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几大国之间的直接对垒,就不可能发生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尽管有些超量级的大国会时不时的“制造”出冲突或中等规模的战争,但都确保在可控范围之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一个 ,那就是足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库威慑力!核武器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可以毁灭人类的“恶魔”,也是可以给人类带来和平“上帝使者”。五十年代后的历史证明,是人们对核武器的“恐惧”心理压制了人们对利益、权力的贪婪。正因为此,所以才使世界上的一些大国对谋求拥有核武器国家的打压,目的就是保持现在条件下的相对平衡。因为核武器一旦被这些国家拥有,则意味着“平衡”被打破,平衡是稳定之源,没了平衡也就没了稳定。
举凡世界大战必然有大国或强国参加,一战和二战的历史说明,战争的导火索可能会是偶然事件的点燃,但大国之间的矛盾才是根源。一战时德奥与英法的矛盾,二战时德国和苏联及英法的矛盾,都是战争的根源。当然,贪婪也是战争的根源之一,比如东亚太平洋战场的主角之一日本。而这种贪婪和矛盾一旦到了“膨胀点”,就会将压力挤压到裂缝或薄弱处,随时就会喷涌而出。出去以后便一发不可收。而在五十年代以后,随着五个常任理事国相继拥有了核武器,世界格局出现了悄然变化,几个大国对矛盾和冲突也有不同以往的处理方式。其基本态度就是“控制”矛盾和冲突的范围和强度,避免使自己陷入无法回旋的僵局之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当年美苏之间的冷战是世界的主旋律,其博弈的程度可谓是惊心动魄。苏联在美国后院之地古巴部署了可发射核武器的导弹,对美国可以形成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美国核心中的核心安全,这是美国根本就接受和承受的压力。经过激烈的内部讨论,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抓阄”式的下定了最后决心,那就是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态,对苏联舰艇及在古巴的基地进行核打击。当时全世界的“心”都纠着。估计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会夜不能寐,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世界会发生什么?结果是挑起事端的赫鲁晓夫“退却”了。在这里,我们绝对不应该嘲讽赫鲁晓夫。因为正是他的认怂才使世界避免了一场核灾难。自此以后,美苏在博弈中虽然互不相让,但都变得谨慎了!在随后发生的某南战争中,美国在前的时候,苏联便缩在背后,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时,同样,美国也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再说说后来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当时是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由于其不具有正义性,所以未能得到安理会授权,所以俄罗斯、法国、等大国都是坚决反对的,但也只能是反对而已,还是眼睁睁的看着美国和英国毁了伊拉克。一是出于实力不济问题,二就是有核国家间的心照不宣。这个心照不宣的意思就是绝不能直接冲突。现在的叙利亚战争同样如此。俄罗斯出兵后,美国就小心翼翼,两国间还“互通有无”,以避免误判。而当俄罗斯撤军后,美国又进了一步,要和库尔德武装及叙利亚反对派组建边防军。当前天俄罗斯战机被击落,俄罗斯追问反对派的便携式地对空导弹的来路时,美国赶忙予以否定。这些现象都昭示着有核大国之间都在尽力避免直接冲突,以免没有回旋余地。不仅是五常这样的有核强国,即使是次一二个等级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亦是如此。印巴之间有解不开的克什米尔之结,历史上也曾发生大规模的印巴战争。但自从双方都有核武器以后,虽然依然冲突不断,但在规模上却能自我控制。至于体量更大的几个大国早已习惯于代理人战争,代理人战争的最大好处就是“回旋余地”。综上所述,二战后之所以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 ,最根本原因就是核威慑的作用。假如没有核武器的话,估计第五次或第六次世界大战都可能已经硝烟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