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的太后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没能力也不想干政的,比如汉文帝的老妈薄姬。第二种是有能力却不想干政的,比如顺治皇帝的老妈孝庄太后。

第三种是没能力却想着干政的,比如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太后。第四种最可怕,那就是有能力也想着要干政的比如武则天、邓绥、慈禧、刘娥等等。

其中第三种是最可恶的,为什么?因为她们没什么能力,却偏偏要想着干政,这不是瞎胡闹么?结果导致自己和王朝都没有好下场,王政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王政君是三朝老太后,资历没的说。

汉宣帝刘询我们非常熟悉,就是乌龙闯情关里的刘病已,这大兄弟做了皇帝以后,的确有一套,成为了西汉少有的明君圣主。

可是在教育儿子方面,刘询却有些不太给力。刘询的儿子刘奭,是他和民间的结发妻子许平君所生,许平君被霍光的老婆毒死以后,刘询为了纪念许平君,便将刘奭立为太子。

刘奭成为太子以后,一口气娶了十几个老婆,他最宠爱的司马良娣死前告诉刘奭,是他的其他老婆诅咒了她。为此刘奭再也没有碰过这十几个小妾。

无奈之下刘询只好又给刘奭找了一个媳妇儿,那就是王政君。此前刘奭一直生不出儿子,老婆再多也生不出,可是王政君一来就给刘奭生了个大胖小子。

刘奭还没来得及高兴,刘询倒是乐开了花,亲自给孙子取名为刘骜,并且时常带在身边。很显然,刘奭这个太子的位置是稳稳当当的了。


汉宣帝刘询死后,汉元帝刘奭登基称帝,他媳妇儿王政君便被册封为皇后。刘奭本来不喜欢王政君的儿子刘骜,可是想起汉宣帝对刘骜很好,也就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

  1. 汉元帝刘奭去世以后,汉成帝刘骜登基称帝。从此王政君开始了自己的太后生涯。汉成帝刘骜在赵合德和赵飞燕姐妹俩混合双打之下,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儿子。
  2. 王政君只好做主将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哀帝刘欣。这是她第二次做太后,汉哀帝讨厌王家人,所以汉哀帝时期王家的势力是低落到谷底的。
  3. 此后汉哀帝早逝,王政君果断再次夺权,将年仅9岁的中山王刘衎立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平帝刘衎。这是她第三次做太后。

如果再加上王莽后来立的孺子婴,那么王政君可就是正儿八经的四朝太后。但是越往后,王政君越觉得不对劲,因为老王家在王莽的带领下,走上了不归路。


王政君在汉哀帝死后夺权,葬送了西汉王朝。

早在汉成帝刘骜称帝以后,王政君作为太后,便将自己的哥哥王凤弄到朝中,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大权在握。此后又将弟弟王崇封为安成侯。

此后王政君又加封了一系列老王家的子孙后代,比如著名的五侯: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时。此外,王政君的弟弟王曼死的太早,没有封侯,所以她就把王曼的儿子王莽封为了新都侯。

一人得道全家享福,老王家在西汉可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可是大司马王凤过于霸道,似乎认为天下就是他们老王家的了,

可惜汉成帝早逝,汉哀帝刘欣上台以后,老王家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因为刘欣不是王政君的子孙,所以他更加希望把自己的外戚力量扶植起来。


为此汉哀帝开始打击老王家,他将自己的祖母傅氏和母亲丁氏都加封为太后,俸禄待遇和王政君相同。此外又将老傅家和老丁家的外戚弄到朝中做官,以此来排斥老王家的人。

岁余,成帝崩,哀帝即位。太后诏莽就第,避帝外家。哀帝初优莽,不听。莽上书固乞骸骨而退。上乃下诏曰:“曲阳侯根前在位,建社稷策。侍中太仆安阳侯舜往时护太子家,导朕,忠诚专一,有旧恩。新都侯莽忧劳国家,执义坚固,庶几与为治,太皇太后诏休就第,朕甚闵焉。其益封根二千户,舜五百户,莽三百五十户。以莽为特进,朝朔望。”又还红阳侯立京师。---《汉书》

当时大司马已经是王莽了,果断被汉哀帝给驱逐了。此后汉哀帝也早逝,王政君果断夺取了朝中大权,让王氏子孙纷纷掌管各处机要,并且将兵权给了王莽。

王政君的这一操作,还是比较老辣的,当然了她是三朝太后,这么做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可是王政君万万没想到,王莽这家伙也有称帝的野心。


王莽称帝,完全是王政君一手促成的。

王莽掌握了兵权以后,哪里肯随意放手呢?于是他一面把王政君的马屁拍足了,一面开始培养属于自己的力量。

等到汉平帝死了以后,孺子婴被王莽立为皇帝,可是他岁数太小了。于是大臣们纷纷劝谏王莽学习周公辅政。

王政君虽然觉得不妥,可是已经没有本事阻止王莽了。王莽手握兵权,在朝中又有那么多党羽,王政君显然是控制不住他了。

明年,哀帝崩,无子,太皇太后以莽为大司马,与共征立中山王奉哀帝后,是为平帝。帝年九岁,当年被疾,太后临朝,委政于莽,莽颛威福。红阳侯立莽诸父,平阿侯仁素刚直,莽内惮之,令大臣以罪过奏遣立、仁就国。莽日诳耀太后,言辅政致太平,群臣奏请尊莽为安汉公。---《汉书》

此后王莽果然篡位登基,建立了新朝。他派人去向王政君索要玉玺,结果王政君把王莽臭骂了一顿,甚至将玉玺扔在了地上,摔掉了一个角。后来三国时期,孙坚从洛阳枯井里找到的传国玉玺,就是缺了一个角的。

虽然王政君一再反对王莽称帝,可是王莽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王政君十分孝顺。84岁的王政君去世以后,王莽给她好好料理了后世,将她与汉元帝合葬在了一起。


总结:王莽明白,没有王政君就没有他王莽。

王政君的例子,给了武则天很大的启发,她明白侄子不可能像儿子一样亲密,而且侄子也不会承认姑姑在本朝的地位。

王政君做太后,本身是没错的,人家凭本事生出了皇帝,自然可以做太后。可是他在汉哀帝死后,带领老王家的人夺权,这件事却造成了王莽乱政的结局。

所以说西汉的灭亡,王政君是要负主要责任的。因为是她们家的外戚,灭掉了西汉,建立了新朝。

参考资料:《汉书》

最佳贡献者
2

#原创#

当然,孝元皇后王政君难辞其咎!选两位史学家对她的评论:

  1. 汉朝史学家班彪:孝元后历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2. 近代史学家蔡东藩:孝元皇后无傅太后之骄恣,又无赵氏姊妹之荒淫,亦可谓母后中之贤者,乃过宠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窃国柄,是则失之愚柔,非失之骄淫。莽知元后之易与,故设为种种欺瞒,牢笼元后于股掌之中。迨弑平帝而元后不察,迎孺子而元后不争,称摄皇帝,假皇帝而元后不问,徒怀藏传国玺而不欲遽给,果何益耶?要之妇人当国,暂则危,久则亡。元后享年八十有余,历汉四世不自速毙,宜乎汉之致亡也。

都是说王政君妇人之愚柔,过宠王莽,对朝政实则不闻不问,汉室已经易位,光是抱着玉玺不给有何用。蔡东藩说的更尖酸刻薄,活了八十多,还不知早早地去死,致汉天下亡!

其实我认为是王政君性子过于平和,换句话说就是懒惰,麻木不仁,只愿享受不愿操心,对自己亲生的儿子汉成帝刘骜尚且如此,何况后来的几个小皇帝跟她更没什么血缘关系!

先说说王政君的来历:父亲王禁(后追封阳平侯),是一个廷尉史,贪杯好色,姬妾成群,所以王政君有兄弟八个,姐妹四人,王禁共有十二个孩子。母亲李氏为正妻,生子王凤,王崇,王政君。李氏好妒,不堪忍受王禁姬妾众多,与王禁离异,改嫁苟宾,生一子苟参。

李氏怀王政君时梦月入怀,及政君长,聪明漂亮,十四五许婚,未嫁夫亡,东平王欲纳为妾,又是还未嫁东平王即死。其父王禁惊异,请人为之算命,言贵不可言。王禁乃让政君习学各项才艺,十八岁送入宫中,为家人子。

当时皇帝是汉宣帝刘询,太子为刘奭。刘奭最宠爱的司马良娣病故,临死时,告诉他自己是被刘奭其他姬妾诅咒而亡,刘奭恨这些姬妾,从此不亲近她们。

宣帝刘询见儿子如此很着急,就让皇后从家人子中选几个美女让刘奭挑。皇后宫中设宴,安排了五个美女让刘奭挑,刘奭心不在焉随便指坐的最近的王政君。

王政君当晚便送入太子宫中,一幸而孕(福泽深厚之人往往如此),生下一子。宣帝非常高兴,亲自为皇长孙取名刘骜,经常带入宫玩耍。

宣帝崩,刘奭即位,就是汉元帝,立刘骜为太子,王政君为皇后。可是王政君为人中规中矩,汉元帝并不喜欢她。生下刘骜后,基本无宠。

汉元帝宠爱的是傅昭仪,喜欢的儿子是傅昭仪生的定陶王刘康,汉元帝认为刘康类己。

太子刘骜本来勤谨好学,后来贪恋声色,汉元帝几欲废刘骜立刘康。这时刘骜的大舅舅王凤,找到大臣史丹进谏,不可废长立幼。汉元帝又考虑到刘骜是先帝最喜欢的孙子,王政君也确实没什么过错,才放弃废刘骜的念头。

看,外戚势力也是少不了的,没有王家出力,刘骜想保住太子之位都难!

元帝驾崩,刘骜即位,就是汉成帝。成帝即位后更加耽于酒色,建造霄游宫,飞行殿,云雷宫,供自己淫乐!

我认为这是王政君犯的第一个致命错误,刘骜就因纵情声色,差点被废,作为母亲难辞其咎,而后为什么还不加约束,放任自流呢?

刘骜刚即位时,有个男宠叫张放,′少年殊丽,性开敏'。刘骜与他行坐一处,还封为中郎将,后来大臣们,包括刘骜的舅舅们纷纷上书,放逐张放,成帝放他出去就想他,召回京,大臣们又上书,又放逐,反反复复。放逐时成帝还经常给他写信,直到赵飞燕姐妹入宫,成帝才彻底放弃他,张放思慕哭泣而亡。

成帝后宫,刚开始独宠许皇后,生有一子一女,俱早夭。后来宠爱班婕妤,生有一子,也早夭。这也是汉家气数将尽,人丁不旺。

现在回头说说那个汉元帝宠爱的傅昭仪,元帝死后,傅昭仪随子定陶王刘康到了封国,就是定陶傅太后。其实傅太后与王政君在没出嫁之前就有仇,后来同为汉元帝的后、妃。汉元帝虽然宠爱傅昭仪,刘康还是没能继承帝位。

但傅昭仪并未死心,她处心积虑地要对付王政君母子。她把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先后送入汉成帝宫中,汉成帝果然为之着迷,赵飞燕用尽手段扳倒许皇后,成帝立赵飞燕为后。

赵飞燕为何身轻如燕,赵合德为何肌肤胜雪,靓丽动人?就是傅太后从小就给两人服用息肌丸,那息肌丸主要成份就是麝香,她们姐妹俩自然不会生育。

赵氏姐妹不会生育不打紧,关键是成帝只宠她二人,尤其是赵合德把成帝迷的神魂颠倒,成帝对她言听计从,赵合德不允许他亲近别的女人!

但汉成帝太好色,无孔不入,后宫中还是有别的女人怀孕了。有个女官曹姬生下皇子,就被赵合德毒死了,婴儿下落不明。后来许美人又产下一子,赵合德撒泼打滚不依汉成帝,非逼着汉成帝掐死自己的亲生儿子!虎毒不食子,汉成帝连禽兽都不如。

这里才是要追究王政君责任的地方,你作为皇太后,皇帝的母亲,你是干什么吃的?成帝没有儿子你不着急吗?天天睡大觉去了,你关心关心后宫的动静好不好,曹姬怀孕了,许美人怀孕了,你能把她们接到你太后宫中,好生保护起来吗?汉成帝没有儿子,国本不固,这才是重中之中。

成帝无子,傅太后贿赂成帝的舅舅王根,还有赵合德,想立她的孙子刘欣为太子。刘欣就是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康已经病死,唉,刘邦的子孙都是短命鬼。

汉成帝终于死在了赵合德的床上,说她们姐妹罪该万死也好,千刀万剐也好,但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汉成帝绝后是事实。刘欣即位了,就是汉哀帝

汉成帝在位时,沉溺声色,他的舅舅们是更替轮流掌朝中大权,王氏一门五将十侯,权倾朝野。哀帝即位后,扶持祖母傅太后与母亲丁太后两家的势力,尊傅太后为帝太皇太后,与王政君待遇一样,尊丁太后为帝太后。王家势力暂退一射之地。

哀帝即位不久,就与汉成帝一样的毛病,沉溺声色,有龙阳之好。哀帝的男宠董贤,′断袖之廦‘,这个典故就是说的哀帝与董贤。哀帝甚至让董贤做了大司马。之前的大司马是王莽

该说说这个王莽了,王莽是王政君二哥王曼的儿子。王政君的兄弟个个封侯,想着死去的二哥可怜,就追封为新都侯,由王莽袭爵。王莽善于伪装,深得他的叔伯好评,姑母王太后也很喜欢他,让他官至大司马。哀帝即位后,男宠董贤做了大司马,王莽卸任,回到他的封地南阳。

哀帝二十四岁短命而亡,王政君命王莽立即进京。王政君问董贤如何治理哀帝的丧事,董贤就一男宠,况且年轻,什么也不会,答不上来。王政君就说王莽办理过先帝的丧事,让他帮你操办吧,随后罢免董贤大司马之职,王莽继续做他的大司马,王氏子侄也相继官复原职,朝政大权又回到王氏一族手里。

随后,王莽野心澎涨,先后立了汉平帝,孺子婴两位幼帝,而王莽也从摄皇帝,假皇帝,到真正称帝。

当王莽派人来找王政君要传国玉玺时,王政君气的把玉玺砸在地上,崩坏一角,可是,有什么用呢?汉家天下已经易主!

3

当然不是。

西汉被王莽取代是偶然。因为没有王政君还会有李政君,孙政君。

但西汉出现问题,被取代是必然。

必然在哪里?

因为公羊学派占据统治地位。

公羊学派代表人物董仲舒:

公羊学派是儒家中最激进的团体,号称要不断为华夏族寻找圣王,而且要扩张,散播华夏文明到周边。

公羊学派战斗力强悍,汉宣帝公然在石渠会议上偏袒《谷梁》学派也无用。

石渠会议:

汉宣帝之后连续几个皇帝表现太差,公羊学派最终认定伪装的王莽是道德大儒,符合自己的圣王标准,发动48万人联名上书,要求重用王莽来革新朝政。

知道汉代读书很难嘛?

王莽:

48万士子官员,可以说已经代表天下几乎一半以上的士绅,这个炸弹,炸得朝中大臣勋贵、刘姓宗室话都不敢说。王莽也正因为这个背书才获得了代汉的政治基础。

王莽获得政权后,被迫进行改革,试图贴合公羊学派的理论,结果全面失败。也就被公羊学派所抛弃了。但代汉之初王莽可是众望所归,天下都在敬仰,等待王莽创造奇迹出来,没人敢于反对。

东汉之后公羊学派逐步式微,主要原因就在于王莽改革失败,古文学派《左传》开始崛起,到东汉末期,公羊学派基本消失。

4

历史上的太后有很多,有的安心管理后宫,有的想从后宫走到朝堂,有的德才兼备;有的助纣为虐;今天讲的女主角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太后,一方面他是历史上经历皇帝更换次数最多的太后;另一方面她亲手培养了一个狼子野心的篡位者,她就是王政君。差点写成王昭君了,一字之差却甚是不同,一个是舍小我成大我,而王政君却是一个舍一国成王家的女人,当然或许她是无心的,但是无政治才干的她选择干政这就是一个大错,她的名字,她的所作所为都不是一个古代女子该有的。




为什么说西汉灭亡,王政君难辞其咎,今天尼采罗列下这个女人的罪状:


她在做皇后期间是很谨慎的,大概也是后期失宠差点凤位不保的缘故,当她做了太后,她就开始嚣张了:


扶持外戚(太后不称职)


后宫干政很大方面就是将自己的娘家大批进入朝廷,担任重要岗位,王政君就是这样子,当时以太后兄长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同母弟王崇为安成侯。


后来又同日封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称"五侯",王氏家族如日中天。而这些人是好人也就罢了,偏偏都是只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特别是位极人臣的王凤,王政君的亲哥哥,罢免了丞相王商,强迫定陶王回藩国,处死了王章。



王凤结党营私,中央政府既是王凤的势力圈,地方政府的人事,也逐渐布满了他的党羽,郡国的守相,各州的刺史,都出王凤之门。这样的佞臣,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常言道: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说的就是这号人了。然而身为太后,应该是知道哥哥的为人的,如此不仁不义之徒,王政君睁只眼闭只眼,作为太后不称职之一。



管理后宫不到位(为人母不称职)


你既然管了朝堂上的事情,那你后宫的事情倒是怂了,儿子包养了两只狐狸精,你也睁眼闭眼。朝堂有佞臣,后宫有狐妖,这不是商纣王翻版么,你怎么就不管了?作为母亲,作为太后都是相当不称职的。儿子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作为太后应该起到规劝作用。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王夫之这样评价王政君: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论者徒见其吝玺不予、流涕汉庙、用汉伏腊而怜之,妇人小不忍之仁,恶足以盖其亡汉之大憝哉!今有杀人者,流涕袒免而抚其尸曰:吾弗忍也,而孰听之?……老妖(指王政君)不死,日蚀月龁,以殄汉而必亡之,久矣。故曰:罪通于天也。"


就是说她妇人之仁,祸害了整个西汉。作为母亲不能一味宠溺,父不在,母亲就该充当一个严母的风范,何况是一国之母。青年时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足以可见父亲教育的结果,因为刘骜小时候是跟着爷爷汉宣帝长大的,近朱者赤,那时候的刘骜应该是一个明君。什么时候这个苗子长歪了呢?



汉宣帝亡了,父亲汉元帝继位,王政君失宠,在一次汉元帝的幼弟,刘竟吊丧中,刘骜没有表现悲伤之情,被父亲狠狠地批评了。历史总是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想当年戾太子也是这样失宠的,还有康熙的太子胤礽间接害死十八皇子也差点被康熙废掉。刘骜经此一劫就歪了呀,反正不受父皇待见了,做再好也没用,顺其自然吧。



刘骜之所以没被废除全靠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史丹,他是什么人呢?这人大有来头,史丹祖父史恭的妹妹史氏(史良娣)是戾太子的良娣,生刘进,即汉宣帝刘询的父亲,汉宣帝隐微时依靠史氏。而刘骜是跟着爷爷汉宣帝长大的,所以史家必须是站队刘骜的。史丹在汉元帝临死前,伏在元帝床前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元帝心肠软就没有废掉刘骜。真的是妇人之仁,如果刘康继位,西汉还会这么早灭亡么?


这里说多了刘骜的成长经历,但是刘骜的长歪就为两个妖女进宫埋下了伏笔了。他要是不长歪会吃丹药宠溺一个女子耽误一个国家么?所有事情都是有内在联系的。



在还未继承帝位的时候,汉成帝就已经沉湎于酒色,登基之后更肆无忌惮。汉成帝有一个男宠张放,史书上记载他"少年殊丽,性开敏" 。汉成帝对他十分宠爱,平日里"与上卧起,宠爱殊绝"。



汉成帝很好的继承了刘家的断背基因啊,这应该是遗传爷爷汉宣帝(男宠张彭祖)的。但是这里王政君还是起到作用了,但是啊是迫于他的几个兄弟的压力,不是她主动的,把男宠张放流放了。走了个张放,原本想着刘骜断了这个念头了,可是啊,刘骜幼小的心灵被母亲这一棒打鸳鸯肆虐的更加变本加厉了。


他最初专宠少年结发妻子许皇后,前后20年,生了一儿一女,皆夭折,这引起了王氏集团的担心无嗣,让汉成帝雨露均沾,许皇后色衰,成帝便也移情别恋,开始宠爱班婕妤。班婕妤生了一个男孩,数月即夭折。从这里看得出西汉时日无多了,可以参见清朝咸丰帝时期,皇嗣突然性的总是夭折,活下来的都是质量不好的。作为母亲没有给皇帝挑选好的妃子进宫,反而让皇帝任性妄为。最终酿成不可逆转的错误,绥和元年,汉成帝册封异母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欣(汉哀帝)为皇太子。




助纣为虐——王莽篡位


王莽篡位是发生在汉哀帝死后的两任皇帝后,即汉平帝、孺子婴登基,小屁孩坐皇位还不如自己上位。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王莽被现代自媒体小编们评价为“穿越者”他在封建社会大搞社会主义,显然太过抄近路,被天下唾骂。


王政君当时作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做的最大一件事情就是将传国玉玺摔破了一个角,但是这有何用?其实你作为太皇太后大可以联合刘家宗室以及王氏部分成员推翻王莽。重新选择刘家人做皇帝,但是她没这么做?他摔玉玺,也是摔给那帮书写史书的人看的,潜台词就是我生是刘家人,死是刘家鬼,我不是跟王莽一伙的。


尼采分析一来是她没这个政治魄力;二来就是私心,重新立帝势必对王家人不利,王莽作为篡权者肯定会被诛杀,于是护短的王政君还是走上了不归路。真的是妇人之仁误国啊。

5

关于汉朝的电视剧有许多,比如《汉宫飞燕》、《昭君出塞》、《王昭君》、《母仪天下》,让我们熟悉了王昭君、赵飞燕、赵合德等绝色美女,而其中有一个绝对不可缺少的配角——王政君,在西汉后宫,她可是一个传奇人物。

没有她,西汉末年的历史可能会重写。她才智平平,一生也没做过什么值得史书记载的事情,唯一的传奇就是寿命特别长,活了84岁,比西汉末年几个皇帝寿命的总和还要长。她历经七个皇帝,皇帝走马灯似地换,只有她这个太后稳如泰山。

可以说她经历了西汉由盛到衰的过程,她就是西汉灭亡的见证人,西汉的灭亡,她难辞其咎。

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生母,她从家人子一路升级打怪,从太子妃做到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履历绝对光芒四射,也可以说她确实好命。

王政君出生于官宦世家,母亲李氏非常有个性,受不了父亲接连纳妾,撇下孩子改嫁了,很有现代人的猛烈,可怜了王政君小小年纪,成为不受待见的小姐,在二娘、三娘、四娘的夹缝中生存,磨得性子温婉贤淑、小心谨慎。

后来的事让王政君很出名,未嫁接连克死两位未婚夫。父亲急了,赶紧找术士来给女儿看相卜卦,结果喜出望外:“命当大贵,贵不可言。”

父亲联想到女儿出生时的梦,又联想到了皇帝的后宫,于是开始对这个一向被冷落的女儿进行迟到的栽培,教文习琴地忙活起来。王政君倒也聪明,不久就学得有模有样,于是入宫成了汉宣帝刘询的“家人子”。

王政君入宫近两年,一直默默无闻,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她才得以崭露头角,这便是皇太子刘奭最宠幸的妃子司马良娣的病死。

司马良娣死后,刘奭因悲痛过度而精神颓靡、郁郁寡欢,常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迁怒于其他姬妾,所以她们都不敢进见。

为了皇族后代,也为了舒缓太子的心情,皇后从后宫家人子中选择五位由太子挑选,王政君正在其中。其实,太子此刻还沉湎于对司马良娣的无限思念之中,对皇后煞费苦心为他挑选的五位佳人,几乎没有任何兴趣。

但又不好驳皇后的面子,就随手一指,此时王政君的座位离太子最近,五人中又单单她一人穿着绛色花边的大掖衣。这样,王政君由宣帝宫中的家人子成了太子的妃子。

也该王政君命好,太子妻妾数十人,有的御幸长达七八年都没有生育,王政君这一次机会便身怀有孕,真算是福星高照。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王政君生下刘家嫡长皇孙。宣帝亲自为他取名“骜”(骜者,千里马也),字太孙,常把他带在身边,异常钟爱。

从此王政君开始了开挂的人生,稳妥地升为太子妃。黄龙元年(前49年),宣帝死去,太子刘奭即位,这就是汉元帝,年仅三岁的太孙刘骜被立为太子。王政君又由太子之妃升为婕妤,三天之后,又升为皇后。

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43岁的汉元帝病死。太子刘骜即位,这就是汉成帝,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

汉成帝,就是赵飞燕那个不成器的丈夫,最后死在赵合德床上的刘骜,即位后沉湎酒色,王政君作为皇太后就乘机操纵了朝政。

王政君,其实是一个资质很平庸的女人,她不是吕后、窦后那种大智慧、能成大事的女人,她只想着让她的娘家荣耀。她操纵朝政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倚重自己的兄弟。

因此,王政君得势后,他们王家一门七侯,长兄王凤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从王凤开始,在王政君的裙带提携下,外戚迅速崛起,拉开了西汉王朝外戚专权的帷幕。

成帝本身就好酒色,可是作为母亲,王政君不加以劝导,却撒手把大权都交长兄王凤,朝廷官员任命都要报经王凤同意,刘骜这皇帝当得很窝囊。

王凤死后又由他的弟弟王音自代,这时成帝已经30岁,在位11年。另外王氏兄弟中有五人同日受封,有“五侯”之称:平阿侯王潭、成都侯王商、红阳侯王立、曲阳侯王根、高平侯王逢,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有首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朝宫廷日暮点的蜡烛,晚上就可以在“五侯”的家中看到,可见“五侯”声势之隆。

另外王太后还有一位早死的兄长王曼不曾封侯,但他却生了一个“好”儿子王莽。汉成帝在太后暗示下又糊里糊涂封他为新都侯,埋下他日后篡夺汉室江山的祸根。其他王家兄弟皆为列侯,其子弟辈也以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

作为政府百官首脑的“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一职,王凤之后,依次为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几乎全为王氏垄断,基本上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直到侄子王莽篡夺了政权,王政君才幡然悔悟,可是已经晚了。

王政君一个女人,重用娘家人本不为过,但从她这里开始的西汉末的外戚专权,就是国家的大不幸了。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把国家交给一个没有能力的女人手上,更要命的是这个女人重用了自己的一个“好侄子”——王莽,这一刻,她公公手中的鼎盛王朝,被她打开了覆亡之门。

6

历史有意思之处在于,我们总想透过既定的事实,去探索背后的原因,并执着于将历史的发展结果归因于某一事或某一人,这能满足我们对戏剧性的渴望。然而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告诉我们,结果是必然的,事件或人是偶然,我们所见到或经历的历史事实,导致它发生的原因,可能很早就埋下了,并由此开始它扬弃自身的辩证发展过程。

王氏专权,导致王莽篡权,王莽荒唐的执政,导致天下大乱,在表面看是直接的原因。但是西汉的外戚专权并非由王氏而起,

从吕氏,卫青家族,霍光家族,西汉的皇帝执政已经与外戚紧密连在一起,吕氏稳定了汉初政局,卫青驱除边患有功,霍光缓和了汉武帝积累的矛盾,外戚是西汉皇室的有力帮手,到王氏这里也不例外,只是刚好碰上了疯子王莽,乱来,导致民怨四起。

若要深究根源,首先吕氏的专权开了先河,让外戚成为一股政治势力,即便汉哀帝也想利用外戚铲除王氏,只是他的外戚实力不够而已。而王氏,也帮助成帝铲除上一朝宦官的专政。外戚与皇权的互动,贯穿了整个西汉。

霍光就经历了三个皇帝,而至霍光起,又埋下了另一隐患。

霍光以尚书的身份,独揽大权,架空宰相,从此,政令皆由宫内出,相权削弱,进一步扩大了外戚专权的能力,他们以皇帝身边人的身份,侵蚀权力,杀伐决断皆由此出。以至霍光可以轻易废掉皇帝。

唯有经历吕氏和霍光的推波助澜,才发展到王氏的只手遮天,而让偏执狂王莽上了位。

所以王氏一家成为西汉的掘墓人,是西汉立国之初形成特有外戚加皇权政局的自然发展,而遇到王莽这个人纯属偶然。但不是王莽,也会有另一个人出现。

7

西汉的灭亡,王政君难辞其咎,但是其实问题的源头并不在王政君这里,而是源于一个职位由虚到实的转变。而伴随这个过程的,还有汉元帝及其之后历代汉朝皇帝的昏庸无能。

这个职位,就是大司马。

汉代的大司马始于汉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都曾经获得过大司马的职位。但是汉武帝一朝并没有发生外戚专权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汉武帝雄才大略,懂得平衡之术,是一个方面;大司马是虚职,无权干涉朝政,是另一个方面。

但是随着汉武帝老去,不得不委任霍光以大司马身份辅佐汉昭帝刘弗陵,事情就起了变化。

霍光这个人不是什么谦谦君子,但是本身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只是因为政见不同,他就想办法除掉了另外两位辅政大臣,将朝政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朝臣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能紧密团结在霍光周围,大司马的威权就得到了加持。

后来霍光行废立之事,让昌邑王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霍家的声势就达到了顶峰。

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时,霍光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甚至连皇后都惨遭霍家成员毒死。直到霍光死后,汉宣帝才制造大案,将霍家连根拔起,但是大司马这个职位却依然地位超然。

汉宣帝本人也是雄主,所以他还可以用宰相和大司马相互制衡,大司马也不一定需要外戚出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安世,他其实并不是勋贵人士,他的父亲名声也不怎么好听,是汉武帝时期冤死的酷吏张汤。但是在汉宣帝的支持下,张安世可以出任大司马,这就说明外戚的权柄还没有那么重。

但是到了汉宣帝后期,外戚就开始垄断大司马权位了。许延寿、史高、王接、许嘉等人,都凭借外戚身份登上权力高峰,而到了汉成帝时期,更是由外戚王家牢牢把持大司马一职,外人无从染指。


汉成帝的母亲,就是王政君。

王家在汉成帝时期,权势已经超过当年为帝国开疆拓土的外戚卫青、霍去病家族了,因此也导致部分朝臣不满,有人希望汉成帝扶植另一门外戚冯氏,但是汉成帝一方面性格软弱,另一方面也不愿将权柄交与无血缘关系的外戚,就保持了暧昧的态度,最终导致王氏一家独大。

汉哀帝其实对于权力还是有一些理解的,所以一即位就免除王莽的大司马职务,也一度安排一些外戚之外的人士担任大司马。在汉哀帝一朝,曾经重用师丹、何武、孔光等有识之士,一度考虑过改革抑制豪强,但是朝廷之中已经豪强林立,汉哀帝又沉湎酒色、笃信鬼神,最终罢免了这些臣子。

汉哀帝去世当天,王政君就吸取王家大权旁落的教训,控制了传国玉玺,又扶植年龄较小的皇室成员继承皇位,最终导致王莽地位飙升,成为事实上的皇帝。


王政君直到王莽抢玉玺,才知道人的权力欲望多么可怕,西汉灭亡,王政君当然难辞其咎。

当然,罪魁祸首肯定非王莽莫属。

但是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这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又到底做了什么好事呢?

汉武帝重用霍光,加强大司马权柄,又到底算什么事呢?

历史的扑朔迷离,就在于这种黑白难辨、是非难明的情形太过常见。

8

君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官宦之家,其父王禁少年在长安学法律,为廷尉史,有大志,不修边幅,好酒色,多娶傍妻;王政君的母亲李氏因为妒忌诸妾而被王禁休弃离婚。嗜酒好色,王政君的母亲李氏因为妒嫉诸妾而被王禁休弃离婚。

王政君姊妹十二个,四女八男。王政君小时就非常的聪慧,性情温顺,长得也十分好看,十几岁就被父亲许嫁出去,但是还没过门,未婚夫就病死了。后来又改嫁给东平王做姬妾,未进王府,东平王又死了。

十八岁时,他被父亲送入宫中,当了最低等级的家人子。

王政君入宫一年以后,太子刘奭最宠爱的司马良姊过世了,刘奭成天闷闷不乐。

当时的皇帝刘询,也就是那个唯一在牢房里长大的皇帝刘病已。为哄宝贝儿子开心,让皇后挑选了一批宫女送给太子。

皇后于是从后宫之中挑选了五个宫女,供儿子挑选。王政君运气来了,成为其中之一。刘奭是一个很痴情的人,对于皇后送来的宫女不感兴趣,但是也不好拂了父皇母后的好意,就说:“这五个人里面就只有一个人还可以。”

恰好这个时候刘奭离得王政君比较近,而王政君也确实比其他四个宫女有气质一些,于是王政君被幸运留不来。

刘奭当晚就临幸了她。在她之前刘奭已经纳了十几个姬妾,多年来没有一个子嗣。

然而这次是个例外,王政君只临幸一次就怀孕了,九个有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当了爷爷的刘询十分高兴,亲自给孙子取名叫刘骜(千里马的意思),字太孙;很有点隔代指定接班人的味道。

刘骜三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刘询就驾崩了,刘骜的老爸刘奭成功继位,是为汉元帝。

王政君先是被刘奭封为婕妤,仅仅过了三天的时间,王政君就一跃成为皇后,儿子刘骜也成功当上了太子。

但福无双降,王政君自诞下刘骜后就被刘奭完全冷落了,傅婕妤则成了刘奭的新欢,并且也给刘奭添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刘康。

刘奭因为宠爱傅婕妤,所以想把刘康立为太子,但是他又想到自己的皇后为人不错,自己的父亲也很喜欢刘骜这个孙子,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王政君其实也很担心,毕竟母凭子贵,刘康如果当上太子,那么她的皇后之位也难保了。

就这样有惊无险的过了16年,刘奭也去世了,依然是太子的刘骜顺利接班,是为成帝。幸运的政君就又升级成为了皇太后。

在庆幸之余,王政君深知权力得来的不易,所以下决心要巩固既得的权力。她认定巩固权力的根本办法就是大力提拔娘家人,为自己保驾护航。好在她的娘家人多,光是现有的兄弟就有七个之多!

于是,政君的父亲王禁被封为阳平侯,长兄王凤被任为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位于丞相之上的当权者),弟王崇封为安成侯。这还不够,六年后,除早死的王曼和已封侯的王凤、王崇外,其他五个兄弟(谭、商、立、根、逢时)都在同日被封为侯,世称“五侯”;所以《汉书》说她的家族是“十侯,五大司马,外戚莫盛焉”。

于是王家在刘骜的封赏下多了五个侯爷,王家的权势突然变得很强大了。

耿直的谏大夫王章对王氏专权深为不满,于是就向汉成帝进言不能任用王凤。

王凤知道以后立即表示要辞职的意思,不给人留下指责王家的把柄。

王政君知道后非常伤心,大哭了一场。汉成帝很心疼,于是没有听从王章弃用王凤的建议。王凤重回朝堂后立即就把王章给杀了,王家势力再度得到扩张。

上面说过王政君有一个弟弟王曼,由于早就死了,所以刘骜封赏王家人的时候就没有他的份了。

但是巴心巴肝为娘家的王政君还记着呢,于是追封他为新都哀侯,并且让他的儿子王莽继承爵位,让他在朝廷中枢工作。

刘骜没有子嗣,而汉元帝的另一个儿子刘康却有子嗣,刘康的母亲傅氏借机接近王凤的弟弟、大司马骁骑将军王根,想让王根将刘康的儿子刘欣扶上王位,王根欣然应允。

刘骜也是一个风流成性的皇帝,最终死在了赵飞燕姐妹等女人的肚皮上,刘欣在王根的帮助下成功即位,是为哀帝,王政君就成了太皇太后。

汉哀帝不是王政君的子嗣,他上位以后就学着成帝的样子提拔自己的母系族人来对抗王氏,汉哀帝和王氏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王氏的许多族人都被踢出朝廷,就连朝中地位最显赫的王莽也被贬出京城。

后来汉哀帝反省觉得做的过分了,心一软,又将王莽和王仁都召回京中任职,以方便照顾垂垂老矣的王政君。

在位七年的汉哀帝不久也死了。他也没有子嗣,王政君闻哀帝死讯后立即移驾到未央宫,让王家的子弟卷土重来,再掌朝廷。

哀帝临终之前将玉玺交给了男宠董贤,王政君问董贤国丧该如何承办,董贤回答不上来,王政君就说:“既然你不知道,那我就让我的侄子进宫来给你说说。”

王莽就被召进宫中,趁机夺取了董贤的兵权。董贤知道大势已去随即自尽。

王莽极力讨好王政君,还把王政君的几个姐妹都给封赏了,因此王政君十分宠爱他,王莽也在王政君的帮助下步步高升。

元始五年(公元6年),汉平帝死后,西汉最后一位皇帝孺子婴继位、王莽摇身一变成了辅政大臣。王政君情知不好,但已无力阻止。公元8年,王莽成功取代子婴建立新朝,西汉就此覆亡。

王政君一生是传奇的,虽从未受宠爱却坐稳第一女人位置;虽无大德却也曾母仪天下;虽不才却死心踏地忠于汉室;虽擅权却无狼子野心;虽平庸却高寿,每每可以时间换空间……虽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前来索取玉玺时,王政君对王莽篡汉的不耻行为给予了强烈谴责,甚至怒摔玉玺、损其一角;但客观上,她是王莽篡汉的最佳助攻,没她,王莽篡汉想都别想!正因为如此,才有“王政君葬送西汉”之说。

9

说起汉朝,有很多有名的皇后,比如吕雉、窦漪房、卫子夫、许平君、王政君……每一个都有着响当当的名气,今天来说说王政君,她算得上是汉朝皇后中的“长寿”担当



人梦寐以求皇帝的宝座,殊不知,皇后的宝座更值得品味。历史长河里,多少皇后被打入冷宫,多少皇后被废被杀,多少皇后勾心斗角,又有多少人觊觎皇后的位置。总之就是一句话:当皇后,难;守住皇后的位置,更难!



可是王政君却一路披荆斩棘,从宫女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身居后位整整61年





大家是不是已经提前脑补出一个励志的皇宫女人上位之路的故事了?



然而,王政君这位“长寿”皇后有点不按套路出牌,她的故事里其实涵盖更多的是幸运



王政君的家世。爷爷是汉武帝时期负责监察朝廷百官的,父亲是学法律的,王政君是家里的二姑娘,后来父亲娶了很多老婆,生了很多孩子,把原配,也就是王政君的妈妈给气走了,听说是改嫁了。 所以,王政君虽然家世不差,但也不是说特别好,而且也没受到家里多大的重视,毕竟家大业大,儿女成群,她又是个二女儿,没人会专门指望她当皇后来光宗耀祖,这根本就是九霄云外之事。而且家里头早就给她定了门亲事,这要是嫁过去了,哪还有后来的皇后之说,更不用说是西汉最长寿的皇后了。



可是她偏偏就有当皇后的命,那门亲事并没结成,因为刚要结婚,男方就死了,她因此被看作是“克夫”。家里人赶紧给找算命的算了一卦,算命先生大概意思就是说,你家这姑娘是大贵之命,普通人家hold不住。



这一卦,倒把父亲“点醒”了。这言外之意不就是女儿非嫁皇上不可嘛!于是,他赶紧让王政君多学些才艺然后送进宫。



这王政君虽然进宫了,但也只是诺大皇宫里最卑微的小宫女一枚,前路漫漫啊!



可是她的“幸运”又降临了。太子汉元帝刘奭最爱的女人死了!太子变得郁郁寡欢,谁也不想搭理,他爹汉宣帝也就是刘病已,着急得不行了,赶紧给儿子又挑了几个宫女,王政君恰巧被选上了,不是因为她的美把太子迷住了,而是随手一指,幸运便再次降临到王政君身上。



接下来王政君又幸运地怀上孩子,一次就怀上了,还是个男孩!此前别的妃子都没能怀上。 三年后,汉宣帝刘病已驾崩,太子刘奭即位,唯一的儿子也被立为太子,他就是刘骜。而王政君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他们的故事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虽然王政君当了皇后,可是这时候,皇上又爱上了另一个妃子,这个妃子也为他生下个儿子,王政君儿子的太子之位便受到威胁,然后“幸运”再次再次降临,大臣拿命上奏,说现在的太子多么多么好,无需另立太子,改立太子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刘奭驾崩后,刘骜即位,王政君成为皇太后。



真的是要感叹一句“人算不如天算”啊!王政君注定是要当皇后的,你看之前发生在她身上的一桩桩事,完全和当皇后沾不了边,即使沾了边也是如履薄冰,但她就是“幸运”地踏上后位!



当了皇太后以后,王政君可以将之前的谨慎慢慢放松下来了,她如今的地位允许她撕掉面具,向权利和野心靠近! 她开始拉拢亲信,发展自己的势力,总之就是家里的亲戚该封官的都封起来!她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这一刻!



刘骜刚当上皇帝没多久,就因纵欲过度而死,看来,当初他爹想改立太子,也是有点理性思考的。



这下,王政君似乎不再“幸运”了,儿子死了,唯一的孙子也被害死了,接下来的皇位只能是别人的了,而这个新上任皇上竟然还是死对头的孙子! 王政君虽然不想这样的事发生,但既然发生了,那就顺其自然,她还是地位尊贵的皇太后,就熬着呗。



没想到,这个新皇上和王政君儿子一个德行,最后也因为纵欲过度而死,紧接着,对头势力都死了,而王政君还活着,她真就熬出头了!最后成功拿下玉玺!



王政君特别任用自己的侄子王莽,给了他很大的军权。突然,刚上任的小皇帝又死了,王政君正打算另立皇帝时,王莽竟然篡权夺位了!这历史上著名的王莽篡汉,竟然是拜姑姑王政君所赐,王政君拼命拉拢亲信培养势力,没想到最终是自家人和自己人干起来了,王莽问她要玉玺的时候,她发脾气将玉玺摔碎一个角。





后来,王政君的心情一直不好,终年84岁。而她的“奇妙能力”似乎还在继续,王莽建立的王朝也最终成为一场空。 所以,人算不如天算,是你的就是你的。 话又说回来,依旧是人算不如天算,到底是谁被算进去了,不好说。





总体而言,王政君的经历确实神奇!一点都不按套路出牌!这皇后宝座也值得细细品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