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一战,蜀汉真是把自己积攒多年的老婆本都给赔进去了。
都督冯习、将军傅彤、马良和蛮王沙摩柯等高级领导人先后战死,杜路、刘宁两位将领先后降吴,将军黄权投魏,这些人可都是蜀国的中流砥柱,未来发展之根本,但战败之后就全没了。
这时候的蜀国可以说是最弱的时候,中流砥柱纷纷阵亡,士兵损失严重。但奇怪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吴竟然没有趁机进攻,按理说敌方战败之后乘胜追击才是最佳方案,是什么原因让东吴就算获胜也不敢大举进攻蜀地呢?因为之前有联姻?自然不是。
曹魏虎视眈眈
夷陵之战参战方只有蜀国和东吴,作为三国中势力最为庞大的曹魏则是选择坐山观虎斗,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最后谁胜利了,对他们都是只有好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虽然两边打的热火朝天,但是大家还都是有点防备的。
在刘备战败逃到白帝城的时候,就有东吴将领请求孙权发兵征讨蜀地,显然大家都意识到此时的蜀国绝对是最弱的时候,乘胜追击最为合适不过,不过好在东吴还有陆逊这个头脑清醒的大都督,并没有拒绝乘胜追击这个请求,但只率领了部分人马。
最终果不其然曹魏真的就派兵过来了,也幸好陆逊带走的只是小部分兵马,由此可见当时东吴是想伐蜀的,但奈何扳手腕扳不过曹魏,对于蜀地是有其心而无余力,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蜀地尚有一战之力
就拿前面来说,东吴和蜀国都是非常有默契的留了部分兵马守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曹魏的突然袭击从而一锅端,夷陵之战蜀国确实是败了并且损失严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蜀地无人了,几万兵马我想还是能拿出手的,并且此时的蜀国还并不完全算得上是人才凋零。
蜀国有诸葛亮坐镇后方,还有赵云、魏延等猛将协助,再加上蜀地特殊的地理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没个几倍兵马是很难拿下的,东吴虽说夷陵胜了,但是也有损失,如果强行伐蜀,或许会成功,但更大几率是惨败并且老家都会被曹魏偷偷拿下。
东吴擅守不擅攻
三国中东吴以守城闻名,比如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都是典型的以退为进的案例,但要说主动进攻的话,也就只有一个吕蒙的白衣渡江强占荆州能拿出手了,其他的不值一提,最著名的就是孙权亲自率兵出征合肥,最终却被张辽八百人打跑,从此沦落为笑柄。
所以我们能看到蜀国和曹魏可以说是天天打架,只有东吴是就算守城成功也不多进一步,按照这样的理念,倒也是能理解东吴为何在大胜之后依旧不敢出兵伐蜀。
唇亡齿寒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也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道理,说他简单是因为人人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说他深奥是指人人都知道但很少人能够真正理解并用上,庆幸的是孙权明白这个道理。
在夷陵战败后东吴有实力灭蜀吗?我认为是有的,也是跟刘备一样拿出老婆本,蜀国有诸葛,东吴有陆逊,最主要的东吴这边士气高涨,但胜利之后呢?真的能得到快乐吗?这真是孙权想要的吗?当然不是。
蜀国和东吴虽然一直都有摩擦,但这就像小两口吵架一样,床头吵架床尾和,打完之后继续联姻,曹魏来犯共同抵抗,但如果东吴真把蜀国给吞并了,没有了蜀国的帮衬,东吴也就意味着走上断头台了。
只能说三国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了,各方势力关系比较混杂,三方相互制衡又相互争斗,真正意义上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走错一步,迎来的很有可能是万劫不复。
觉得本篇回答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吧,创作不易,感谢~
看历史,还得关注文青~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