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

作为统治阶级的代言人老子,是一个典型溜须拍马之人,老子说:以无事而取天下是最高的道德,就是做事业也要以之为最高道德标准。这也就是最高的政治哲学,也是最高的谋略。

中国的历史,是讲究无事取天下的,这些文人墨客总是拿老百姓愚弄,怕老百姓造反。这就是读书人与没有读书人之间的最大区别。用这样的方法取得天下,是历史上取天下的标准,也就是以无事来取天下。所谓的“无事”就是只要求自己行为的功德成就,道德的成就;不是以谋略,不是以手段,不是以有为的功业来取天下。所要求的,仅是自己内在的圣人之道。虽众望之所归,那是余事,不是本事;本事就是本分的事,就是学道,学习如何完成一个圣人之道。“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以力量功业打下来的天下,是有事取得的天下。所以,秦汉以后的中国历史而言,都是有事取天下的。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

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最佳贡献者
2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

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第四十八章:“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三句话要联系在一起去解读:

最贤明的君主是被民众“忘”掉他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最高明的君主是顺应规律而不刻意的有所作为的,这样的不去搅扰人民的状态的才是安定稳固。

3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无事,就是不用其他武力手段,即用道德修养。用儒家的话解释就是用“王道”,推行仁政,而不是用“霸道”、武力。

有事,意思是不用道德感召,用武力等手段。

整句意思是取天下常常用道德手段,如果用非道德手段(如武力、霸道等),就不值得取天下。




4

句出老子《道德经》第48章。

作者老子,春秋时人,名李耳,又称老聃,道教创始人,后人与庄子合称“老庄”。

《道德经》是一部宣扬以德治国的哲学论著,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81章,5000余字。《道德经》以道德为纲宗,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和养生之道,通篇以政治为旨归,成“内圣外王”一家之学。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一句,集中反映了老子“以德为王”的王道论。

他说的事,指的是谋略和手段。他把“无事而取天下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主张通过学习得道,即内外兼修,而不是以谋略以及手段,建立功业取得天下。所以,想取天下,一个人要做的事,就是通过学习完成自己的圣人之道。把众望所归视为“余事”,就是意外收获,而不是“本事”,即本分内的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是说靠武力形成霸业,以战功争得的天下,不是真正取得了天下。虽然也是一种成功,但不是以德服人,表面上以王道做号令,实际上仍属于霸道,不能归附人心。

《道德经》里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有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和“各扫门前雪”的糟粕,更有和与治的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5

这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体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其一,可以看成是消极被动的保守主义,比如老子曾经说的,“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取天下常以无事”,就是“无为”,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别来回折腾,无事生非,朝令夕改;越是“无事”,老百姓越高兴,老百姓高兴了,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

这是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比这个就积极多了——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没有准备好,不了解对方时,不打无准备之仗”。

举个例子。抗击新冠病毒有个提法,叫做“群体免疫”,其实就是老子的“无为”——反正人类拿新冠病毒没有办法,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比如让60%的人口“自然”感染病毒然后“自然”获得免疫力,这是“无为”(无事)。

当然,这里的“无为”(无事)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了解新冠病毒以前,不了解它的传染途径、不清楚它攻击的靶器官之前,可以观察一段时间,收集足够的数据以后(尸体解剖)再积极研发疫苗和选择用药,更加精准施治,有的放矢。

因此,“取天下长无事”(无为)本身就是辩证法——无事,不是什么事都不做,如果新冠疫情来了,什么事儿都不做,那是等死;

不过,即使是“群体免疫”,也是要“有事”(有为)的,比如将老年人隔离起来,将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隔离起来,让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去获得自然免疫力。

还有一个例子。比如美国政府自己在疫情初期不作为,以致疫情蔓延止不住,这时候美国政府不去检讨自己,反而“无事生非”甩锅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这就是“有事”(有为),就是“乱作为”,这样能够“取天下”(获得抗疫胜利)吗?所以说“不足以取天下”。

6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句话是出自老子《道德经》第48章上的一句话,是讲治国理政的哲学问题,这是从很高的层面上对当政者

开导劝解的话,语气委婉,富有哲理,含义极为深刻。那意思是说作为统治者一定要切记,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要把不扰民作为自己理政的一个重要原则来实行,这样你会得民心。就是用白话文来讲,掌权者做什么事儿都要以不扰民为前提,假如经常用各才行种各样的事情或者以公事为由,侵扰当地百姓,用苛捐杂税或摊牌的方式等侵害百姓利益,那就不配做官理政了,就不是一个好官了。这里讲的是以人为本的富有纯朴哲学管理理念,你就是有事儿,理由也很充足,也要十分谨慎,尽量不给当地人添麻烦,这样当地百姓才会尊重你,即使你有事儿需要帮忙,人家也会真心实意过来帮你,为你出力,百姓也会拥戴你的。

7

要想天下得到治理,要遵循“无为”之道,不去人为的生事,发布的政令越繁多,民众越会不厌其烦,天下反而生变,得不到心中预想的那种治理。

此句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老子认为“政教礼乐之学”足以让人心智产生机智巧变,这样容易戕伤本来的朴实状态。为政的目的在于使民众“自化”,而各安其业,老子要走“为道”之路,减少私欲妄见,返朴归真。

本章是对“为学”的贬抑和对“为道”的褒扬。“为学”是求外在的别人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累积越多,越会让丧失自己的本真;“为道”反而能透过事物未分化的本质状态而直观体悟,从而能够让人达到一种虚静的心境,这种情况体悟的越深,越会让人减少私欲妄见方面的思想与言行,最后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有道之人治理天下,没有私欲妄见,以老百姓实际需求来实施政令,使天下人心向善,过着清静朴质,纯任自然的生活。

8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语出《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这句话是在告知世人应该怎样取天下才能合乎道义,顺乎民心,才能长久。

天下乃神器,所以无论古今,能得到天下者,应当是那些以救天下为己任,以造福苍生为己愿的圣人贤士;如果是以自己的私欲之心,或是依仗自己的力量去取天下的人,那么将不可得。所以一个真正体悟大道的人,他会以道德仁义去取得天下,比如古时候的尧、舜、禹,这些圣人就是榜样,他们不但取得天下,又取得天下人民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取得天下。

如果像历史上秦始皇等诸多暴君一样,以自己的私欲作为,依靠谋略和武力夺取天下,并将天下据为己有,视人民为奴隶,作威作福,骄奢淫逸,这种作为,不但使人民痛恨,也使天地神祇不悦,所以像这种取得天下的方法,是不足以效法的,当引以为戒,夺取来的天下,也会很快失去。

9

《自由体诗》

——(乱世取天下,必以有事,乱世以无事取天下,必为笑话)

邦基未乱自无事,王道当行世乱时。

取之平和人言好,得于凶险杀气炽。

杀气炽,英雄直,刀枪箭戟敌必死。

乱世无为取天下,令人大笑笑老子。


10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大意是:如果能够做到无为,那么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

取天下,不是以手段,不是以谋略,不是以有为的功业来取天下,而是以无为的方式获取天下。

以力量功业打下来的天下,是有事取得的天下。

有事取得的天下不足以服人。

以得服人者王,以力假人者霸

王道还是靠政治道德

以无为的方式获取天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