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用,兴复汉室?想傻呢?脑袋把驴给踢死了是吧?好好一个梁山,都被他个狗日的瞎胡折腾给砸进去全砸光了,就他那怂包德性,还兴复汉室?

如果放在三国里,一个陈宫大约就可以折合二百个吴用,而且人品德行可比那个狗东西高尚多了!

梁山若无吴用,宋江所谓的招安未必能得逞,顶多也就是拉走一大部分人而已,基本没有可能全体招安归顺朝廷,那样也就不会被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的“以贼制贼”之计给一锅烩了!

最佳贡献者
2

只说自己的观点,喜欢的捧个场,不喜欢的请指教。

就这个问题来说,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和我应该是差不多的,二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人。

诸葛亮,吴总怎么能放在一起比较呢?

第一,军事能力方面来说,诸葛亮完全碾压吴用

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这种大局观吴用是没有的。

细细来说,三国中,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各种表现要远远超过吴用在水浒中军事能力的表现。

吴用《智取生辰纲》用的是什么?蒙汗药。而诸葛亮《七擒孟获》用的是什么?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高低立现。

吴用《智赚卢俊义》用的是什么?口舌之快。而诸葛亮《舌战群雄》的口舌能力是吴用可以相提并论的吗?更不要说和诸葛亮骂死王朗来相比了。

第二,高管的管理能力。

诸葛亮在蜀国是军政一把抓,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虽然占地面积小,但小日子过的也算是蒸蒸日上。

吴用呢?虽然也懂得平衡梁山兄弟派系之争,可是做却不是很完美,就兄弟之间的排行这一事就看出吴用考虑的多不认真仔细了。为什么孙立的排名还没有解珍解宝高呢?要知道每个派系的老大都排在天罡里了,为什么作为登州派老大的孙立却没有排在天罡里?

在说吴用几次的计谋,都不是很完美,取生辰纲就没有想到白胜是个赌徒吗?他能控制住自己不去赌坊?让戴宗送假信的时候印章都能搞不清楚?

大家想想,如果让这样的一个人去接手诸葛亮,谁能放心啊,能够把蜀国管理的很好吗?答案肯定是不能的。

蜀国虽小,但也不是一个梁山泊能比的,连梁山泊都不能够管理的很好,男去接手诸葛亮留下的蜀国。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也许考虑的不够全面。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不吝赐教。多谢!

喜欢的可以点点关注,点个赞,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3

有俗语说:“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用现在的白话来说就是:创业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平台做铺垫,才能获得成功。有多大的平台,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当然,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也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找到了依据。

也就是说人的能力也很重要,最起码要懂得这一方面的知识,能正确运用它。不然怎么能够做到“经天纬地”和“运筹帷幄”呢?那么我们就把他们的具体情况,分别从三个方面来作个分析比较再作结论。

第一: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他们俩人当时的历史背景。

先说诸葛亮,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葛亮在刘备的再三邀请下出山,这时势正是有识之士,智者,英雄人物出来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认清形势,联孙抗曹,最终促成三国鼎足的局面,虽然未能一统中原,但魏,蜀,吴,之间的搏弈是国与国之间的搏弈。这个格局本身就很大。

再说吴用,

北宋末年,皇帝软弱,民不聊生,大臣贪腐,奸臣当道,国力衰弱,官逼民反。又有辽国的虎视耽耽,内忧外患,被逼的各路英雄豪杰毫无出路,只能扯起义旗,占山为王。吴用当上了山大王的军师,这个形势和格局是没有办法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

第二:

再说能够体现他们各自智慧和才能的事例。

先说诸葛亮,

诸葛亮留下耳熟能详的事例有:《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喻》,《草船借箭》,《火烧望博》《水淹七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等事例。特别是《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是何等的气魄,把他的能力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简直是智慧的化身。

再说吴用,

吴用《智取生辰冈》,《智赚卢俊义》,是他的杰作不假,但第一个是用了蒙汗药,第二个是扮算命先生巧舌如簧。其余的计谋都是借打手势,或是用耳语来表达的,手势呢笔者看不懂,耳语笔者也更没听见,所以写不出来,有人说那还有三打祝家庄什么的,那只能够说他参与了,不起多大作用。连排座次也很难做到客观公正的摆平,背后使用狡滑,欺骗的小手段黑箱操作。说他单独上得了台面的事例,恐怕就就只有这两样,都是使用下三滥的手段,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第三:

再从道义上比较一下:

诸葛亮在《帝城托孤》时显得何等忠心,忠诚,那么的大义凛然。而吴用却在《智取生辰冈》和《智赚卢俊义》时,把杨志逼上梁山,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

如果说诸葛亮的能力称得上“经天纬地,运筹帷幄”的话,那吴用顶多能算得上“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他们的能力智慧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一个是天上的凤凰,一个是地上的山鸡。

综上所述,如果把诸葛亮的接力棒交给吴用的话,那结局会有两个,一个是吴用根本没有那个实力来应付当时的局面,他会被逼的疯掉,再一个就是用他的方法去作为,只会让蜀国败亡的更快。就更不要说所谓兴复汉室了。



4

别说诸葛亮的接班人是吴用,就是把梁山一百零八好汉都请到蜀汉,他们也兴复不了汉室,更不能还于旧都。

有些东西,是从根上坏的,不是个别人能左右的。

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其能力比吴用强多了好吗?人家不仅继承了诸葛亮的兵法,武艺方面也属于超级猛将的范畴,投降后还能玩反间计把仇人杀掉,简直是全才中战斗机。

但他最终还是败了,蜀汉面对远胜于自己的曹魏军团,能自保30年已经非常优秀,想要兴汉,简直难如登天。

世人都说蜀汉最后难以兴盛,是因为后继无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然而有大将就能掀起风浪了吗?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若是主公熊了,又将何如”?

那时候邓艾杀进蜀汉的中心城市,兵力是非常少的,最多是杀他们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但远远还没达到必须投降的程度。

如果主公能振奋人心,坚决抗战,组织兵力积极应战,说不定邓艾就栽在那了!然而刘禅开心的率众投降了。

当时姜维在组织兵力阻击曹魏的主力大军,以弱势的兵力压的对方抬不起来头。

《水浒传》里面吴用的存在感并不高,他采用的计谋最多是黑道的打家劫舍,下个蒙汗药,赚某个英雄上山,但他独立指挥打仗的水平有待商酌。

而姜维可是多次与曹魏的一流军官交锋,临战经验不错。可惜姜维的计谋也被邓艾看破,姜维十分无奈的给对方送军功和人头。

吴用和姜维的能力还要差点,更是送人头的命了。

5

吴用肯定不能复兴汉室,吴用和诸葛亮之间差了岂止十万八千里。

①论志向,诸葛亮胸怀苍生,“兴复汉室,恢复中原”一直是诸葛亮孜孜以求的目标,所以他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吴用的志向呢,似乎只是和一帮梁山好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境界决定眼界,也决定了自己能够取得成就的大小。所以,诸葛亮可以帮助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吴用的境界,使得他只能带领好汉们在梁山打转。

②论道德,吴用更不可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几乎没有道德瑕疵。而吴用呢,把他和诸葛亮相比,简直就是侮辱诸葛亮,吴用似乎是人们的道德下限,他始终是个土匪黑社会,办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为了拉卢俊义下水,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为了赚朱仝上山,命令李逵劈死了4岁的小衙内。对自己兄弟尚且如此,对普通百姓更不要说。所以吴用很难长久凝聚人心。

③论智谋,吴用更是和诸葛亮相差甚远。《三国演义》神化诸葛亮,但是历史上,隆中对,吴蜀盟,擒孟获,伐中原,却是诸葛亮实实在在的智慧结晶。反观吴用的智慧,简直漏洞百出。吴用的智取生辰纲是他的成名作,可是如果当时的杨志命令手下不准喝酒,或者是其他人喝,杨志没喝,这计谋就失败了。即使最后得逞了,吴用也考虑不周祥,害得白胜最后被抓而暴露。宋江江州题反诗,吴用想解救宋江,就找人冒充蔡京的笔迹给江州知府写信,结果最后疏忽,反而搭进去了戴宗。有吴用在,最后没有保全宋江,卢俊义等人,而反观诸葛亮在世时,蜀国虽然弱小,但一直都是在战略中采取主动地位。

因此,吴用替代诸葛亮,绝对不能兴复汉室,统一天下。

6

诸葛亮的接班人是姜维,姜维不会比吴用差。如果吴用做了诸葛亮的接班人,如果刘禅重用吴用,起码可以守住蜀汉,想复兴汉室,这一定是一条非常长远的路。

《水浒传》中,吴用能够成为军师,一方面是他的智谋突出,另一方面无论晁盖还是宋江都十分倚重吴用,吴用的计谋一出,晁盖和宋江都不怎么反对,大多数时候都是完全赞同,立刻执行。同时,梁山好汉个个神勇。

如果吴用接替诸葛亮,刘禅如果不宠信宦官,能给他充分的信任,守住蜀汉绝对不是问题,复兴汉室,需要国力强盛作为支撑。

三国时期,蜀汉最弱,刘备在夷陵之战打了败仗,需要几年才能恢复。诸葛亮六出祁山,病死五丈原,蜀国的国力消耗也非常大。蜀汉国小,经济上很难支持庞大的军队,加上军队后续人才的匮乏,在姜维时代,这些都是制约姜维北伐成功的重要因素。连曾经的关羽的副将老将廖化都要上战场,曹魏投奔过来的夏侯霸成为跟随姜维北伐的重要将领。如果是吴用接班,他也同样要面对这些问题。

相比梁山好汉,一大群如狼似虎的猛将,作者用丰富多样的手法,写他们的彪悍,写他们的盖世武功,写他们根本不是一般人,而是还没有成神,准备成神的天罡地煞下凡。

蜀汉如果有这么多的神仙级别的将领,还愁不能复兴汉室?

吴用如果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没有了像梁山好汉那样如狼似虎的神仙级别的将领,同样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刘禅仍然被曹魏的反间计利用,吴用同样会面临姜维一样的困境。

7

智多星吴用何许人也,原著《水浒传》中,吴用字学究,号加亮先生。出场时,曾交待吴用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以此为生。

吴用

这说明吴用头上没有功名,应该还是个布衣白身,穷酸秀才。吴用虽是军师,但排兵布阵的业务能力,反而不如副手神机军师朱武。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相比。吴用则是类似于陈平,满肚子都是阴谋诡计,而且卢俊义、林冲都被他话术引导。

诸葛亮

吴用格局没有诸葛亮高,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却能提出“隆中决策,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而吴用没有审时度势的能力,一直附和宋江接受朝廷招安,缺乏战略思维。

诸葛亮

原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会排兵布阵,舌战群儒,而且还会法术。水浒中的吴用、公孙胜、朱武三个绑在一块,也没有诸葛亮的道行,更别提吴用一人了。

诸葛亮

按照吴用的眼光和格局,如果穿越到三国接替诸葛亮担任丞相,决策失误只能加速季汉的衰亡。

8

诸葛亮所在的是属国,属国的人口及国土面积都不及曹魏的三分之一,曹魏人才济济,司马懿更是可以比肩诸葛亮的帅才。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更不是一二个人物能改变国运的 ,所以诸葛亮接班人不管是谁都不能兴复汉室。

9

五丈原寨里,诸葛亮昏然而倒,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至,曰: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任大事者?须臾,诸葛亮复醒,令人扶出帐外,时秋风吹面,彻骨生寒。诸葛亮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诸葛亮以剑指之,口中念咒:此天机星也!咒毕急回帐时,不醒人事。

天机星吴用,韵度同诸葛,运筹帷幄,殚竭忠诚,道号加亮先生,完美接班诸葛亮,接任蜀汉平北大都督、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知内外事。

单说魏主遣使赍书,曰:俺大魏国久闻吴军师大名,争耐山遥水远,无由拜见威颜。军师纵使赤心报国,建大功勋,可有奸党黄权,馋佞侥幸,嫉贤妒能,赏罚不明。总有大功于国,空被沉埋。特遣使前来,预请军师将军,招安众将,同意归顺。

吴用寻思起来:端的是有理,我等六出祁山,远涉艰难,劳思费神,靡费钱粮,民不负苦。从其大魏一统天下,岂不甚如窝居蜀山之中。遂长叹一声,肚里沉吟:吾兵权执掌,尽在手中,等我调和端正,众所同心。却慢慢回了话。

魏主大喜,下旨:敕封吴用为魏邦镇国大将军,总领兵马大元帅。赠金一提,银一秤,彩缎一百八匹,名马一百八骑。便要抄录一百八位头领姓名赴国,照名钦授官爵。

这吴用真是:谋略敢欺诸葛亮,确实智多星。

10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神仙也阻挡不了大一统的中国!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中有何进,董卓之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的军阀们混战不已。据曹操记载:江南一带出现了千里路上无人烟,豺狼横行,野草丛生,人民十之仅存一二的惨状!这就是当时中华之惨状!曹操的数万大军竟无处寻找着军粮,吃人蛆以充军粮!若非曹孟德良心之作记载颇详,今天的人怎么会知道当年的真实惨景。

混战二十多年,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之三个分裂的小国家,还是不收手,你想吞了我我想吃掉你,长期混战,死伤不计期数。

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孔明六伐中原以及姜维十二次北伐曹魏均遭失败!孔明虽然足智多谋,有经天纬地之才,然魏国是大国,实力雄厚,司马懿也非等闲之辈,曹爽也有将才,孔明先生只能空留遗恨,病逝五丈原了。

假如老孔明诸葛先生换作是后来北宋时梁山泊义军的吴用,能否北伐中原灭曹魏踏平东吴?我看不可能,吴用虽号智多星,比起俺们的诸葛孔明差十条街都不止,怎么能完成高难度的统一大业呢,只能是笑话而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