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孔子周游的这几个诸侯封国都位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北方,本身方言差距都不大。

第二,春秋战国时期是以周天子为中心的诸侯封国。孔子周游打交道的至少是士族大夫有文化的鸿儒,当然会说雅言官话。

所以他们不存在方言问题!

长江以南在古代属于蛮化之地,后来的百越之地。《汉书》记载的“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百越”并不是确数,不是说真的有一百支越人部族,而是泛指,意即“多”的意思,与古人在遇到数目较多时习惯用“百”、“万”来泛指。

不同越族相互之间也是鸡同鸭讲的方言,传承到今形成了吴语、粤语、赣语、湘语、闽语……他们南方都相互听不懂,更何况是北方人听不懂南方话呢。

最佳贡献者
2

大家好!我是霞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关心有趣文史知识,右上角关注霞客哟~

一是有官话,即所谓雅言。士阶层要学官话,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文凭。如孔子编纂《诗》,就是教材,不仅可以当普通话教程,里面的词句还能直接拿来用。

而我相信不仅孔子,许多以教书著称的子都有一套普通话密卷。因为他们的学生是要周游列国投简历的。苏秦张仪纵横列国,一泡屎的工夫就能骗一颗相印回来,像极了创业项目ppt骗风投。这里面辩论技巧固然有之,但官话说得好的因素应该也要考虑到。

这个官话大概是以天子所在地为标准的。画风大概是:俺今个给恁说几条计策,恁看中不中。

第二嘛,入乡随俗,学习本地方言,这也不算难。何况强势诸侯连周天子都不鸟,还说甚么周天子的鸟话。也许到了秦国画风就变成了:额给你赊,这个边法,肯定是要边滴。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欢迎在评论里留下你们的看法,一起探讨

3

朋友,我读书也不多,但是我们可以设想,古人当年遇到的何止是方言的问题啊!所以今天我们要感念秦始皇,是他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此举为我中华数千年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曾到过全国各地,无论各地的方言再难听懂,但只要对方用笔一写,我们便能沟通交流。

伟哉!秦皇汉武!

4

所谓的周游列国,不是周游世界,而是周游诸夏而已。

诸夏就是诸位华夏,既然都是华夏,那讲的自然都是华语。华语有方言之分,但彼此之间差别不大,就像齐语和鲁语的差别,就像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差别。济南方言跟曲阜方言交流是没有障碍的,郑州方言跟武汉方言交流也是没有障碍的。

楚语也叫西南官话,跟中原话腔调不同,但是彼此之间完全能听得懂。

很多人以为是四川话影响了湖北话,实际上不是的,实际上是荆楚话影响了云贵川。云南的城市为什么有叫楚雄的,这都是有原因的。

在春秋战国,也不是谁都能周游的,没两下子,没点“硬货”,那是行不通的。作为策士,作为说客,对方言没有研究那是不行的。就像现在的外交官,不懂几门外语,没点语言天赋,那是不能胜任的。况且研究方言,比研究外语那是容易的多。

现代有普通话,其实古代也有,只是叫法不一样。清朝叫京语,明朝叫正韵,汉朝叫通语,周朝叫雅言。现代的普通话普及了,而古代的普通话没有普及,只是高级知识分子、大商人大富豪和公务人员会说,还有京城附近的一些人会说。

当年鲁、卫、晋、韩等国,开国者都是亲兄弟,亲叔侄,语言都是一模一样的。

虽然分家了几百年,口音有变化,但是能变到哪去?何况还经常上朝,经常礼尚往来,隔段时间就要碰面,保持着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礼仪等多方面的紧密联系。现在吴语跟西安话差别很大,但是在周朝没那么大,吴国的开国者是周文王的大伯二伯,都是一家人。夫差北上会盟的时候曾自豪的说“姬姓我为伯”。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