源驿饮酒叙旧。此宴虽无鸿门宴之初衷,却因李克用酒后失态引起了朱温的杀心,朱温令人趁李克用酣睡之际纵火灭口,然天降暴雨使其躲过一劫。二人从此结下仇怨,未来数年内,朱李对峙攻伐的局面一直僵持不下,时至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史称后梁,李克用则以唐李宗室的身份自居,以兴复大唐为名与后梁争霸。
(朱温剧照)

在晋梁之争的过程中,李克用一直抱有从燕地南下伐梁的战略思想,但在乾宁四年(897年),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叛晋,李克用讨伐无果之后彻底失去了对燕地的控制权,这便使燕云南下的计划破产。反倒是朱温被封梁王之后,加紧了对晋的攻伐,至天复元年(901年)逼得李克用写下求和书,次年梁军已形成合围太原之势,晋国上下人心惶惶,叛离者众多。且在朱温称帝之前,他先是将唐宗室迁入洛阳,再杀掉唐昭宗,从而立唐哀宗为傀儡皇帝,进入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过渡期,这个时候的朱温已经发展的非常强大,而李克用属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耶律阿保机)

李克用在窘境中选择了联合外族的战略,随之而来的则是天佑二年(905年),李克用与契丹领袖耶律阿保机拜把子称兄弟。这两位首领结盟的基础正是盘踞燕地的刘仁恭,刘仁恭控制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地带,因此成为耶律阿保机南下的阻碍,且据史料记载,刘仁恭在燕地时常向北用兵,兵过之处皆付之一炬,使得草场寸草不生,这便严重影响了游牧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对李克用而言,刘仁恭的叛变打破了他原有的战略计划,致使晋梁差距越拉越大。故而二者结盟的第一个共识就是讨伐刘仁恭,而后“共讨朱温,同收汴、洛”。

“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阿保机与我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新五代史》

然而在会盟时相见恨晚的背后,却是李克用部下的暗藏杀机,他们认为耶律阿保机迟早会成为大患,应当趁机除掉,而李克用以不能背信弃义而拒绝,但是这种建议很有可能传入了耶律阿保机的耳朵,因此在后来的背盟中说到李克用并不可靠。加之朱温同样看中了契丹这个外援,故而也派出使者接洽,朱温与契丹的合作基础恰恰也是刘仁恭这个势力,因为他时刻威胁着朱温的根据地。一个是怀有杀心且实力弱小的李克用,一个是实力强大的朱温,耶律阿保机最终选择了附梁背晋。待朱温称帝后,征战一生的李克用虽有兴复大唐的志向,却在无助中一病不起,次年便郁郁而终,临终前便将兴复大业传给儿子李存勖,并留下三支箭失作为遗命,一为攻克燕地、二为讨伐耶律阿保机、三为诛灭朱温。

超额完成

李存勖在五代史上属于文武兼备的人才,他与父亲一样,自幼弓马娴熟、骁勇善战,而这个“文”在前期是体现在谋略上,而后期却完全体现在了文艺上。

李存勖随李克用征战多年,并在刘仁恭叛变后的请援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克用本痛恨刘仁恭的反复无常,在朱温大举进攻刘仁恭时,走投无路的刘仁恭向晋请援,李存勖认为这是晋国改变颓势的机会,于是建议父亲助刘抗梁,也正是这个决策,使得晋国重新获得对战略重镇潞州(长治)的控制权。朱温称帝后对付晋国的第一步便是以10万军围攻潞州,这一围就是持续了数年,李克用至死也没能解围,至李存勖继承王位并平息了内部夺权分裂之后,于天佑五年(908年)亲自率军大败梁军,解除了潞州之围,彻底保证了晋国根基的安稳。
(李存勖剧照)

李存勖在这种机遇的把握上确实有独到之处,天佑七年,朱温企图攻打成德、义武两镇的时候。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晋国结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为盟主。李存勖力排众议,毅然发兵相救,并亲率晋军东进,并在柏乡之战中使用激将法,诱骗梁军主将王景仁进行平原野战,此战中李存勖斩敌两万,梁军精锐全没,成德、义武两镇至此倒向晋国。

时逢刘仁恭被其子刘守光囚禁夺权,李存勖看准时机,整顿兵马准备向燕地用兵,并以骄兵之计尊刘守光为尚父,刘守光中计后于天佑八年称帝,史称“桀燕”。是时,李存勋令周德威联合成德、义武两镇大军伐燕,先下涿州、进而围攻幽州。朱温北上解围时落败,恼羞成怒一病不起,撤回洛阳后又被其子朱友珪弑杀夺位。在这种有利局面下,周德威接连攻下檀、武、平、营四州,次年李存勋亲征燕国,夺取幽州,抓获刘仁恭父子,算是完成了父亲的第一个遗愿。

随着朱友珪政变夺权,后梁的国内形势也发生转变,先是天佑十二年(915年),梁帝趁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逝之机,削藩分镇,引发魏博兵变,李存勖乘机进占魏州(大名),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卫州、洺州、相州、邢州、沧州、贝州等地,至此黄河以北除黎阳外,全部被晋国占领,梁晋形势发生逆转。

天佑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解决了契丹南下入侵的问题后再次率军伐梁,并于次年推进至黄河以南,但不幸的是大将周德威战死,且晋军伤亡惨重,不能一战而定,因此形势转化为晋军主攻、梁军主守的对峙局面。天佑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在魏州称帝,史称后唐,此时的后唐已经拥有十三个节镇、五十个州。称帝的同年,李存勋以李嗣源为前锋,自己亲率大军伐梁,最终在李嗣源直捣黄龙的战术下,攻破后梁都城汴州,梁帝自杀,后梁灭亡,至此算是完成了父亲的另一个遗愿。

而对于李克用讨伐契丹的遗愿,李存勋并没有主动出击,反而是契丹军南下时才受到李存勋的反击。如天佑十四年(917年),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契丹,并引契丹军南下。据传言这次契丹军共有五十万,但真实情况可能只有五万左右,此战由李嗣源出战,大败契丹军,斩获契丹士兵万余。时至天佑十八年(921年),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勾结耶律阿保机,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结果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节度使,不久便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耶律阿保机率领契丹所有军队南下,空国入寇。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存勖率领五千骑兵先进,打退契丹军,擒获契丹阿保机的儿子,李存勖一路领兵追杀,契丹军败逃时落水溺死者众多,这也算为父亲出了一口恶气。

当后唐灭梁之后,一些割据政权如岐国、楚国、吴越国、闽国、南平国等纷纷入贡称藩,唯独前蜀却不肯臣服。李存勖先派使臣修好以作麻痹,后于同光三年(925年)任命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征讨前蜀。前蜀临时组织的三万兵马被唐军击溃于三泉,蜀中因此震荡,各处藩镇纷纷来降。随后前蜀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政变,囚禁王衍、献城投降,前蜀所辖十个节镇、六十四州、二百四十九县正式划入后唐领土。与此同时,为安抚人心,李存勖对前蜀旧臣多加赦免留任,主动归降者还赐国姓李,李存勖的这一举措,使得处于后梁直接统治下的河南地区,全都接受了后唐的统治,成为兼并战争后稳定局面的重要措施。

自甘堕落

李存勖在开创后唐时表现出超群的智慧,但局面趋于稳定之后,他觉得已经超额完成了父亲留下的遗命,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了,且在此同时暴露出爱财的心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李存勖恰恰又有一位同样爱财的皇后刘氏,这个刘氏非常受李存勖宠爱,因此被李存勖特许了发布政令之权,皇后的政令可以代表皇帝,各级官府必须遵从,因此刘氏成为李存勖敛财的好帮手。在皇后的帮助下,由国家层面颁发的税收政令变得苛刻,且出现了众多“官办”商铺,成为各级官员讨好皇后的工具,如袁象先、温韬、张全义这些降将都是通过厚赂刘氏而得到重用。而刘氏又是一个只进不出的貔貅,在国家灾荒,府库拮据,粮食短缺时,大臣们请求李存勖开内库赈灾,刘氏出面阻拦,坚决不准,可谓是一个女人坏了一位英主的名声。

李存勖除了爱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戏曲艺术,并且具有很高的造诣,当今很多戏班子仍奉李存勖为“戏曲之祖”,由于自身的喜爱,故而对伶人极为宠信。这个爱好在他创业之时就已有之,还曾因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而贻误战事。在称帝之后更加喜欢伶官,这些伶官能够陪着李存勖研讨艺术,故而多被授以重要官职,诸如刺史之类更是伶官遍布,而官职只有那么多,给了伶官,拿着浴血奋战的将领就没有更好的任命,因此多存不满。

不仅如此,李存勖给予伶官出入宫禁特权,群臣想要面圣,有时还要巴结伶官通报,如景进这样的伶官,发展成为李存勖的心腹,时常为李存勖监视大臣们的行为。在开创功业后,难免会有忌惮文武功高的大臣,李存勖的这种用伶官监视群臣的做法愈发严重,如李嗣源、李从珂这些宗亲功勋都成为他打击的对象。与伶官同样成为祸害的便是宦官,后唐建立后,李存勖诏命各地,让将前朝宦官送回京师洛阳,以致宫中宦官激增到近千人。这些宦官有的担任诸司使,有的充作藩镇监军,都被李存勖视为心腹。他们恃宠争权,肆意干预军政,凌慢将帅,使得各藩镇皆愤怒不已。

李存勖的结局也非常富有戏剧性,被他猜忌的李嗣源前往开封驻扎,李存勖便准备亲征,而由于他早已众叛亲离,带出去的士兵不受控制而相继离散;待他再回师京城的时候,由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从谦发动了兵变;而在中流失负伤之后,他极为宠爱的刘皇后只端了半碗乳浆给他,然后便带着金银财宝匆忙逃走,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就这样悲惨死去。

其实李存勖的悲剧并不是偶然性的,他自甘堕落的原因理当有内有外,外部原因是他超额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已成为开国皇帝,他常以唐太宗为榜样,因而在事业有所成就后,就效仿唐太宗的退休生活;而在宦官的吹捧、戏子的腐化下,他也迷失了自己,更失去继续扩大事业的野心。外部原因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亲人、功臣弑父叛主的事情层出不穷,这让李存勖的心中不免产生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远比对外征战更为恐怖,因此他排挤功臣,重用戏子,接触身边人的威胁,但他演了一辈戏,却将自己演义成最为悲剧的那一个。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最佳贡献者
2

李存勖的一生的确令人惊叹,继位之初仅有太原一地,15年之后已是扫灭后梁,坐镇洛阳,大小诸侯无不称臣的一代开国之君。

可是仅仅三年后却是因为率军平叛,被叛军一箭射死,众将只是围观,不见有任何举动,可谓是众叛亲离。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存勖快速覆灭?

在弄清这个问题前,我们看下李存勖崛起时,倚仗的是什么?

出身沙坨的李存勖幼时便熟读《春秋》,懂得尊卑,了解世事。李克用刚死之时,托付兄弟李克宁与张承业辅佐晋王李存勖,然而李存勖本身却极为抗拒,甚至有意将王位让与掌管整个河东的李克宁。

李克宁不愿接手的原因已不可知,但是当时的河东,在后梁开国帝王朱温的压迫下,只余一座孤城。

大部分军队又全部集中在周德威的手中,手中还握着的潞州也被困一年多,旦夕之间,便会改换门庭。而且晋阳(太原)在沙坨族的掌控下,倚仗手里的家伙事儿,那是横行不法,胡作非为。李克用在世时,不时接到告发,李克用却用一套歪理打发了事。

今四方诸侯,皆悬重赏以募勇士。吾若束之以法,急则弃吾,吾安能独保此乎?

一副烂摊子的模样,有点头脑的都不愿接。

李存勖不得不接位,继位之后,他首先做的就是任用李存璋整顿军纪,凡是在晋阳城内仗势欺人的主犯,一律斩首。周德威返回来的前夕,市井肃然。而周德威的大军归来,更是让河东的局势瞬间稳定了下来。

此时李克宁便又动起了顶替的心思,被李存勖及母亲曹氏三下五去二干脆利索的砍掉了脑袋。这下李存勖的位子坐的更加稳当,也威服了一干李克用留下的久经战场的老将。

但是,仅仅是威服而已。

李存勖整顿好内政后,力排众议,坚决救助被围的潞州。

汴人闻我有丧,必谓不能兴师,人以我少年嗣位,未习戎事,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练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此时,潞州的夹城之战不仅没有结束,而且进入到了关键时期。城内兵困粮乏,连书信都派发不出去。李存璋只得在城门楼上设酒宴吃喝,迷惑后梁军,不曾想中箭负伤。

而李存勖也知晓潞州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但并没有立刻发兵援助。李存勖在整顿内政之后,刻意修好契丹,并希望借兵,平定潞州之围。

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也小家子气,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只给了不足千人的小队。

李存勖却没有计较,因为他并不是图契丹的人马,毕竟骑兵不能用来攻打潞州城外的围城。他是依靠“重金卑词”安抚住契丹,阻止契丹在他全力平定潞州时,偷袭他唯一的基地。

一切理料顺当之后,李存勖出兵两万有余,于夜间到达潞州外围,而后趁清晨有雾遮掩,骤然杀出。事后,的确如李存勖所预料的一般,李存勖两万多人马一举击溃朱温大将康怀英的八万人马。解除了潞州之围,打通进取河朔三镇的通道,将一死局生生变成了奇迹。

李存勖在这期间,无论战略意图和对未来的规划,应该说是眼光长远且独到,根本没有任何能够质疑的地方。

或许,李存勖败亡的根本缘由不是昏庸无能或者是荒淫无道,也许另有原因。

之后,李存勖灭幽州刘仁恭父子,平魏博之乱,称帝于魏州,争德胜城,战杨刘渡口,攻镇、定两州,取兖郓之地,最后以五千精兵轻取开封,一举灭掉后梁,建立后唐。期间,奇计迭起,攻无不克,甚少败绩。

而在此期间,也就是初入开封的路上,李存勖遇到了一个人,发布了一条命令。

是日,赐乐工周匝币帛。周匝者,帝(李存勖)之宠伶也,胡柳之役陷于梁,帝每思之,至是谒见,欣然慰接。周匝因言梁教坊使陈俊保庇之恩,垂泣推荐,请除郡守,帝亦许之

李存勖似乎在此时忘乎所以,开始昏聩起来,竟然无缘无故封了一个伶人为郡守,为什么?

我们再看,梁朝文武官属于马前谒见,陈叙世代唐臣陷在伪廷,今日再睹中兴,虽死无恨。帝谕之曰:“朕二十年血战,盖为卿等家门无足忧矣,各复乃位。”(李存勖一句话竟然将后梁的官员全部留任?)

帝御元德殿,梁百官于朝堂待罪,诏释之。壬午,段凝所部马步军五万解甲于封丘。凝等率大将先至请死,诏各赐锦袍、御马、金币。帝幸北郊,抚劳降军,各令还本营。

李存勖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在显示一个意向,那就是招降纳叛,收拢人心,稳定朝局。

那为何短短三年就祸从天降,众叛亲离?

众所周知,李存勖创立的后唐,仅是五代十国之中第二代,之后还有后晋、后汉和后周。

排在后面的三个朝代,不是后唐皇帝的亲属,就是其部下。

后周的开国之君郭威也位列其中,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个杀人犯一跃成为一国之君呢?

在《宋史?张永德传》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初,魏人柴翁以经义教里中,有女。后唐庄宗时备掖庭,明宗入洛,遣出宫。柴翁夫妻往迎之,……女悉取装具,计直千万,分其半以与父母。令归魏,曰:"儿见沟旁邮舍队长,项黵黑为雀形者,极贵人也,愿事之。"问之,乃周祖也。父母大愧,然终不能夺。他日,语周祖曰:"君贵不可言,妾有缗钱五百万资君,时不可失。"周祖因其资,得为军司

一个无名的宫女竟然有价值千万的装具,她的钱财从何而来?

如果说是偷盗而来,对于史上有名的吝啬李存勖夫妇,怎么能够不发现?

如果不是偷盗而来,那么无名宫女的钱财定然来自于赏赐。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李存勖夫妇对待属下的赏赐根本没有节制的。(据记载,李存勖授意伶人一次性的纳入宫女一千余人)

那么这里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李存勖的钱财从何而来?郭威这种倚仗钱财上位的人,为何笃定能够凭借钱财上位?当时朝政究竟出现何种局面,致使李存勖创造出这种恶性循环?

还是在《宋史?张永德传》中,记录了李克用敛财的一种手段。

后唐武皇镇太原,急于用度,多严选富家子掌帑库或调度不给,即坐诛,没入赀宁。

这还是在有贤名之称的张承业手中发生的事情。

那么这种敛财手段的弊病,张承业不可能不知,李存勖也不会没有耳闻。

事实上,李存勖的确吸取了他父亲的教训,没有如此急功近利。

那他是如何聚拢财富的呢?

三种。恢复租庸调制,收取官税。以战养战。收取各国的朝贡。

进项有多少和每日常规消耗有多少呢?

具体数字不详,但是可以从后唐明宗李嗣源与范延光之间的话去推断。

上问见管马数,枢密使范延光奏:“天下常支草粟者近五万匹。……,其邮传之费、中估之直,日以四十五贯,以臣计之,国力十耗其七,马无所使,财赋渐消,朝廷甚非所利。”上善之。

延光奏曰:“臣每思之,国家养马太多,试计一骑士之费,可赡步军五人,三万五千骑抵十五万步军,既无所施,虚耗国力,臣恐日久难继。”

那么李存勖养马有多少呢?

太祖(李克用)在太愿,骑军不过七千,先皇(李存勖)自始至终马才及万

也就是说,仅是骑兵的一项李存勖每日的消耗为45万贯。这还没有将他的步兵和官员的消耗,以及他毫无节制的游猎和赏赐伶人囊括在内。

可见,李存勖每日的消耗之大。

李存勖在他南征北战的15年内,他根本没有去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有忠直宦官张承业在替他打理,他只需在缺钱的时候,伸手索要即可。

但是,张承业经常是拒绝李存勖的要求,张承业认为李存勖要钱是为了赏赐伶人和无用的宠幸之人,拒绝支付。这就激起了两人的矛盾和猜忌,甚至李存勖想要除掉张承业。李存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贤良的曹太后的遏制,派人带话给张承业,说。“已经打过了,您老就不要生气了。”第二天,曹太后和李存勖亲自登门拜谢张承业。

这个小插曲,必然会让李存勖的心理产生一些波动,但就此说李存勖开始吝啬,太过勉强。但至少会让李存勖大手大脚的毛病产生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也许这就是李存勖吝啬起源的一个因素,也是他无法获得将士支持的原因之一。

922年,李存勖称帝的前夕,张承业病逝,享年76岁。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张承业和李存勖两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张承业极力阻止李存勖称帝,应该或者也许扶植真正李唐王朝的后人继位。李存勖婉言拒绝,说“此事是众人的意见,不可违。”

李存勖经济上能够掣肘他的人,消失了。

李存勖开始肆意妄为,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这时候,另一个张承业式的人物出现,李存勖册立的刘皇后。

她的出现,可说是李存勖的丧钟已然敲响,刘皇后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入府拜父,收受馈金。

河南尹张全义在唐昭宗时期,就是一位理财理政的能手,他和陈州刺史赵犫(抽)供应了后梁太祖朱温的大部分军粮。李存勖和刘皇后驾临洛阳,李存勖授意刘皇后拜张全义为义父,张全义惶恐不安,遂献出大量财物,作为见面礼,馈赠于刘皇后。

这种事情,在一般的朝代,情景正好相反,由皇上或皇后赏赐于临幸的朝臣,可见刘皇后也是一位吸财能手。

第二件事,遍撒珠玉,羞辱功臣。

在前蜀王衍被灭之后,宰相率百官恳求李存勖拨款慰劳出征的将士,因为平蜀第一功臣郭崇韬被杀,将士都生出谋反之心,宰相因府库空竭,无计可施。刘皇后竟然拿出两个银盆和首饰盒,拉着两个儿子,以此来打发朝臣。

第三件事,饮鸩止渴,劳燕分飞。

刘皇后在李存勖中箭倒地,大量出血,口喊口渴,竟然命人端来一碗奶酪,加速了李存勖的死亡速度。

李存勖一死,刘皇后便扔下李存勖的尸首,跟随他人,逃了出去。

在此之前,李存勖得知李嗣源叛乱,准备带病会开封御敌,他却因手中无财帛无法安抚治下的将士,只得口头承诺,一旦灭蜀收缴上来的金银运返到京,立刻发放。

实际上,关于蜀国的战报,他早已看过。

粮三百五十三万、钱一百九十二万贯、金银共二十二万两、珠玉犀象二万、纹锦绫罗五十万。

一个屹立天府之国二十多年,仅有如此少的财帛,根本不足以赏赐相抵李存勖许下的诺言。他的许诺是,凡是跟随他返回开封的将士,他将全部拿出灭蜀获得的四十万金银赏赐。

然而,即便如此却无人相信。

因为过往,他把钱财和权位大都赏赐给了宦官和伶人。

最后,李存勖死于伶人郭从谦的箭下。

当然,每一个开国之君都不是庸才,最少在初期他是众星捧月之所在,这个时期之内无不是殚精竭虑,反复谋划磋商,集众人才智而达到破敌于千里之外,后期却是因为当时的环境以及个人的私欲,使得维持统治的基础财富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使得上下猜疑猜忌,最后自相攻伐。

最后,我们看看五百多年后的另一个开国之君是如何看待李存勖的。

朱元璋:所谓李天下者,其斯人欤?上下之分渎至于,安得不亡?

3

李存勖是个值得一说的人物,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是不得不提的,但且放一放。先且看清人的诗: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这首七律气势雄伟,气魄宏大,讴歌的正是李存勖和他的老爸李克用。李克用是打着拥唐旗号的,与朱温自然是死敌。在李克用去世的908年,朱温可是高兴坏了,一高兴就容易轻敌,所以被一个才23岁的后生(实际年龄22岁)打的大败。李存勖是怎么战胜朱温这个狡诈的敌人的呢?根本原因也正是利用了朱温的轻敌,他戴孝出征,发誓报仇雪恨,继承父亲的拥唐灭朱的遗志,战术上采取千里奔袭加伏击的打法,出其不意给敌人重创,由于战事发生在三垂冈这个地方,所以史称三垂冈之战。值得一提的是,李存勖的老子也与三垂冈颇有渊源,三垂冈之战近20年前路过此地并设宴,其时伶人们唱的歌正是上述诗中提及的《百年歌》,一首感伤人生易老芳华易逝的歌曲。

但上述诗歌只写了李存勖的前半篇,他的后半篇,主要是做了皇帝后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们就要探讨一下,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让朱温感叹自己的儿子与他比简直是蠢猪的神人,究竟是怎么作死的?

第一、把兴趣当做事业,而且是最高的事业。

做了皇帝后,李存勖眼看着自己已经拥有十分之七八的地盘,认为天下无战事,剩下的都是些成不了事的人,于是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由于他喜好戏曲,精于音律,这样一来,他在自己这个兴趣兼特长上想发挥一下也是自然的,于是,便逐渐发展到与伶人们日夜厮混在一起的地步,当时也没人敢监督他,所以也只好任他由着性子胡来,李存勖自己也唱戏,艺名“李天下”。

第二、用人不明。

整天与伶人们厮混,能有什么治国思想呢?这个真没有,都荒废了。这个时候的李存勖,是谁让他高兴,就让谁做官,甚至做大官,比如实权职务的刺史。而对于他认为不忠心不可靠的官员,则贬斥之,由于伶人们,当然也包括宦官们拉帮结派,孤立打击了很多有才德的大臣,其中突出的例子就是战功赫赫的郭崇韬因谗言致死。郭崇韬的死,实际也让李存勖的好日子到了尽头,因为对于这样一个功臣下杀手,让其他重臣寝食难安,埋下了动乱的直接原因。

第三、恶妻败国

李存勖选择老婆的眼光很一般,可谓只重衣衫不重人,对于人品的考察接近于零,否则就解释不了他要刘氏这么一个贪婪至极但长相甜美能歌善舞的女人做皇后。即使你是朝廷大臣贪财都可能不会误国,至少不会马上亡国,但是作为被李存勖娇宠的皇后,一贪财就必然误国甚至亡国了。在钱的作用下,不能干的事也能干,能干的该干的也不能干了,国家能不乱吗?大臣能不离心离德吗?

李存勖是个让人感叹的人物,当然可以做更深入的分析,但其败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懈怠,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自古就是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而至于李存勖宠幸伶人并不会导致他的直接败亡,因为他是一直宠幸伶人,只是在做皇帝后变本加厉罢了,宠幸伶人只要有度,不给这些伶人以权柄,不让这些伶人干预参与政事,也不会到身死国灭的地步!所以,李存勖的失败,根本原因是懈怠,首先就是精神懈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对敌人的警觉,认为自己已经最牛了,应该享受并彻底发挥自己的兴趣了,欧阳修《伶官传序》所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真可谓至理名言。


4

李存勖,晚唐晋王李克用长子,属西突厥沙佗部人,五代十国后唐建立者。

俗话说:“出名要趁早”,李存勖11岁时,便跟随其父李克用南征北战。在一次平定三镇叛乱的战斗中立下功勋,随其父入朝受赏。

唐昭宗看着少年英雄李存勖,高兴的拍着他的背说:“吾儿将来必是我朝的栋梁之才,今后可要为我朝尽忠尽孝啊!”后来李存勖再次立功,唐昭宗得知后对身边人说:“存勖今后功绩不亚于其父李克用。”此说一出,少年英雄“李亚子”的英名传遍五州。

902年,晋王李克用与梁王朱温作战连连失利,心中忧郁不已,时年18岁的李存勖劝解道:“朱温虽然现在兵势强大,但其篡唐野心路人皆知;我家三代忠良,只要咱们坚持,胜利必将属于我们。”李克用听后精神振作,静待时机,最终打败了包围太原的梁军。

908年,李克用病逝,24岁的李存勖继位晋王。此时梁王朱温篡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占有今河南、山东、陕西数省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声势浩大。

于是趁李克用新亡,李存勖继位不久,大举进攻晋王所据山西之地。两军激战于潞州一带,晋军节节败退。后梁皇帝朱温亲临潞州前线视察,看到晋军势弱,便更加轻视年轻的李存勖。转悠了一番,摆了摆新皇帝的威仪,号令三军用命,径直回汴京去了。

敌众我寡,李存勖亲冒矢石,集中优势兵力先打败泽州一路梁军;随后转攻潞州之敌,一举打败了梁军,取得了潞州大捷。此役奠定了晋国的基础,声威震动天下。

朱温得知潞州兵败的消息后,捶胸顿足,感愤的说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虽死犹生啊!我的儿子们更他一比,简直如同猪一般。”

至此后梁对晋国用兵的绝对优势被打破,李存勖锋芒毕露,南击后梁、北都突厥、东取河北、西并河中,晋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923年,李存勖在众多军头的拥戴下,在邺都称帝,自诩是唐朝李氏的继承者,重建唐朝,史称后唐。

此时后唐虽然名头很响,但也仅占据着山西、河北、以及山东北部地区,与李家父子多年的老对手后梁相比,也就落得个平手。

但虎子对犬子,李存勖对朱友贞(朱温四子),胜负的天平开始向李存勖这边倾斜。923年,朱友贞听闻李存勖称帝,怒火中烧,起全国之兵,分多路进攻后唐,国都汴京兵力空虚。

李存勖获知后,兵出险招,命李嗣源率精骑长途奔袭,朱友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城破自杀,后梁灭亡。此时李存勖乘胜兼并了岐国,剿灭前蜀,占据凤翔、汉中及西川之地,后唐成为五代十国中疆域最广的一朝,李存勖水涨船高,威震南方诸国,成为一代霸主。

谁知好景不长,原本英姿勃发的李存勖,雄心骤减。重拾少时的爱好,整天和一帮伶人厮混在一起,成为了一名文艺大叔。令天听曲,明日里与伶人们联诀登台演戏,乐此不疲。甚至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更要命的是李存勖爱屋及乌,给受宠的伶人胡乱派发官帽,让跟随他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气愤不已。这还不算,李霸主又玩起了新花样,宠幸阉宦,猜忌功臣。并听从宦官们的建议将国库里的钱分为内库、外库;内库用做皇家用度,外库为朝庭、军队开支。

可是李存勖与杨皇后存钱上瘾,紧着将外库里的钱往内库里拨拉。最后发展到朝庭里的官员连俸禄都发不出,当兵的连军响都拿不上,而内库里的钱堆积如山,真是玩过了头。

926年,建立后唐三年多的李存勖,终于玩过了头,作死了自己;被兵变乱军射杀,时年42岁。

李存勖,艺名李天下,最终成为了“天下笑”。




5

谢谢小哥哥邀请!

是什么原因导致天之骄子李存勖的堕落?

李存勖,作为五代后唐的开国皇帝,其伟略决断,骁勇善战,南击后梁,北取契丹,东夺河北,西霸河中,无不说明他是一代枭雄!

南北纵横,左冲右宊,远交近攻,伺机而动,彰显了李存勖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雄伟的政治抱负!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堕落?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沉缅于声色荒芜朝政!

没有读多少书的李存勖,却甚懂音律!

于是,李存勖称帝后沉缅于声色,更是重视伶人!重用伶人!甚至荒唐到把一个叫杨婆儿的伶人封为剌史!

更离谱的是伶人可以随意出入宫禁!欺凌大臣!

沉缅于声色的李存勖跟宠爱梨园弟子的李隆基是有得一拼的!

由于对声色的痴迷,以为自己的江山稳固千秋的李存勖全无当初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更无昔日驰骋疆场的鼎盛霸气,甚至于朝政也渐渐地荒芜!

这样的朝庭,又让那些对李存勖心存不满的人提供了良机!蓄势待发的良机!

终于来了!李存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仅仅是在位三年,就是公元926年四月,在兴教门之变中被人杀死!年仅42岁!



二,纵容皇后干政!

皇后刘氏,权力大得惊人!

刘氏下的条令几乎跟李存勖的诏令一样让全国大臣执行!

更荒谬的是,这个刘氏特别的贪婪!变着法子从臣子老百姓的身上搜刮民脂民膏!拥有大量财富的刘氏不用,十足的守财奴!

926年,国内饥荒!民不聊生!很多大臣奏请李存勖下旨赈灾!

李存勖同意了!但是刘氏不同意!坚决阻止赈灾!

这样,饿死了很多百姓!也让老百姓死心了!

对于朝庭的腐朽和堕落,很多百姓失望了!于是,兴教门之变,终于让李存勖的时代烟灭灰飞!



三,亲小人,诛重臣加快了李存勖的死期!

多年前尚父诸葛亮,就特意写了千百来被世人称赞的《出师表》!

在文中,诸葛亮重点跟刘禅讲了:亲小人,远贤臣和亲贤臣,远小人的本质区别和迵然各异的结果!

究竟是是李存勖读书少,几乎没有接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还是坐上了龙椅的李存勖把历史先贤的经典抛之脑后就不得而知了!

当上了皇帝的李存勖,诸杀功臣,重用宦官!让那些有有功之臣特别的寒心,甚至被诛杀!

宦官不会管理朝政,但会搞乱朝政!于是,横征暴敛,加租加赋,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苦!

君臣的离心离德,老百姓的怨声载道,再加上反对声起,李存勖终于在兴教门之变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由此可见:昔日建立朝庭时,无论是如何的春秋鼎盛,还是如何宏伟规划,一旦离开了老百姓的跟随,那就敲响了政治前途的丧钟!!!

欢迎关注!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我是媚之夭夭!

6

李存勖一生的成败,和他父亲李克用留给他的三箭遗志有很大关系,在完成这三个遗志之前,李存勖英明神武,经常亲冒矢石,打下江山,当遗志完成后,他沉迷于美色和游乐,迅速堕落,甚至把大好江山都弄丢了。

908年正月,李克用病重,临终前,他留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代表了他的三个遗愿,第一是灭掉幽州的刘仁恭,第二是打败契丹的耶律阿保机,第三是灭掉后梁。

孝顺的李存勖牢记父亲遗志,将这三支箭供奉在家庙,每逢出征就带着这三支箭,打了胜仗就把箭再送回家庙,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913年,李存勖出兵攻打幽州,生擒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并将两人剜心祭拜李克用。

921年,耶律阿保机进攻幽州,李存勖亲自率兵救援,将契丹人杀得落荒而逃,从此不敢再进犯。

923年,李存勖奇袭汴梁,灭掉了后梁。自此李存勖仅仅用了十五年,就出色的完成了父亲的三个遗愿。

然而李存勖没有再接再厉,三年后他就死于兵变。究竟为何他堕落得如此迅速?

1.信任伶人,导致伶人乱政

李存勖多才多艺,是位戏曲发烧友。平定后梁之后,李存勖把大量的业务时间投入到戏曲事业中去。

本来皇帝也是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什么不妥。但是李存勖对戏曲事业太投入,他重用伶人,让他们参政,还大肆对他们赏赐,最后造成严重后果。

灭梁后,之前被梁俘虏的伶人周匝向李存勖推荐自己的恩公——梁朝的伶人陈浚。李存勖连眼皮都不眨一下就答应了。李存勖的这一做法寒了将士们的心,许多跟他打天下的将士都没得到封赏,而陈浚寸功未立,仅凭着伶人的推荐就平步青云,将士们对李存勖的赏罚不明感到十分不满。

李存勖最宠信的伶人就是景进,李存勖通过景林了解宫外的事情,景进乘机干预朝政,陷害忠良,文武大臣都十分畏惧他。

2.重用宦官

李存勖没有吸取唐朝宦官乱政的教训,他使用大量的宦官,最多时达到上千人。

李存勖十分信任宦官,对他们委以军国大事,他往各地派出许多宦官作为监军,监视各地的将领。

这些宦官危害极大,后唐功勋卓著的郭崇韬就是被宦官的谗言害死。

3.皇后干政

李存勖的皇后刘氏出身贫寒,因此当上皇后的她疯狂敛财。

当时李存勖将全国各地的进贡一分为二,一份进入国库,另一份则作为自己的小金库进入内府库。由于刘皇后的贪婪,内府库堆满了金银财宝。

有一年,国内大旱,许多百姓饿死,大臣们建议李存勖从内府库中拨钱出来救济百姓。李存勖答应了。

刘皇后却不干了,自己辛辛苦苦才搜刮到的财物怎能容他人瓜分?

于是刘皇后拿着两口银盆,带着李存勖的三个儿子,对大臣们说内府库没钱了,只有把三个皇子卖了筹钱。大臣们看到这场面,不敢再提救济的事。

刘皇后对于郭崇韬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郭崇韬平定蜀地后,由于当地叛乱不断,于是郭崇韬推迟了班师回朝的时间。

由于郭崇韬和宦官的关系很差,李存勖派往蜀地监军的宦官诬陷郭崇韬要谋反。

李存勖本人对此半信半疑,他派人再去核实,但是刘皇后却向使者下达了诛杀郭崇韬的命令,郭崇韬最后被冤杀。

郭崇韬对后唐有巨大的功劳却被冤杀,在军中引起极大的愤慨,扰乱了军心。

4.没有及时封赏功臣,寒了将士们的心

李存勖十分自负,他常说我以十指取天下,将军功都归功于自己,将广大浴血奋战的将士的功劳完全抹杀,也不封赏这些有功的将士。

那些没有任何功劳的伶人和宦官,反而得到了李存勖的重赏,李存勖的这些做法使他丧失了军心。

后来李存勖亲自带兵平叛,出发前他赏赐了将士们,但是将士们不领情,说我们的妻儿都饿死了,陛下现在才赏赐我们,你的赏赐来得太晚了!

5.横征暴敛,丧失民心

李存勖任命孔谦为租庸使,孔谦为了满足李存勖的挥霍无度,经常绕过藩镇直接向州县催逼赋税。

由于过度的横征暴敛,魏州百姓因交不起租经常有拖欠。李存勖为此责备魏州的官员。

6.天下大乱,兵败身死

由于李存勖的荒唐,加上郭崇韬无罪被杀,在将士中产生极坏的影响。

魏州将士在军官赵在礼的率领下对抗朝廷。

李存勖派李嗣源前往平叛,结果李嗣源带领的军队也发生兵变,他们逼着李嗣源和魏州的乱兵合作。

被逼上梁山的李嗣源被迫加入乱兵阵营。

无奈之下李存勖决定亲征,但是由于李嗣源抢先占领了汴州,李存勖无奈地返回洛阳。

此时的李存勖已经是众叛亲离,从马直指挥使(禁军骑兵首领)郭从谦煽动士兵们造反,由于乱军势大,李存勖被乱兵所杀。

李存勖是又一个前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帝王,他的堕落让人惋惜,本来以他的能力是可以重新统一天下的,结果他玩过头,把自己的性命都丢了,让人唏嘘。

7

欧阳修曾评价李存勖,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李存勖谋略过人,骁勇善战,其父李克用病死后,他继承了晋王位,占据的只有一个太原

在位期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就是死敌梁太祖朱温都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

同光元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成为史上当之无愧的五代霸主

然而十六年艰苦征战换来的万里河山,仅仅维持了4年,就众叛亲离,他在兵变中被箭射死,终年42岁,葬于雍陵

之所以落得如此狼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崇尚戏子,不但喜欢看戏,还迷上了演戏

他不理朝政,经常粉墨登场,并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叫李天下

他不但宠信戏子,使得戏子干政,当官职有了空缺时,经常以身无寸功的戏子补缺,让随同他身经百战的将士们寒透了心

在李存勖的纵容下,戏子们肆无忌惮,竟随意强抢守城将士们的妻女,一时间人心惶惶,军队上下怨声四起

终于在公元926年3月,李嗣源宣布自立为帝,进兵洛阳。李存勖连忙率军进攻,结果走在路上,士兵们就逃走了一半

李存勖无奈,便回到洛阳准备据城固守。这时候,他一手提拔的戏子郭从谦趁他吃早饭时,发动政变,李天下就此剧终丧命

可见,戏子误国,绝不是危言耸听

放下这位古代娱乐界大佬的历史,再冷眼看一看,现今这些屡屡亮瞎我们双眼的当今娱乐圈

一夜成名,天价片酬,名车豪宅,暗箱操作,潜规则之类名词的都已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种种怪乱象,不胜枚举

几乎让我们的神经都麻木了,声色犬马,玩物丧志,谁还去聆听来自历史断层下沉痛的哀鸣

一个民族的强大与繁荣,从来依靠的都是民众的努力,依靠的都是科技的发展,而不是娱乐和明星

演员歌手应该只是一份职业,而不是整个社会的榜样,更不是全民追捧的偶像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用欧阳修的这些告诫做结束语吧


8

值得一提的是,我本人是比较喜欢五代史的。

当然并不是因为他的乱世,而是因为从五代这段历史时期,能够感受到很多不一样的道理

其实真正熟悉历史的话,你会发现,五代十国这些君主,并非都是暴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作为,比如朱温,一个典型的暴君,但是朱温建立的后梁却存续了17年,比后唐存在的时间还要长。

说回到问题之一,李存勖作为后唐皇帝,其前期创业时期的经历堪称传奇,无愧于一个军事家、政治家的称号,但他在建立后唐短短四年的时间,一个庞大的帝国就灰飞烟灭,有人说这和他宠幸伶人有关,当然这确实也是其中一个方面,但如果具体的原因细细的讨论的话,很明显李存勖的堕落要分两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性格原因

我们一直以为,李存勖是继承李克用的势力崛起的,但事实上是,李克用给李存勖留下的不过是个烂摊子,李克用在位时期,对后梁用兵多次失败,其管辖的疆域面积大大缩小,甚至其还在时,朱温大军就两次兵临太原城下,如果不是因为后梁军发生瘟疫,以后就可能没有李存勖什么事儿了。

公元907年,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位时年不过22岁,除了外部的威胁外,内部也极其不稳,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李存实手握重兵,常称病不朝,而叔叔李克宁拥有非常高的声望,随时可以取而代之,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父亲留下的张存义等一干亲信大臣,一场鸿门宴,李克宁、李存颢等相继被杀,稳固了内部政权。

然而在不断南征北讨的过程中,李存勖性格上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作为一名武将,驰骋沙场本身是理所当然,但作为一个政权的统领,就不能让自己时常陷入死地,但李存勖无视符存审等一干老将的劝谏,执意亲自率军,甚至还说出“老子妨人戏尔”,这样小孩子气的话。

不仅如此,李存勖本人还时常言而无信,灭前蜀,曾答应捕杀王衍,但随后又返回,导致王衍满门被杀,宠幸小妾,不顾君臣大义,肆意颠倒嫡庶,就连其生身母亲也都看不下去。

总而言之,李存勖刚愎自用,不听人言,而其骄狂的内心也在取得天下以后,越来越变得无所顾忌,是最终取祸之道的根源所在。

第二、外部原因

李存勖称帝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初步的实现了天下一统,我们如今学习五代史的时候,通常认为李存勖的后唐建立的时候,南方尚有割据政权南吴、南汉等等。

但实际上后唐本身在五个朝代之中,疆域是最大的,直至北宋建立以后,北宋初期的疆域都赶不上南唐的大,加之在继位初期就灭掉了前蜀,使得其他政权纷纷表示奉后唐为正朔。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除了少数一些势力不服从以外,后唐已经实现了初步的天下一统,由于外部形势的一切大好,也进一步满足了李存勖志得意满的情绪,因此他本人开始逐渐的耽于享乐,忽视内部的矛盾和压力,最终导致了李存勖统治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9

谢谢邀请,这里是小青春,一个热爱历史的小青年!

唐末之后的五代时期,这是一个乱世,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期。如果要数里面最杰出的人才的话,那无疑是建立后唐的李存勖了!

在李存勖领导晋国的时期,使得晋国不断强大,吞并岐国,消灭前蜀,击败强大的后梁,尽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后唐疆域最大的时候,约有今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北京、天津、山东、湖南、湖北等省市,河北省张家口以南地区,四川省岷江、大渡河以东地区,甘肃省东部,贵州北部,江苏省徐州地区,安徽省西北部、广东省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西南部,将近大半个中国了,可见势力之强大!

但好景不长啊,后唐在他的手中走向强盛,也是在他的手中走向衰败!这就与他个人的性格与政治能力有关了!虽然李存勖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臣,还体恤百姓,但后面却抵不住声色犬马的诱惑,慢慢地就放纵了自己,而他的缺点也就逐渐暴露了出来!

李存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并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更不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一个好的皇帝不会凭借自己的喜好,任人唯亲,但李存勖却因为他自己喜欢伶人,也就是戏人,经常将伶人提拔为重臣,甚至让他们领导军队!

一个好的皇帝不会让后宫干政,但他的皇后的话却和皇帝的命令一般管用,而且她还及其爱财,经常受贿于官员,还破例提拔给她送钱的人!

一个好的皇帝不会过于疏远忌惮功臣,但李存勖却过于忌惮李嗣源,不仅数次驳回李嗣源的正常请求,还在他返朝之后,派人监视他,最后逼得李嗣源造反!

一个好的皇帝会提拔平民才子来平衡朝堂,稳固朝廷,但李存勖却只以门第高地作为选官标准,如枢密使郭崇韬,不仅本人冒认唐代名将郭子仪为祖先,以抬高自己的门第,而且任官不讲才能功劳,只看门第高低。

就这样的一个皇帝,可能让他领导军队去打天下还可以,但是让他治理国家,稳固朝廷,他可能就有一些手足无措了!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记得加个关注呗,谢谢您的鼓励!

10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领略一个风云人物,他因立下丰。功伟绩,使其起死回.生,便一番堕落。他把一盘即将失败的死棋,下活了的的一个人,也是又将这盘活漆再次下死的风.云人物。


李存勖是几个国家,几个朝代的超级勇猛之人,他的父亲是大名鼎盛的晋王李.克用。李克用是唐朝末期是代表实力军阀的之一。但是却跟当时同样的军阀关系后来又来灭唐的朱温是有着不死即不休的敌人的对立关系。因为朱温篡唐,建立了后梁。李.克的晋.国成为了北方具有最大的割据势力。李打着复兴唐朝的虚假名义,又坚持使用唐朝的年号,所以朱温一定要消灭这个虚伪的朝。两方大战过后,朱这边占据了强大的优势,但就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李克用竟.然病.死了,我们前面讲到的李存勖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他继承父亲位子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后梁的大军臣民们军心不稳,因为新的主帅登基,又是如此年轻,他们咄咄逼.人,不光是这样,家族内的长辈和兄弟们也是很不服气,做出反抗而发动了叛乱。按理说,他这一个.小.子面对这么大的反.对,应该被暗杀被处理掉才对,可是事情总是出奇的令人惊讶。


李存勖没有那么简单的任由处置,他先是找到了作为监军的张承.业和父亲的养子:李存章等很多人的支持、。后来又下手为强的杀死了想要叛乱但还未出手的叔父李克.宁和父亲的养子李存颢等人。这样下来,首先内部的矛盾就解决了。


在与外界的战斗中,他亲自率领军团作战,每每都是胜利,一下就压制住了后梁的军队骨干,化解了晋国的危机。再后来还一同兼并的、了河北,生生擒拿了刘仁恭父子两人。因为刘仁恭曾经是李克用的部下,对他们有知遇之恩,但是最后他们还是背叛了他,就算是李克用临死前,还忘不了他这个叛变的奸臣。


随后,李存勖以少胜多,败给了契丹,同时也稳固了北方的边疆土地。再后来,他在魏州称了帝王,继续用着“唐”的国号,也就是后.唐期,就在同一年,他父亲的仇人后.梁被他灭掉了。当时的梁b晋b吴b蜀四分天下,后.唐期一个打两个而且都灭.掉了,天啊下啊就四分然而他已经得到了三分,很有统一天下的势气。


这时候重点来了,李存.勖认为可以坐享其乐,高枕无.忧了,他就喜欢看戏,所以整日与戏子为伴,这就开始不管理朝廷政事了,整个都要荒废掉了。

最后李糊涂到什么地步呢,他竟然不去考虑为他一同打下江山的将士军团们的辛勤功劳,反而还更加变本加厉的欣赏戏子们的表演。郭从谦本身是一名戏子,因为唱歌极其优秀,所以热爱戏剧的李啊存勖就收留了他。李存啊勖后来知了道他不仅能唱,而且也擅长打斗,就让他留了下来做了亲军的领导人。


郭从谦造反是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就是太任性了。李存勖数落了戏子一通,一马当先,带领着侍卫冲杀了过去,在乱战中,拥有多年征战经验的李存勖却在这个时候被射伤了,正中他的面门。侍卫急忙跑进了宫里跟作为他妻子的刘皇后说了这件紧急的事情,但是这位刘皇后正在收拾金银.财宝,准备伺机逃跑,她听说丈夫中了箭,不但不去探望,反而只是端了一碗乳.汁水,让侍卫拿给丈夫喝下。结果,李啊存勖喝完这碗乳.汁后,就命归西天了。也是很悲惨的,被自己提拔上来的戏子造反杀害,反而自己的皇后也想要离他而去,抛下他。也是很悲催了。


想当年年纪轻轻的李啊存勖在人们的质疑中脱颖而出,十几年的征战奋斗,赢得了人心和胜利,也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和牺牲。但是就在他胜利之际,他偏偏就不按.路子出牌,足足消耗掉了人们对他的敬佩和信任。最后凄惨地死去。这也都是他自己作妖出来的事情,不能怪罪别人,也是让后人们哭笑不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