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还真是多,其实以前也回答过类似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怎么去理解汉人的战斗力?汉人的战斗力是什么?
从问题的后半部分可以知道,所谓汉人的战斗力,指的是汉族人建立的王朝总是处于守势,与蒙满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往往都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出动的兵力越来越多,但是取得的战果却越来越少。相比汉唐以少数兵力便能撵着对方打,甚至将对方灭国,宋朝和明朝的表现就非常不堪了。
宋朝直到灭亡也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对抗辽夏金的战争中,虽然战胜率在七成以上,但是兵力消耗非常大,战果却特别小。如果兵败,基本上逃不过全军覆没。在国家功业上讲,宋朝不仅没有战功,反而不知道丧师辱国多少次。北宋被金国灭亡,宋室南逃,造成民族分裂,北方的汉人被称为汉人,而南方的汉人则被称为南人。南方人与北方人都自认为是汉人,而认为对方是蛮族人,这样的民族分裂真的是有辱祖先。结果是,南宋被北方的汉人灭亡,而北方的汉人在元明易代之时,也因为战乱损失殆尽,使得明朝立国后不得不将南方人大量迁徙到北方定居。说起来,真是一场悲哀的民族史。
明朝虽然推翻了元朝,但是多次深入草原打击残元势力,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相反的是,出击草原的兵力越来越多,打的败仗也越多,如明英宗率二十万大军进入草原,反而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明朝中后期,被草原政权打得修长城,被东北满洲政权打得元气大伤。明朝除了初期在朱元璋和朱棣手里扬眉吐气之外,后面的历史也实在太不堪了。而即便是朱元璋和朱棣,在对外战争中也未取得过灭国开疆的大胜,并没有如唐朝一般兼并草原,也没有收复西域。好不容易灭掉了安南,收复了唐末时期独立的交趾,统治的时间也不长。可以说,从国家功业上讲,明朝无战功。
相比宋明两朝,秦汉隋唐以及四个王朝还未统一时的那些割据势力,对付异族政权,基本上都是打得对方喘不过气来,而且动用的兵力远比对方少。就说唐朝与东突厥,虽然在长城一线对峙的军队双方超过五十万,但是歼灭突厥主力的部队却只有唐朝李靖率领的三千精锐。李靖以三千精锐深入草原,击败了突厥可汗颉利的精锐,还活捉了对方,以三千精锐在草原横冲直撞,追着对方打,抓获或者投降的敌军都是以万计,估计历史上也只有李靖一人。
从唐朝中期开始,或者说从安史之乱开始,汉族人建立的王朝或者割据政权,怎么都打不过异族人建立的割据政权,即便是我众敌寡,即便是我强敌弱,打得赢是小胜一场,打不赢就是全军覆没。的确让人伤脑筋!
自安史之乱开始,中原王朝或者说汉族政权战力不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于其它人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三点:统治者的自我阉割,农耕民族缺乏战马的情况下导致的先天无骑士,儒家思想消磨了汉族的斗志。
先说说统治者的自我阉割,宋明两朝都是重文轻武,宋朝搞了个守内虚外,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就弄了大量的不征之国。例如,朱元璋就把日本列为不征之国,结果被倭寇祸害了百年。
再说农耕民族缺乏战马,先天无骑士,在铁骑纵横的时代,无法与草原上游牧民相比。明朝之所以能够推翻元朝,是因为元朝在淮南建了养马场,加上有很多蒙古族人加入朱元璋麾下去推翻他们自己的朝廷,所以朱元璋能够以骑兵对骑兵,击败元朝。
最后说的是儒家思想消磨了汉族人的斗志,因为存天理灭人欲,很多人认为从宋朝开始,儒学就走向了扭曲而反动的一面,知礼讲仁,让汉族人变得懦弱胆小,严重压制了人的天性。
其实上述三点基本上是没有错的,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并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文明时代的演进,地理环境增加了新的内容,文明中心转移。
从森林迁徙时代定点迁徙阶段开始,直到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阶段结束,中国的文明中心都在河南关中地区。文明中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家首都所在,是国家统御其它地区基本力量,是其它地区生产生活的唯一标准。也就说,从黄帝时代起,直到北宋灭亡,河南关中地区都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分裂割据,中国最后都会以河南关中地区为中心重新统一,首都不是在长安,便是在洛阳,有的时候,长安与洛阳都是京都。有能力重新统一中国的地区就是河南地区或者是关中地区。这个两个地区是比邻的文明中心,都是王朝直接管辖的地区,在周朝叫王畿之地,在汉朝叫司隶之属。
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阶段之前,也就是隋朝之前,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都是部落或者部落联盟,没有国家政权。因为少数民族政权没有相应的地理环境构筑最基本的经济力量,大漠草原或者东北、或者西南、青藏高原、南方丘陵地带都是如此,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不足于开发这些地区,这些地区不可能崛起强大的政权。
汉朝时期的匈奴人看似强大,主要是因为占据了阴山河套地区以及河西走廊的焉支山地区,有了一定的大陆性地理环境,所以强盛一时。到了汉朝击败了匈奴夺取了这两个地区,匈奴人就毫无威胁了。定居在这两个地区的南匈奴人也臣服了汉朝。
到了东汉末年,金属冶炼业发展到时代的鼎峰,钢制工具开始大规模普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文明中心向燕蓟地区江南地区转移。也就是说,燕蓟地区或者江南地区在经济文化上逐渐崛起。
在唐朝建立后,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时代稳定下来,借助隋唐大运河,河南关中地区文明中心的地位勉强维持了下来。进而,唐朝开始疯狂对外扩张,灭国无数。借助传统文明中心拥有深厚文明底蕴的力量灭掉了周边各个强国,无论是东北的高丽、还是草原的突厥。伴随着唐朝扩张的是文明中心科技文化迅速对外扩散,在唐朝奠定统治地位后,草原或者东北都能够安定下来进行开发建设,逐渐弥补了文明底蕴不足的问题,开始崛起。
总的来说,就是唐朝中期之前,草原或者东北都不具有开发的价值或者缺少开发的技术能力,那里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是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经济文化非常落后,他们的军队与中原王朝的军队在装备上也根本没有办法对比。中原王朝克服地理气候的因素,以少数兵力就可以弹压他们。
隋唐时期,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阶段稳定下来,东北或者草原都有了开发的价值,也都在唐朝的统治下得到了先进技术的开发,经济文化得到发展,游牧民也能组建重甲骑兵集团。这种情况下,唐朝的势力范围逐渐萎缩。而唐朝内部,燕蓟江南地区的崛起,使得关中河南地区无法压制,最后燕蓟地区发动了安史之乱,江南地区发动了黄巢起义,唐朝随之崩溃覆灭。
宋朝或者说明朝之所以打不出去的原因就在于两个距离很远的文明中心相互牵制,宋朝因为受到河南地区与江南地区的牵制,明朝是因为受到燕蓟地区与江南地区的牵制,金国灭北宋后,也受到了河南地区的牵制,所以没有办法灭掉南宋。直到元朝时期,河南地区彻底衰弱,燕蓟地区相比江南地区要强一点,因为草原、东北、中原都是一马平川,燕蓟地区就在这三大地区的咽喉。
一般情况下,江南地区干不赢燕蓟地区,所以首都一般都是在北京。不过,也有例外,当燕蓟地区遭到天灾或者外敌入侵而衰弱时,江南地区就会反扑,如明朝与民国都是如此,但最后首都都会迁到北京。如明朝的靖难之役,民国的北洋政府。一旦燕蓟地区有所衰弱,江南地区就会反扑,如太平天国起义。
宋元明清,当王朝只占据一个文明中心之时,对外都有很强的扩张能力。如元朝,在灭掉南宋之前,就发动了两次西征,灭掉了阿拉伯和俄罗斯。但是在灭掉南宋后,灭不了日本,也灭不了安南,即便打赢了,最后还得撤回来。就像北宋一样,好不容易平定河湟地区,东南就发生了方腊农民起义。虽然扑灭方腊的起义,但是元气大伤的北宋被刚刚建立的金国给灭了。
唐朝中期后,文明中心转移,中华文明因为内部两大文明中心的相互牵制,精力都基本上浪费在防止内部的分裂上了。
从唐朝中期开始,最为残酷的战争都是内部战争,都是燕蓟地区与江南地区争夺文明中心最高地区统治权的战争。首都不是燕蓟地区的北京就是江南地区的南京,北京与南京的斗争持续了宋元明清民国五朝,而中华文明在这五个朝代也变得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对外战争从来就没有灭国开疆的大胜,即便有,维持的时间也不长,中华文明由此走向衰弱,统治者越来越保守,儒家文化也越来越扭曲。
关于蒙满两族为何能够建立起元清两个大一统王朝的原因,这与汉族的战斗力无关。这在于文明中心的辐射能力。
无论是明朝,还是民国,这两个政权最初都是建都南京的,以江南地区为统一国家的基本力量,江南地区对于蒙古草原辐射能力非常弱,距离是一方面,根本在于文化,江南地区的文化与草原的文化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南京很难对草原产生召唤力,草原也无法对南京产生向心力。由此,明朝和民国都把草原给弄丢了。
都城迁到北京后,那么统御全国的基本力量就来自于燕蓟地区,这个时候中原、东北、草原的力量都要向燕蓟地区汇聚。这就存在三大力量谁能把燕蓟地区抓在手里的问题。元明清三朝,实际上就是草原、中原、东北轮流撑起燕蓟地区,进而统御全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