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苏维埃发动闪击战,震惊了全世界,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莫斯科。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德国纳粹打响第一枪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元帅却突然消失在公众视线,行踪成谜,时间长达整整两周。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里面又有什么玄机呢?

首先,在二战特殊时期,在苏联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对斯大林来说,怎样应对德国发动的突然袭击,怎样采取措施建立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才是斯大林面临的紧要问题。

鼓舞士气固然重要,但应对突变更为重要。所以,斯大林没有出现在新闻里面,也很正常。我们不能拿和平时期的领导人出镜频率去判断战争时期的领导人行程报道。

斯大林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对自己严重的战略误判进行反思

都说斯大林对于德国纳粹的称霸战略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德国进攻苏联没有足够的警惕,没有进行有效的防御部署,这都是事实。 许多史学家的专家和历史爱好者都觉得德国的突然袭击给苏联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这也是事实。

可是以当时的情况,斯大林就是预测到了希特勒的战略,掌握了德军的东西,主动进行防御,也改变不了战场局势。

进攻苏联给苏联造成极大损失,这里面斯大林个人失误是有的。 但后世有个奇怪的观点,似乎只要斯大林不放松警惕,就不会吃那么大亏似的,那么法国人日日夜夜在修马奇诺防线,防备完善吧?结果又怎么样?还不是被希特勒打得一败涂地?

德军突袭之后,斯大林在消失的那段时间里对希特勒恨之入骨,就像盟友背叛了自己那样感到震怒和屈辱。 斯大林在消失的那段时间会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外交政策,为自己和德国人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懊悔,觉得自己被希特勒这个大骗子给耍了。

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斯大林成了全世界的笑柄。那么“牢不可破”的盟友竟然向苏联举起屠刀。 斯大林在消失的那段时间,肯定会后悔没有看透希特勒的真实面目,如果一切重来,斯大林绝对不会再和豺狼结盟,去与虎谋皮。

其实,促进德国进攻苏联的,正是斯大林自己

某种意义上来说,促使德国人向苏联开战的不是别人,正是苏联人自己。


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万人遭枪杀。苏军将领有80%在恐怖时期被清洗。其中包括苏联的战神,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

图哈切夫斯基是个军事天才,苏联红军第一集团军的创始人。在26岁时就担任第五集团军司令,27岁时担任高加索战线司令,成功指挥了叶戈尔雷克战役和北高加索战役,一举歼灭了苏联境内的白匪主力。

图哈切夫斯基不仅是个战功卓著的将军,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军事理论家,为苏联培育了一大批高级指挥官。 图哈切夫斯基战功卓著,威震欧洲,被称为苏联的红色拿破仑。

图哈切夫斯基曾经在德国工作过一段时间,希特勒也拜访过他,听他经过现代战争中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对这个红色拿破仑既敬佩又恐惧。 但1937年,这个让德国人恐惧的战神却突然死了,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先后被处决的还有七名苏联将军和五名元帅。

苏联的大清洗,让经历大清洗不久的苏军在入侵芬兰的在苏芬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苏军对付芬兰这样的小国,出动了比对方多十倍的兵力,付出了百万士兵的代价才勉强胜利。

一名芬兰老兵回忆说:“一个芬兰士兵,要换取10名苏联士兵的生命。”战争结束后,一位苏联红军高级将领悲愤地说:"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得到了几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也只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 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也坦白地说:"芬兰战争是我们的一大耻辱。”

苏联军队在入侵芬兰战争中的糟糕表现大大出乎德国预料,让德国人从骨子里瞧不起苏联军人,觉得苏军不堪一击。这也为希特勒提前进攻苏联下定了决心。

时间到了1941,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决心已下,箭在弦上。 可斯大林非常自信,认为德国在没有摆平英国之前,不会进攻苏联。尽管他收到不少来自美英方面关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但斯大林依旧无动于衷。反而觉得那是美英的反间计。

所以,当前方传来德军入侵的消息时,斯大林被希特勒的失信而击倒。同时,斯大林还担心自己因这一战略失误会受到党内外的指责而失去领导地位。

但短暂的冷静之后,斯大林在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第二天就开始工作,马上担负起领导苏联的重任,接见军队将领朱可夫、铁木辛哥,召集召集的助手莫洛托夫、日加列夫。

6月24日晚上,斯大林和自己智囊制定了坚壁清野,焦土政策等应对德国入侵的战略方针。确定了和美英结盟,争取援助的外交政策。

两周后。斯大林元帅又出现在公众视线,他号召苏联人民拿起武器保家卫国,宣布成立了红军最高统帅部,斯大林自己担任总司令,苏联卫国战争正式打响。

所以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于紧急关头,斯大林在制定作战方针,积极应对德国入侵。在非常时期,苏联高层有意对外封锁消息,斯大林的工作日程没有对外报道,以便一切工作在机密的情况下进行。

最佳贡献者
2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了550万大军,4300多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对苏联开始了“巴巴罗萨”计划,短时间内突入苏联境内数百公里,集结在边境的百万苏联大军灰飞烟灭,斯大林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感到无比震惊,也无比惊恐和愤怒,在沉默了两周后终于出现在了世人面前,领导苏联的对德战争。

▲德国“巴巴罗萨”计划

此前,斯大林根本没有想到德国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进攻苏联,因为战前斯大林坚信德国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进攻苏联的,至少要等到解决英国之后。因此当时尽管有很多情报送到斯大林面前告诉他德国人会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袭击,斯大林都置若罔闻,认为是谣言,子虚乌有,为的就是破坏苏德之间的关系,让苏联先挑起战争。甚至斯大林一度认为,是希特勒耍了诡计,要他出兵进攻德国,然后德国就有理由向苏联开战了。所以战前当很多迹象表明德国很可能对苏联发动进攻的消息传到斯大林耳朵的时候,斯大林都认为那些是阴谋诡计。

斯大林为何坚信德国不会在1941年进攻苏联

斯大林为何坚信德国不会在1941年进攻苏联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斯大林认为德国在解决英国问题之前是不可能进攻苏联的,斯大林一直认为德国的主力还在东线,而且根据他掌握的情报,东线的主力部队还没有来到西线,他还在西线边境上布置了190多万军队,有了这么多的军队驻扎在哪里,根本就不用担心德国人的进攻。

同时他还在战前与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在1939年的时候他和德国还是亲密的盟友,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翻脸吧。

但是这些我认为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苏联当时执行的“大雷雨计划”。按照“大雷雨计划”,苏联先和德国一起打败波兰并瓜分波兰,然后德国会和英法开战并大打出手,他的计划是在德国和英法打的精疲力尽的时候再对德国动手,从西线攻入德国,如果运气好的话,英法因为和德国死磕,估计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可以连着英法一起拿下,从而使苏联称霸整个欧洲。

▲战争第一年,就要300多万苏军被俘

只不过这个计划在实行的时候出了些意外,那就是在拿下波兰后,德国进攻英法,没想到与一战完全不同,法国在6个星期内就被德国给打败了。要知道在一战中,法国对战德国是从头抗到了尾,不过这也没有对斯大林实施“大雷雨计划”造成本质性的影响。后来德国没有拿下英国,对英国实施了“海狮计划”,试图利用空军的轰炸迫使英国投降,英国则顽强地抗住了德国人的空袭。

对于斯大林来说,他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他希望德国和英国一直死磕下去,死磕到德国精疲力尽,他就好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在斯大林看来,在“时机成熟”之前,不能去惹德国,而是要装着对德国很友好,“迷惑”德国,在德国打的没有力气的时候突然给德国一下,把德国打趴。

说白了,其实斯大林想吃掉德国,所以他就要“忍耐”。

德国进攻苏联后,斯大林太没面子了

斯大林对苏联的统治是建立在个人威望和崇拜之上的,如他这一般被崇拜的人是不可能“出错”的。但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德国人的进攻彻底打脸。

问题是,在战前很多苏联高级将领也认为德国有可能会率先进攻苏联,但斯大林并没有接受这些意见,取而代之的是对苏军进行了“大清洗”,130多万人遭到判刑,68万人被枪杀,整个苏军有80%的将领被清洗,包括了苏军中最杰出的统帅图哈切夫斯基,使得苏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被誉为“红色拿破仑”的图哈切夫斯基被斯大林“清洗”掉了

如果斯大林在苏德战争中失败,无疑失败的最为主要的责任是在他身上的,毕竟在他手上苏军因为他发动的“大清洗”,战斗力急剧下降,是战争初期苏军遭遇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战前接到了很多关于德军进攻的信息还置若罔闻。

而在战前,斯大林被捧上了神坛,被誉为“父亲”之类的称号,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有面子呢?

斯大林对德国的闪电战没有准备

实际上,在苏德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苏联军队指挥层的战术思想哈停留在一战期间,他们对闪电战这种新式战法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在刚开战不久就被德国人打的晕头转向。尤其是巴甫洛夫,指挥当时苏联最为强大的西方方面军,44个师一个星期就玩完了,这对于斯大林来说冲击太大了。

那么在当时的斯大林看来,德国有多强大!要怎样能打败德国?斯大林毫无头绪。好在苏联有众多的人口和广袤的国土,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动员能力,如果换了是普通国家的话,在德国这样的打击下早就亡国了。

其实斯大林在他沉默的2个星期里,也一直在思考和反思,同时也在根据战场的情况来思考应对德国闪电战的办法,尽管那个时候苏联已经损失惨重。

▲战争初期,苏联对德国人的闪电战毫无头绪

当然,德国对苏联的进攻也是斯大林自己召来的。如果斯大林没有对苏军进行“大清洗”,那么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战斗力不至于那么差。如果苏联不进攻芬兰,德国也很难判断出苏军的实际战斗力。而在苏芬战争中,百万苏军对战小国芬兰,在对方军队人数仅为20万人的情况下付出了35万的人员伤亡,而芬兰仅仅伤亡25000多人,如果苏联不是大国,有着强大的动员能力,在失去了百万军队后还能再动员百万军队参战,苏联恐怕也是无法战胜芬兰的。这一战也暴露了苏军战斗效能低的问题,这一点希特勒看到了,德军高层也看到了,因此德军认为苏军在德国的进攻下将不堪一击,甚至希特勒曾说,“苏联就是一栋快倒塌的房子,只要我踹上一脚就会塌”,结果斯大林就挨了希特勒一脚。

▲效果寡民的芬兰打的苏军晕头转向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只能说明开战初期一是德国进攻太突然,斯大林没有做好准备;二是斯大林认为德国不可能在那个时候进攻苏联,斯大林被彻底打脸,面子上太过不去;三是对于闪电战没有准备。

可以想象在开战初期斯大林是有多么地无奈,但德国还是要面对的,即便斯大林不想去面对他,希特勒还是会找上门,只能硬着头破去和希特勒死磕了。于是在沉默了两周后,斯大林再次出现在了苏联公众面前,领导了苏德战争。

3

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前两周里斯大林确实没有公开露面,也没有发表过任何讲话。当时进行全国范围广播,宣布德国入侵并呼吁人民奋起反击的是莫洛托夫,并不是斯大林。不止如此,6月27日,为苏联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英国军事代表团到达莫斯科,斯大林也没有出面迎接。



关于斯大林将精力都放在了苏军的作战指挥上的说法也难以成立,因为当时即将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的叶廖缅科从远东赶到莫斯科的国防人民委员部时,接见他的只有铁木辛哥,斯大林并不在场。当时苏联已经判断出德军的最终战略目标将是莫斯科,所以负责莫斯科方向作战的西方面军显然将得到最大的重视,将这一重任交给叶廖缅科,如果斯大林真的把心思放在军事上,他不可能不出席如此重要的军事会议,毕竟叶廖缅科担负的是拯救莫斯科的重任。

斯大林在战争初期消失在了公众的视野中,不得不引起人们无限的猜测,也许斯大林已经被推倒了?也许斯大林已经逃离了莫斯科,甚至逃离了苏联了吗?

最终的事实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从苏联克格勃的领导人贝利亚的口中得到了相关的情况。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天,斯大林目光呆滞,显然他完全没有做好战争爆发的心里准备,他向政治委员们讲了话,决心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辞去领导的职务。随后斯大林乘车前往了郊外的别墅,政治委员们去别墅找他将他劝回了克里姆林宫,继续领导苏联。不过斯大林那段时间的情绪仍旧十分的低落,他表示自己没有勇气向全国人民宣布战争的爆发,最终委托了他的副手,国防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莫洛托夫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向德国宣战!

4

斯大林太相信希特勒了,没法想象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国,敢于公然入侵苏联。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他不断收到来自苏联、英国、美国情报机构的警示,德军在东线的兵力部署有异动,德国入侵迫在眉睫,但斯大林对这些报告呲之以鼻。

二战初期,斯大林不但隔岸观火,还暗中窃喜。虽然德国在法国的快速胜利,令他有几分吃惊。因为有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瓜分欧洲的密谋,斯大林认为,德国把法国和英国打败后,未来将由苏联和德国称霸欧洲。

所以,斯大林的一切努力,都是不激怒德国人,只求和德国同时扩张自己的领土范围。两国军事占领一些国家如波兰后,常常交换土地和城市。1939年9月28日,斯大林还出席了《两国边境协议》签署仪式。

1940年10月,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后,斯大林曾经考虑加入轴心国阵营。为了向德国示好,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署了《中立国协议》。在此之前和此时,苏联的战略重点,一直是对付试图北上的日本。

当德军入侵的消息传来时,斯大林被希特勒的背叛击倒,几乎精神崩溃。同时,斯大林又担心自己因这一战略错误受到谴责甚至被赶下台。所以在战争打响之后两周里,他不但从公众面前消失了,连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上,也见不到他的踪影。

没有人知道这段时间里,他究竟做了什么。有历史学家认为,他躲起来,一是因为愤怒、深感丢人,二是为了不被政治对手驱逐。但他很快发现,没有人能够挑战他的权威,于是他又走到了台前面,重新履行国家领导人的职责。

在此之前,苏军在东线的兵力,是西线的两倍还多。由于事发突然,苏军毫无准备,斯大林又撒手不管,所以战争开始阶段,前线的苏联士兵接不到任何关于战争的指令。德军庞大的装甲部队以及空军的闪电战,以每天50公里的速度,开进苏联腹地。

苏军部署在西线的空军,两天之内被摧毁殆尽。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迅速被德军占领。圣彼得堡被德军包围,莫斯科的大门几乎被德军攻下。虽然斯大林坚持呆在莫斯科,但苏联的政府机关,不得不撤往古比雪夫。

两周后走出孤立的斯大林,成立了国防委员会和红军最高统帅部,自己任总司令,提升朱可夫及一大批有能力的将军,重组了苏联红军并重新制订战略重设防线。政治上,他迅速与英美结盟,获得了大量资金及战略物资的援助。

同时,他下达了实施焦土政策的命令,在德军抵达之前摧毁一切基础设施、粮食、武器、燃料和补给品,破坏德军的补给线。这有效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最后成功地打了几场保卫战。




5

我认为是斯大林的懊悔吧。德国入侵苏联之前斯大林自始至终不相信德国会对苏联开战,因此一直都处于乐观的地步,甚至达到了盲目乐观的地步。

其实早在1942年1月。美国国务院就向苏联发出一份机密情报,这份情报正式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但是这份情报竟然没有引起苏联方面的重视,4月3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又寄给斯大林一封信提醒他注意德国军队的调动与部署,预防对苏联的进攻,但是苏联认为这是英国不怀好意,是想要通过苏联刺激德国,让祸水东引。斯大林认为目前不应“刺激”德国,暂时应该还不会发生战争。


斯大林天真的认为德国调兵是为了防御而不是进攻,德国还没有那个胆量攻打苏联,但是事实证明斯大林低估了希特勒的野心与胆识。

6月初丘吉尔得知德国真的进攻苏联的情报时,再次苦口婆心的提醒斯大林,说希特勒将于1941年6月22日对苏联发动战争,但是斯大林仍然认为这是丘吉尔在发布假情报。6月14日也就是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前一周,苏联塔斯社发表声明说:“英国和外国报纸上出现的关于‘苏德之间即将开展的谣言是错误的,是反苏反德的宣传伎俩。苏联人民认为,关于德国进攻苏联的谣言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要说苏联真的做好了准备发表这样的声明来麻痹敌人也说的过去,但是坑跌的是,苏联真的没有准备啊

6月16日“德国进攻苏联准备就绪,只待时日”的情报再次送到斯大林面前,此时情况已经十万火急,但是斯大林在上面轻描淡写的批示到,“让这份情报的谍报员见鬼去吧,他不是情报员,是假情报的制造者。”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希特勒以190个师的兵力对苏联不宣而战,“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开始,斯大林最不愿意看见的战争爆发了,但是由于斯大林前期错误的决策,没有对战争进行充分的准备,此时的苏联军队,面对装备精良,兵员素质极高的德国士兵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损失惨重。

然而这一切都是斯大林的错误决策造成的,因此斯大林心情十分低落,更无颜面对苏联前线阵亡的将士和苏联人民。斯大林甚至向政治委员们讲话,想要辞去领导职务,但是当时的形式迫使他不能这么做,我认为这可能就是开战前斯大林没有露面的原因。但是历史上的谜团谁有说的清呢?

6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几个词来回答:反思、羞愧、自我激励!

我们先来回去一下历史背景,1941年6月22日4时45分,德军突然入侵苏联,“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启动,“伟大的卫国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在此次战役中,德军方面可谓精英尽出,总共集结了181个师约550多万地面军队,出动了5000多架飞机,集合了大约47200门火炮,而苏联方面也是准备充分,苏联方面总共集结了167个师约290万人,出动了9200多架飞机,集合了大约32900门火炮。从纸面数据看,苏德双方的战力差距并不大,但是真正的战争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开战仅3天,苏联方面估计共有1489架飞机被德军击落,而德军仅损失了35架飞机,苏联红军在半年内损失了接近400万人,德国的是“闪电战”使得苏军的防御计划接近瘫痪,而且由于无线电通讯设备的大量消耗使得苏联红军难以相互配合作战,此时在多地爆发了反抗苏联地暴动,动摇了苏联的统治。那么在国家面临着存亡的问题时,斯大林为什么会神秘的消失两周呢?我们一起来揣测一下。

一、苏联红军的溃败速度大大超过斯大林的想象,面对国家存亡,斯大林陷入了沉思。自从苏德战争爆发之日起,苏联原本构筑的“斯大林防线”迅速沦陷,在战争开始之前,由于斯大林等苏联国家领导人的的误判,导致苏军对战争准备严重不足,绝大部分苏联军队在人员配备、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储备严重不足,导致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蒙受了巨大损失,在战争开始的十天之内,德军已经向苏联境内推进了600公里,苏军更是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便损失了1200多架飞机,苏军面临全线崩溃的局面,希特勒更是扬言,3个月内灭亡苏联。面对苏联红军蒙受的巨大损失,作为一个有魄力地苏联”独裁式”领导人,他显然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他需要静一静,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带领苏联反败为胜,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

二、斯大林意志坚强,遇到困难绝不轻易屈服,他不愿意面对,也不愿意接受苏联红军的惨败。在2008年,俄罗斯电视台进行了一项名为“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问卷调查活动,结果显示斯大林高居第三名,虽然斯大林也有许多黑暗的历史,但是瑕不掩瑜,这份调查报告彰显了俄罗斯人民对斯大林功绩的肯定。斯大林在俄语中是“钢铁”的意思,一个有着伟大抱负的强势领导人,面对苏军这样的惨败,他不愿意面对,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他选择了“逃避”,他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思考下一步的动作,他需要给自己打气。

斯大林在“消失了”两个星期以后,重新站在了苏联人民面前,拒绝了民众要求他撤离莫斯科的建议,并组织苏联红军进行了著名的“莫斯科红场大阅兵”、“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二战经典画面,以“钢铁班的意志”引领苏联人民绝地反击,将德国赶出了苏联,在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的国会大厦,彻底取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

7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集结了550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对苏联发动了闪电袭击。

这次袭击延续了德国陆军部队在二战中闪电作战的风格。苏联方面毫无准备,德军在几天之内,就深入苏联国境。而苏军则一路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苏德战争)

苏联对德国的进攻确实没有太多的准备。毕竟在一个月之前,德国正与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中打得不可开交。并且早在1939年8月,苏联就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两国之间是和平合作的关系,德国本该是不会攻击苏联的。不仅普通人这样想,就连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拥有同样的想法。

不过,战争还是来了。

战争在6月22日爆发后,照理说,苏联统帅斯大林应该特别忙,调兵遣将,进行全国性的舆论宣传。总是,他这时候的露面率应该是最高的。但奇怪的是,斯大林此后再也没有对外露面,一直到7月3日,斯大林才首次露面,发表了《告苏联人民书》的讲话,号召全体人民一同抵抗侵略者。

那么,在战争爆发以后的十多天里,斯大林为什么会消失呢?他到底在做什么?

一直以来,斯大林对德国是没有什么好感的。但自从双方在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后来苏德成功瓜分波兰后,斯大林对德国的印象,就开始有所好转了。

德国一开始的要求十分简单,就是希望苏联不要插手西欧的战事。作为回报,德国愿意在战争后送出东欧的一部分土地并入苏联国土,而波兰的一部分土地将会是见面礼。未来的欧洲,将只有两个国家,西欧由德国掌控,东欧由苏联控制。

不得不说,这是斯大林完全无法拒绝的一个请求。毕竟苏联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只需要坐山观虎斗,就可以得到一些领土。并且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无论德国与其他国家谁胜谁负,苏联都可以成为最后得利的渔翁。

(斯大林旧照)

因此在笑纳波兰这份大礼包后,斯大林开始老老实实担当起了观众的角色。尽管德军的强大,有些超乎他的想象,但毕竟还有一个最棘手的英国存在,斯大林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在他看来,希特勒绝不会蠢到让德国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中。只要英国未灭,那么苏联一定平安。

实际上,苏联自身的情况也不允许他们去插手战争。自1934年起,斯大林在国内掀起了一场清洗反对派的“大清洗运动”。大量优秀人才遭到处决,苏联陷入了动乱局面中。斯大林选择与德国合作,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想要专心处理家事。

到了1941年6月22日,斯大林终于傻眼了。他将自己关在房间内,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

在战争开始的头几天,斯大林仍然不愿意相信德国会举兵东进。但随着苏联政治局委员们接连找上门来,不断向他汇报着战场的伤亡。斯大林终于意识到,自己遭到了希特勒的欺骗。

随后几天,斯大林又陷入了懊悔之中。毕竟由于他准备不足,苏联军队在各线战场上都遭遇了溃败。德国已经全线突入苏联国境,并且看起来依然势不可挡。

与此同时,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开始在斯大林心中出现。根据赫鲁晓夫的回忆录记载,在斯大林独自思考,脱离工作岗位几天后,一大群政治局委员曾一起去劝诫斯大林恢复工作。

但当他们抵达时,却看到斯大林的神情是慌张而恐惧。“他认为我们是来逮捕他的”,赫鲁晓夫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

(朱可夫画像)

斯大林的恐惧是有理由的。毕竟他在大清洗运动中得罪了很多人,而如今又是因为他的失误,苏联遭遇了德国的入侵。在斯大林看来,自己的领导地位极有可能不保,而且一旦下台,他将很可能会被处决。

不过,斯大林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政治局委员除了希望他能振作起来,赶紧下达指令改变战局之外,没有再说其他的话。

终于,1941年7月3日,消失十多天的斯大林,在历经思想斗争后,终于站了出来。他在讲话中号召全体人民与入侵者决一死战,同时,他启用了朱可夫等一众优秀将领,开始正式部署战争。

尽管一开始苏联的防御并没有能阻止德国军队,但在德国兵临莫斯科后,斯大林却以行动证明了何为领袖。他拒绝逃走,坚持与首都共存亡。并且,他还在红场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成功鼓舞了苏联将士。最终,苏联人在莫斯科成功阻击了德军,苏德战争的形势开始出现变化。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赫鲁晓夫回忆录》)

8

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最早的是赫鲁晓夫1956年在苏共20大上提出“斯大林实际上有很长时间没指挥军事行动,而且什么事也不做。只是在一些政治局委员去看他,并告诉他说必须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善前方局势时,他才重新开始工作。”另一个是斯大林时期的贸易部长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政治局委员跑到斯大林的乡间别墅,要求斯大林领导他们已决定成立的国防委员会。

赫鲁晓夫听贝利亚言说,后者被毙,无任何关于此事言语留下。米高扬指贝利亚和莫洛托夫带头所为,莫洛托夫在其回忆录和访谈中都认为斯大林仅有短暂的情绪低落,但坚持工作。

实际上斯大林在战争爆发的当日,发布了20条不同的政令和军令,尤其是造成苏联红军不切实际的反攻而惨败的“第三号令”。23日他成立总司令部大本营,负责战争的战略指导。24日成立战时疏散委员会,组织人员物资撤离交战区,同时成立苏联情报局,协调指导战争中的宣传工作。29日斯大林两次到国防人民委员会,表达他对西部战场形势的担忧。30日,斯大林成立自己任主席的国防委员会。

7月3日斯大林发表公开广播讲话,强调这是场不仅是保卫苏维埃体制的战争,也是场保卫所有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更是场与英、美联合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0日总司令部大本营改为统帅部大本营,斯大林任主席,并改组前线的五个方面军为三大战略区。

少听传言多看历史,方知真相。

9

斯大林这么做其实也有些迫不得已,当时前苏联的国内并不是铁板一块,斯大林搞个人崇拜,也导致前苏联国内有一些矛盾比较严重,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苏共中央他的矛盾也有。

甚至于有一批人逃到国外去妄图分裂前苏联,这个时候斯大林坐在这个位子上,事实上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看他一生小心翼翼,那全部被逼出来的。

当时纳粹德国进攻前苏联的消息传到斯大林耳朵里的时候,他一开始完全就不相信这事儿,所以等到纳粹德国的军队进攻前苏联几个小时以后,前苏联军队才收到莫斯科传的信息,赶紧反击。

但是事情已经出了,本来国内在高压统治之下,水是比较清澈的,此时此刻被纳粹德国的军队这么一脚,还就成了混水,浑水摸鱼,中国人都懂的道理,斯大林作为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自然也明白有人肯定会趁着这个时候闹事情。

这个时候。与其出去给人做为众矢之的,倒还不如暂时先避其锋芒,先把接下来会出现的不稳定的因素给解决掉,然后再去解决正面之敌。

所以斯大林消失的这两个星期一方面是在做自我检讨。这一次纳粹德国的进攻,本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以防范的事情结果却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如果人进攻几个小时,自己都还不愿意反应过来,导致前线无意义的伤亡,这件事情本身是斯大林的错误。

经历失败以后情绪低落,这很正常的事情,当然,你说斯大林这没有出现这两个星期什么事情都没有干称一点没人相信,从战场结果上来看,前苏联军的抵抗已经开始,前苏联针对纳粹德国的进攻开始不断地不妨,这一点没有斯大林的命令是不可能开展,只不过这一段时间,斯大林自己表示有点儿不大愿意想见人不断啊,愿意向其他人展示自己失落或者懦弱的一面,所以才选择不出去见人。

第二方面,斯大林得解决苏共内部一些跃跃欲试,或者说想要当跳梁小丑的人,这种人并不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奸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那种想要分裂民族,想要混水摸鱼的人,只不过我们去看的时候说前苏联众志成城,抵抗纳粹德国进攻这个东西是历史已经发生了,所以我们是这么看的,至于这中间究竟经历了什么,只有斯大林自己清楚。

但是现在纳粹德国刚刚进攻反对的声音这么多,你分不清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你只能够等到时间久一点,等到这混乱的水域变成平静的水域以后,你才能够看得清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哪个是国家的护卫者,哪个是国家的背叛者。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前苏联想要集结全国之力去抵抗纳粹德国的进攻,或者说想要赢下卫国战争,痴心妄想,如果前苏联倒下,那么现如今的世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样子,那真是不敢想象,至少日本侵略者可以做到为所欲为了。

10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斯大林在战争爆发后显得惊慌失措源出于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不过这并非事实。

1939年10月的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的回忆录是这样描写的“贝利亚讲了以下的情况。当战争爆发后,政治局委员们来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当时情绪低落,他大致做了如下表示:‘战争爆发了,战争的进展情况是灾难性的。列宁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无产阶级苏维埃国家,而我们却让它受到欺侮。’用贝利亚的话来说,他就是这么说的。他说,‘我不再领导’,说完就走了,坐上汽车驶往近郊的别墅。”

之后,赫鲁晓夫还援引贝利亚的话,“在斯大林做出这种举动过去了好几天。我们决定去见斯大林,劝他恢复工作,以便用他的名义和能力来组织国家的防御工作。我们抵达之后,我从斯大林的表情看出他很害怕。他也许认为我们来是要逮捕他,理由是他拒绝发挥自己的作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组织反击德国的侵略。

我们开始劝服他。说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我们还有可能组织起来,动员工业和人。总之,可以尽一切努力来动员和发动人民反对希特勒,直到这时斯大林似乎才回过神来”。

然而,赫鲁晓夫此时并不在克里姆林宫,他所引用的贝利亚的话也是错误百出。让我们来看看6月21日-6月28日斯大林接待来访者的记录吧,看看斯大林在这段时间是不是情绪低落、不理国事。

6月21日

最初的来访者是莫洛托夫,18点27分来到,之后陆续有伏罗希洛夫、贝利亚、沃兹涅先斯基、马林科夫、库兹涅佐夫、铁木辛哥、萨夫诺夫、朱可夫、布琼尼、赫梅利斯等人,最晚的22点40分来到,最后离开的人是在23点。

6月22日

最初来访的是莫洛托夫,5点45分来到,12点05分离去;以后陆续来访的有贝利亚、铁木辛哥、赫梅利斯、朱可夫、马林科夫、米高扬、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维辛斯基、库兹涅佐夫、季米特洛夫、曼努伊尔斯基、沙波什尼科夫、瓦图京和库里克,最晚的人16点25分来到,16点45分离去。

1945年8月13日米高扬、赫鲁晓夫、斯大林、马林科夫、贝利亚和莫洛托夫前往红场


6月23日

莫洛托夫最早来到,为凌晨3点20分,之后有伏罗希洛夫、贝利亚、铁木辛哥、瓦图京、库兹涅佐夫、卡冈诺维奇和日加列夫,最晚的6点10分离去。

下午18点45分开始,又有人陆续来访。先后有莫洛托夫、日加列夫、铁木辛哥、梅尔库罗夫、伏罗希洛夫、沃兹涅先斯基、赫梅利斯、卡冈诺维奇、瓦图京、库兹涅佐夫、贝利亚和弗拉西科。最晚的人6月24日凌晨0点50分来到,凌晨1点25分离开。

6月24日

最初来访的是马雷舍夫,下午16点20分,之后陆续有沃兹涅先斯基、库兹涅佐夫、吉扎科夫、扎尔兹曼、波波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瓦图京、沙胡林、彼得罗夫、日加列夫、戈列科夫、谢尔巴科夫、卡冈诺维奇、苏普伦和日丹诺夫。最晚的人21点05分来到,最晚21点30分离开。

6月25日

最初来到的是莫洛托夫,1点来到,之后为谢尔巴科夫、佩列瑟普京、卡冈诺维奇、贝利亚、梅尔库罗夫、铁木辛哥、库兹涅佐夫、瓦图京、米高扬和赫梅利斯。最晚的凌晨2点10分来到,5点50分离开。

此后晚上19点40分开始,陆续来到的有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马雷舍夫、贝利亚、索科洛夫、铁木辛哥、瓦图京、沃兹涅先斯基、库兹涅佐夫、费多连科、卡冈诺维奇、谢尔巴科夫、赫梅利斯、贝利亚和维辛斯基。最晚的凌晨0点35分来到,凌晨1点离开。

6月26日

最初来到的是卡冈诺维奇,12点10分来到,之后陆续有马林科夫、布琼尼、日加列夫、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瓦图京、彼得罗夫、科瓦廖夫、费多连科、库兹涅佐夫、朱可夫、贝利亚、雅科夫列夫、铁木辛哥、米高扬、维辛斯基和谢尔巴科夫。最晚的人22点来到,23点离开。

1940年的卡冈诺维奇


6月27日

最初来访的沃兹涅先斯基下午16点30分到达,之后陆续有莫洛托夫、米高扬、贝利亚、马林科夫、铁木辛哥、朱可夫、瓦图京、库兹涅佐夫、日加列夫、彼得罗夫、尼基金、季托夫、沙胡林、杰缅季耶夫、谢尔巴科夫、梅尔库罗夫、卡冈诺维奇、戈利科夫。最晚的人6月28日凌晨1点30分来到,凌晨2点35分离开

6月28日

最初来访的是莫洛托夫,19点35分来到,之后有马林科夫、布琼尼、梅尔克罗夫、布尔加宁、日加列夫、彼得罗夫、铁木辛哥、朱可夫、戈利科夫、库兹涅佐夫、卡巴诺夫、斯特凡诺夫斯基、苏普伦、贝利亚、乌斯季诺夫、雅科夫列夫、谢尔巴科夫和米高扬。最晚的24点来到,6月29日凌晨0点50分离开。


我想,看了上述的来访记录大家应该很清楚斯大林在干什么,对于这类谎言我们应该嗤之以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