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明争暗斗,尤其是宫廷。《康熙王朝》中,争斗无处不在,你一招明枪,我一式暗箭,斗得不亦乐乎,姚启圣与索额图的角逐就是其中之一。
满汉之间的那点事,让索额图对姚启圣有戒心
自清军入关后,满汉之间的隔阂,只有缓和,从未消除。康熙年间,上至朝堂,下至民间,满与汉可谓泾渭分明,即便是清朝各地的边防驻军,满人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还修建有专属营地。
《康熙王朝》中,就多次出现这种隔阂,双方有时候甚至为了反对而反对,魏承谟与鳌拜总是不对味;普赖的洞庭水师与施琅的福建水师总是水火难容……以至于康熙都无可奈何。周培公就是因为这种身份,稍微有点功劳就被限制,明珠、索额图多次暗地里对他发动攻击。康熙为了安抚满人,只能牺牲周培公。
剧中,姚启圣是汉人,仅仅就这个身份,足矣让满人大臣挤兑。他上任之前,曾接受康熙面试。康熙很满意,为了表示笼络,竟违背祖制将顺治的圣旨给销毁。但此举也引起明珠、索额图的警惕,下班后,两个原本是对手的人居然走到一起,暗中排挤姚启圣。
到了福建前线,这种争斗也未消停,明珠抚台,与姚启圣闹得不可开交;索额图攻台,同样与姚启圣不和谐。
康熙朝堂之上的“蛋糕”就那么大,汉人做大,满清就会收缩,反之亦然。因此,为了防止姚启圣做大,威胁到满清权贵们的利益,索额图必须想办法压制姚启圣,别说扣留他三份奏折,三十份也会在所不惜。
两人战法的不同
康熙之所以作出攻打台彭的决策,索额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索额图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确性,到了福建就迫不及待地要开火。但姚启圣等人却持不同意见,他们主张不要动手,因为很多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为此,两波人还闹到康熙那儿,要上面做决策。
康熙有感于北方噶尔丹的压力,放出狠话,还是要攻打台彭。打不打的问题确定后,接下来又面临怎么打的问题。姚启圣主张分兵,普赖率领洞庭水师攻打金厦,施琅率领福建水师攻打台彭,双方分兵出击;索额图主张合兵。双方再次闹得不可开交,姚启圣就是为此写了三份奏折。
显然,这些奏折会对索额图不利,一旦被康熙看到,肯定不会按原方案行动,索党的一切准备都会前功尽弃。扣留奏折,确实有风险,但收益可观:
一、打输了,可以将责任推给姚启圣,说他没有事先指出问题;打赢了,却能抢夺功劳。
二、只手遮天,增加姚启圣与康熙的沟通难度,疏远他们之间的君臣关系。
实力差距明显,不得不为索额图“背锅”
索额图经营朝堂数十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许多人都对他惟命是从,甚至主动为其分忧。他虽是主谋,但实际操作的并不是他,而是兵部的两个小人物。他们无非就是想巴结自己的主子索额图,将来有个好点的仕途,只是没想到会东窗事发。事发后,他们不仅没有出卖索额图,反而主动以死抵罪,这又是为何呢?
一、这两人太渺小了,索额图权势又太大了,这么一对比,无异于驽马比麒麟,繁星比皓月。他们两得罪不起,也不敢得罪索额图,只能自己“背锅”。
二、如果供出索额图,后果很严重。索额图是皇亲国戚,康熙又正值用人之际,很有可能“冷”处理,何况人家随便找个借口可能就敷衍过去了。这两人就不会有这运气了,不仅会被拉出来垫背,恐怕到时候连家人也会被连累。而且,即便侥幸躲过一劫,索额图也不会放过他们,索额图的爪牙也会找他们算账。两害相较取其轻,索额图还会善待他们家人,所以,不如自己顶罪,为家庭消灾辟邪。
秋媚说:索额图扣留的三份奏折,显示出他惊天的影响力,身处福建还能插手京城,出了事还有人为其挡刀,这也让康熙对其产生更严重的防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