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历史上,越剧编剧徐进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历史上,越剧编剧徐进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2020-07-28 16:43阅读(131)

历史上,越剧编剧徐进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徐进先生,有名越剧作家、越剧编剧家、有“梨园才子”、“状元剧作家之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在中国的越剧史上

1

徐进先生,有名越剧作家、越剧编剧家、有“梨园才子”、“状元剧作家\"之称。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在中国的越剧史上,《红楼梦》可以说是越剧丰富多彩的剧目中很深得人心的一出。众多的越剧表演艺术家都曾醉熏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角色,并且以靓丽多姿的表演,演绎着每个人心中不同的理解。表演艺术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剧本才能使出色的表演成为可能。而在越剧史上有这样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创作越剧剧本的编剧家,他就是有名越剧编剧徐进。

越剧是从20世纪初萌生发展起来的新星剧种,虽然它的诞生时间不长,但是它以其优美的舞台表演和委婉动听的唱腔艺术赢得了广大观众赞赏,这与越剧优秀演员的大批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生于浙江慈溪的徐进,就适逢了越剧改革的大潮,成为了一个走在浪尖的弄潮儿。说起《沙漠王子》这出戏,大家一定都记得,尤其是它其中的<王子算命>,从46年尹桂芳一炮打红起,算命算到了后来的尹派传人赵志刚,也映在了许多人的心里,而这出戏正是徐进编的。在上海西南角热闹的徐汇区中座落着一个幽静的新村--田林小区,这里汇聚了众多的艺术名家,著名的越剧编剧徐进就曾经住在那儿。

2000年的前不久,新版的越剧《红楼梦》,走进了上海大剧院,也表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作为《红楼梦》的编剧徐进,《红楼梦》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部分。他还为《新民晚报》写了一篇文章《越台高处更风流》,取名来自已故书法家张成之赠给他的一幅字,“红楼一梦二百秋,大观园址费寻求;赖君惊人一支笔,越台高处更风流”。正是靠着徐进的一支笔,洋洋洒洒一部一百多万字的《红楼梦》,在他手中变成了二、三个小时的经典剧目,徐进对于红楼的感情是非常人所能比的。

徐进老师曾自言,红楼梦实在适合越剧,越剧抒情、诗情画意、优美抒情,这么一个剧种,来演红楼梦是非常适合的,而且它是女小生演的,演贾宝玉更适合,所以他决心搞了,当时他们一个老领导,他劝阻他,他说你放弃,他说这么大的一部小说,写了这么多的人物,这么丰富的情节,你要在这二、三个小时当中把它演完,他说是不可能的,就是你写出来了,也没人演。这个时候旁边恰恰是一个王文娟,她就挺身而出,她说我来演,我演林黛玉,演不好我把头砍给你,她是讲得十分坚决,这对他也是一种鼓励,对于编剧也是一种鼓励。那么后来他就去搞了,抓住一条爱情悲剧的主线,加上描写贾宝玉、林黛玉他们的叛逆性格,把这爱情悲剧跟这个叛逆性格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成功了。

徐进出生在浙江慈溪的一个农村里,小时候家教甚严,父亲不许他看《红楼梦》等所谓的闲书,谈及其成长之路,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有二偷。小时候他这个知识主要是二个“偷”,一个是偷看书、一个是偷看戏,他父亲的那些书大部分都是通俗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父亲不许他看书,因为他父亲的哲学思想,他就是,他讲了“红楼诲人淫,水浒诲人盗,三国看了人奸刁”。就是说《红楼梦》它是教人色情的,《水浒》教人做强盗,《三国》看了人就奸刁了,所以他是这种思想。但徐进小时候就偷来读,偷来读,读得很有兴趣,但是一知半解,有的根本就是生吞活剥,像《红楼梦》这时候他就接触了,但是根本看了似懂非懂,从读这些书当中也学到一些知识。

此外,他还偷看戏,他们乡下越剧的水路班常常来演出,那个时候越剧叫做“的笃班\"、“女子的笃班”,她们来演出,演出他自己很有兴趣,看越剧,所以他接触越剧也是很早的。就看越剧,看越剧跟读书有冲突,他就对家里说自己读书去了,对学校讲自己家里有事情请假,这样就把书往柴棚里一塞,就看戏去了。

“偷”是学习的一个办法,没想到这个办法都被日后成为戏曲编剧的徐进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假使不是出于对文艺的爱好,恐怕他会在药店里做一个职员,那么喜爱越剧的观众朋友们恐怕也会满足不了戏瘾了。

当时有人介绍他进了一家西药房当学徒,开始当学徒,后来当职员,这西药房比一般的那个封建性的店铺还好一点,它还比较开明一点,它晚上还给他们念书、学英文,他自己觉得不是做生意这块料子,所以一心就是想离开这个药房,最好是能够搞搞戏或者搞搞什么,那么后来恰恰一个机会来了,在报上看到“好友电台”招考,招考越剧编剧,那他很高兴就去应试了,应试他记得大概那个时候十几个人,十四、五个人,最后只取了他一个,所以后来他们一些演员给他开玩笑,常常叫他状元公。

就这样,似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徐进成为了状元爷,用他的话来说,我完全可以走另一条路,但我选的艺术。对自己的事业要热爱、要充满深情、要有牺牲精神。

他离开药房与老板有一场谈话,很妙的,老板讲这么好的职业你不要,你为什么要去吃油炒米饭,他把这个叫油炒米饭,他看不起,当时地方戏曲人家看不起,老板看不起,叫它是油炒米饭,你去吃什么油炒米饭,好的饭碗不捧。但是徐进坚决地就走了,就进了这个越剧界,就是进了袁雪芬的剧团。虽然那时越剧在大来剧场演出,虽然只有,大概一个剧场只有三百多个座位,很小的,但是他已经感到它的艺术的魅力了。

从40年代初开始在袁雪芬的雪声剧团里创作第一部戏《月缺难圆》起,徐进的一生就和越剧深深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月重圆夜》、《浪荡子》等诸多作品,在他的笔下诞生,并且名噪一时。从50年代开始,为了思想深化,生活面广,创作出更优秀的剧本,徐进开始下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有一次,一位领导对他的一席话,又让他想受颇深,他(领导)说,真正成为一个好的戏曲编剧,要学习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从那时候,徐进便攻读了大量的优秀古典文学及民间文学,并且开始着手整理和编写《梁祝》和《红楼》。

《梁祝》这个戏,它是个民间传说,它原来是一个传统剧目,过去解放前很多剧团都演的。但解放后他们把它整理改编,改编过程中发现,就是说《梁祝》是中国非常优秀的一个民间文学,它传说的魅力也是很大的,据说祝英台跳进坟里去以后,坟裂开了,跳进坟里去了,这个事情、传说发生以后,很多地方,新娘上花轿以后,新郎就在新娘的花轿门上加了一把锁,就怕新娘要学祝英台的样子跳进坟里去,说明它这个传说、传说的力量,所以他们把《梁祝》拿过来改编,他们是非常慎重对待的,把它原来很多精华,他们全部保留,甚至它的语言,他们也当然经过加工,大量保留它原来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