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有个叫宋襄公的傻逼就是这么想的。后来他遭到了社会的毒打。
苏联对关东军宣战的过程确实挺好玩,不过战争本来就是如此,别人血流成河好过自家人流血。
1945年8月9日,苏联根据此前和美英的约定,在对德战争结束以后正式对日本开战。不过苏联表示我们是文明国家,不会不宣而战。所以在8月8日23时,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就接见了日本驻莫斯科大使武藤尚武,正式向他通告苏联即将在1小时后对日本宣战,并递交了宣战书……
武藤尚武此时是什么心情不得而知,不过估计是在心里骂苏联人不地道。不过毕竟当年日本珍珠港事件时似乎做得更过分,所以武藤尚武也只能肚子里MMP,灰溜溜的回了使馆。
不过武藤尚武没想到的是,回了使馆才发现,使馆停电了……没错,苏联人虽然提早了一小时宣战,不过为了保证达成突袭效果,所以拉了电闸,让武藤尚武没法告知国内,想来此刻他内心也是崩溃的。就一个小时能准备个毛线,居然还要阴一把。
而苏联很淡定,自己已经完全按照国际法规定把宣战书递交给日本了。至于电嘛,那是技术问题,别太在意。
就这么关东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当然实际上按照苏军在远东战役里投入的兵力和火力看,苏军的实力是关东军的两倍以上,日本人即使有准备也是一个输字。不过苏联还是玩这么一招也情有可原,打仗这种事自然是敌人死的越多自己死的越少越好。
一种方法如果能减少伤亡,代价又不大,就值得尝试。苏联在宣战方式上耍手腕虽然有点丢份,不过此时美英等国都希望日本早点投降,根本不会在乎苏联怎么玩,所以这事苏联做了基本没代价,能换取士兵减少伤亡何乐而不为。
日本关东军是当时日本的王牌军,可以说也不是滥得虛名的。若苏军不用偷袭而采用公开的正面攻击,即使能赢,损失也会大得多,自古兵家用兵,都是虚虚实实,为了减少自家兵力损失,攻其不备,当然是最科学最明智的战法。
我想说,在我们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可不可以先讨论下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意思是作战是要是要运用计谋的。1939年,日本关东军在蒙古与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西南部相交界如边境地区诺门坎挑衅苏军,遭到了苏军沉重打击。为了防范苏军的进攻,日本关东军在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和牡丹江市东宁县用了数年的时间修建了易守难攻的坚固的军事堡垒,又称虎头要塞和东宁要塞。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胜利在即,苏联、美国、英国政府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开会,签订了密秘协定,其中一条就是在欧洲战场战争结束2—3个月后,苏联对日宣战。为了消灭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撤退到苏联境内的我东北抗日联军(苏军番号为88旅或教导旅)派出了侦察部队潜回我国东北进行侦察,为苏军提供了有价值的军事情报。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苏军百万大军在华西列天斯基元帅的指挥下,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兵分三路进攻东北,仅仅几天的时间就横扫了东北全境,与此同时,全国其他各地也积极主动地向日军发起进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战争要的是结果,即“消灭”敌人。你以为擂台赛,两个人”打擂”呀,按规则计输赢,还要裁判来评判?
偷袭能在战略战术上获得优势地位,能减少官兵大量伤亡,能偷袭为什么要正面进攻。
苏军采用偷袭而不是正面进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减少伤亡。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苏联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阵亡的就有2000万,而今战争即将结束之际,能减少伤亡就不做无谓的牺牲,让更多的红军战士看到反法西斯胜利的那一天。况且,此时的双方实力对比已经太过悬殊,无论是兵员数量,兵员素质,武器装备,苏军都是碾压日本关东军,没有必要和这种敌人死缠烂打。
其次,1945年八月,世界局势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军投下两颗原子弹,胜负已经没有悬念,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战后资源的分配,谁先抢占先机,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苏军与日军正面决战无疑会耗费很长的时间,这就给了美帝机会。所以速战速决是第一要义,这时候哪还管偷袭不偷袭。
最后,苏军的战术是很适合突袭的。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制定的大纵深突击战略,从3个方向对日本关东军发起突击,力图以精锐的装甲兵团插入日军纵深,配合几个方面军围歼日军。出其不意正是精髓,等日军反应过来,坦克集团军已经突进去上百公里,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日军想堵住口子,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