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庭的情况跟题主的相似,会因为担心孩子输了产生不愉快的心情,而选择投降忍让:“好啦,都给你吧!”“我家孙孙最厉害了,肯定是你赢啊!”这样子的结果当然会让孩子喜逐颜开,但是啊,生活哪能一帆风顺,越早教会孩子懂得失败是可以控制的,孩子才能越早积累面对失败的平常心。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当孩子出现“输不起”的情况时,恰恰是很好地引导孩子去正确看待输赢的时机,家长更需要重视起来,教孩子感受有输有赢的过程,保持一颗平常心。
如果说家长想通过“故意输”来帮助孩子获得掌控感和建立自信心,那其实是无效的,因为掌控感和自信心不是通过结果来积累的,而是过程,我们该如何带领孩子体验输赢的过程,才是最核心的因素。
想来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01 不要因为怕孩子输,所以总让孩子赢
孩子不能输、输不起的心理状态是“恐惧”:害怕一切失去控制,或者觉得自己很愚蠢。所以我们深层次要帮助孩子面对的是意识到“恐惧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表现出害怕也没关系的”,只要我们能在行为和情感上让孩子感受到这份支持,孩子就能够慢慢积累面对输赢的心态。
怎么理解这个做法呢?它指的是:允许孩子在失败的时候发脾气。
当孩子经历失败的过程,最开始的表现一定是接受不了,孩子可能会发脾气、停止活动、把骰子丢到满地都是,变得刻薄又讨人厌,当孩子在表达这些害怕和恐惧的行为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立刻拥抱他。
我最常跟孩子说的一句话是,“没关系的,我陪你一起面对。”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平复下来,而不是紧张地给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或者絮絮叨叨着讲一大段道理,可以给到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明白原来害怕和恐惧在父母心中,没什么大不了,它从来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而是可以一起去面对的事情,这便是“可控制”。
很多时候,孩子在等父母说的一句话,那便是“没关系”:在面对失败时,不开心也是人之常情,没关系,我们都可以一起去面对。
当你对输赢的平常心态度能够更真切地传递给孩子时,他便可以慢慢接收到这份心意,也许前面8次还在为输赢争执不休的孩子,到了第9次开始,就懂得反过来安慰你说,“妈妈,输了没关系的,我们再来一次就好了。”
02 如果孩子总想着赢,那就不开展活动
如果孩子不想玩游戏,原因是游戏会让他输,或者他的希望是玩游戏,但必须赢,那我们就不要开展这个游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把“不开展游戏”的理由,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比如“比赛一定是有输有赢的,如果你准备好了体验有输有赢的过程,我们就开始玩;如果你觉得你还没准备好,那我们可以等你准备好了再开始。”
如果孩子抗拒输赢的心态很明显,那么建议平时先尝试多跟孩子玩猜拳游戏,它可以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快速体验输赢。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我们的态度,能否对输赢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举个例子,当孩子在猜拳游戏中赢了一场,可以告诉孩子一声“恭喜”,然后就继续下一轮,如果孩子输了,可以告诉孩子一声“没关系”,然后继续下一轮。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会有输赢,同样也可以把自己打气的过程表现出来,因为我们的态度,往往是感染孩子的关键。
多跟孩子玩团队策略性的游戏,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输赢的接受度。团队策略性游戏和活动包括哪些?桌游肯定算一个。我就喜欢跟孩子玩飞行棋,因为飞行棋同样也是很好的策略性桌游,还有各类的大富翁桌游等。此外战略性难题也同样算一个,比如我们团队协作中常用的荒岛求生难题等等,其实都可以跟孩子规划起来。
要记住一句话,要孩子真正积累面对输赢的平常心,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开展此类活动,让孩子慢慢学会平衡自己的心态,在体验中明白比赛一定有输有赢。
03 不要代替孩子去面对和处理失败
我也收到过一些朋友的疑惑,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师组织他们分组比赛或者活动时,如果觉得自己不能赢,他就会说我不想参加,我不想要比赛。这些问题如果单独来看,我们可能会陷入跟孩子的博弈,“到底要不要在这个阶段里,让孩子积累面对比赛的勇气和信心。”
实际上,我们过虑了,因为学校有学校的规则。老师并不会因为一个孩子没有准备好参加比赛,就停止整个比赛,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这同样是一个他需要在学校和班级里去考量的问题。
把决定参加与否的权力还给他,如果孩子决定要参加,那便跟他一起做好参加的准备;如果孩子没准备好,真不想参加,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害怕、无趣还是恐惧),这个理由都需要孩子去跟老师说,并且得到老师的同意。
Joshua练琴的时候也会有畏难心态,有段时间练习50分钟,他过了30分钟后就开始喊肚子疼,跟我说,“妈妈,我不想练下去了,我难过,我身体真不舒服”。但一面对要跟老师请假这件事情,孩子第一反应同样也是害怕,他会说“妈妈,你来帮我说,你帮帮我吧”。
这种情况下我都会拒绝,“我可以跟你一起面对练琴的困难,比如为什么过了30分钟你就坚持不下去,我们可以课后想办法改善,看怎么样更好。但现在是上课期间,我不可能代替你去跟老师请假。请假是你的事情,你需要向老师申请,把你的理由告诉老师,老师同意的话,我没有异议。”
这个难题对Joshua来说,有段时间很“艰巨”。他发现自己很难向老师开口请假,或者用能够说服老师的方式请假成功。因为肚子疼、身体不舒服、手疼,头晕、眼睛累,这些理由都是常见的孩子不想上课的理由,老师面对起来也是游刃有余。
后来Joshua主动来找我,告诉我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案,针对“为什么过了30分钟就坚持不下去”这个难题,他提出了“把练琴的50分钟拆分成2个25分钟”的建议,因为他评估过,只要拆分成2个25分钟,他内心的畏难情绪会大大降低。
有时候把难题还给孩子,不完全是一个坏事,孩子同样需要体验这个过程:即便他有畏难心,害怕输、害怕累、不敢参加,他也需要自己去寻找协调方法。
针对输赢和畏难心态,在课后、在家里,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积累面对输赢的体验,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孩子只有体验过了输赢的过程,明白了原来不管输还是赢,父母的态度都是一如既往,孩子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起面对输赢的平常心。
把孩子的行为养成和习惯培养放在家庭的氛围里,但也给孩子自己留一个空间,他也需要自己去处理他跟别人之间的关系难题。
让孩子体验输、用平常心看待输的过程,是每个家庭都必须要进行的一场“战斗”,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
另外如果孩子平时输不起,多“试错”也是一个很好用的办法,我在之前分享过一些帮助孩子积累试错决心的方法,大家可以点开看看,希望能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