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咱们在清宫剧里经常会看见皇帝戴的帽子是这样(如下图):

有很多人会纳闷,这帽子的前沿为什么会有个金佛牌呢?

“皇帝戴的帽子,潮流尖端”

要说这个“帽子金牌”,就不得不先来看看皇帝戴的帽子,其实很多影视剧里都有一个硬伤,就是把皇帝的帽子“乱戴”,比如大冬天的给人戴这种帽子:

大夏天的又给配上这种帽子:

这都是完全错误的,在清朝,根据季节的不同,皇帝戴的帽子也不一样:

(凉帽)

(暖帽)

据记载,一般农历三月末、四月初直到九月初,皇帝们会带“凉帽”,九月初开始就从凉帽换为“暖帽”了。两种帽子的区别可以看上图,简单来说,凉帽看起来更“薄”,更凉快;而暖帽看起来更“毛”,更“暖和”!!

暖帽和凉帽是皇帝戴的两种基本帽子,而在它们之下,根据场合又分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几大类,即朝服暖帽,朝服凉帽等。

(朝服冠帽)

“哪种帽子前面会有小金牌”

根据上面的划分,皇帝戴的帽子确实挺多的,着实的“帽子控”,而上面说的帽子前沿的小金牌并不是所有帽子都有的,它只出现在夏天戴的朝服冠上!!

朝服,即是皇帝出席最重大礼仪时才穿,属于最高等级的服饰,它长这样:

一般来说,只有在太和殿举行大朝礼,或者是天坛祭天,地坛祭地,日坛祭日,月坛祭月时才穿,毕竟一个是给天下子民看,一个是神仙看,必须穿隆重点。

而穿这个服饰戴的帽子就叫“夏朝服冠”,据《大清会典图》里记载:“皇帝夏朝冠,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好多影视剧里根本没有这十五颗东珠!!)

“金牌是干嘛用的呢?”

关于上面提到的这个“金佛饰”,具体是做什么用的,小君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查到,姑且推之可能是一种希望“赐福”的意思,毕竟画着佛嘛,那么,这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呢?也没有结论。

在满文史料里,这个金佛牌有可能源自满族武士打战时戴的头盔前部的一个金属构件,用来保护额头的。

最后,相信小伙伴们可能会问,这个金佛牌难道只是皇帝夏天穿的朝服冠上才有?为啥冬天的没有?

这个问题,小君也无法回答,因为没有相关史料做支撑,不可妄自揣测,不过冬天的帽子上有金牌的只发现努尔哈赤戴过:

也许是在后期的发展中,渐渐的“约定俗成”只夏天的用。

最佳贡献者
2

那个看着像金牌牌的东西,他的名字在叫“金佛”,他是清朝皇帝夏季的朝服(也就是现在说的礼服)上才有的配饰。他起起到区分等级身份的作用。

按照清朝典制中《钦定大清会典例》《皇朝礼器图式》的记载:

皇帝和皇太子的夏季朝服帽子上,规定是前缀“金佛”,而后缀“舍林”。

亲王以下皇亲国戚在夏季朝服帽子上,则是前缀“舍林”,后缀“金花”。



史料中没有记载“金佛”中具体的含义。

但根据舍林一词,“舍林”一词是满语音译而来,按照《满文老档案》记载“舍林”一词原本是指保护人和马额头的护额。

以及在佛教中有佩戴护身佛这一情况。

可以推断,比起舍林保护免受人为物理伤害的作用外,作为更高级的“金佛”还发挥着

使得皇帝免受妖魔鬼怪邪气的侵害的作用。

3

镂空金累丝质,装饰十五颗东珠,中间一尊佛像,可以识别出是皇帝夏朝冠上正面缀饰的金佛。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清代皇帝的夏朝冠,前面的那件装饰物叫作“金佛”。“金佛”源自于满族头冠上的“舍林”。舍林最早具有实用意义,金佛则成了标识地位等级的装饰物。

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中多次提到过“舍林”这个词。例如:皇帝夏朝冠 谨按,本朝定制:三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皇帝御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缘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后缀舍林,饰东珠七,顶如冬朝冠。

皇太子夏朝冠……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三。后缀舍林,饰东珠六。

皇子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

亲王冠服按制与皇子大都相同。

再以下的爵位,包括世子、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固伦额驸,和硕额驸等夏朝冠上都要前缀舍林,后缀金花,只是所饰的东珠数量不同,在此不一一缀述。再自民公至民公以下,夏朝冠上就没有舍林了。

由此可见,“舍林”只用在夏朝冠上,冬朝冠上没有。而且,“舍林”是一种表示身份尊贵的象征,所以民公以下也没有。皇帝和皇太子,夏朝冠上都是前缀金佛,后缀舍林。而皇子及以下便是前缀舍林,后缀金花。

个人认为,皇子及以下爵位夏朝冠上的缀饰更能体现“舍林”这一物件最初的本意。“舍林”是满语辞汇的汉语音译。是指一种保护前额的,钉在冠帽上的饰件,其原本的材质大都是铁的,也没有一种很固定的模式,重在实际的保护作用。除了保护人的前额,也可以是指一种保护马匹等牲畜的护额。基于以上解释,“舍林”的位置当然应该是在前额上。但是到了清代宫廷男子冠上的舍林已经失去了原本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本意而完全演变为一种身份、地位所象征的装饰了。

镂空金累丝质,东珠七颗,是皇帝夏朝冠上后面缀饰的舍林。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前面提到过,在实际生活中,“舍林”重在保护,不是重在形式。而到了清代,从皇帝到辅国公,夏朝冠上所缀的“舍林”也重在标志身份、地位,因此也没有一种完全固定的模式。并不是因为某一种固定样子的东西,只要钉在夏朝冠上就叫“舍林”。“金佛”只有皇帝和皇太子的夏朝冠上才有,自皇子以下等爵位夏朝冠上便没有“金佛”了。金佛的样子大体是一尊佛,有火焰光背景,被缀在皇帝和皇太子的夏朝冠正面,也就是前面。

个人认为,“金佛”与“舍林”肯定不是同一种东西。但是也有解释,说“舍林”其实就是一种金佛。应该说,舍林可以是一种佛像的形式,也可以不是佛像的形式。而佛像形式的并不一定就是舍林。

4

图中这顶帽子,是清朝皇帝夏朝冠,前沿的标志是一块金佛,金佛四周嵌着15颗东珠。

图为道光皇帝像,头戴的正是夏季朝服冠,冠帽上有金佛。

清朝皇帝穿的衣服分为朝服,上朝穿的;吉服,祭祀穿的;行服,外出打猎穿的;常服,平时在家穿的。穿这些衣服时,都配有冠,也就是帽子。

图为嘉庆皇帝画像,同样是夏季朝服冠,帽前金佛。

图中的这顶就是皇帝夏季朝服帽子,朝服分为冬夏两款,冠也是两款,很好分辨,帽子有金佛带15颗东珠的就是夏服冠,没有金佛带东珠的就是冬服冠。

图为道光的钮祜禄皇后,戴的夏朝服冠,前面的标志是金凤,嵌着东珠。

至于帽子上为什么有金佛和东珠,反正清朝皇帝的服饰都是高贵、吉祥、福气等等,只要是好的寓意都展示在上面,所以金佛是保佑,东珠是权威,金佛正好是额头的位置,有降妖除魔的意思了。

这是乾隆的高佳皇贵妃,这是顶冬朝服冠,同样是东珠伴着金凤。

皇帝一般朝服、朝服冠、服带、珊瑚珠朝靴、东珠朝珠,齐了以后上朝;如果出门打猎,要穿行服,也叫行袍,带上玉扳指,怕下雨还配上雨服;如果在家日常衣服,样式与吉服相同,只是面料、颜色、花纹可多样随意。

5

清朝皇帝的夏朝冠,不光前面有个镶有东珠的金牌,与之对应的后面,也有一个尺寸略小但同样镶有东珠的金牌。那么这两个金牌叫什么呢?告诉大家,这两个金牌叫“舍林”,是起到帽正作用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