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希特勒在自杀前,对部下说:胜利一度离我们很近,唾手可得。

希特勒并没有瞎说。

当时希特勒入侵苏联,曾经有着非常好的机遇。

在莫斯科会战,德军一直占据上风。

当时德军进攻部队高达170万人,装备13500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

苏军因为一连串的损失,此时只有110万人,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



然而,苏军采用了正确的战略,开始坚决防御。

以10月为例,仅仅数日之内,莫斯科方面组织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发动60万人围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三道防御工事,其中妇女的数量占了四分之三。 到10月末,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修筑了3800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

德军全力进攻,然而伤亡很大,进展缓慢。

此时,老天也帮助了苏联人。

11月开始,莫斯科开始出现暴雪天气,野外积雪厚达1米。

德军没有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经验,一时间部队的进攻速度严重减慢,还出现大量的冻伤冻死。因为严寒的减员,和战斗伤亡差不多。


即便如此,11月德军中央集团军群51个师仍然在全面攻击。

此时苏军实力仍然是较弱的,如果全面防守未必坚持得住。

然而就在德军全面攻击的时候,苏军突然出人预料的发动反击。

德军仓促中招架不住,败退下去。

此次战机失去后,苏军开始源源不断的增援。德军随后又有突破,但实力已经无法吃掉莫斯科的苏军重兵集团。

由此,莫斯科战役失败了。

当然如果德军能够击中更强的军力,或者妥善准备冬季作战的补给和装备,就很有可能获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



苏联如果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又会损失一百万以上的军队,更导致莫斯科以西所有地区崩盘。

随后德军只要稳住局势,向南进攻,占领斯大林格勒地区,进而突入高加索,就会彻底切断苏军的石油来源。

那么,丢弃了欧洲部分,没有石油的苏军,恐怕只有签订投降条约一条路了。

此时日本很可能来捡便宜,同时攻打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那么,最终苏联就会沦落为西伯利亚地方政府。



苏联覆灭以后,德国等于独霸了欧洲。

整个欧洲的实力,当然不惧怕美国,更别说英国!

最佳贡献者
2

二战德国离最终胜利就像隔着英吉利海峡,始终无法跨越!

用后世人的眼光来看这场战争,德国犯了三个致命失误:一小瞧了英国人的抵抗决心,二低估了苏联红军,三高估了自己。咱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小瞧英国

40天灭亡法国,让希特勒自信到以为很快就能让英国退出战争,如果是张伯伦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德国空军,英国很可能会跟德国和谈,但是希特勒偏偏遇上了抽着雪茄的丘吉尔。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在丘吉尔的领导下顽强抵抗,不论是大不列颠的空战还是德国的狼群封锁战术都被英国硬抗了过去。这让德国在无法迫使英国投降的情况下,开启了两线作战,失败早已埋下伏笔!

希特勒轰炸英国时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没能解决英国的雷达战;二是没有继续轰炸英国飞机场和指挥中心,转而去轰炸伦敦。



二、低估苏联

1939年底爆发的苏芬战争,苏军的“拙劣表演”,让希特勒认为苏军内部已经腐朽、战斗力低下。

我们只需要踢开门,里面腐烂的结构就会垮掉——阿道夫希特勒

在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之前,德军对苏联军事实力进行过评估。德军认为苏联红军有6000架飞机,10000辆坦克;而实际上苏军飞机超过15000架,坦克超过25000辆。德军的评估远远小于苏联的实际军力,在开战之前德军就没弄清楚对手的实力。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全面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三路大军齐出。作战初期德军势如破竹,一路呈现碾压的态势。开战头半年,苏联红军损失就超过400万人,这种巨额损失搁在谁身上都得完犊子,可是这对苏联来说只伤筋不动骨。苏联有约2亿人口,兵力充沛,有广袤的土地,极大的战略纵深,充足的战略资源,战争潜力非常恐怖。四年卫国战争苏联动员了超过3000万人,仅在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到1942年4月底就动员了超过1500万人。而反观德军,纵观整个苏德战线,德军一线作战部队总数从没有超过350万人(不包括仆从国)。苏联相对德军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可以用人海战术不计成本的消耗德军。



从装备情报上看,德军在战争发动前,居然不知道苏联有T34这样一款神器,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T34能对三号、四号坦克形成巨大优势。在虎式跟豹式未出来以前,德国的坦克正面刚不过苏军的T34,更让德军绝望的是在1942年T34年产量超过1.2万辆。而等到德军紧急赶制的虎Ⅰ坦克参战时,时间已经到了1942年的12月份,德军在战场上的形式已经发生逆转,最关键的虎式坦克月产量仅有25辆,完全跟不上前线的消耗。

可以说希特勒大大的低估了苏联的实力。

三、高估自己

整个二战,德国几乎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欧洲列强,所谓双拳难敌四手,他太膨胀了!



咱们通过数据对比一下,以1940年为例:德国经济总量561亿美金,人口7000万(包括奥地利和捷克),面积55万平方公里,钢产量2100多万吨;苏联经济433美金,人口1.91亿(包括波兰),面积2200多万平方公里,钢产量1800多万吨;美国经济总量1000亿,人口1.3亿,面积930万平方公里,钢产量6000多万吨。整个二战德国生产了4.6万辆坦克,美国生产了8.8万辆坦克,苏联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其中有7万多辆被摧毁。如果德国有7万辆坦克被摧毁,它能生产回来吗!怪就怪德国的空军是一支战术空军,缺乏远程战略轰炸机,没能力对苏联后方的工业造成毁灭性打击,这也说明希特勒并没有认清自身的实力。



二战德军能够纵横欧洲,主要依靠超前的战术理念——闪电战。苏德战争初期,德军运用“闪电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然而随着德军装甲部队的深入,战线逐渐拉长,后勤补给跟不上,前方的装甲部队往往要在原地等待三四天,后方的石油以及步兵师才能跟上来。闪电战没有石油怎么行,装甲部队没有步兵配合怎么玩!显然战线越长,“闪电战”越乏力。很多人说二战德军已经实现机械化,实际上德军达到机械化的仅仅是担任“闪电战”的装甲部队,后方的步兵师还都是“骡马化”。可想而知,这行军的速度。如果遇上苏联的雨季,那漫长的战线就成了德军无法跨越的洪沟,大后方的物资遥不可及。再加上斯大林在西线实行焦土政策,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通通焚烧,不听从的直接枪毙。德军很难再从占领地获得一丝补给,“闪电战”已经名存实亡。德军最大的战术优势已经终结,进入持久战的德军必输。



所以二战德国离胜利遥不可及,就如那无法跨越的英吉利海峡一样遥远!

我是铁血军史1927,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足欢迎补充!同时欢迎各位战友关注我!

3

如果希特勒能取得“台风”计划的成功,那他就赢定了。

“台风”计划是苏德战争开始3个月的时候,希特勒命参谋部制定的一次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的计划。

在这个计划里,希特勒认为只需要集中180万大军,将莫斯科正前方的苏军分割包围一举歼灭,然后大军迅速攻占失去屏障的苏联首都莫斯科。希特勒估计,在入冬之前,德军就可以成功占领莫斯科。他还认为,当莫斯科被占领后,苏联就会崩溃,被迫向德国投降,这样战争就结束了,整个乌拉尔山以东全变成了德国的领土,这里生产的粮食、石油、钢铁还能支持德国接下来的战争。不过,只要苏联投降,欧洲就真没用一个国家能阻止德军前进了。而且,作为当时苏联的政治、工业中心,如果莫斯科被占领,苏联也就失去抵抗的意志和力量了。

(大战前的莫斯科街头)

如果征服苏联,德国很可能兵分三路:一路往东南下印度;一路往西渡过英吉利海峡占领英国;还有一路向南,支援隆美尔,解决掉北非的英军。如此,希特勒将会彻底征服欧洲,并统治半个世界。

所以,“台风”计划成功与否,是希特勒成功的关键,苏联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苏德战争刚爆发苏军就损失了300万人,德军的攻击速度之快让苏联纵然有庞大的国土也显得不够用。当德军逐渐接近莫斯科的时候,苏联全国是非常恐慌的。而对于斯大林来讲,他也面对着极难的选择。此时莫斯科城中尚有数十万大军,但如果外围苏军被肃清,凭借这些士兵肯定难以抵挡。那么,苏联的高层应不应该撤出莫斯科前往大后方,提前撤离会不会更加引起百姓的恐慌情绪,从而让他们失去与德军作战的勇气?

斯大林经过深思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与士兵们留在莫斯科!

可以说正是这个决定,才让战争的天平向苏联倾斜,也让希特勒距离胜利又远了一步。

斯大林亲自坐镇莫斯科,使城中人们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并且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着这场对苏联来说生死存亡的会战。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照片中的人们是被动员起来的莫斯科妇女,她们正在修建工事,此时虽然德军已经逐渐逼近这里,人们的脸上不仅看不到恐惧反而洋溢着笑容,因为她们有必胜的信念,有时候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对手的强悍不足以证明胜利一定属于对方,反而会激起真正强者的斗志。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汉匈战争就是如此,当时匈奴和汉朝都处于极盛时期,两大帝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爆发了长达百年的战争。最终,强悍的匈奴人被驯服,汉朝从此成为历朝历代推崇的偶像。因为,在击败匈奴人的时候,汉朝的民族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整个国家朝气蓬勃。就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二十四史唯有汉书可以下酒!

我想,汉朝人在走向战场对抗强敌的时候,脸上应该就是带着这样的自信吧。

(著名的红场大阅兵,士兵们荷枪实弹通过红场随即加入到对德作战)

希特勒在看完“台风”计划后,认为入冬之前就能占领莫斯科,此时已经进入秋天,也就是说,希特勒认为最多3个月就能拿下莫斯科。德军的统帅们虽然没有希特勒这么乐观,但也普遍认为到1941年底占领莫斯科是没问题的,因为他们错估了苏军的兵力。在他们看来,苏军只能集结200个师保卫莫斯科,实际上这次苏联拿出了360个师。

(陆军上将哈尔德是莫斯科战役的德军指挥官,他对前线的苏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于是,由于德军的轻敌,导致在这次战争中准备不足,结果被打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彻底击碎了德军赖以成名的闪电战术,同时给苏联以喘息之机,也让苏联有了战胜德国的信心,所以,虽然此后苏军在战场上又遭到了多次战败,但再也不会恐慌,而是以铁一般的意志与德军较量。

于是,希特勒距离胜利渐行渐远,最终失去了一切!

以上

4

二战初期的的德国是十分厉害的,德国凭借自己精良的武器装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士兵们高昂的斗志等因素,在一个多月就让欧洲强国“法国”投降。其实,德国赢得最终胜利只差那么一点点,差就差在和轴心国盟友的交流上。

德国的轴心国盟友之一意大利。意大利墨索里尼经历战争惨败之后想要征服希腊,而这时需要德国的帮助。于是德国参与了并无意义的战斗中。并且由于和意大利的战略不统一,导致德国本可以在1941年的冬季前占领莫斯科的计划没有实现,相反,对苏联的进攻拖延了2个月的时间。日本也是轴心国。而当时日本不顾一切想要偷袭珍珠港,并且根本就没有与德国进行商量,最终把战争潜力巨大的美国也给牵扯了进来,从此彻底改面了盟国与轴心国的实力对比。强硬的日本没有答应美国的条件,也没有选择继续拖延,致使美国立马对德国进行宣战,并且表示全力支持苏联和英国。

其实,当时德国在研制原子弹,但是由于盟国一些事情的干预,导致原子弹没有首先研制出来。如果德国当时研制出了原子弹,那么凭借希特勒的性格,他一定会去使用它,并且使用在英国或者苏联的身上,这样就十分有可能逼迫他们投降,那么二战的结局就会不一样。

战争的胜利不单单是靠军事武器,同样,也需要凭借强大的后勤,而这正是德国的劣势所在。同时,由于它与轴心国的牵扯,致使没能取得二战的最终胜利。

5

可以肯定的说,德国距离胜利,很远,很远。

一:从经济实力分析

1938年,德国开始吞并奥地利等地区,那么当时的主要列强经济实力如何呢?(占全球gdp百分比例)

美国:28;苏联:18

德国:13;英国:9

法国:5;日本: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德国可以打败法国,英国,但是打苏联就非常吃力了,打美国更加不可能胜利,美国国力是德国2倍多。

二:从人口因素

1939年

英国人口4600万,法国人口4200万。 苏联人口1.51亿,美国人口1.31亿,日本人口7900万,德国7200万-8000万,从中可以看出德国比英国和法国都多,但比美国和苏联少,人口甚至只有苏联的一半。1:1条件下,德国是打不过美国和苏联的。



三:从各国面积看,不算殖民地(平方公里)

德国:37万,苏联:2200万

美国:930万,英国:30多万

法国:50多万

从中可见德国的面积很小,战略纵深优势太小,是打不起持久战的

四:从军事实力看

德国巅峰时期1600万,

苏联巅峰时期1200万

美国巅峰时期2000万

英国、法国都在几百万左右,从军队人数看,德国可以碾压英国和法国,但是打苏联优势不大,甚至很吃力,至于打美国,基本没什么胜算,更何况美国和欧洲之间还有大西洋。至于各国的各种武器装备,相差不是不大,因为他们都是列强,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前期,已经打了很多次战争,彼此实力相差不是特别大,可以忽略不计。

从以上因素可以看出,德国的综合实力比英国、法国强,略优苏联,但比美国差很多,所以,德国可以击败英国法国,会和苏联胶着,会被美国击败,如果遇到英法美苏群殴德国,德国必败无疑,事实结果也是如此。

6

德国与胜利的距离就差一座莫斯科城!

毫无疑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大事件之一,而二战中的德国在战争前期所表现出的战斗力,更是值得我们警醒和学习,德国在战争之初,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欧洲,集中兵力对欧洲的很多国家发动闪电战,吞波兰,灭法国。气吞八荒,横扫四方。一时间,欧洲大陆成为了德国唾手可得的肥肉。

而位于东欧的大国——苏联却天真的以为凭借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以置身事外,德国不敢对自己用兵。这一点和英国倒是很像!然而,随着希特勒的一个决定,彻底的改变了二战时期欧洲战场的历史进程,不仅成功的将苏联卷入到了战争的泥潭之中,同时希特勒的这一行为也为德国日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尽管苏德战争的前期,准备充分的德国故伎重演,凭借着上百万军团的快速推进对苏联也采用了闪电战,屡试不爽的闪电战再次给希特勒带来了惊喜和信心,短期内便将苏联最为重要的经济人口工业密集的地区和城市摧毁并占领,并继续将战争的战火推向苏联的心脏——莫斯科!苏联岌岌可危!

因此,莫斯科保卫战的胜负直接决定着二战欧洲战场的东部战线的形势,同时也决定这德国是否能够站稳在欧洲的脚跟,进而进攻亚洲地区和美洲地区,然而战争形势变幻目测。

斯大林面对德国的进攻,展现出了一个领导人该有的大无畏精神,鼓舞士气,在如此危机的时刻照常举办了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阅兵式过后,这些苏联士兵便马上开赴战场,参加到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战争之中。

也许是上帝眷顾了苏联,更是要让膨胀的德国尝到失败的味道!天时地利人和仿佛都选择了苏联,莫斯科保卫战在艰苦的环境中打赢了,同时削弱了德国的军事力量。战争的天平开始倾向反法西斯联盟这边。

因此,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离胜利最近的时刻,同时也成为了德国由盛转衰的拐点!

大家认同我的这一观点吗?欢迎关注评论,大家一起交流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7

希特勒在自杀前,对部下说:胜利一度离我们很近,唾手可得。

我想希特勒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心里有一个前缀没想给加上。这句话完整起来说可能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先不去进攻苏联而是英国,那胜利一度离我们很近,唾手可得。

值得庆幸的是,在历史最关键的时刻,上帝给希特勒搬动了道岔……

希特勒一直想争取英国人的夙愿,让日耳曼人联合起来征服世界的构想从敦刻尔克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失败命运。

8

德国不可能打赢二战,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德国距离胜利要多近有多远。

很多对二战有一些了解的朋友,都会好奇当初德国的错误决定:如果敦刻尔克的时候坚持进攻呢?如果在攻打苏联之前先登陆英国呢?如果提前在苏联入冬之前准备棉衣呢?如果希特勒集中力量进攻莫斯科呢?如果德军提前在诺曼底部署防御呢?这些选择如果选对了,德国能不能打赢二战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希特勒就算这些决定都做对了,德国也还是不可能打赢二战。

很多朋友想的都是,德国二战战败,是不是因为运气太差,做了太多错误决定呢?

其实你反过来想想,德国能把战局扩大到二战那个规模,不是因为德国运气太差,恰恰是因为德国运气太好!

如果在希特勒刚刚崛起的时候,英法就按照巴黎条约的规定严格打压德国的话,希特勒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如果在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和其他邻国的时候,英法不是采取绥靖政策而是坚决打击德国,德国也是没有机会的。

如果德国闪击波兰的时候英法没有打一场“静坐战争”,而是主动给希特勒一记背刺,德国也是没有机会的。

如果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斯大林没有出现战略误判,过晚估计希特勒进攻的事件的话,早早进行全面总动员,苏联根本不会给德国留下一点机会。

德军能够在二战中把战争扩大到整个欧洲,一次次的军事冒险能够成功,主要是拜盟军阵营一次次的优柔寡断和战略误判所赐。如果盟军阵营能够一直对局势有着清醒的判断,德国根本不可能撑到1945年!



但是我们还是要讨论上面的几个问题,如果希特勒几次判断都准了,德国能赢吗?

德军在敦刻尔克坚持进攻的话,英国会投降吗?

答案是否定的,丘吉尔后来所说的“如果敦刻尔克的人没撤回来,我们只能用童子军保卫英国”,这句话更多是对自己功劳的吹嘘,敦刻尔克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实际上,仅仅是英国,就在二战中前后动员了超过一千万人,巅峰时期在役兵力超过六百万人,而敦刻尔克的英军,只有三十多万人而已。

对于当时尚未完成动员的英国来说,敦刻尔克很重要,但是对于整个战局而言,敦刻尔克还没有重要到影响大趋势的地步。尤其是丘吉尔抵抗意志非常坚决,敦刻尔克的英军就算被全歼了,英国也不可能投降。

如果德国在进攻苏联之前先登陆英国呢?

这个不是希特勒做不做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德国来说,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英吉利海峡虽然不宽,但也还是要坐船的。而德国想要登陆英国,缺乏最重要的工具——海军!

德国并非没有海军,而是德国海军跟英国海军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整个二战中,德国海军一直被人嘲笑为“存在舰队”,它的意义就只是存在在港口里。曾经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一出海就被英军围殴击沉,德国战舰在二战中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只能靠潜艇刷一刷战绩。

而潜艇显然是不能帮助陆军登陆的,希特勒曾经想要用空军消灭英国海军,但在空战中证明没有战略空军的德国完全做不到,所以德国想要登陆英国是不可能的。

如果德军集中力量进攻莫斯科呢?如果德国给士兵配发棉衣呢?

客观的讲,德国的台风计划和巴巴罗萨计划,从战术上看,的确是非常优秀的。各种机动穿插,包抄围歼,的确是战术杰作。

但德军的错误在于,过于高估了自己的战斗力,过于低估苏联的战斗力,也过于高估的苏联境内的交通条件。

德国的进攻计划基于一个设想:开战六到八周,苏联就会丧失大规模抵抗的能力,所以德军的后勤部门也只做了这样的计划。他们根本没想到后面会发生什么。

希特勒没想到苏联会死不投降,于是战线越拉越长,而苏联境内的交通条件又非常差,德国的补给部队还是骡马化部队,到莫斯科保卫战时期,德军已经完全供给不了前线部队了。

苏联入冬时,德国并不是没有棉衣,对于一个如此富裕的国家,准备几百万件棉衣不算什么。但前线糟糕的后勤让德军根本无法把这些棉衣发到每个士兵手里。

整个1941年的冬天,德军的非战斗减员也只有十万人左右,对于前线几百万德军来说,这个损失并不算伤筋动骨。冬天对战事有影响,但并没有到决定胜负的程度。苏联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坚定的战斗意志拯救了莫斯科,德国就是准备棉衣也没用,就是集中进攻莫斯科也没用!



如果德军提前在诺曼底部署防御呢?

在诺曼底登陆之前,虽然德军将领们都认为盟军会在加莱登陆。但希特勒本人却以一种惊人的直觉,认为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不过他后来没有扭过将领们的观点,导致德国没有把防御重点放在诺曼底。

但是诺曼底登陆时,德国已经完全没有了制空权,没有制空权的德军,就算是重点防御诺曼底,在给盟军更多杀伤之外,真的能够组织盟军登陆吗?要知道,在登陆当天,除了奥马哈海滩之外,其他海滩的盟军伤亡都非常少,几十几百人而已。

在退一步说,就算盟军诺曼底登陆失败了,也只不过是盟军不能在1944年6月登陆而已。难道盟军就从此老老实实当乖孩子了?盟军早晚要在西线登陆,随着德国在东线节节败退,灭亡是早晚的事,时间问题而已。

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说到底就是德国实力跟盟军阵营差距太大!

在二战刚开始的时候,各国的GDP是这样的:

德国 561亿美元 八千万人口

苏联 433亿美元 一亿两千万人口

英国 380亿美元 本土四千万人口

法国 390亿美元 人口近五千万

美国 超两千亿美元 人口超过一亿三千万

从这些硬实力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德国除了对法国和英国略有优势外,对苏美并没有什么优势。

而且德国虽然从GDP上看优于苏联,但由于体制问题,苏联的动员能力和集中生产能力远远强于德国,希特勒由于是民选政府,一直不敢总动员,到1943年才开始总动员,导致德国的生产力一直远逊于苏联。至于美国这个怪兽,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从实力上讲,英、法、苏、美,单独拿出来哪个,都可以跟德国打一个风生水起。如果只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单挑的话,德国还有胜利的希望,可是加上苏联美国两个怪兽,还四个一起打,那就是天王老子也救不回来了。

如果说德国唯一的希望,大概是提前搞出原子弹吧,可是德国没有战略投送能力,能不能吓住盟军也很难说哦~

9

二战时期,德国只要打败了苏联,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阻拦住德国陆军。说到德国的失败,还是在于德国希特勒的自大。希特勒认为只要集中150万大军,便能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消灭苏军,从而攻占莫斯科让苏联投降。

正是由于如此想法,德军根本就没有准备过冬的装备。那一天冬天无比寒冷,德军只能穿着单薄衣服过冬。即使如此,希特勒依旧不下达撤退命令。他在不停的敦促攻占莫斯科,丝毫没有明白前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面对德军巨大的威胁,斯大林没有选择撤退。而是选择坐镇莫斯科,这也是他高明之处。斯大林的丝毫不退,给予苏军莫大的信心。

倘若希特勒没有轻敌,莫斯科被德军占领,接着苏联投降,那么整个欧洲就会完全被德军占领。然后再回过头集中力量对付英国,英国显然不是德国的对手。在此之后,联合日本法西斯对美作战,那么世界是怎样还真的难说。

10

谢邀,我说说我的看法。


他们本可以毫无悬念地赢得了战争,而且在轴心国和盟国的大多数人都相信他们会取得胜利。1941年,苏军在无敌的德军下崩溃,英国人将从德国的封锁和轰炸中投降,这只是时间问题。


我相信他们会赢的,如果他们改变了一些致命的错误的话。在我的回答中,我只关注巴巴罗萨行动,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他们赢得了这场冲突,那么他们也会完成他们想要的一切,并赢得胜利。以下我说两点。


1. 在计划日期启动入侵


最初巴巴罗萨行动计划于5月15日开始,而不是在38天后的6月22日开始。其原因主要是德国在巴尔干地区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干涉,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在惨败后试图征服后者,并急切需要帮助。


如果意大利人选择不侵略希腊,或者至少等待他们的入侵,因为他们已经参与了非洲和地中海的几个战线,并且希腊证明对于轴心国的权力没有任何威胁,这将消除德国人需要介入。同样,对南斯拉夫的入侵也有可能等待,除此之外,它几乎没有花费两个星期的德国人伤亡。


如果在预定的日期内入侵,德国人可能会在8月下旬之前到达莫斯科的大门,而在秋季的洪涝灾害之前,这会使得前进如此艰难。如果莫斯科垮台,俄罗斯人在战争的其余时间将会更艰难。


2.善待当地人


事实上,德国人甚至不需要这样做,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撒尿,并且羞辱他们一路上的所有人。

当时德国在进入乌克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些国家领土时,德国人被视为解放英雄。波罗的海最近被苏军征服并被占领,乌克兰人在斯大林统治下几乎饿死。德国人如何迎接这些欢迎他们成为救世主的人呢?他们对待他们像污垢。因为这就是纳粹德国的意识形态所要求的,所以他们都是无足轻重的。


如果改变这两点,我相信德军是有胜算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