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景帝答应窦太后,传位给弟弟梁王,为何还是反悔了?

我的答案是:窦太后不作死就不会死。

可能你认为我说得有点过。且听我简要分析一下:

首先:刘启、刘武两兄弟。

汉景帝刘启是窦太后的大儿子,小儿子是梁孝王刘武。不知道是不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母亲可能都会对小儿子偏爱有佳,不管小儿子如何调皮捣蛋,到窦太后这里也是一样,窦太后特别喜爱小儿子刘武。

两兄弟之间,老大刘启也经常让着老二。可刘武也许仗着母亲罩着,根本没有把老大,也是未来的太子放在眼里。这有时候让刘启很不爽。

其次:贵为皇后太任性。

《史记·梁孝王世家》: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这场面也就是皇帝的场面,可这是梁孝王刘武摆的阵势。可以看出当时梁孝王根本没有把汉景帝放在眼里。为什么梁孝王可以胆大妄为,原因就是有一个纵容他、娇惯他的母亲窦太后。

要说你皇后权力再大,你能大得过皇帝吗,可偏偏窦太后看景帝不顺眼,不论在什么方面,还是帮着刘武争,争荣华富贵、争权力地位。作为一个母亲可以理解,可别忘了窦太后你自己的身份,你如此做把汉景帝又放在什么位置上呢。所以说如此母亲、如此弟弟,果真把王位传给他,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皇遗愿呢。

再次:一个永不知足的小弟。

在朝堂有母亲罩着,在庙堂之下,有一帮党羽围着自己转。梁孝王也许很享受这种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感觉。

历史车轮往前滚的时候,有时候就是一道催命符在那悬着,就看谁不着调撞上去。刘武仗着母亲权倾朝野,但凡有跟他作对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曾经有一次,因为在朝堂上有的大臣跟刘武意见不合,这些大臣到最后不是明着被杀害,就是暗地里间接处死。凡此种种,汉景帝看在眼里,怒在心头。因为所有这些,可以说都是自己的母亲种下的祸根。

然而,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代帝王,江山社稷不单单是自己的,也是朝堂文武百官的,更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家丑也就罢了,刘武的做法简直无法无天。如果长此以往,国将焉存?汉景帝决定对胞弟动手,但在窦太后的央求下,梁孝王死罪是免了,但自此以后,汉景帝慢慢疏远了窦太后,也慢慢疏远了梁孝王,不久梁孝王刘武郁闷而亡。

窦太后和刘武如此做法,不要说汉景帝不会把王位传给刘武,他们简直是作死的节奏。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点评,发表您的意见。)

最佳贡献者
2

严格来说汉景帝并没有答应过窦太后,只是有一次酒醉之后,景帝失言会在千秋万岁之后将帝位传给刘武,但酒醒之后并未再提,而刘荣被废黜后,窦太后也曾暗示景帝,而景帝也并没做正面回应,只是虚与委蛇,借着朝臣的口驳了窦太后的意见

梁王刘武深得窦太后宠爱,所以有了议储之事

汉文帝刘恒与其皇后窦氏膝下共有两子一女,长女馆陶公主,长子汉景帝,而小儿子就是梁王刘武,三个人都是刘恒与窦氏还在代国的时候生的。

虽然说皇家重长子,百姓爱幺儿,但是这句话在窦太后这里不好使,窦氏对这个小儿子宠爱到令人瞠目的地步,反而对其长子汉景帝刘启,也说不上不喜欢,只不过是淡淡的,没有表现得那么宠爱关心。

刘启毕竟是嫡长子,是未来的帝位继承人,从小到大都是在窦氏眼皮子底下成长的,伴随窦氏一生,然而刘武虽然是嫡出却是幼子,只能作为藩王,而按照汉朝的规矩,刘武就藩之后就不能随便进入长安,如此,母子之间便要疏离,窦氏自然不舍得。

何况,相对于从小就注定是未来皇帝的刘启,能够不受拘束尽情承欢膝下的,反而是小儿子刘武,母子情分更近,而且刘启终究是皇帝,在朝政相关事务之上难免与窦氏之间有所冲撞,让窦氏心中更加增添对幼子刘武的思念与关爱

原本的梁王刘揖无嗣离世之后,本为代王的刘武继承梁王封国爵位,梁国之地极其富有,又处于当时的交通要冲战略要地,刘武成为梁王之后,梁国继续扩大,成为当时诸侯国之中最强最富者之一,其拥有财富不逊国库,出行仪仗堪比天子

议储事件的始末,还是因七国之乱与刘荣被废

景帝时期,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不过好在大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下去,同时诸侯国问题得到了极大解决,为后来汉武帝顺利推行推恩令奠定了基础。

而在平叛的过程之中,梁王刘武浴血奋战立下大功,得到了更多的赏赐,原本就极其富有的梁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刘武的宫殿园林,豪华程度令人咋舌,而刘武也因为这件事,得以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长安城,再次见到了自己的母后窦氏,同时,汉景帝破例准许刘武居住于长安,陪伴窦太后

公元前150年,景帝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如此,储君之位就空缺了出来,这让实力强悍而且又深得窦太后宠爱的刘武,看到了希望。

原本在太子未立的时候,景帝曾在酒后夸口,称将来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刘武,当时窦太后非常高兴,只不过后来刘荣成为了太子,窦太后也就没再说这件事,而今刘荣被废,储君之位虚悬,况且景帝其余诸子也都没有长成,这是让景帝“兑现承诺”的最好机会

窦太后暗示,景帝假装听不懂

议储之事重现朝堂,让窦太后与刘武看到了机会,只不过,景帝膝下终究还是有自己的儿子的,直截了当让他传位给弟弟很不合适,所以窦太后选择了暗示。

窦太后对景帝道:“我听说殷商的制度是亲其兄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道理是一样的,我百年之后,将梁王托付给你。”景帝虽然心中清楚得很,知道老太后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景帝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并没有当即明言答应,打哈哈应付过去之后,便找来了当时担任出国国相的袁盎,让其出面阻止窦太后

袁盎直言,高皇帝立汉朝之后效法于周,传位于子,而不是效法殷商的兄终弟及,就是因为看到了殷商制度的不足,殷商历17代王,兄弟相传9代,多次立幼不立长,结果引起兄弟相残数百年,所以,春秋说君子应明确传嗣制度,以免祸乱不断。

窦太后依旧不愿放弃,认为景帝诸子年幼不能担当大任,现在立梁王,将来景帝诸子长大之后可以再传回景帝的儿子,袁盎又问了个很现实的问题:“那梁王的儿子们怎么办?”一下子就把窦太后问的说不出话来,毕竟若是梁王成为皇帝,那么将来必然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那么景帝的儿子们又该如何,一旦处置不慎必定兵连祸结,危害汉朝江山

最终,窦太后放弃了支持梁王继位的想法。

景帝不可能愿意传位给梁王

虽然景帝与梁王之间的感情也算深厚,但是一码归一码,毕竟景帝膝下当时已经有了很多的儿子,虽然刘荣被废黜了,但是还有其他的子嗣,即便是像窦太后所说,诸子尚未长成,但自己也还没到快驾崩的年纪,哪里又轮得到梁王继承皇位。

从周天子时代,继承制度就确立了下来,虽然嫡长子继承制的确有不少的不足之处,但是也有个最明显的长处,那就是简单明确,选择继承人的标准非常直接,不会产生多少纠葛

当年景帝酒后乱说,自己身后会传位给刘武,只不过是因为储君未立情况不明,而且也是酒后所言,并不能算是对于窦太后的所谓“承诺”。

况且,袁盎反对窦氏所说的理由,也是景帝心中所想,更是兄终弟及制度最大的一个缺陷,除非兄弟膝下没有子嗣,这种情况下如果传位给弟弟那还可以,可兄弟明明有子嗣,却还要传位给弟弟,将来必然引起手足相残,必然有一方要被消灭

传嗣之事,终究也引发了祸端

虽然景帝最终没有立刘武为储君,但这件事却传到了刘武的耳朵里,愤恨之下刘武离开了长安回到了梁国,不多久后,得到窦太主支持的皇十子胶东王刘武被确定为新的储君,其生母王夫人也成为了景帝的继任皇后。

由于立储被阻挠,梁王刘武对袁盎等人怀恨在心,竟暗中指使羊胜、公孙诡等人前去刺杀当年在议储事件中出面阻挠的十数位大臣,结果此事被景帝发现,景帝由此恨恶刘武,虽然在窦太主的帮助之下,刘武得到了宽容赦免,但兄弟阋墙,感情已不如从前。

刘武曾想入长安朝觐,却与使者错开造成了误会,结果窦太后悲恸大喊:“皇帝杀了我的儿子,我没有儿子了。”当时的景帝明明还在,窦太后竟然称自己没有儿子了,这样的话让景帝听在心中是何滋味,实在不言而喻。

失宠后的刘武,只能待在梁国,几次上疏请求进入长安却都被景帝所拒绝,最终在梁国突然发了热病离世,梁国被景帝分成了五份,刘武的五个儿子全都被封了诸侯王。刘武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主要也是因为窦太后对其宠爱过头,而景帝与梁王最终疏远,窦太后也有很大责任,兄终弟及立储之事,不过是窦太后的一厢情愿

3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都只愿意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汉景帝最终也是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刘彻。而且,在传位的问题上,汉景帝还曾经反复斟酌,废掉了原先的太子刘荣,最终选择了刘彻为继承人,可见他是非常慎重的。

可是汉景帝却做过一件让大家很不理解的事情,就是他曾经对他的弟弟刘武说,他去世以后,会传位给刘武。这个话,很明显不是汉景帝的真心话。既然不是他的真心话,他为什么要那样说呢?

(汉景帝画像)

有人说,这是因为汉景帝当时正和弟弟刘武喝酒,两人喝高了,汉景帝酒后乱说的,当不得真。

这话确实是汉景帝在和弟弟刘武喝酒的时候说的。但究竟汉景帝是不是喝高说的酒后之言,却不一定。再说了,传位的事,那是国家大事,汉景帝也算是一个非常明白的人,他就算喝高了,也不会随意把这个话拿出来说。

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呢?

我认为,汉景帝之所以要说这个话,全都是因为他的母亲窦太后太过于偏爱他的弟弟刘武了缘故。

窦太后对刘武确实非常偏爱,什么事儿都向着他,给予了他太多的赏赐。应该说,汉景帝在心中对他的弟弟没有嫉妒,是不可能的。

而且汉景帝上台当了皇帝以后,刘武立刻就立了一个大功劳。

当时“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派周亚夫去镇压那些叛乱的诸侯。周亚夫当然能征善战,但如果当时没有刘武拼命顶住吴王刘濞军队的强大冲击,留下广阔的战略空间给周亚夫,让周亚夫对那些叛乱的诸侯各个击破。这场平乱之战,要想很快取胜,显然是不太容易的。

同时,“七国之乱”之所以爆发,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汉景帝的个人原因。当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他曾经和吴王刘濞的儿子下棋时。由于刘濞的儿子和他争执起来,他一生气,拿起棋盘就砸死了刘濞的儿子。这也是刘濞一直怀恨在心,因而最终造反的重要原因。同时,汉景帝上台以后,立刻就开始削藩,想剥夺藩王们的土地和爵位,也因此才造成了“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

汉景帝要对“七国之乱”负责,而刘武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却立了大功劳,一正一反,汉景帝在心中怎么会不忌惮刘武呢?

汉景帝正是因为忌惮刘武,所以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他说这样的话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刘武对皇位的渴望,并且把这种渴望表现出来。只要刘武表现出了这种渴望,汉景帝就可以打击他了。

事实上,汉景帝不仅仅是说过要传位给刘武,而且对刘武还经常用出格的礼仪对待他。比如让他乘坐天子的车辆,甚至和他同吃同住。

刘武也恰恰是在这种晕乎乎的感觉中,失去了理智。

汉景帝说过立刘武为太子,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这样做。他立了刘荣为太子。后来他不满意刘荣,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这时候,窦太后就给汉景帝说,希望他能立刘武为太子。汉景帝说要征求一些朝中核心大臣的意见。朝中那些核心大臣都心知肚明,当然要反对。朝中的大臣一反对,汉景帝就以这个为理由,最终立了他的另一个儿子刘彻为继承人。

这件事让刘武非常不满意,他对那些反对立他为太子的人怀恨在心,于是派了一些刺客,把那些反对的大臣给杀了。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汉景帝派了非常多的人来调查刘武。而且,汉景帝这个调查的过程,搞得非常夸张。调查的人,可以说在从京城到梁王府的路上,络绎不绝。一波调查的人还在刘武家里,另一波调查的人,已经在路上了。

(刘武剧照)

汉景帝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夸张?

这个明显就是他要的结果。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严厉地打击刘武,让他不要对皇位有非分之想。当然了,由于窦太后护短,他不可能杀了刘武,但是却要彻底让他断了想获得皇位的念头。

经过这一波调查以后,刘武着实吓得不轻,不久,他就忧惧而死

由此可见,汉景帝所谓的要立弟弟为太子,不过就是要挖一个陷阱,等刘武往里面跳而已。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等)

4

方圆论坛在线

窦猗房出身低贱,乃是平民出生。吕后时期窦猗房入宫侍奉吕后。后来吕后又把窦猗房赐给了代王刘恒。吕后去世后,代王刘恒被奉为皇帝继承大统。刘恒就是之后的汉文帝。而窦猗房就是汉文帝的正妻被册立为皇后。之后窦猗房为汉文帝刘恒生下了两子一女。大儿子汉景帝刘启和小儿子梁王刘武。还有一个女儿就是长公主刘嫖。后来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刘启继位。而窦猗房被尊为皇太后。

和所有家庭一样,窦太后也非常的喜欢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刘武。皇位毋庸置疑是长子刘启的。但是窦太后为了弥补小儿子刘武。所以就赏赐给刘武大量的金银财宝。刘武建造宫殿的时候大兴土木。在窦太后的要求下。汉景帝刘启不得不赐予梁王刘武大片土地用来建造梁王宫殿。而且窦太后为了表示对小儿子刘武的宠幸。她在每次梁王返回长安的时候都强迫汉景帝刘启派出天子车驾迎接刘武。汉景帝因为孝顺,对于窦太后宠幸梁王的事情也就听之任之了。但内心对于梁王却十分的不耐烦。也十分的警惕。 毕竟梁王刘武威胁到了他的皇权统治地位。

当时汉景帝刘启没有后代。而窦太后又十分宠爱梁王刘武。所以总不经意的提醒汉景帝。想让他们兄弟相继。等汉景帝死后把皇位传给弟弟。汉景帝一直没有答应。但某一次汉景帝醉酒状态下糊里糊涂的答应了死后传位给刘武。当时窦太后和刘武都十分高兴。但汉景帝酒醒后却后悔了。汉景帝毕竟是皇帝也不能言而无信。就在这个时候大臣窦婴进言“汉法规定,帝位只能传给长子、长孙。陛下把皇位传给弟弟是坏了规矩。汉景帝一听就知道窦婴在给他台阶下。所以汉景帝很痛快的承认了错误。并且表示不会传位给梁王刘武。这也使得窦太后深恨窦婴。

后来汉景帝害怕迟则生变。所以迅速的任命了太子的人选想要绝了刘武的奢望。后来梁王屡次和汉景帝过不去给汉景帝下绊子。终于汉景帝忍不住想要诛杀梁王刘武的时候。窦太后又开始哭求不让汉景帝杀刘武。之后汉景帝虽然宽恕了刘武。但内心恨透了刘武。而刘武也害怕汉景帝对他下手。尤其在汉景帝平灭七国之乱后权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汉景帝虽然饶恕了他,但刘武每天也活在恐惧之中。后来梁王想要长久居住在长安准备耗死汉景帝夺位。并且长安有窦太后能护住他。但汉景帝看穿了刘武的想法。所以强制命令刘武返回封地。返回封地之后的刘武惶惶不可终日。最后病死在封地之内。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5

汉景帝在这个问题上口是心非。

汉景帝说过传位给梁王。第一次是表叔窦婴给搅黄了。结果是窦婴被姑妈开除窦家籍贯了。而且,非有诏,不得出入宫门。可见,窦婴为此付出的代价,要可以看出,窦太后是如何地爱小儿子。

第二次,是汉景帝废了太子刘荣后,还没有立太子,汉景帝的身体又不好。窦太后这时出于两人两种考虑,一是为国家,国家要一给强壮的皇帝以保护国家安全。二是为了窦太后家的利益。所以,又提起立梁王王储君的事。

汉景帝自然不同意。但是,他在母亲面前不敢直接说不。每一次都是敷衍了事。但是,这一回敷衍不下去了。汉景帝回到宫里,对袁盎说,太后所言商道周道什么的,是什么意思啊?袁盎说,商道亲亲,立兄弟。周道尊尊立儿子。陛下明年了吗?太后让陛下百年后,把皇位传给梁王。

汉景帝老大不乐意。问他的内朝智库们,那怎么办?袁盎说,陛下莫慌,小臣去见太后。

袁盎是给通经术的人,对以往的历史有深刻的研究。他对太后说了一通宋宣公关于废立的事情。认为国家的大乱是宋宣公一手造成的。祸祸五代,把家里的人的带到了灾难性的生活中。窦太后一听,有道理。于是,再也不提立梁王为太子的事。

梁王看到朝廷对他的态度冷漠,回去就认为是大臣们说服了他母亲。于是,梁王就派人杀了朝廷十多个大臣。汉景帝怒了,要查凶手。一追查,问题出在梁国。梁王不得已交出公孙诡们。从此,梁王倍受冷漠,不久发病死了。

这样的事情,汉景帝有几个儿子,他为什么有个弟弟来继位?他不能,因为汉景帝压根儿就不同意梁王了接班。梁王死后,周亚夫也跟着死了,胶东王刘彻回长安,成了皇太子。

6

汉景帝在历史上确实曾许诺传位给弟弟梁王,但是最后却不仅仅是反悔,更多的是提防,为什么呢。

汉孝景皇帝刘启,是汉朝的第四任皇帝,是汉太宗孝文皇帝 刘恒和孝文皇后 窦漪房的长子,也是古代人所称的嫡长子,他有个亲姐姐,汉朝的第二任长公主刘嫖,有一个亲弟弟,梁孝王刘武

由于汉朝立国就有外戚势力强大的传统,故历任皇后都是比较强势的,孝文皇后窦漪房便是如此,在西汉的历史上,如果吕雉是第一,那窦漪房就是第二,她跨历三朝,经过了汉文帝,汉景帝,以及汉武帝建元朝的六年,从汉文帝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到汉景帝的削藩诸侯,平定七国之乱,间接推动了最后的汉武盛世。

就是这样一位老太太,虽然她很忠于大汉王朝,但是她最喜欢的确是她的小儿子,以前她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是自从她的长子刘启登基以后,这一切就表现出来了。

但是在以孝道治天下的汉朝,皇帝一般上是不会逆着母亲的意思的,更何况是牛逼的窦漪房,从文帝朝开始,窦家的势力就一直不弱,孝文皇帝刘恒登基以后,由于要对抗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只能大力扶持他的母亲薄家的人,以及他当时的王后窦漪房窦家的人,但是事实证明,还是窦家的人相对来说更有才气一点,比如后来在七国之乱时镇守洛阳的窦婴,所以这一切都给了刘启成为大汉朝下一任皇帝的助力,果不其然的是,在文帝从代王变成皇帝以后,先王后的四个儿子先后病逝,刘启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太子,所以这也奠定了窦家在汉朝的势力基础。

交代了这一切的背景因素,接下来就说说几点,为什么汉景帝刘启要说传位给梁孝王刘武了。

第一点,七国之乱时,梁孝王所在的睢阳,是函谷关的要冲,守住了睢阳,也就挡住了吴楚联军北上的步伐,所以汉景帝要用这个当诱饵,让刘武为他拼命

第二点,太后窦漪房的压力,窦太后掌握了一大批老臣,也是朝中势力中最大的一股,汉景帝不可能总是逆着她的意思,也不可能和整个朝臣为敌,即使那是他的亲生母亲

第三点,战后刘武功劳很大,尾大不掉,刘启非常的无奈

说完了为什么汉景帝说了这个话,大家就会发现这不是他自己的初衷,有太多的不得已,所以说他后悔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手段,他并不是真心的想立刘武为皇太弟,接下来说为啥反悔了,哪些迹象:

首先,战后刘武虽然尾大不掉,但是朝中还是有周亚夫制衡的,但是刘武莽撞行事,串联朝臣,还刺杀大臣,汉景帝已经非常恼火

其次,由于七国之乱的发生,已经充分说明了典章制度不明确,大家都觉得自己有资格当皇帝,所以要明确传承关系,也就是子承父业

第三,人年纪大了,总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承自己的基业,毕竟大汉的江山也倾注了刘启近三十年的心血

说到这里,大家就发现了,汉景帝其实并没有真心实意想立刘武为皇太弟过,更多的是手段,为了稳固江山,皇帝有一些手段是很正常的,亲兄弟还明算账,有些人说汉景帝为人阴险毒辣,其实不然,一个帝王,不可能做一个和事佬,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和事佬当皇帝,天下反而容易大乱,等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之时,受苦受难的还是天下苍生,无家可归的还是各族百姓,所以这样的帝王,才是稳固天下的,才能让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7

首先,汉景帝根本没有答应窦太后

虽然窦太后非常宠这个小儿子

梁王仗着母亲和哥哥的纵容

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想他要是当皇帝会有多少大臣反对


景帝立太子前,一次与梁王一起宴饮,曾经不加思索地说:“我百年之后,传位给你。”梁王尽管推辞,也知道这并非皇帝哥哥的真心话,但是听了之后和母亲着实高兴了一番。所以,景帝废了栗太子时,窦太后就想立梁王为继承人。袁盎等大臣力阻,景帝也是反对的。

8

因为他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比汉景帝先死

首先来看看汉景帝的弟弟是谁,汉景帝的弟弟就是梁孝王刘武,史书上记载,汉景帝和他的弟弟刘武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而窦太后的另外一个女儿是馆陶公主,这是一个在文帝,景帝和武帝年代都非常出名的一个公主,她的女儿就是著名的陈阿娇

窦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比较传奇的一个太后,他对待自己的儿子非常好,非常喜欢自己的儿子,而作为窦太后的小儿子的刘武,窦太后更是喜欢,所以在景帝登基的时候,景帝就对太后说,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刘武,因为当时景帝还没有太子,虽然景帝在一次宴会上说把皇位传给他,但是很多的大臣听说后都不同意,窦太后也没有办法,所以就慢慢的搁浅了。

七国之乱的时候,梁孝王刘武因为破敌有功,所以被特留在京城,不用去封地,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景帝废除了太子,所以这时候梁孝王刘武就看到了机会,但是大臣袁盎等人反对,所以梁孝王刘武就派人刺杀他,就在梁孝王刘武得意的时候,有人告发,所以景帝就慢慢的疏远了梁孝王刘武。

梁孝王刘武离开京城以后,不多久就死了,他什么时候汉景帝还没有死,所以说黄位根本不可能留给他。

喜欢的话可以点个赞,加个关注!

9

汉景帝为何会答应传位给他弟弟刘武,一是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都是子承父业才上顺天意,下和民情。二是因为当时汉景帝跟刘武一起喝酒,席间刘启说了这样一句话:“千秋万岁後传於王”。虽然是刘启酒醉之言,但这也是一种信号。窦太后因喜爱刘武也极力主张刘武将来继承皇位。窦太后听闻此事之后,也很是欣慰。这也是后来发生“七国之乱”的时候梁王积极平叛的原因,可是搞定了“七国之乱”之后汉景帝就反悔了。我觉得汉景帝压根就没想把皇位传给他弟弟,看似酒后失言,其实也是为了巩固自己地位,拉拢自己的弟弟为自己卖力,利用完了之后再找机会打压刘武使之放弃当皇帝的念头。

10

学霸也谈不上。不过纵观历朝历代,唯有清朝的“上书房”制度最为严格,也最为完善,所以清朝的皇帝自幼都能接受最好的教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