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子夺嫡”,又称“九王夺嫡”,是康熙皇帝晚年,诸皇子阿哥争夺皇位的一场混战,过程惨烈,兄弟阋墙,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

至于说雍正篡改密诏,纯属抹黑,是历史谣言和恶意诋毁

“九王夺嫡”是哪些人参与?

参与“九王夺嫡”的,包括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但并不是这九个人,人人想当皇帝,只是参与进了夺嫡纷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只是支持八阿哥,无意争储。十三阿哥胤祥一直支持四阿哥,没有夺嫡之心。

“九王夺嫡”有哪几派?

在漫长的争储过程中,朝中形成势力的主要有三党: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

  • 太子党,以皇太子、二阿哥胤礽为首,成员主要有索额图、格尔芬、阿尔吉善、鄂缮、耿额、齐世武等。
  • 四爷党,以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为首,成员主要有年羹尧、隆科多、马齐、 戴铎、 鄂尔泰、李卫等。康熙朝的大学士张廷玉也暗中支持四阿哥。
  • 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为首,成员包括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鄂伦岱、何焯、张廷枢、巴海等。

此外,还短暂的形成过大阿哥党三阿哥党,但是大阿哥和三阿哥早早就退出了皇位争夺,其党派也就烟消云散。

八爷党实力最为雄厚,人脉宽广,朝廷重臣大多支持八阿哥。四爷党然这个小集团人数不多,整体实力与八爷党的支持者有不小的差距,但他潜心栽培门人亲信,秘密广植党羽,后期逆袭发力。

“九王夺嫡”的主要进程

  • 拉开序幕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出生,次年六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此后一直顺风顺水,经历年少恩宠、出阁受教、奉旨监国,康熙总体对胤礽是满意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俱为多罗贝勒。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康熙与皇太子、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太子阵营的索额图,削弱了太子党的支持力量。

  • 第一阶段 太子初次被废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等诸子随驾。巡幸期间,大阿哥胤禔等人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

有些是不实之辞,但盛怒之下的康熙帝深信不疑,之前他已经很不满太子几次越位处事,说出了:“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这样的重话。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

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皇太子。

  • 第二阶段 太子复立而再废

太子被废,众阿哥看到了夺储的希望。

大阿哥胤褆愚不可及,首先按捺不住,向康熙表示“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让康熙极为寒心;见自己不被父皇喜欢,立储无望,又推荐八阿哥胤禩,被康熙训斥。三阿哥胤祉,向康熙举报胤褆请人施法,魇镇胤礽,康熙怒不可遏,将大阿哥囚禁。

康熙召集众臣选人做皇太子,八爷党党羽心腹与诸大臣暗通消息推举八阿哥胤禩,康熙厌胤禩勾结大臣,否决立八阿哥为储,并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怀念与太子胤礽的父子亲情,又为缓和局势,遂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

皇太子胤礽复立后,不知悔改,仍一意孤行,骄奢淫逸、贪恋财货,并在朝中广植党羽,笼络人众,又被告发。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为自保,主动退出竞争,在家专心修书,并主持编修了《康熙字典》。

此一轮,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出局。

  • 第三阶段 四爷党和八爷党(十四阿哥)终极对决

众子或囚禁、或退出,四爷党、八爷党最终浮出水面,直接交锋。

四阿哥颇有心计,不露声色,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诚孝父皇、友爱兄弟,潜心栽培门人亲信,内有忠孝的印象、外无个人野心,赢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和好感。

八爷党一伙,风头太盛,不懂韬光养晦,其门人总是跃跃欲试,通过不同方式在康熙身前劝进八阿哥,犯了康熙厌恶结党营私的大忌讳。尽管八阿哥在朝中的威信依然很高,但是他离太子的宝座却是越来越远,实际上失去了被立为储君的可能。

八爷党见事不成,忙不迭实施“二号计划”,将十四阿哥胤禵扶上前台。在八爷党的支持下,十四阿哥被封抚远大将军,称“大将军王”,领军去了西藏、西北,手握重兵重权。

但只要加以分析就可以得知,四阿哥此时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在老大、老二、老三失去继位资格之后,四阿哥在嫡庶考量上是最优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一母所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八阿哥生母则被康熙谓之为“辛者库贱奴”。

地利:四阿哥坐镇京城,与皇帝朝夕相处,就近便利;十四阿哥在外,隔京城千山万水,领军出征实乃被“发配”。

人和:康熙晚年,安排四阿哥代替他去祭天、祭祖,这是非常明显的传位暗号;十四阿哥几次三番顶撞冒犯康熙,是个愣头青,在康熙心中还需大大历练一番才能成器,因此才被支开了。

史传,康熙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犹豫不决,心腹方苞说:“观圣孙,可保大清三代兴盛。”当时,四阿哥胤禛之子弘历深受康熙喜爱,被养育宫中,弘历被“钦点”为隔代皇帝,这也被认为是雍正得以继承大统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除开天时地利人和,四阿哥胤禛为政主张务实严猛、振作有为,脚踏实地、雷厉风行,这与八爷党(十四阿哥)一伙宽厚仁义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有助于解决康熙末年出现的众多问题,因而能够得到康熙的赏识,“观圣孙”最多是一个辅助和参考。

雍正夺嫡之路,凭借着的是高指数情商,超能力隐忍,异乎寻人的冷静,下手稳、准、狠。

“九王夺嫡”的后续影响

雍正即位后,着手整治因争储带来的朝政纷争和朋党集团势力。经过几年准备,在时机成熟之际,雍正主动出击,公布八爷党一伙罪状,八阿哥允禩改名为塞思黑(满语为猪),九爷、十爷、十四爷和其门人追随者也各获其罪,罢爵、禁锢,这一宗室朋党集团被彻底铲除。

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乱象惨剧,雍正首创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才能打开并公布继承人。

雍正改密诏是谣言

在关于雍正皇位来路不正的说法中,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了雍正“矫诏篡位”之事。

实际上,此事有三不可为:

  • 一不可为:传闻雍正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殊不知,在清代,“于”字写为“於”,是繁体字,根本无法篡改。
  • 二不可为:清代宫廷诏书,特别是皇帝诏书都是“满汉合璧”,双语合体,即使改了汉文,满文如何能改?
  • 三不可为:是否存在“康熙遗诏”,现在尚存争议,何况即使有“遗照”,宣诏大臣如何在众目癸癸之下明晃晃篡改?难不成,一大屋子的侍卫、大臣、宫女、太监全都被买通了?

据此三不可为,可知雍正改密诏是谣言、是抹黑,八爷党造谣生事,搅乱浑水,试图颠覆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后人不明就里,添油加醋,人造了一场“历史疑案”。

最佳贡献者
2

康熙皇帝在清朝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一位皇帝,在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同时也让清朝的发展走向了一个巅峰。康熙皇帝的一生无疑是建功立业,可是在晚年的时候,康熙犯下了一个大错,就是在立储君的问题上出现了争执。

  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在立储的问题上都是大事,每一位皇帝对皇位的接班人都是非常重视的。一位好的太子,需要从小就培养,直到皇帝驾崩后,太子才可以继位。不过历史上也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太上皇,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皇帝非常长寿,由于寿命太长,以及年龄太大了,于是禅位给了嘉庆皇帝。话说回来,康熙皇帝晚年时期,出现了九子夺嫡的情况。这样的事发生后,让康熙皇帝变得非常难过,毕竟看见皇子互相残杀,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九子夺嫡之前,先后发生了两次废立太子。同时皇子间的夺储 之争更为白热化。现如今看来,爱新觉罗·胤禛成为了清朝的皇帝,不过对爱新觉罗·胤禛皇位的来路,是受到争议的。由此还出现了雍正篡位之说,时至今日,仍然是存在争议的。

那么雍正到底篡没篡位呢?看看雍正继位的全过程就知道了。康熙五十七年,康 熙突然任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授命西征。康熙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对胤禵有立功的想法,甚至是想要将胤禵立为储君。之所以胤禵被立为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 权、树威信以备接班。

康熙这样做,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皇八子胤禩党羽众大,势力庞大。这样一来皇八子对皇位是志在必得。康熙这样做就是让皇八子胤禩的势力变得消弱,总之康熙这样作为的就是让皇八子胤禩没有机会继位。在这时候,康熙看到了胤禛。

这时候的胤禛是锋芒不外露,善于韬光养晦,不动声色。换句话说就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更为重要的是,胤禛诚孝皇父、友爱兄弟。这一点是是其他皇子不具备的,其他皇子为了皇位大打出手,毫不顾忌手足之情。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怎么能放心? image.png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黜皇太子胤礽。这时候其他皇子都是对胤礽口诛笔伐,只有胤禛,以骨肉手足之情为胤礽“保奏”。对此康熙凭借胤禛为“性量过人,深明大义”“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可以说胤禛得到了康熙的刮目相看。 从此之后,胤禛就得到了康熙的重视。其后废太子之后,康熙又对诸位皇子进行了评价。对胤禛的评价为“四阿哥(胤禛)是朕亲自抚育长大的,他能体察朕的意思,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至纯至孝。”这样的评价是诸位皇子中最高的。

  康熙生命的最后两年,开始逐渐的器重胤禛,当时的胤禛成为了康熙心中的皇位接班人。只不过当时的九子夺嫡大部分势力已经被消除。胤禛最终胜出。之所以胤禛能够胜出,这与胤禛的为人,以及留给康熙的印象有很大的关系。 在关键时刻,胤禛没有选择主动出击,反而是隐忍不发。康熙六十年正月,康熙“御极”六十周年的纪念日,胤禛负责率皇十二子胤祹等人前往奉天祭永陵、福陵、昭陵。在古代的时候,能够有这样的任命,无疑是让胤禛成为了皇位的接班人。

康熙六十一年,胤禛率诸大臣查勘仓库。此时的胤禛就已经让康熙放心了。同年十一月,康熙患病,在畅春园居住、养病,因十五日冬至郊祀之期将至,由胤禛代行祭天大礼。十三日清晨,康熙帝病重,由此到了危急时刻,那么康熙做了什么呢?   康熙急召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共七个皇子和步军统领隆科多进入宫中。康熙当众宣布了圣旨:“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

康熙之所以在病重的时候留下圣旨,为的就是提防“阴险之极”的皇八子党,不让其有过多反应的时间。遗诏出现后,十一月十三日这天,胤禛从天坛赶到畅春园,一天时间中,胤禛被康熙帝召见了三次,当晚康熙驾崩。

3

九子夺嫡说的是康熙帝晚年由于太子胤礽被废,他的其他很多看到了得到这个位置的希望,于是纷纷行动,为抢夺太子位进行的一场皇室内斗。所谓九子,指的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所谓雍正改遗诏,说的是雍正把原来诏书上写的“传十四子”改成了“传于四子”,但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在文字书写上,清朝馆阁体文字“于”和“十”在起笔、运笔上都有不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最重要的,清朝的诏书都是一式两份,汉文一份满文一份,即使汉文的改了,满文怎么改?所以雍正改遗诏是根本不可能的。

4

码字不易愿君珍惜

所谓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而掀起的一场宫廷争斗,也是现在各个导演最喜欢的题材,这九个皇位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虽说是九个儿子争夺皇位,但是主要人物还是二阿哥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他们几个只见的争夺,最后有四阿哥胤禛胜出,也就是后来的雍正。

说到雍正改密诏,这纯粹是子虚乌有,传说康熙把写有继承人的遗诏放在宫殿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面,雍正派网络的武林高手改了遗诏,本是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先不说他俩的名字不一样,十与于确实很相似,但是别忘了遗诏上还有满文,这个可没法改!而且当时十四阿哥远在边疆,而京城已经被四阿哥和隆科多控制了,没必要再多生事端,那些传言都是一些当时反清复明的人士杜撰的,慢慢的被后来的导演编剧改了改作为吸引观众的彩头。

5

改密昭之说来自于民间传说,实际上当时圣旨都是两份,满文汉文各一份 ,民间说的改密诏即是改了汉字圣旨,那请问满文书写的圣旨怎么去改呢,由此可见,改密昭因该是子虚乌有的

6

经查证历史: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其次雍正有没有修改密诏?

民间传说,原遗诏写的是:“传位十四子” 而被雍正改成了“传位于四子” 也就是加了一横一钩。所以说雍正的皇位是抢了他十四弟的,雍正得位不正!

但其实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当时的遗诏应该是又好几份的,而且分别用满文、汉文等不同语言。这样看来这个说法就解释不通了!即使雍正能改得了汉文,也不可能改满文的。

那么雍正为什么那么招黑呢?

经查证历史。在雍正皇帝即位之时,清朝国库空虚,官员大量亏空,因为康熙执政后期的宽厚过了头而导致大清国吏治的腐败,贪污成风;在吏治方面,雍正上位之后,立即采取断然之措施,严厉打击腐败,对于贪官的治理,那就是利用铁腕政策的手段。

由于雍正治国以严刑历法为主,难免得罪天下的文人墨客,所以便被传是得位不正了。



7

众所周知,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在位时间有24位皇子,但是他对各位皇子比较注重培养,其中有9位皇子都很优秀,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们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皇权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背后关系到诸多势力纠葛。本来康熙已经立二皇子胤礽为太子了,但是由于康熙在位时间太长,导致太子当了几十年也没能当家做主。于是各方势力也开始了自己的小动作,这也导致了后面太子两次被废除。当然其中也有太子自己的作死操作。太子被废除,各方势力便有了自己的希望,九子夺嫡就这样开始了。

康熙帝的传位诏书是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民间传说是,康熙帝本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禵,而皇四子胤禛(即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首先这是满汉两种文字,满文中的"于"和"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而且汉字的“于”“十”是简体,但是的繁体,两个字的书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这么重要的文字不可能没有名字吧!胤禛和胤禵的也差别很大,所以改诏书的情况不太可能会出现。

这份诏书出现的时间是很尴尬的,他是在雍正继位以后才出现的,所以有人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你都是皇帝了,你说的肯定是为自己佐证了。至于这份诏书的真伪,只希望可以出土更多的历史资料佐证这一段历史了。


8

你好,我是古今阅史,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康熙有24个儿子其中9个参与到了夺嫡之争中。这九个人分别就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更令人觉得可怕的是,这九个人还各自结成利益团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团体,第一个团体便是以二阿哥胤礽为首的太子党,第二个团第就是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第三个团体是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

我认为他没有篡改诏书。所谓篡改诏书是其它阿哥党以及反清复明的人散布的谣言,为了动摇清朝统治。野史上有的说他篡改了诏书,不过不可信。

在一个,雍正改诏完全没有必要,他手握兵权,有舅舅科隆替他监督内政,比较有作为,而且康熙喜爱乾隆,本想传位乾隆,所以在最后传位雍正是众望所归!

9

九子夺嫡事件,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发生在康熙帝时期。

事件伴随着皇长子胤礽被废,以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为主导的挣储之战拉开帷幕。

事件过程中,太子胤礽两度被废,最后圈禁至死,大阿哥胤禔被囚禁,八阿哥胤禩被关押后释放,皇子之间骨肉相残,勾心斗角。

公元1722年,康熙病故,近臣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遭到清洗,九子夺嫡以雍正取得胜利而告终。

当然野史上也流传着这样一个版本,说的是康熙的遗嘱上写的是“传十四阿哥胤禵”,雍正修改为“传于四阿哥胤禛”,才使的雍正取得最后胜利。

显然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清朝的圣旨都是由满汉蒙三种语言书写,所以说这种论证并不成立,此次事件之后,为防止再出现争储惨剧发生,雍正开始实施秘密立储制度,而不再公开设立太子。



10

 康熙皇帝在清朝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一位皇帝,在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同时也让清朝的发展走向了一个巅峰。康熙皇帝的一生无疑是建功立业,可是在晚年的时候,康熙犯下了一个大错,就是在立储君的问题上出现了争执。

  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在立储的问题上都是大事,每一位皇帝对皇位的接班人都是非常重视的。一位好的太子,需要从小就培养,直到皇帝驾崩后,太子才可以继位。不过历史上也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太上皇,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之一。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非常长寿,由于寿命太长,以及年龄太大了,于是禅位给了嘉庆皇帝。话说回来,康熙皇帝晚年时期,出现了九子夺嫡的情况。这样的事发生后,让康熙皇帝变得非常难过,毕竟看见皇子互相残杀,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乾隆皇帝


九子夺嫡之前,先后发生了两次废立太子。同时皇子间的夺储 之争更为白热化。现如今看来,爱新觉罗·胤禛成为了清朝的皇帝,不过对爱新觉罗·胤禛皇位的来路,是受到争议的。由此还出现了雍正篡位之说,时至今日,仍然是存在争议的。


清朝的皇帝


那么雍正到底篡没篡位呢?看看雍正继位的全过程就知道了。康熙五十七年,康 熙突然任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授命西征。康熙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对胤禵有立功的想法,甚至是想要将胤禵立为储君。之所以胤禵被立为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 权、树威信以备接班。


那么雍正


康熙这样做,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皇八子胤禩党羽众大,势力庞大。这样一来皇八子对皇位是志在必得。康熙这样做就是让皇八子胤禩的势力变得消弱,总之康熙这样作为的就是让皇八子胤禩没有机会继位。在这时候,康熙看到了胤禛。

康熙

  这时候的胤禛是锋芒不外露,善于韬光养晦,不动声色。换句话说就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更为重要的是,胤禛诚孝皇父、友爱兄弟。这一点是是其他皇子不具备的,其他皇子为了皇位大打出手,毫不顾忌手足之情。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怎么能放心?

康熙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黜皇太子胤礽。这时候其他皇子都是对胤礽口诛笔伐,只有胤禛,以骨肉手足之情为胤礽“保奏”。对此康熙凭借胤禛为“性量过人,深明大义”“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可以说胤禛得到了康熙的刮目相看。

胤禛

  从此之后,胤禛就得到了康熙的重视。其后废太子之后,康熙又对诸位皇子进行了评价。对胤禛的评价为“四阿哥(胤禛)是朕亲自抚育长大的,他能体察朕的意思,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至纯至孝。”这样的评价是诸位皇子中最高的。

康熙生命的最后两年,

  康熙生命的最后两年,开始逐渐的器重胤禛,当时的胤禛成为了康熙心中的皇位接班人。只不过当时的九子夺嫡大部分势力已经被消除。胤禛最终胜出。之所以胤禛能够胜出,这与胤禛的为人,以及留给康熙的印象有很大的关系。

在关键时刻

  在关键时刻,胤禛没有选择主动出击,反而是隐忍不发。康熙六十年正月,康熙“御极”六十周年的纪念日,胤禛负责率皇十二子胤祹等人前往奉天祭永陵、福陵、昭陵。在古代的时候,能够有这样的任命,无疑是让胤禛成为了皇位的接班人。

康熙六十一年

  康熙六十一年,胤禛率诸大臣查勘仓库。此时的胤禛就已经让康熙放心了。同年十一月,康熙患病,在畅春园居住、养病,因十五日冬至郊祀之期将至,由胤禛代行祭天大礼。十三日清晨,康熙帝病重,由此到了危急时刻,那么康熙做了什么呢?

  康熙急召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共七个皇子和步军统领隆科多进入宫中。康熙当众宣布了圣旨:“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

  康熙之所以在病重的时候留下圣旨,为的就是提防“阴险之极”的皇八子党,不让其有过多反应的时间。遗诏出现后,十一月十三日这天,胤禛从天坛赶到畅春园,一天时间中,胤禛被康熙帝召见了三次,当晚康熙驾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