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这是明代诗人夏完淳描述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沈约的诗句,这里的腰带的功用与今天相差无几。事实上腰带的产生与衣服一样悠久,起源于石器时代,最初它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商周时期它们的功能除实用之外也兼具其它作用,成为区分等级地位的标志。下面我们根据考古发现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来大致了解一些它的发展历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一、腰带产生于何时?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为御寒、防晒,身上会披上成块的兽皮,然后用兽皮条或藤类物制作成带状物来系,以防止脱落,这可能是腰带的最初的起源。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编织技术的掌握,采用编织而成的带,不仅柔软,使用也更为方便。其后,伴随养蚕及纺织技术的出现,衣服的质料由兽皮变为织物。根据现代民族学家的考察推测“最早的衣服雏形是先织出两个身长再相叠、中间挖圆洞的贯口衫,两边并不缝合,为了使衣服不至于散开还要在腰中束带”。
二、史前至商周时期的腰带的样式有哪些?功用又如何呢?
1.新石器时代
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资料证明,这一时期腰部系有腰带。如甘肃辛店文化的放牧纹彩陶盆上的人物图案,衣服的式样为及膝长衫,束腰(见图一);甘肃嘉峪关市西北岩画操练图上的人物图像也与之类似。这些说明,腰带最初产生是实际需要的结果,主要突出实用性。新石器时代后期,虽出现上衣和下裳形制,束于外部的腰带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但随着人类审美情趣的提高,腰带系结于人体中部,往往具有极强的视觉美效果,因此它并没有被忽视。束腰是新石器时代典型的特征。
(转自沈从文《中国服饰史》p10)
2.商周时期
从安阳殷墟出土的玉人立像、妇好墓出土的跪坐圆雕玉人、侯家庄西北岗出土的白石跪坐人残像,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他们腰中都束有宽宽的大带,部分还饰有纹饰,他们头戴冠帽,腹前垂有蔽膝,神态倨傲,衣饰讲究,显然他们是商代贵族阶层的代表,腰带的制作甚是讲究。
(妇好墓中成年玉人形象)
此外妇好墓中还出土一件圆雕玉人,他身穿长袖交领右衽衣袍,束腰带,头上发型为左右两总角,为孩童。 可见腰带穿衣是商代必备之物。
(妇好墓中未成年玉人形象)
西周时期出土的人物形象实物有: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的西周玉人、河南洛阳出土车辖上的人物形象,衣为直裾方领,腰束带下垂于腹前;山西晋侯墓地 M63 出土的圆雕玉人像,高冠,窄袖上衣,下裳中长,腰中束带,腹前有蔽膝;山西晋侯墓地M8 出土玉人也是腰束带下垂蔽膝。
商周时期的腰带分为丝质和革质两种,丝质带称为大带。早期丝带由于能织绘花纹,因此处于主要地位,而革带多是作为佩挂饰品而存在。随着带钩的出现,西周时革带上开始使用带钩来系结,使革带易于系结而发生了质的变革。同时革带上更易镶嵌饰物,所以革带的地位重要起来。
另外,西周时期,带饰的发现增多,主要是金、贝、铜等质料的饰品。如山西曲沃晋侯墓地 M8 出土的黄金带饰、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 M2001 号大墓,墓主腰部出有金腰带饰 1 组 12 件以黄金作为带饰,是其显赫地位的体现。
(虢国墓M2001中出土的青铜和黄金带饰)
可见商周社会,腰带除了实用功能外,更注重其装饰功能,腰带上用金、铜、玉等不同饰物,也越来越表明腰带是具有身份的象征。这一功能并影响至西周以后的历代王朝。
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就是最大的鼓励,谢谢!
阅读时间博物馆的愿景——阅读发现自我,记录反思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