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中国传统文化上千年领先世界的风光所赐,这类“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物,放在中国古代史上,实在琳琅满目。

有些长期处于打酱油角色的物件,待到漂洋过海后,却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掀起火热风潮。其中几样,甚至深深改写人类文明史。

首先要说的,就是一件古代中国的农业神器:旋转式扬谷扇车。

这款奇葩农具,最早诞生于公元前2世纪时,又被称作“风扇车”,其车身上装有轮轴,操作时以人力驱动轮轴,使轮轴上的扇叶产生气流,迅速除掉稻谷上的硬壳。自从诞生起,就有历代农业达人动手改良,到了明朝时更有了封闭式圆柱机箱和曲柄手摇操作,只要摇动曲柄,车身内就是剧烈风力,脱掉的谷壳从车身的出风口呼啸飞出,饱满的谷粒则从出粮口哗哗流出。全程风力自动操控,场面十分强大。

如此农用神器,科学价值也十分强大,甚至以近代许多西方物理学家的看法,这款中国农村用具,就是离心压缩机技术的鼻祖!

但别看强大如此,这款神器的推广却十分冷清。由于技术牛气,所以价格也就同样牛气,以明朝农学大师欧阳必进的形容说,哪怕北方富裕的地主家庭,也都轻易不舍得用。所以直到近代,北方大部分农村地区劳动时,还是用十分费劲的人力扬谷法和筛谷法。只有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广东地区,才常看到这旋转式阳谷扇车轻松作业的风姿。

但是, 1700年,几个荷兰走私犯冒着生命危险,终于从中国广东农村高价购买了几款这“神器”,然后劈波斩浪运到了阿姆斯特丹时。它亮相就把欧洲农民吓一跳:欧洲最好的农业生产能手,用欧洲传统的簸箕玩命扬谷,一小时也不过加工45公斤。换成这款中国神器,一天不停歇,竟能加工十七桶谷子。如此强大生产率,使“旋转式扬谷扇车”迅速火热西欧大陆,法国瑞典等国的国王们,甚至专门拨钱招人,甩开袖子玩命仿制,然后大量在农村推广。

于是,从1700年起,仿制扬谷扇车的风潮,几乎风靡了整个欧洲,好些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学者们都卷袖子上阵,开动脑筋改造。到了18世纪中叶,欧洲农村的田间地头,几乎随处可见这款“神器”,而且还有了各种升级版本,甚至还有与机械打谷机一体的强大设计。以启蒙运动时代法国重农派思想家魁奈的称赞:这一款“东方来的神车”,将欧洲的农业水平,生生拉动了一大步。

然而,到了18世纪末,满怀仰慕心情的英国马噶尔尼使团,兴致勃勃的踏上中国土地,执行出使任务时,他们惊讶的发现,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笔下那富庶先进的中国农村,竟变成一派破败贫困的样子。明明是从中国传来的扬谷扇车,不但难得见到,技术水平更比此时欧洲款落后极多。东西方文明在近代的高下易位,一款“旋风式扬谷扇车”,就已浓缩。

而比这款“神器”,更在海外火爆得叫国人深思的事物,却是三本在中国受尽冷落的强大“宝典”。

相对出名的一本,就是中国古代号称“四大农书”之一的《农政全书》,这部明末名臣兼科学家徐光启的心血巨著,出炉没多久,就赶上明末清初山河巨变。然后在清代一度遭到禁毁。直到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才得以收录。

但就是这部清代“非主流”的宝典,在十八世纪时就由法国学者儒莲引进翻译,虽然只是节选,却立刻引爆欧洲图书市场。当时穷的掉渣的沙皇俄国,更是不惜血本翻译出了俄文版,并迅速学会了书中诸如养蚕种植等科学技术。直接助攻近代俄国的吞疆并土。

而比《农政全书》还惨的,则是明末宋应星的手工业宝典《天工开物》,明末出版时就不被重视,清代更惨到一度失传,却在日本火爆一时,自1771年出版了日文版后,几百年里就畅销不衰。明末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技术,就这样叫日本学了个饱。甚至民国年间,也幸亏日文版的《天工开物》传回中国,这部见证明代中国科学骄傲的宝典,在经过几百年冷落遗弃后,才算艰难保存下来。

但比这两部更痛心的,当属清末魏源的巨著《海国图志》,亲历鸦片战争惨败的学者魏源,深知中国不能再走闭关锁国的活法。于是拼上人生最后十七年精力,以近乎倾家荡产的代价,写就奇书《海国图志》。书中包含当时全球各国经济文化政治百态,更有先进经济发展思想。熟料如此良心著作,上市后却反响冷冷清清,直到魏源贫病交加而死,都没卖出几本!

可是,当几名日本商人,把这部奇书带回日本后,奇特的一幕出现了,它在日本迅速火热,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主要骨干,竟都是这本书的铁粉。明治维新的基本发展国策,更大量从这本书照抄。于是后来居上的日本,就这样成功升级,在甲午战争里霸气将清王朝踹翻。一本中国不待见的书,就这样带来神奇的反转。以至于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痛心疾首:大清自己走宝,却益了日本!

虽说这样的痛心,距今已经一个多世纪,但个中的道理,细思依然虐心:一个不尊重自家文化历史传承的民族,就算有埋头发展的决心,终究也会给人做嫁衣。

愿从此尊重历史的中国,不再给人白送嫁衣!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最佳贡献者
2

看到题目,我哭了,我想起了令我痛心疾首的一句话,我国最后悔的就是发明了足球,而英国人最后悔的就是发明了乒乓球。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

唐代球场和比赛示意图汉代足球赛场和比赛示意图

元明时期的足球比赛示意图

南宋时期,蹴鞠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明朝建立后,朱八联系自身经历和宋朝的灭亡,严禁军人蹴鞠,并下旨蹴鞠者砍脚。但朱元璋也只是禁止军人,没有禁止民间的蹴鞠活动。而清兵入关后,将明朝军中的禁鞠政策扩大到民间。顺治、乾隆二帝都曾明令禁止蹴鞠活动。民间的蹴鞠活动因此受到极大限制。在清朝统治的多年间,在我国发展了两千多年的蹴鞠活动走向了衰微并最后消亡,蹴鞠二字成为历史名词。如果蹴鞠能代代相传下来,或许我们有望成为世界强队,可如今,男足连冲出亚洲都成了奢望。

当然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是来源于12世纪前后他们和丹麦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看到地上有丹麦士兵的人头,由于英国对丹麦士兵非常痛恨,便踢起了那人头T T。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疼疼的,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既然大球玩不过他们,咱们小球可是很给力的。全宇宙人民都知道我们的乒乓球实力有多么的恐怖。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据说,当时有两个英国网球发烧友,有一次在室外进行网球较量,难分难解时逢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逼使两名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只好躲进了学校的食堂里,由于胜负未分,后来俩人一商量,“咱们在桌子上再打吧?”于是俩人就把桌子拼了起来,中间用几块砖头隔开,之后两人就用网球拍打了起来,这一弄可不得了,开创了乒乓球运动的鼻祖。

后来旁观者觉得有点意思,所以纷纷效仿着玩,这一玩法也突然席卷欧洲。但此前,在英语中还未出现过“PING PANG BALL”一词,直到1900年左右,一位名叫詹姆斯·吉布的英格兰人到美国旅行时,偶然发现了一种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玩具球,弹性很强。于是,他就将这种球稍加改进后,代替了软木球和橡胶球,逐步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推广起来。由于用拍击球和球碰桌面时发出的是“乒”“乓”的声音,所以“乒乓”的名字也就由此产生了。最初乒乓球是一种宫廷游戏,欧洲贵族间的一种娱乐活动。后来逐渐流入民间,等到全世界风靡时,也是我们的大魔王出世之时。

当然乒乓球的规则,球的重量大小,拍子的尺寸甚至胶水都在改,但依旧无法撼动中国队的统治!

3

我觉得最惨的是中国四大发明的火药和指南针。

先说说火药,13世纪,游牧民族带着从中国中原地区学会制造的火药火器席卷欧洲。到16世纪,中国人已经开始接受从欧洲回流的火器制造技术,并遗憾的是,中国未能在技术上实现更高的超越。不但如此,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如这个古老帝国一样开始变得停滞、甚至衰落。倒是火药和火器在改变欧洲战场的同时,成了国外被疯狂追捧的技术,同时也改变了欧洲大陆长久以来受游牧民族威胁的历史,进而开始让他们带着被自己日益完善的火器,开始了对整个世界的入侵和征服。这个暴力的过程改变了欧洲本身,同样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进程。唉!发明火药的中国反而遗忘了火药。

在《电的利弊》一文中,鲁迅曾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句子:“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的本意,大概是讽刺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面对先进的发明,许多往往未能用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民生福祉。但这段文字此后却被广为引用,用以抨击国人对祖先发明和科技利用上的边缘化。火药这个被恩格斯形容是“改变了欧洲历史”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似乎因此而被消解。最后列强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至于指南针,郑和用它作宣扬国威的航海,而西方列强却用它指挥军舰殖民全球。

光这二项中国的发明在中国不受重视,结果却让列强改变了世界,更让西方把它变成坚船利炮入侵中国,让中国陷入近代百年屈辱。

4

首先是四大发明中的两样:火药人家拿来做武器称霸世界,我们拿来做鞭炮庆办红白喜事,指南针,人家拿来航海运输,我们拿来看风水糊弄人。再说易经,我们用来占卜和风水,人家利用来研究医学,天气,计算机等等。

5

谢邀。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悦史君简单举两个。

其一,茶叶。

茶叶在我国的历史悠久,饮茶也是文人雅士的一大乐事,当然,对老百姓来说,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然而,茶叶传到海外之后,却成了比现在的可口可乐、王老吉都高级的饮品,受到外国王室和贵族的疯狂追捧,“东方神水”成为一种时尚。

其二,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但在100多年前,那时候的官民对它的态度,很平淡很一般。

反而是外国传教士和探险家偶尔发现大熊猫后,开始疯狂追捧,最终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成了现在大家都喜欢的滚滚和外交明星。

啊,悦史君也是很喜欢!

6

太多了,随口就来。我们发明了火药,但是也就是当做庆祝的烟花,让夜晚更美丽一些而已。没想到,到了欧洲国家,他们十分喜欢这种东西,认为爆炸起来威力无比,于是被广泛用于战争。当我们还在研究火药爆破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玩枪了。

罗盘,一开始用来干嘛呢?开山卸岭,挖墓倒斗,这种判断方位的神器,古代的术士人手一个,而欧洲人把它用到航海上,发现了新大陆,这是一种怎样的讽刺呢?当时虽然也用于指导方向,但用的并不多。

还有我们发明的纸,一开始是用于擦屁股的。这些伟大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找到他们的真实方向。

最离谱的一个是,清代思想家魏源的《海国图志》,当时写出来在本国毫无销量。其实这本书是魏源和林则徐的伟大梦想,里面记载了大量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林则徐后来战事不利去世了,魏源发表后,在国内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但是到了日本,人们对这本书如获至宝,日本高级知识分子,人手一本。

这本书被日本人称为,改变日本发展轨迹的奇书。就是这本书,让日本认识了世界,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直到中日战争的时候,伊藤博文还说,要打赢中国,靠的是《海国图志》。可见,这本书的影响力有多大。

7

中国vs西方:火药在不同历史中的行进。

火药发明大概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春秋战国起就有方士追求长生,求仙炼药,在不断地经历材料的变换,过程中产生了炸炉事件,一些道士也在炼丹过程中“得道成仙”(离开人世)。一些人就开始思考“得道成仙”的原因,后来发现硝石、硫黄、草木灰混合炼药容易发生爆炸,火药开始被认识,逐渐应用于生活,军事。在《千金要方》、《天工开物》等古籍我们都能看到相关记载。在宋朝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没有得以延续,后来被西方学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来看两个故事:

公元1149年,金兀术死去第二年,海陵王完颜亮发动宫延政变,成为金第四位皇帝。完颜亮受汉文化影响很深,自登记后,就打算着有朝一日南侵江南,进而一统海内,做一个名副其实主宰全国的皇帝。为了统一他不惜竭尽民力,迁都南京,招兵买马积极备战。

公元1161年,认为时机成熟的海陵王完颜亮兵分四路, 60万大军浩浩荡荡准备渡江,实现天下一统。敌军来势汹汹,南宋朝廷有无人可用,中书舍人虞允文,一介文官,主动请缨以军事参谋身份到前线犒劳军事。虽然是犒劳将士,但是虞允文虽然只是一名书生,却满腔热血,“犒劳之物,都在这里就靠你们有功之人来取了。”他更是亲自督战,有人说:“你只是个犒劳将士的,怎么还来指挥。”他怒发冲冠呵斥道:“危机国家社稷,我怎能独善其身。”将士们深受鼓舞。

虞允文一万军队于采石渡(安徽马鞍山长江南岸)打败海陵王几十万大军,听来不可置信,虽然海陵王完颜亮军队人心涣散(整顿兵力早已使人民怨声载道,南下途中将士纷纷逃亡),宋军将士齐心,但是实力对比悬殊,海陵王仍然失败,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霹雳炮、火箭、火球”这些火药兵器。霹雳炮作用就是裂开以后放出烟雾迷住敌人眼睛,火箭、火球则是具有点火功效,火烧金军大船。一代武将海陵王就这样败于一介文官手下,让人唏嘘。

而在西方来,阿拉伯人作了文化传播的代言人,13世纪早期阿拉伯人盘踞在伊比利亚半岛,攻占西班牙城市,用到火炮。初见火炮的西班牙人不认识,只能靠着神父胸前画个十字架,祈祷圣母玛利亚来抵抗来自东方的“妖术”,可想而知最终失败了。但是善于思考,实验的西方人很快就接受了火药这一新型武器,很快火枪,火炮出现在陆军、战船的配置中,耀武扬威,金光铁甲的欧洲封建主军队也在冷热兵器的对抗中败阵下来。火药为“无敌舰队”的扬名四海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传出去的文明却在百年后成为我们被列强撬开国门的羞耻。

火药在宋朝就已经在军事上广泛运用,并取得辉煌成就,但是这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明朝的的记录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火药源自西夷这样让人心痛的说法。袁崇焕守宁远时所用火炮已经被叫成了“红夷大炮”(西方人碧眼红毛,皮肤泛红被明朝人称为红夷),火药已成为来自西方的武器。清代戴梓弃笔从戎,随军出征。他向上献出自己发明的“连珠铳”。“连珠铳”又称“连珠火铳”,一次装填之后能贮存弹丸28发。却被统治者以大清骑射得天下为理由拒绝,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就这样被誉为“世界第一种机关枪”的连珠铳,只能在历史的想象中见到其光

国家不兴火药,民间兴。爆竹代替了军事火爆成为火药在中国的辉煌,“爆竹声中一岁除”成为真实的反映,每年春节和多年以来奥运会、世博会一次次惊艳于世界的烟花,真是不得不让人感慨,传承已久的爆竹手艺确实十分地道。

因为火药不被政府重视,有些人甚至质疑火药有中国首先发明的合理性,我们应该坚定这一具有光辉的历史意义的火药。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8

首先看了一下其他的答案,都提到了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把这本书在国外的意义无限拔高,简直是达到了瞎扯的境界。所以,我这里在提出我的答案之前,先对其他答案关于《天工开物》的意义破一番冷水。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有个答案说,《天工开物》“对欧洲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这句话是事实的话,那么历史简直要重写了;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中国的历史课本早就会大书特书了。

可惜,这句话虽然很振奋,但完全是胡说八道。

《天工开物》是一本明朝产生的,汇集了很多手工业技术的书籍,就像是一个手工业技术的手册,介绍了很多技术工具。

要注意,这里有两点:第一,这是手工业,不是工业。手工业是在先有工业理论的基础上,对一些技巧、流程的优化和完善,而工业则代表着先进的理论、新造的工具、新发现的动力。所以,《天工开物》根本没有什么先进的工业科学,只有一些技术性的发明创作。根本不可能推动西方的工业革命。马克思曾说过,“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天工开物》里的机器都是人力的,根本达不到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水平。

第二,《天工开物》在1837年,才首次被介绍到西方,而且只翻译了其中一些关于养蚕的部分,无非就是一些养蚕的时间、喂养等经验知识。而众所周知,西方的工业革命从18世纪后期,也就是1750年就开始了,怎么可能推动西方工业革命的进步?要知道,1837年的时候,英国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了,整个印度都被英国纳入工业革命所造成的军事优势之下的。进一步说,《天工开物》里固然介绍了很多关于采矿、人力机械等的技术,但是,这些根本没有介绍到西方,因为直到1966年,美国才有一个华裔学者,名字叫做任以都的,翻译了第一个英文全译本,更到1981年,一个台湾人李乔苹才在台北出版了第二个英译本。中国大陆都改革开放了,西方世界可能都没多少人看过《天工开物》的全译本,从何谈起还推动了西方的工业革命?

总之,我们应该对中国的祖先保持敬意,应该无限拥护中国的伟大历史和传统,但是这不等于要对历史进行造假。特别是那些拿”西方人怎样怎样“来论证中国怎么牛逼的,这反而是不自信的表现。试想,如果本身就很牛逼,何必还要拉出西方人来说事儿呢?更何况,这些所谓的西方人如何如何的故事,还是假的,这岂不是更加让中国人耻笑?岂不是更加堕入”历史虚无主义“吗?

好了,我觉得,关于中国一些在国内不是很重视,但在国外很重视的,应该多看一些人文的、艺术的东西,这些人文艺术,反而是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什么先进、落后之分的领域。

比如,白居易,在日本的地位就不用多说了。凡是读过《源氏物语》的都能发现,这本书里,凡是引用诗歌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白居易的诗。这是因为,从晚唐开始,直到宋朝和明朝,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地位,就跟李白在中国的地位差不多,可以说在日本白居易是第一,就没有第二吧。

再比如,唐代的一个不入流的诗人,寒山,因为日本作为中传手的缘故,寒山的诗歌在美国的50-60年代非常流行,而且极为受到尊崇。

这事儿说起来很有意思。美国在5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文艺思潮,包括垮掉的一代,包括嬉皮士等等,用禅宗、瑜伽等神秘主义来对抗当时美国的麦肯锡主义、朝鲜战争和后来的越南战争。很多年轻人都抛弃掉主流的生活,转而去追求一种超越的、富有禅意的境界。

于是,作为一个白话的、极富个性的诗人,寒山的作品经由日本传入美国。1954年首次被选译出版,遂及受到广大美国年轻人的追捧,甚至可以说,受到了一代美国年轻人的喜爱吧。成为了当时美国思想和社会运动的重要标志。

这种东西方偶然的文化交流,是十分有趣的。因为直到本世纪初,有一部风靡一时的美国电影《冷山》,就反映了这种思潮。事实上,当时翻译这部电影的中国人比较缺乏对寒山的了解,因为《冷山》的翻译是不准确的,应该是寒山,对,就是唐代的诗人寒山。

总之,要去追求那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件,还是从文化里找比较好,科技的还是算了。中国啊,相信未来和实力,还要加油啊!

9

明末清初中国已经研究出机枪的雏型了,但是研究者却被判了终身监禁,要不中国什么样,相信大家都清楚

10

那必须是初教六,半个多世纪前经典老国货,美帝训练飞行员必飞的机型!



出世即巅峰:六十年前的神来之笔

在60多年前的建国初期,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刚刚起步。急需教练机来训练飞行学员,向苏联老大哥买,太贵了,根本没法大规模列装。

要是自己造吧,新中国的航空队伍完全没有实战经验,只能从仿制入手。当时中国沈阳飞机第一设计院的各路大神们,以徐舜寿和林家骅为代表,设计过程当中奉行了一条铁律:

抄可以,但是我们要兼容并蓄的抄,取长补短的抄,互相促进的抄。


徐舜寿(1917年8月21日—1968年1月6日),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大神,曾组织或亲自设计的飞机了歼教-1、初教-6、强-5、歼-6、轰-6、运-7等。


在航空设计界有一个不成文的事实,设计飞机在本质上说就是:

一种取舍或者平衡,你采用了这种设计,那必不可免的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而如果你采用弥补这种设计的其他方式,那就会有另外的坑来等待着你。

但是在在初教六的研制过程中,由于上述大神们的神级操作,既吸收了前苏联飞机的皮实耐操的特点又吸收了美国飞机的细腻优美的特点,

结果就是诞生了这位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的飞机,

如果说有缺点的话,那就是没有升级的潜力,因为初教六从诞生的60多年来,从未更改过任何初始设计(换发动机不算)。

出世即巅峰!



“真香”初教六:早在60年前就实现了“无人操控的自主飞行”


  • 从没出过事的初教六:只要你放手,我就能恢复正常。

在曾经空军的初教六教学过程当中,解放军的飞行师生们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特点:

那就是无论学员做出了怎样出格的操作你哪怕是你倒着飞(头朝下),只要你放开飞行的操操作杆,初教六会自动改为平飞。


所以在空军的训练当中,经常听到的就是:

放手!让飞机自己飞,快放手!让飞机自己飞


初教六:所以我是自动驾驶飞机?


超高的稳定性导致对于初教六的飞这款飞机来说,飞行事故什么的不存在的。

空中停车了,没事,我就可以靠着滑翔就将降落。

飞行员瞎操作,没问题,只要你放手,老子自己飞。

找不到机场,没问题,找片平整点的农田也行。

由于初教六的超高稳定性,特别适合新手飞行员作为首飞的机型。所以目前为止,解放军所有的空军飞行员,包括航母的飞行员,甚至是航天员,他们的处女飞行的机型几乎都是初教六。

就连美国人也进口了数量不菲的初教六,现在美国的空军飞行员每个人至少都飞过二到五个小时的初教六。至于原因嘛,可能是因为怕哪天落在中国,逃跑的时候不熟悉初教六连飞都飞不走。



  • 英雄从不落幕:至今仍在生产

而且初教六非常便宜,你大概只需要花30多万块,就能够买到一架,不到一辆宝马的价格,你就能飞上天

初教六从1962年开始生产至今,总共生产了3000多架。而且仍未停产,仍还在为世界各国的航空爱好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除在国内使用外,初教六还出口十多个国家,深受用户好评。你都想象不到初教六最受欢迎的海外市场竟然是美国!

对,你没看错,就是那个“懂王”的美国。

美帝人民认为开着初教六,有种p51野马战斗机的感觉,被航空爱好者当作可选择的最佳飞机,真是令人咋舌。


这才叫“本国不受重视,传到国外却被疯狂追捧”的真国货之光!



我是浪史君,有浪、有姿势的历史在起飞。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