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古代封建时期和现今本就不一样,现今可以做到人人平等自由,但是在古代就不用想了,古代阶级压制太过明显。古代的法律本就是皇帝制定或者是皇帝授权通过的。

皇帝说的话就是法律,是金口玉言,是圣旨。是可以“言出法随”的。法律都要遵从皇帝的意思来办。让皇帝自己给自己制定法律有点不现实。就算有,能有什么意义呢?

古代封建专制时期的法律本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皇帝就是古代封建制度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是享受法律的服务。而不是让法律束缚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要是那条法律束缚了皇权,皇帝也可以直接废除。立法权是皇帝自己所有。就像现今的好多事物上会说明,最终解释权归某某某所有一样。古代法律的最终解释权是归皇帝所有。

虽然封建制度下皇权是最大的,但是也不代表皇权是可以肆意妄为的。古代的皇帝称“天子”也就是上天之子的意思,说明天比皇帝大,虽然“天子”称号的作用大多是用来统治底层人民的,但是皇帝要对上天尊重。

还有我们也知道,古代是很注重礼法的。皇帝也是一样的。古代有这样一句话:“祖宗之法不可变”,皇帝祖宗定下的规矩和法律对后代的皇帝是有一定的约束的。

比如: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定下的“异性不得封王”的规矩,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汉献帝刘协时期才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被破(魏王曹操和曹丕)。要是没有特殊原因相信这个规矩是一直会被延续下去的。

还有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胡惟庸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之后也没有了宰相制度,也被明朝的后世皇帝所延续。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古代的封建君主也不能肆意妄为,一些的礼法还是需要遵守的。而皇帝已经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了。可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下的子民土地都是皇帝的,皇帝要是一味的不检点也是说不过去,而成了皇帝,大多帝王都想做一代明君,被后世所称赞、尊崇的。大多数皇帝都会严于律己,要起到带头作用,也不会太过主动去违背国法的。

要是皇帝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想做明君的自然会改正自己的不足,一些皇帝还会下一份罪己诏,向天下告知自己的过错。比如大禹、商汤时期就有,商汤的《汤诰》,周成王《诗经》中的《周颂·小毖》,秦穆公《尚书》中的《秦誓》。

唐德宗、宋徽宗、清世祖 , 都曾经颁发过罪己诏。而我们比较熟知的有汉武帝时期刘彻颁发的《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穷兵黩武 , 又好神仙方士 , 大造宫室 , 挥霍无度 , 致使民力枯竭 , 寇盗并起 , 天下大乱。汉武帝晚年渐有所悔而颁发的罪己诏。

在古代只有皇帝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承认才行,要是错了不认也没办法。毕竟在古代封建制度下,皇帝说的对的也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此时皇帝为自己制定约束的法律还有必要吗?皇帝愿意约束自己做明君自然会自己注意,要是不愿意制定了也没用。


大家认为呢?说说你的见解和看法,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最佳贡献者
2

皇帝这个称号,始自秦始皇。他得了天下后,自认为功盖三皇,德兼五帝,所以自称为始皇帝。

自此以后,国家的首脑才被称为皇帝,自称为朕。可是别忘了,他们还有几个自称:寡人,孤等不一而足。

为什么叫寡人和孤呢?除了谦逊地认为自己高寡才孤以外,还有一层没有挑明,但普天下人都知道的意思:天下地上,唯吾独尊;用士大夫们的恭维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之大,都是我的领地,地上的所有百姓,甚至山川河流,也是我的臣民和地盘。

这就有点意思了,你说全天下都是他的,还好意思制定法律约束他?

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只要是皇帝就没有人能管得了呢?

还真有人不信这个邪,想用其他的方法来约束皇帝。

在没有人当皇帝之前,孔子就干过这种事情。不过夫子总归是夫子,他主要想用道德层面来绑架君王:著春秋,以史为鉴,可以告诉帝王们哪些事儿可以干,哪些事儿不能干。谁料想这一炮打偏了,“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皇帝没被吓着,倒把士大夫们吓了一跳,好家伙,青史不能留名也就罢了,背个乱臣贼子的名号,即使活着时候没被诛杀,死了后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也不是个事儿,更何况自己还有可能祸及后人呢。因此,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没约束住君王,倒把他的位子夯得更稳固了。

孟子也不信这个邪呀,游走各国时霸气地就差指着鼻子骂人家了: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还说老百姓是水,能载你这艘船,也能干翻你。但有效果吗?各君王们都点头称是,但总归还是你说你的,我做你的。

到了汉代,汉宣帝直接对儿子说:我们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吧啦吧啦一大堆,总体意思还是说,孔孟那一套咱们用,但得当成衣服,穿着身上光鲜亮丽不是?但内心里还该干嘛还是干嘛。这就是内王外圣的帝王之道。

所以自秦始皇以来四百多个皇帝,不是混蛋的手脚并用都能算过来。稍微正常一点皇帝,不折腾不作死,老百姓能吃饱钣的都能叫中兴之主。

因此,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里,越往塔尖上的,权力越大,也就约束越少。皇帝,就是蹲在尖子上那个点。

谁愿意焊个铁笼子把自己装进去呢?

3

谁说没有?

当然有,古今中外,皇帝制定约束自己行为的法律/方法非常多

至于很多人说没有,那完全是把如今宪政的概念等同于你的问题

宪政的核心并不是宪政写的什么,而是它能真正“有效”限制皇帝的权利

如果限制不住皇权,这个法律又有什么意义?

例如西方皇帝最早搞宪政的,要属英国金雀花王朝时代的“大宪章”,这是有成文法典之后,第一部限制皇权的法律文书

但事实上大宪章颁布后压根就没有实行,被罗马教皇给叫停了

所以那个时代,欧洲能限制住皇权的不是什么法律,而是宗教

在中国也一样,真正限制住皇权的也不是什么法律文书,而是千百年来继承下来的礼法传统以及官僚机构

典型的限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就是谏官和史官

谏官就是在皇帝旁边站着,监督着皇帝的言行,并在皇帝犯错的时候站出来批评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谏官就是一群正色立朝的士大夫,他们代表着这个国家最高的精神和道德标杆,皇帝是要以谏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

也许你会说,我皇帝就是不听你谏官的又如何?

这时候史官就站出来了,皇帝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史官记录在案,中国的皇帝都被教导要重视后世之名,所以为了避免背负历史骂名,皇帝就必须慎重对待自己的权利

也许你还会说,我皇帝可以改史啊

你开玩笑,敢于修改史书的皇帝也会被记录在案(这当然不是史官),皇帝依然要掂量下修改史书的代价

所以历史上敢于修史的皇帝,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永乐帝朱棣,那都是篡权的皇帝。一个玄武门之变,一个靖难之役,这二人都背负着篡权夺位的千古骂名,这就是代价

最后还有一个防火墙在限制这古代皇帝的权利,那就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是中华文明独有的,它对皇权的限制体的很晚近

,在明清两朝体现的尤为明显

特别是清朝,那皇帝从小学的就是儒家经典,所谓“仁政”、“德治”、“圣贤之道”,所以明清两朝代的皇帝也是被儒家封建思想禁锢的最严重的皇帝

所以不要说什么古代皇权不受约束,毕竟宪政法律的概念非常晚近

古代对皇权的限制体现出更多的时代特色,完全放纵的皇权有,但少之又少

4

没用啊

首先,约束自己的法律是皇帝自己制定的,也就是说这个法律的权威是皇帝给予的。

那么一旦当这个法律真正威胁到自己的时候,他自然也可以废除法律,重新制定一套对自己有利的法律。

5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天赋皇权,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能给自己制定枷锁。

6

这话问的,说的你制定之后就可以为所欲为一样。皇帝。和外斗和内斗,和儿子斗,和皇后斗还有和天斗。??对皇帝没有意义,再多钱,也是别人去用,和给另外一个人。权利设计也没用,需要有真正忠诚且有能力的人去执行,权力才真正有效。美色,美食是享受,但是也需要有命,要防毒,快慢。还要防杀。总之法律所谓的制定对于皇帝没有价值。要一条天下兵权都属于皇帝的法律,不如有一个将军是皇帝的兄弟。

7

权力和没有刹车的的汽车是一样的 都是单向的 扩张扩张再扩张直到碰到障碍物 所以吧权力这玩意儿看着觉得有意思 其实也挺无聊的 还得如履薄冰 小心反噬

8

古代皇帝要的是更高的权利,谁会自己给自己添堵呢?

9

祖宗之法大于天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