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没说,真的没说。我才没你傻呢。)

·

·

魏延有多厉害?豹眼认为没有人比魏延更厉害,谁也不行,除了刘备。

刘备有两个眼蛋子是他的命根子,一个是荆州,一个是汉中。

汉中是刘备用整个益州,举州之力换来的,比荆州下了更大的血本。刘备就把他交给了魏延,全军上下一片哗然,十分震惊。

如果有人比魏延更厉害,刘备咋没有任命他呢?

这是忠诚度、谋略、稳健、勇猛综合考虑的结果,魏延总评第一。

这好比是成都火锅,你很难说是哪一种佐料最好。但凑在一起,成都火锅就是不错。

诸葛亮很厉害,你让他扛着青龙偃月刀走两步试试?

由此可见,魏延很厉害,就不用多说了。

问题是刘禅感慨“魏延不死,蜀汉不灭”,这又是谁说的?出来走两步看看。

豹眼绝对不敢保证,没有人打不死他。

第一,如果诸葛亮认为如此,他为了蜀汉绝对不会杀他,而且会把大军交给他。

第二,魏延真的能有这么大的本事,他还会被马岱杀死?一个马岱都对付不了,还敢保证蜀汉不灭?魏延要上天哦。

第三,罗贯中老先生斗胆做了许多故事,但也没敢尝试着让魏延保证蜀汉不灭。

第四,刘禅根本就没指望着谁能保证蜀汉不灭。诸葛相父乐意去做,就做去吧。老子发狠说了,不听丞相的话,就直接废了他。刘禅敢说半句不许北伐的话吗?最多也就是怕丞相累着,劝他歇一歇再干,也不敢阻止哦。

丞相做不到的事,谁也做不到。魏延几斤几两,刘禅清楚得很。刘禅不说话,别以为他真的小时候吓傻了,心里有数。

姜维北伐、诸葛瞻抗拒邓艾,其结果刘禅心里早就清楚。既然你们要成名,就给你们机会,但结果不指望成功。

早晚就是这个结果,干嘛不听小黄门黄皓的,及时行乐呢?

刘禅咋会说出“魏延不死,蜀汉不灭”这种话呢?别侮辱刘禅的智商啦。

诸葛亮在,或许子午奇谋有一线希望;但诸葛亮一死,没有人做后勤保障,子午奇谋即便能成功,蜀汉也没戏。蜀汉反而是灭亡得更快。

无论咋说,诸葛亮选定蒋琬、费祎、姜维作为后事安排是正确的,起码会延续蜀汉的存在。

如果诸葛亮把大事交给魏延,早就玩完了。

魏延的确很厉害,但不足以改变蜀汉的命运,刘禅也绝不会指望他拯救蜀汉的命运。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问题并不准确,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没有提到刘禅或者其他人曾经感慨过“魏延不死蜀汉不灭”,而蜀汉末期的危局也不是魏延能解决的。

在网上确实流传着“魏延不死蜀汉不灭”这么一句话,不过有些说是刘禅说的,也有说是黄皓说的,说法不一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史书上并没有相关记载。

网上出现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魏延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后镇守汉中,直到建兴五年诸葛亮为了北伐,亲自坐镇汉中,魏延才不负责汉中防务。这差不多8年的时间里,魏延成功的守卫了汉中,没有被曹魏攻占。而在后来曹爽兴兵伐蜀时,王平也是采用魏延守卫外围各要点,不让敌人进入的战术,成功击败了曹爽。

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而姜维守卫汉中时,认为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将敌人阻挡在外,不过难以取得战果。因此决定放弃外围据点,退守汉、乐二城,防止敌人进入汉中平原。再以部队袭击魏军后方,等敌军断粮以后再发起反击。

所以有人认为正是姜维改变了防守战术,才会导致钟会攻占汉中,最终蜀汉灭亡。如果魏延不死,不改变防守方式,蜀汉就不会灭亡。不过这种看法并不准确。

蜀汉后期最大的问题是黄皓专权,朝政腐败,蜀汉的整体实力日益下降。黄皓又有意让右大将军阎宇取代姜维,姜维为了避祸,率军在沓中屯田,导致汉中防御空虚。在钟会伐蜀前,姜维得知消息以后曾经上奏刘禅,希望加强汉中防御,刘禅和黄皓并未听取,才造成汉中被钟会攻占。

魏延的性格高傲,脾气暴躁,如果他还活着,那么和黄皓的关系肯定更差,即使不被黄皓陷害,也只能和姜维一样拥兵自保,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守住汉中。

而且此次司马昭为了灭蜀,动员了近20万大军,兵分多路进攻蜀汉。而蜀汉的总兵力不过10万左右,再扣除留守成都、永安、南中的部队和各地驻军,实际能机动的兵力不过5万左右。如果再分散在外围驻守,那么很容易被魏军各个击破。

更重要的是,姜维后来在剑阁是挡住了魏军,钟会因为缺粮,差点不得不撤军。但是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刘禅投降,蜀汉才灭亡。所以即使魏延侥幸守住汉中,邓艾从阴平一样可以偷渡,蜀汉还是难逃灭亡的结果。

所以此时蜀汉是输在了内部不团结,不能集中力量对抗魏军上。此时无论是姜维还是魏延,都不可能改变结局。

3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时,刘禅没有说过“魏延不死蜀汉不灭”这一类的话,也没这方面的感慨。诚然,魏延确实为蜀汉的建立、发展、壮大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功臣,在诸葛亮去世后,被诬陷为“乱臣贼子”,被灭三族。魏延死后,蜀汉仅剩姜维一员大将,独木难支,于公元263年被邓艾和钟会所灭。

有人说,如果魏延不死,蜀汉可能顶住邓艾和钟会的联手夹击,就不会被灭。这是真的吗?个人认为即使魏延活着,蜀汉也会灭亡,分析如下。

首先,魏延富于冒险精神,可能比姜维还频繁发动战争。

公元211年,牙门将魏延跟随刘备入川,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刘备称汉中王后,魏延因功受封为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他是一个能征善守的全能型大将,如他采用“重门之策”,将汉中守卫得固若金汤,向主公刘备保证汉中万无一失。在诸葛亮多次伐魏期间,魏延作为数一数二的大将,常常冲锋陷阵,如公元230年阳溪之战,他大破曹魏费瑶和郭淮,取得了大胜。

又如,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谋”,他亲自率领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占领长安,和诸葛亮大军会师于潼关。可是,魏延的冒险战略遭到了一向谨慎的诸葛亮的严词拒绝。诸葛亮奉行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蚕食曹魏的战略。《魏略》中记载如下:

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好多人抱怨姜维在诸葛亮死后,多次伐魏,演义中是九伐中原,而正史上,他伐魏高达十三次。然而,比姜维还更加富于冒险精神的魏延,和姜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许会超过姜维的伐魏次数,二十次也是有可能的。蜀汉国力是无法和曹魏相比的,持续发动战争,只会劳民伤财,使国力越来越弱。

其次,魏延性格和关羽一样孤傲,不一定能受到重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是一个军事奇才。然而,他性格高傲,如同当年的关羽一样,“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人称“小关羽”。换句话说,就是魏延和各位同事关系不是太融洽,尤其是和长史杨仪关系最差。即使魏延在和杨仪的争斗中胜出,他和和各位同僚关系也不怎么样,也不一定能得到重用。一个没有得到重用的老将,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关羽就是因为性格孤傲,得罪了刘备“义子”刘封,在败走麦城时,没有得到援助,才身首异处的。同理,魏延也可能和关羽一样的下场。

最后,魏延即使在公元263年活着,也是和廖化一样的老将了,行将就木。

我们知道,蜀汉灭亡是在公元263年,这一年,距离魏延被杀的234年,已经过去整整29年了,此时的魏延,即使侥幸活着,也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将了。征战是非常耗费精力的,一个七十岁的老将,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跟不上了,他已经到了退休养老的年纪了。

如廖化,在关羽丢失麦城,被东吴擒杀后,他侥幸逃回益州。在诸葛亮病逝后,廖化一直跟随姜维征战,可是岁数渐渐大了,作战中规中矩,在战场上并没有太优异的表现。然而,他身体好,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的那一年。有一句古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就是廖化岁数太大了,而蜀中新生代将领很少,他不得不勉为其难,多次征战沙场。

景元五年(264年)春,七十多岁的廖化跟随后主刘禅,应司马昭之邀,不得不前往洛阳。由于廖化年岁太大了,再加上他忧愁蜀汉亡国,于中途病逝。如果魏延活着,他多半也是这样的结局吧。他在见证了蜀汉的亡国后,在忧虑中去世。《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总结:魏延虽然是蜀汉“五虎上将”之外的第六大将,即使他活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那一年,他也拯救不了蜀汉。至于原因,就是以上三个原因,魏延可能穷兵黩武,还和各位同事关系不好,岁数不饶人,很难带领蜀汉,走向胜利。因此,所谓“魏延不死蜀汉不灭”这句话过度夸大了魏延的作用,过度强调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历史上也没找到后主刘禅感慨“魏延不死蜀汉不灭”的相关记载。

4

其实魏延死不死,对蜀汉是否延续没有多大作用,相反, 魏延在没有人压制的情况下,他的存在对蜀汉来说是弊大于利。

之所以说魏延的存在对蜀汉来说是弊大于利,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就是没有人能压制魏延的情况下,魏延的存在,就是蜀汉最大的定时炸弹。

纵观整个蜀汉历史,能压制魏延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蜀汉开创者刘备,另一个就是刘备之后的执政者丞相诸葛亮。

魏延是刘备破格提拔的,从部曲提拔为牙门将,从牙门将提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刘备称帝后,魏延镇北将军,而这一切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魏延就从刘备的部曲,相当于私人财产或者奴隶的身份,成为蜀汉政权的四镇将军之一。

不要小看镇北将军了,相当于镇守一方的将军,东汉末年的镇东将军是曹操,镇南将军是刘表,镇西将军是韩遂,魏延的镇北将军相当于了蜀汉政权北部军分区司令员的位置。

魏延平生最敬重的人是刘备,刘备将魏延从一个部曲提拔为蜀汉的镇北将军,汉中太守,不是因为魏延听话,也不是因为魏延有背景 ,而是因为魏延既有能力又忠诚,但最重要的还是能力,尤其是魏延的军事能力。

以刘备识人看人的独到眼光,发现魏延这个独特的军事人才,同时也让蜀汉自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去世之后,魏延就成为蜀汉军队系统中的实力派人物,地位仅次于托孤重臣诸葛亮、李严以及国舅吴懿,高于徒有虚名的车骑将军刘琰。

魏延是刘备提拔的,当然对刘备言听计从,刘备也是第一个能完全压制魏延的人,刘备去世后,作为丞相的诸葛亮也算一个能压制魏延的人,但与刘备比起来,诸葛亮压制魏延已经显得有些牵强和力不从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

很简单,看看魏延的行为就知道了。魏延敢与官职比他高的车骑将军刘琰争执,凭的就是自已的能力,作为丞相的诸葛亮因为爱惜魏延之才,就责备刘琰,偏袒魏延,魏延敢在杨仪面前拔出刀来在杨仪脸上比划,诸葛亮也只能在当中作个和事佬,既不处罚魏延也没有偏向杨仪,这事原本就是魏延有错在先,争执归争执,你魏延拔刀威胁同事,这个性质就不一样了。

但是魏延敢在诸葛高面前这么做,就说明了魏延知道诸葛亮不会把自已怎么样,还要靠自已行军打仗呢,如果你想想魏延敢在刘备面前这样吗?当然不敢。

正因为如此,魏延也就成为蜀汉政权中的关羽第二,或者是关羽的翻版,关羽生前也是看不起这个,看不惯那个,对马超不服,对黄忠不服,和谁都合不来,魏延也是这样,因为能力强被领导重用,因此持宠而骄,看不起身边的人。

当然了,魏延确实有些才能,主要就是军事才能,魏延在刘备时代立了哪些军功,史书没有记载,也无从考证,但在诸葛亮时代,魏延随诸葛亮出征作战,基本上是颇有战功。

魏延的战功被记载下来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阳溪之战,二是卤城之战。阳溪之战,魏延率军西入羌中作战,在阳溪击败了魏国名将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的联军,魏延大破魏军,因功被封侯。

再就是卤城之战,魏延随诸葛亮在正面抵御司马懿的主力,王平则在另一路抵御张郃,而正是魏延作为诸葛亮主力前锋,在卤城一战,诸葛亮大破魏军,获甲首三千级,这也是魏延的一大战功。

魏延军事才能虽然很突出,但也有很多的毛病,比如魏延看不起身边 的人,与同事极难相处,而且在政治上是绝对的幼稚。

就拿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的表现来说,魏延的政治水平几乎为0,首先是魏延不听从诸葛亮的遗命,擅自行动,这可是死罪,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魏延就敢抗命不遵,这事如果依法处置,那么魏延是不是就掉了脑袋。

除了抗命不遵,魏延还敢擅自行动,私自率领军队赶到杨仪前面把蜀汉大军撤退的栈道给烧了,这事性质又变了,这叫攻击同僚,图谋不轨,对自已的同事下手,魏延这事做的相当不地道,这事如果依法处置,魏延的脑袋又掉了一次。

除了这两次之外,魏延在抢先赶到汉中南谷口时,居然率军攻打杨仪大军,对自已的同事开战,这叫同室操戈,意图谋反,这恐怕又是死罪吧。

到最后魏延被王平喝退了手下军队,又被杨仪派出的马岱所杀,魏延之死,真的是自已作死,谁也拦不住。

换句话说,如果魏延不死,会不会对振兴蜀汉有好处?

光看看魏延这些极其可笑、幼稚无知的行动就知道魏延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如果让魏延领导蜀汉的军事,不等于将整个蜀汉政权绑在魏延荒诞可笑、幼稚无知、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性格上吗?这样不就是把蜀汉的前途推向火坑吗

况且魏延除了刘备,诸葛亮之外,谁的话估计也不会听,敢擅自行动,敢私自攻击自己一方的军队,这种行为怎么能领导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呢?即使魏延有军事才能,但军事永远是政治的延续,没有政治哪来的军事?如果不能从政治角度考虑军事问题,如同子午谷奇谋一样就是水中花,镜中月,是不可能成功。

评价一个人对一个政权的作用,就得看这个人对政权有没有进步作用?或者进步作用是不是大于负面作用,但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魏延的存在都是蜀汉的不幸。

幸亏诸葛亮没有将魏延立为接班人,也没有将兵权交给魏延,否则蜀汉会陷入魏延式的极端不稳定状态,幸亏魏延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采取了一系列作死的行为把自已给弄死了,否则还不知道魏延会在后面造成多大的伤害。

老实说,魏延的死是蜀汉的大幸,他的存在不会为蜀汉带来正面效应或者进步作用。

5

不管刘禅有没有说过这句话,都说明了魏延对蜀汉的重要性。

一、五虎大将之后,魏延是蜀汉最叫好的大将。

刘备的五虎大将,个个都能征善战,但是,统军才能只有关羽比较出色。马超虽然也做过一方诸侯式的人物,但是,他这个人只适合做别人的部署,而不适合做人家的主公。这一点,庞德非常清楚,否则他也不会投靠曹操了。关羽和魏延类若,都是同道中人,两人面部都泛红,而且都使刀,性格上两人都高傲,有才能的人大抵都是这个样子。他们都善于恩养士卒,而不礼敬士大夫。这也是魏延和杨仪不愉快的重要原因。在魏延看来,杨仪就是一个腐儒,而且气量狭小,不足以成事。

从刘备委托魏延担任汉中太守,就可以看出魏延的军事才能。刘备这个人的眼光非常毒,他知人善任。张飞丢过徐州,虽然毛病改了些,但是,以他的性格不适合守汉中,唯有魏延比较合适。魏延死后,王平用魏延生前的策略守汉中,不仅守住了,而且大败曹爽大军。

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未必不可用。

很多人都从明末闯王高迎祥子午谷兵败,而否定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却没想过,从魏延的三国时代到明末隔了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多年中,地理环境发生点变化,也是不难想象的。而且高迎祥不比魏延,两人用兵的谋略和胆识,也没有比较性。如果魏延的计策被采用,诸葛亮北伐极有可能成功。只是如果魏延成功了,诸葛亮将来不好驾驭魏延。

6

魏延(?-公元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北伐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心怀不满。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崭露头角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刘备军北上抵抗张鲁,驻驻葭萌。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派遣与卓膺、黄忠一起占据涪城,当时刘备军兵不满万,孤军无粮,而刘璋拒绝坚壁清野的战术,派遣刘璝、张任、泠苞、邓贤、吴懿等将领率领精锐前去阻击刘备军,刘备军大破刘璋军,后来派遣黄忠、魏延等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数有战功,迁升为牙门将军。

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随刘备攻克重镇雒城,并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包围成都。

镇守汉中

魏延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

建兴元年(223年)四月,刘备去世,五月,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

功勋卓著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军进攻蜀汉汉中地区,其中两路因大雨退还,此时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率领军队行至阳溪一带,遇到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使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还保营。

建兴十年(232年),魏延与刘琰不和,言语虚诞,诸葛亮责备刘琰,刘琰其后作笺道歉。

进献奇计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惨遭杀害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诸葛亮殁,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元代的郝经认为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以上为《三国志》作者陈寿本传的记载,不过据裴注引《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相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


7

魏延这个人,看你怎么用。

如果只讨论能力的话,我认为魏延可以说是比较强的。就实际的军事才能的话,魏延是在姜维之上的,但是如果诸葛亮之后的军事大权掌握在魏延手中,蜀汉的情况并不会更好,甚至很可能更差。具体原因且听我慢慢分析。

魏延是三国时期比较少有的在个人武艺、领兵作战、军事谋略等方面都展现出较高水平的武将之一,成功扼守汉中,大破费瑶和郭淮,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击退张郃等重要战役中,魏延的表现都可以说是相当可圈可点。

魏延在三国中后期出场比较多,曾经战平过庞德、文聘,击败过马岱、杨柏,生擒泠苞,杀过王双、曹遵。从魏延的单挑具体单挑情况上看,和文聘单挑几个小时未分胜负;长沙救黄忠,砍死刀斧手韩玄;与张任舞剑未分胜负;和冷苞交战30回合未分胜负,遭邓贤夹击,得到黄忠相救逃脱后又生擒冷苞;和庞德大战几十个回合不分胜负,和张郃交战大致平手。

从武艺上看,魏延肯定不及蜀汉五虎,大致和庞德、张郃等人一个档次,可以进入三国中的一流行列,虽然排名可能相对靠后一些。

诸葛亮虽然对魏延持保留意见,但对于魏延的能力,诸葛亮还是认可的,从诸葛亮北伐过程的几次布置来看,在诸葛亮眼中魏延是蜀汉少有的可以与张郃周旋的将领,即使是诸葛亮本人用心栽培的马谡、姜维,诸葛亮对其实际能力也心知肚明,很多情况下仍然不如魏延好用。对马谡委以重任后失街亭就是最好的例证。

总体而言我认为魏延的能力大致和曹魏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张郃伯仲之间。魏延有一定的有军事谋略头脑,有统帅能力,有治军养兵的心得,虽然他不是关羽、张飞、典韦、马超那种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武将,但是他的综合能力,绝对是可以与张辽、张郃这个档次的魏国大将相抗衡。

如果说能发挥魏延才能的,大概刘备为魏延提供的汉中太守是非常恰当,说明刘备相信魏延的统帅能力、军事才能和战略头脑,当姜维改变了魏延的汉中防守策略,也为汉中的失守制造了风险。

三国后期的局势实际上是适合魏延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如果魏延到了曹魏,大概也会和张辽、张郃一样成为镇守一方的军事总指挥官,在蜀汉,“征西大将军”也大概对应于魏国张辽、张郃的角色。

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刘备和诸葛亮可以镇住魏延,但是姜维、蒋琬等人就不行了。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后,魏延认为自己可以独揽蜀汉大权,却在与长史杨仪的争斗中落败,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才华,便被马岱追杀。

如果蜀汉末期刘禅有得力的臣子辅佐内政,魏延继续镇守汉中,或者魏延在蜀汉外线抵御魏国的进攻的话,我认为蜀汉的情况会好很多,在这方面,魏延说实话是要强于姜维的。

但蜀汉此时偏偏缺乏能够在能力和威信上压制魏延的人,魏延想进入权力中枢,这问题就更大了。事实上魏延也根本不适合这个位置,也许他个人的抱负会得到施展,但对于蜀汉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魏延最后的结局也许是一种必然,它避免了蜀汉陷入更大程度的混乱。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数次北伐过程中的用人和布置,特别是对于“子午谷奇谋”的弃之不理值得商榷,但是在魏延这件事上,诸葛亮看得没错,尽管魏延的确是个人才,但是诸葛亮从蜀汉政权利益的角度出发,做了正确的决定,毕竟两全之策太难找到。

所谓“魏延不死,蜀汉不灭”,如果蜀国能保持其他架构不变,那么这一说法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但是这一切设想在诸葛亮去世后已经是不成立的,所以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魏延的重要性。魏延是出色的一方大将和统帅,但是并不是适合做军政总指挥的那个人。

对于末期的蜀汉来说,或许姜维就是最合适的那个人,起码委任姜维作为蜀汉的主要统帅,能在一定时期内保证蜀汉秩序的稳定。至于魏延,在权力的中枢一定要有能绝对压制住他的人,否则副作用会比正面效益更大。

8

趣谈答案:诸葛亮死了之后,如果魏延依旧活着的话,那么他就是军队当中的一把手。换句话来说,一旦诸葛亮死后,马岱没有杀掉魏延,那么魏延将会处于暂时无敌的状态。

事件回顾

这件事情如果开始讲的话,可能得从魏延献出城池,主动归附刘备开始讲起。

但是中间有很多内容纯属是扯淡的,我们直接看最后就好了,诸葛亮临死之前通过自己的手下设计了一系列的谋略,最终将魏延给灭掉了。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政见不同。

简单来讲,诸葛亮所作的进攻也好,所做的防御也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可能地维护蜀汉的稳定,至于能否把曹魏占领完全是碰运气,如果运气好占领也就占了,运气不好也就这样。

但是魏延不同,魏延从最开始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的计划,率领5000精兵横冲直撞,直接把曹魏大本营拿下,这样的谋略及具有冒险精神。更要命的是诸葛亮根本拿不准魏延的心,不知道他究竟是归属于蜀汉这一边还是归属于曹魏那一边。

所以诸葛亮也迟疑了,并且慢慢的对于魏延的疑心越来越大,最终也就导致魏延有了杀身之祸。

可以说诸葛亮杀掉魏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害怕自己死后,蜀汉的军权直接落到了魏延手里,而这个时候魏延极有可能把蜀汉带到无底深渊。

没错,这就是事实

当然在真实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魏延即便活着,也没有办法让蜀汉顺利地传承下去。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魏延太过于鲁莽,太过于孤傲,刘禅根本不可能驯服他。

第二点,魏延太过于偏激,我们知道诸葛亮死后姜维一直在出师北伐,但是如果把姜维换成魏延的话,恐怕出师北伐的频率和速度将会更快。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禅开城投降的时候,如果魏延还活着,除了拄着把拐杖之外,什么也不会做了。就是这么一个老头马上就要入土的老头来帮助蜀汉,奠定国家的根基,纯属虚妄之谈。

当然也可以从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极有可能挑大梁,能够窥探出另一点,那就是蜀汉在诸葛亮去世这个节点的时候,真正出现了人才匮乏。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9

刘禅:我没说过这个话!


魏延确实是一个蜀汉比较难得的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但也就仅此而已了,绝对不是什么一个人就能力挽狂澜,改变蜀汉灭亡命运的。而且,就当时杀魏延的情况而言,不管怎么算他都必须死,并不冤。


魏延加入刘备阵营时间不详,但在刘备入蜀时,已经攻城掠地,屡建战功。刘备称汉中王后,更是破格提拔魏延,从低级的牙门将军直接升为镇远将军,更是加汉中都督、汉中太守。要知道那时候群臣都认为这个职务必归地位超然并且战功卓著的张飞担任,但刘备还是对魏延委以重任。刘备驾崩后,魏延随诸葛亮北伐,也曾大败曹真伐蜀大军中的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一路,大大提振军心。从而晋升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成为蜀汉武将中数一数二的人物。曾提子午谷之计,欲带五千精兵从子午谷直驱长安,遭诸葛亮否决。


魏延之死,源于他和长史杨仪的不和。诸葛亮死于第五次北伐途中,杨仪与费祎、姜维等人秘不发丧,缓缓撤军,命魏延断后。魏延却宣称不能以一人废大事,不愿听从杨仪号令,要继续北伐。结果杨仪写信告魏延谋反,魏延也告杨仪谋反。魏延攻击杨仪大军,王平劝散魏延军队,魏延逃走途中被马岱杀死。


对于魏延行为的动机,与小说中写的确实谋反不同,一般认为他只是对杨仪不满,并无谋反之心。杨仪对他确实有诬告。但是问题在于,难道不是谋反,魏延的行为就是可以容忍的吗?当然不是。

首先,官方说法,诸葛亮死后退兵是诸葛亮的遗命。如果这样,那就是主帅的将令,无论如何必须遵守。魏延不听,属于违抗军令,杀他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次,即使诸葛亮没有留下退兵的命令,是杨仪自作主张,魏延就能不听了吗?如果诸葛亮没有留下遗命,那主帅去世,军队撤退是理所当然,这时候杨仪的行为是正确的,魏延不撤退,却是一种匪夷所思的事。不管怎么看,都是魏延的错,而杨仪的举动是正确的。


最后,就算撤兵不撤兵都谈不上对错,那杨仪显然已经获得了大多数将领的支持。姜维、费祎、王平、马岱,还有后来对刘禅派来调查的官员作证魏延谋反的蒋琬和董允,他们都旗帜鲜明站在杨仪这边。这说明退兵是蜀汉军队的共同意见,只是魏延不同意而已。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魏延也应该执行。魏延不肯服从,那显然就是不顾大局。如果他真的能镇住其他将领,那没问题。但事实上大家都不服他,这就说明了,魏延在当时已经成了蜀汉军中的一颗毒瘤,在军队中搞分裂。

当时蜀汉军队主帅诸葛亮新丧,后有司马懿大军随时可能杀来,这个时候在军中搞分裂,不杀你杀谁?

而更重要的,魏延在这件事中表现出他是军中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因素。一旦自己不满,就会罔顾大局,任性胡为。这样的人,即使军事能力再强,如何能留?没有魏延,或许对外少了一分力量,有了魏延,蜀汉军队随时可能从内部瓦解。孰重孰轻?

所以,不管怎么说,魏延必须死。这样的人就是活着,一旦没有刘备诸葛亮那样能镇住他的人,就随时会害得军队发生大乱,祸国殃民。

综上,刘禅又怎么可能去说什么魏延不死蜀汉不灭呢?恰恰相反,魏延不死蜀汉早灭!

10

或许,真的应了那句话:“魏延不死,蜀汉不灭”,那么魏延到底有多“厉害”,像素下面就和大家唠嗑唠嗑。

但,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一点,刘禅从没说过这句话,这是可以肯定的,不过魏延确实真的厉害。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蜀汉高级将领,虽然魏延的地位并不高,但他与赵云一样属于刘备的直接部下。

在刘备攻占汉中后,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他直接将魏延提拨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不顾及张飞的情绪与意见。以刘备任人唯亲的性格,能将魏延提拔为汉中太守,就足以显示魏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更表明了刘备对魏延的信任。而且,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后来到了姜维手中,不到一个月就丢了,魏延强不强,高下立判,也不用我多说了

此外在襄阳之战中,魏延以几百兵马与文聘数万大军,从清晨大战至傍晚,兵士虽有损失,但魏延却是毫发无伤,并突破重围,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魏延之勇猛,甚至可以说比肩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既是如此,在蜀汉缺乏猛将的条件下,为何魏延还是在诸葛亮死后就遭到杀害呢

这点要从诸葛亮这个人说起,首先,诸葛亮在世之时,对魏延多有压制,担心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会遭到魏延的清算;其二,诸葛亮死后,魏延必定会掌控军权,到时候很有可能没人能压制住他,特别是军权这一块成了魏延必死的理由。

我们一蜀汉中晚期的一件事来说,姜维曾带刀入宫要杀宦官黄皓,但因为没能成功,所以一怒之下“拥兵自重”,带着8万的精锐部队离开了成都。这才导致邓艾仅仅只用2000士兵就偷渡阴平只逼成都,刘禅也不得已投降了,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刘禅是没有兵权的。那么如果姜维换成了魏延会是怎样呢?不用我多说了吧,所以魏延必死。

那么魏延不死是否真的就“蜀汉不灭”呢?

我们从魏延死后,先后镇守汉中的是吴懿、王平,但无论是吴懿还是王平他们用的都是魏延的防御策略来守护汉中,汉中一直也都是相安无事。但到了263年,姜维一改之前魏延的汉中防御策略,导致曹魏军队突破汉中防线,门户大开,蜀汉也因此灭亡

可以说,蜀汉政权的灭亡与姜维改变魏延的策略,不坐镇汉中有莫大的关系。所以,“魏延不死,蜀汉不灭”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如果魏延不死,蜀汉的军事力量也会被其所控制,魏延变成司马懿第二也不是不可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