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经书好念,佛教并不是中国本地土生土长。而是起源于古印度释迦族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由中国传承发扬光大。在当时社会里对佛教的思想观念知之甚少,为了更好的深入学习研究佛教唐僧踏上取经之路。
《西游记》里,唐僧原是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子,因怠慢佛法被佛祖责罚重走轮回,于是经过投胎转世成了唐僧。唐僧身世坎坷,自幼父母遭水贼所害,被金山寺法明大师收养,天资聪慧,饱读佛经,不到三十岁就成了长安城内有名的大法师,德高望重,广受爱戴,衣食无忧。
那么,他为什么会冒险去西天取经呢?
- 原因一:为了求知
唐僧钻研佛法多年,可是在水陆大会上却被观音菩萨所变化的和尚质疑,说他一生所学的小乘佛法并不能超度亡魂,只有大乘佛法才可以,之后观音菩萨为了说明自己并非口出狂言而显露真身,因此唐僧深信不疑,菩萨的指引就像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他非常渴望能一睹大乘佛法真容。
求知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观历史上所有的先驱学者,他们之所以能有辉煌的成就,跟他们在各自领域上永不停步的探索之心是分不开的,唐僧愿意抛下安逸舒适的生活去走艰难的取经路,同样也是因为他有一颗渴望进步的求知之心。
- 原因二:为了普度世人
唐僧除了有探索求知之心,还有一颗慈悲为怀之心,取经路上,他曾多次教导孙不要妄开杀戒,而是希望通过感化的手段来使人向善,当然这一套在妖怪中是很难行得通的,但是唐僧却没有放弃过,而且取经路上见到的所有的民间疾苦和妖怪作乱都使他的意志更加坚定,他认为只有取来经书才能化解世间的所有纷争和痛苦,所以他才能以凡人之躯,一走就是17年,风餐露宿,永不回头,这就是大慈悲。
- 原因三:为了责任。
唐僧是土生土长的大唐人士,此前他从未出过远门,那么当他一开始听到要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灵山求取真经,他也曾有过犹豫,但当唐太宗询问何人愿意前往而无人应答时他还是选择站了出来,因为他觉得这是他应尽的责任,再说唐太宗刚刚才把价值万金的袈裟和锡杖‘赠予他,他心存皇恩并且愿意为唐皇奉献,这个从他后来回到寺庙和众人说的一番话也可以看出,且看原著描述:
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所以,唐僧冒险取经也有部分原因是为了尽忠报国,但这同样值得尊敬。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唐贞观三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千难万险,途径几十个国家,行程七千余公里,前往天竺取经求法。明朝时,小说家吴承恩以唐僧西天取经故事为蓝本,在前人话本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给取经故事披上了神话的外衣,使其能够得以快速、广泛的流传。而关于唐僧西天取经的原因,在历史上和小说中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历史上玄奘西天取经的原因
玄奘,本名陈祎,唐代著名高僧,被尊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玄奘自小聪慧伶俐,熟读儒家经典著作,十岁时出家。出家后的玄奘一心学习佛法,短短几年内就通读佛家经典,名声大震。但他并不满足于此,继续游历名山古刹学习佛法,先后去过河南、四川、河北、陕西等地,师从多位高僧,佛学造诣达到了很高水平。
在此过程中,玄奘发现当时南方主流的佛学著作,如《摄论》《俱舍论》等,与北方主流的佛学著作,如《涅槃经》《成实经》《毗昙》等,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存在着很大分歧,尤其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差异很大,无法融会贯通。为了统一国内佛学思想的分歧,玄奘毅然决定前往佛教圣地天竺(今印度),求取原版梵文经书,重新加以翻译。
经过长途跋涉,玄奘终于到达天竺,并在那里停留了十数年,期间他潜心研究佛法,并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僧,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贞观十九年,玄奘学成回到长安,得到唐太宗的亲自接见,并专门建造了慈恩寺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来保存玄奘带回的六百余部梵文经书。在接下来的岁月里,玄奘潜心翻译经书,译著达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对汉传佛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小说中玄奘西天取经的原因
与历史上的玄奘不同,小说中唐僧取经的原因更为复杂,可以说是如来、皇帝等各方利益博弈的一个结果。
- 从如来角度来看
在《西游记》中,与其说是唐僧西天取经,不如说是如来向东土传经。根据书中的描写,唐僧取经的根本原因是西天如来佛祖有传经向东土传经的计划。小说第八回,详细描写了如来的东土传经计划:
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
因此,唐僧历尽艰辛西天取经,都是如来事先一手安排好的,目的无非是扩大自己经书的影响力,为自己推销经书造势,进而扩大佛派的势力范围。唐僧师徒冒险西天取经,是在为如来打工。
- 从皇帝角度来看
在小说中,有一段唐太宗地府还魂的故事。讲太宗在崔判官的带领下游览地府,所到之处都是被他杀死的冤魂,要寻他来索命。唐太宗为此吓得不轻,还阳之后,在崔判官的建议下举办水陆大会,超度亡灵,去除心魔。而这位主持水陆大会的人,便是唐玄奘。
在水陆大会举办期间,观音菩萨受如来委托,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并在大会上见到了玄奘。当众指出大会上所讲小乘教法的弊端,并提出了大乘教法的好处:
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这两点正是唐太宗所关心的,也是他耗费人力物力举办水陆大会的原因。现在得知小乘教法无法达到目的,只有大乘教法才能办到。因此,唐太宗不惜一切代价,派玄奘前往西方求取大乘教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唐僧师徒冒险西天取经,是在为太宗打工。
- 从玄奘角度来看
一方面,唐僧在水陆大会时收取了唐太宗赠送的两件法宝,即锦镧袈裟和九环锡杖,这都是无价之宝。既然收取了别人的好处,特别是皇帝的,那么就要为皇帝效力,西天取经就是唐僧报答皇帝的方式。用唐僧自己的话说,就是:
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另一方面,西天取经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观音菩萨离开水陆大会现场时,留下了一张简贴,上面写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最后两句说的明明白白,如果谁能取回真经,便可以修得金身正果。得到观音如此承诺,自然对僧人玄奘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唐僧师徒冒险西天取经,是在为自己打工。
综上所述,小说中唐僧冒险西天取经,并非如历史上玄奘那样伟大,它是如来、太宗和唐僧自己三方利益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西游记的提问,我喜欢回答!可以天马行空,可着劲的想象!
一、 先说点历史真实事实,定定桩,要不野马飞天上了。
唐太宗期间,中国已有很多人到西天(印度)取经。史书记载,最早到西天取经的是公元260年的朱士行。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受戒出家的和尚。如果大家不熟悉他的名字的话,一说他的发号,大家可能就会笑了。他的法号是“八戒”。不知道吴承恩先生整理西游记故事时,是否是借鉴了朱士行这个人物。朱士行在54岁的高龄,亲往新疆玉田取《大品般若经》,经他的弟子弗如檀将经书送样洛阳。而朱士行圆寂新疆玉田。他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399年, 东晋时期的发现已经65岁了,因感觉中国佛教戒律经典缺乏,虽然年近古稀,但是依然决然地印度远赴求经。历经13年跋山涉水,走海路回到了东土。
以后历代,到印度取经的僧人络绎不绝,经书可考的就有十级余批次。
公元628年,即唐太宗贞元二年,玄奘29岁的玄奘为了研究瑜伽唯识学,前往印度取经。途经13800里,13个寒暑,终归大唐。
印度在中国的南部,中国古代僧人取经,为什么要向西取经呢?
因为中国和印度之间恒亘着喜马拉雅山,中国人到印度就要西行绕道阿富汗,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当时我国西南地区通过四川经缅甸到印度的路线还未被发现。向西再向南,就是中国进入印度的唯一路线。
二、《西游记》里,唐僧为什么冒险去西天取经?
因为只有西天有大乘真经!据佛经记载,佛祖出生于伽罗成城外的蓝比尼园。佛主落地,不扶而走,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苦恼,吾当度之。
佛陀29岁出家,35岁悟道,传经讲法45年。在他对著菩萨讲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
当然的世界区划图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北俱芦洲;西牛贺洲者和南瞻部洲。
佛祖住在西牛贺州的灵鹫山上,也是真经珍藏的地方。因此,唐僧如欲取得真经,就必须向西而行,直达西牛贺洲的灵山!
三、佛主为什么安排东土大唐的唐僧到西天取经呢?
这个秘密在唐僧师徒四人到达灵山以后,佛祖无意中说出来了。西游记记载: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佛祖讲经是要收费的,地盘越大,讲经的场所越多,西天的收入就越高。佛祖所在的西牛贺州已经全部被开辟为讲经的道场。哦,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开拓新的市场,增加新的收益点。经考察,东胜神州尚未被其他宗教教派所占领,而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富民丰,是一片等待开发的肥沃土地。因此,佛珠不惜巨额投资,拿出三个紧箍咒、锦襕袈裟和锡仗,让观世音菩萨到东土大唐考察,能来西天取经的人士。将经书取回东土大唐,然后在讲经收费。
四、唐僧为什么答应冒险去西天取经?
《坛经》云: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生死为大,不仅六道中的人道如此,天道阿修罗道亦如此。《西游记》里,寻师问道,首选长生不老之术。菩提老祖道:
“你防备着‘三灾利害’。”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我尝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
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作‘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作‘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
即使修练成仙,也要定期经历解难,才能与天地同寿。玉皇大帝等天庭在编的神仙有蟠桃可以延续寿命。地上在编的各路神灵,有镇元子的人参果,强身健体。
而西天佛家各位菩萨罗汉只能在灵山进行修行,摆脱六道轮回,进入涅磐成仙。但是西方灵山成佛的指标有限,僧多粥少,每年竞争特别激烈。一生修行成不了佛,还得堕入六道轮回,一切从头开始。
唐僧乃金蝉子转世。金蝉子就是佛祖的弟子。已经苦修九世,仍未成佛解脱。次次又堕入六道,返回人间尝受苦难。
这次佛祖考察人员从东土大唐到西天取经,如果取经成功,会有大福报,自然会成佛。于是,唐僧积极报名,不愿失去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唐僧就成了冒险西天取经的第一人。
佛祖立的项目。
目的是取回真经,弘扬佛法,普渡众生。
给予犯过错误的妖怪神仙一次待罪立功的机会,让一些有小心思的跳出来,给予当头一棒。
一路上招摇过市,经历曲折离奇,波澜壮阔,吸引民众君主关注,以便后面宣扬佛法,壮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