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样的时间长度,别的开国之君都一统天下了,他却只是统一了北方。前期能立住是多次靠袁绍帮衬(荥阳讨董卓、匡亭拍袁术、兖州讨吕布、迎天子等等),自己做大了就反噬袁绍。若不是许攸及时反水,在官渡占上风胜算大的仍然是袁绍。

说他用兵如韩白,韩白却没有他那么多败仗(徐荣、吕布、张绣、袁尚、昌豨、孙权、刘备)。打个颠沛流离的刘备,结果十多年后把刘备打成汉中王,连赤壁之战的时候帮他出兵的益州牧刘璋都连人带地盘被刘备拿下了,然后就是关羽北伐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要是孙权没阴关羽那一下甚至出兵青徐,就有意思了。

想吹他代表汉朝击破乌桓吧,他却把并州丢了。

如果要说他哪里被低估了,可能是道德素养吧,他可能没有三国演义里那么坏,虽然好像也好不到哪里去,但修缮洛阳北部尉官署这些细节可以让他显得有人情味一些,早期上疏灵帝屡屡无果也可以解释他最终放弃忠汉。

最佳贡献者
2

曹操一点没有被高估,相反是评价低了。

现实中的曹操雄大略,文治武功,在三国时代,无论孙权还是刘备,都无法与其相比。在政治手段方面,虽说是挟天孑以令诸侯,授人以柄,但不失一招高招,如他不挟,恐别人也会挟,只不过没机会,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罢了。

在战略上,先统一稳定了北方,然后再向南征讨,把北方作为大后方。用人方面,惜才如命,手下文臣武将云集,人才济济,赏罚分明,很多人原为他效力。

文学成就,甩刘备,孙权几条街,给后世留下不朽之作。代表作《长歌行》《观沧海》等大气磅博,荡气回肠。"老骥伏历,志在千里"成千古绝唱。

曹操在后代人心中的形象被矮化或丑化,完全是文学作品的偏面性惹的祸,一本《三国演义》让曹操成了人们心目中枭雄。据说作者罗贯中的先祖被曹操所害,所以在《三国演义》中有意贬曹扬刘。

3

曹操的功过是非早为人们熟知,我只想说说他对成败的态度。因为对待成败的态度,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会反过来影响或决定你的未来的成与败。

曹操的一生,大大小小经过无数次战争,完胜和大败也有多次,其中最著名的是官渡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只有几万人,且粮草缺乏。而他的对手袁绍,可谓是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本来战争的胜负毫无悬念。但是,曹操识人善任,对正确意见言听计从,在最困难时毫不动摇。而袁绍恰恰相反,把提正确意见之人关起来,甚至杀掉,把一个足智多谋的关键性人物许攸逼走,送给了曹操。关键时候昏招连连,袁绍尽管拥兵数倍于操,他不打败,真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一仗,端了袁绍老巢,追了千里,全部干净地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从而统一了北方。

面对如此巨大的胜利,曹操不但没有像许攸那样手舞足蹈,缆贪天之功,反而谦虚谨慎。对待那些提过反对意见,并且被证明是错误的人,不但不罚,反而奖赏。说自己只是侥幸取胜,而那些提不同意见之人说的才是万全之策。对从袁绍之处搜出来的一些人通敌信件,他看也不看,统统付之一炬。他说,那时,自己就岌岌可危,何况他人呢!

这就是曹操对待胜利的态度!

和曹操比起来,刘备就逊色多了,统一了西川,让他头脑膨胀,亲率百万大军对吴作战,有人提醒他陆逊厉害,他说,我打了一辈子仗,难道还不如一个黄牙小儿?

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相反,曹操以多败少,而且败得很惨。三国演义上,用艺术手法极力渲染,每到一处,他放声大笑,还故作聪明指指点点,然而,话音未落,伏兵四起。小时候,每读到此处,便拍手称快。

随着阅历增加,你就不能不佩服曹操的大将风度了。即便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仍然能镇定自若,谈笑风声,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他被曹仁救到南郡之后,曹仁设宴给操压惊。曹操一反常态放声大哭,部下不解,危在旦夕又说又笑,现在安全了为何大哭呢?曹操说,我哭郭奉孝,如有他在,一定不会败的这么惨。

这就是失败之后的曹操!

人的一生,有成也有败,就像天气有晴也有阴一样。胜而不骄,富而不狂,败而不馁,穷不折腰,愈挫愈勇才是英雄本色。

在三国那个时代,无论是文韬还是武略,曹操都堪称一流人物,再高一点评价也不为过。

4

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是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的最有政治眼光战略家!比刘备,他更坚决果断;比孙权,他更有创业精神;比袁绍袁术刘表刘璋之流,他看得更长远!

行刺董卓,是大义之举;寄人篱下,顷刻间便有性命之虞,故而杀朋友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最为完美的出手,就算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刘备英雄非常,都没机会了,天子就一个,谁敢不服,就是反贼,人人可得而诛之!其远征乌桓,统一了北方。所以说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曹操的文学成就颇高,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例如《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曹操并非完人,他在镇压黄而起义和消灭群雄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十分残暴的一面。但总的来说, “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把曹操当作一个封建统治者中的英雄来评价,是公允而文恰当的。

5

我们应该给曹公,公正的评论。

6

一直认为曹操的军事政治才能是被严重低估,是三国历史研究的遗憾,殊不知今天遇到这样的题目!不免有种“世间之大,无奇不有”的感慨!中国历史有三个人应当深耕,秦始皇、隋炀帝,还有就是曹操!他们均是在乱世中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却因形势恶劣,难以驾驭,而丢失了政权!由于后世史学家的儒家立场以及文化收窄因素,对这三人历史评价,都有些低估!



尤其是曹操,简直是违背历史客观事实,恣意歪曲,达到黑白颠倒的地步,有点令人发指!明明是个集政治、军事、文学、法学大成的千古一帝,却因不符合儒家思想的标准,或者后世某个老大的偏好,惨遭近千年的涂黑,直到今天还有人认为蒙了千年“乱世奸臣”冤枉的曹操,会被中国历史高估了?可见,妖言未必止于智者!



1、曹操的政治才华,推动了社会进步

曹操由于出身宦官,倍遭贵族轻视,是靠着过人的政治嗅觉与灵敏,机智勇敢爬出社会底层。曹操的家族,在其早期官场历练中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但自董卓生乱,曹操辞官离京,开创自己的霸业,却完全靠的是自己的本领!

他懂得唯才是举,懂得民生民计,广纳善言,敢于实践,很快在自己身边积聚了当时民族最优秀的一群文臣武将,并且大胆推行最有利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屯田、举才、水利、科技、文学等举措,甚至还有今天看起来仍然不错的养老医疗政策!彻底瓦解了东汉末期牵制社会智力发展的士族门阀制度,极大拓展了中国政治社会视野与实践,对中国政治历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

然而,自打罗贯中后,曹操竟然成为靠骗起家的帝王,靠“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极端阴谋诡计,达成霸业。完全不顾当时全国60%人口的安居乐业,60%智者热情拥戴,60%武者忠诚追随的历史事实,任意践踏其政治军事文化的卓越表现!我永远也想不明白,曹操过去一千年后出身的罗贯中,是靠穿越,还是做梦,决定要收集素材黑曹操的呢!难道三国曹魏上千万双眼睛都认可曹操,难道不抵你罗贯中一双“近视眼”犀利?



2、曹操的军事才能,令一般帝王望其项背

曹操在别人苦读四书五经年代,抱着一本孙子兵法研读,以期在与伙伴们争斗中取胜。上学时遇到的教官是战神段颖,让他接受系统的军事熏陶!在军事领域野蛮生长的曹操,靠从家乡带出的两千家乡农民军,踏上硝烟弥漫的战场,开始征战四方,靠以弱胜强起家,靠勇敢机智进取。许多关键战役,都是靠偷袭强攻取胜,其军事才能,博得当世英雄一致好评!诸葛亮评曹:“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曹操不仅善于用兵带兵,而且身先士卒,极其勇敢,在关键战役,以少胜多,压垮敌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都是最为关键时刻曹操纵马冲上敌营,挥槊一击!军心大振,起死回生!官渡僵持阶段,是他率军偷袭乌巢,取得三万胜十万骇世战绩。亲征乌桓,一战降卒20余万。西征西凉,彻底铲除滋生东汉危机的根源!这是历代帝王中很难做到的,甚至勇猛得不想帝王!至于屠城,就跟诸葛亮“七擒七纵”一样,传说大于事实!建军早期以生存为主,带有军阀习气在所难免,到后期严禁“马踏庄稼”,可见其真实成熟后治军理念!



3、曹操的文学表达,足见人文思想的旷世胸襟

“建安风骨”开创者是曹操。一个戎马一生的军事将领,在极其艰苦的行军途中,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歌,难能可贵!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弥漫着忧国忧民、现实与浪漫结合的温暖情怀,没有足够人文修养与社会实践,是无法做到的。像《蒿里行》写了战争的苦难,“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达对百姓苦难的怜悯,这在当时“视民如草芥”的诸侯里非常难得。《观沧海》表达自己的豪迈心情。《龟虽寿》抒发雄心壮志。最著名的当属《短歌行》,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道出诗人博大情怀!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尽管表面上大家习惯视曹操为“乱世奸臣”,但夜深人静之时,又有多少文人骚客在敬仰在把玩在汲取营养!



曹操诗歌里的爱民惜才,豪迈豁达,雄心壮志,不仅丰富了中华领导艺术、人文思想,以及激励文学超越发展,更体现在曹操对待理想与追求的博大胸襟上!这一点是历代帝王所稀有的。比起刘备止步于夷陵,袁绍抑郁在官渡,而曹操能傲然跨过赤壁巨创,继续革命,那就是得益于诗歌里所表达的革命浪漫主义滋养!可谓诗如其人!从这一点讲,一个为民吟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文学家,又会如何下令屠城!学习历史,不仅考究史料,更要注重历史逻辑!



可以说,曹操是千古一帝!主要依据是政治经济创新,军事才华卓越,文学素养空前!他所传的帝业,因奸臣司马家族的窃国,而大打折扣,未能像秦隋那样迎接汉唐盛世的到来!也正因如此,曹操被后世儒家史学轻视与低估!

相比于坚持曹操是个“乱世奸臣”的儒家史说,现代人对曹操的评价,显得非常符合史实!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由此可见,曹操是个被中国历史低估的英雄!或许现在该是还曹操原貌、乃至三国真相的时候了,这或许就是我热爱三国的一个重要理由!

7

曹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间对于“正统”的推崇,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毛泽东对曹操持正面评价,他不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还在1954年公开赞扬曹操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开创了一个王朝,结束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黑暗历史,堪称一代雄主。


曹操的出身于宦官家庭,他的爷爷就是一个大太监。在那个年代是被人看不起的。

在年仅20岁的时候,对于世界是充满了很多理想的,这时候有一腔热血要吃饭,总想要好好的表现一下,大干一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世界,把它变成自己想象的样子。而在他上任的初期,就下定决心要惩恶扬善,不管事你有多大势力,只要做了违法的事,就一定会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说在那个时候他觉得坚守自己的岗位坚守法律法规,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

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提倡唯才是举,用人只看才能,不看出身门第。

他还被称为建安风骨,这样有才的一个人,他对于自己的国家只有深深地热爱,他对于自己的理想真的不怕牺牲,当董卓这样的小人开始占领自己国家的时候,他是那样的生气,他不希望袭击的国家变成这个样子,但是当时的他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他还是没有气馁,他还是毅然的自己走上了刺杀董卓的路,虽然最后失败了,当他发起讨伐董卓的活动,看到诸侯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当时就愤然离席,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曹操。

他还被称为建安风骨,这样

有才的一个人,他对于自己的国家只有深深地热爱,他对于自己的理想真的不怕牺牲,当董卓这样的小人开始占领自己国家的时候,他是那样的生气,他不希望袭击的国家变成这个样子,但是当时的他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他还是没有气馁,他还是毅然的自己走上了刺杀董卓的路,虽然最后失败了,当他发起讨伐董卓的活动,看到诸侯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而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当时就愤然离席,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曹操。

他又是一个自私的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又是一个有抱负的一代雄主。是他结束了汉末黑暗的局面,给了大家一个修养生息的社会。

有人说他实为汉相,名为汉贼。但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称帝。没有他天下将会四分五裂,不知几人称王称帝。

在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中,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沈伯俊先生对曹操有个评价“雄才大略,超世之杰”,“雄才大略”是班固对汉武帝的评价,“超世之杰”是陈寿对曹操的评价,吴先生兼取二者的评价,足见评价之高。一个英雄存在的意义,首先是他平生的作为对社会的极大贡献,其二就是他的光辉形象会成为后人疏阔胸襟、谋定志向、见贤思齐的精神动力和人生导师。我坚信,曹操就是这样的人。大人物,当不断提升思想力,拥有更高的智慧谋略、更广的胸襟气度、更大的济世情怀;小人物,至少学会那种洒脱豁达,生活的更乐观,学会那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活的更真实。

8

说起曹操,真正的版本多多,也典故多多。

为什么?《三国演义》的曹操是描写得丑化了的,是一个大奸大恶的人,是一个被人所不齿的人!

但是历史上的曹操是不是被高估了呢?

我们用事实说话!

一,曹操的军事才能!在三国鼎立时代,尤以魏国实力最强,文武人才济济,而曹操一直以臣相自居。如果没有才能和实力,那些良才猛将能为曹操所用?!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对绝的官渡之战,就是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案例!就这一仗足以证明曹操的卓越军事才能!

二,曹操的文学成就。曹操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今传下来诗作共26篇,尤以《观沧海》,《短歌行》……炙炽人口,久传不衰!曹操的文学成就跟当时的建安七子并驾齐驱!

三,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的创建人!是他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一直乱七八糟的局面。实行屯田制,兴修水利,鼓励促进生产,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了条件!

由此看来,历史上曹操的才能不但没有高估,而且是名副其实!

军事上的雄才大略,文学上的豪放诗风,政治上的真知灼见,足以证明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9

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就是个篡汉自立的奸臣,叫狡猾奸诈,残忍奢杀,是个大花脸!从古到今,曹操被黑的厉害。

历史上的曹操文物双全,知人善用在东汉末年的大乱中,利用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这些一方诸侯,还降服了匈奴、乌桓和鲜卑这些外患,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事实上,古代有不少人认识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正视曹操的功业。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评价曹操: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近代为曹操“翻案”的人更多。为曹操翻案者中,鲁迅先生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毛泽东主席更评价曹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而且还在自己的诗词中写道: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里的挥鞭儿子,足以表现出曹操的意气风发和英雄气概。

上面这些,可能就是题主所谓的“高估”吧!

正确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曹操能在天下大乱的时代,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值得我们敬佩。话说回来,每个人身上也都有缺点和错误,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尤其是对于处在那个时代的曹操来说,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有些做法错误或者有些行为过激,也是难免的!

欢迎关注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10

那不是高估,曹操堪”治事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评价。东汉末年,曹操在汉为校尉,执行约束依然可以震慑权贵,履职尽责。起兵之后,地方诸侯割据,却能从弱小,挟天子令诸侯,一扫北方各个势力,消灭了大大小小称王割据的太守州牧,成为三国之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方。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