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讨论英国为何会衰落,不能抱着落井下石的心态来看待。而应该客观视之,从其身上吸取历史教训。

因为,相比于昔日最鼎盛时期,目前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力确实大不如前。但如果纵向对比,也就是与曾经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早于英国先称霸的殖民帝国相比,英国的情况也不算很糟糕。毕竟英国目前仍然是世界排名前五的经济体,仍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伦敦仍然是世界经济、金融和文化交流中心。

并且,英国的军事也还有一定存在感。

比如,1982年的马岛战争和黎巴嫩战争,1991的海湾战争,1992年的波斯尼亚,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0年的塞拉利昂,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以及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英国佬无时无刻不在刷存在感。

现在的英国,算是几千年历史中,很体面的没落帝国了,它不仅没有亡国灭种,而且还通过和美国精神内核的传承,以及英联邦国家的链接,继续以强国身份在国际上持续它朽而不死的影响力。


因此,鉴于英国并非是崩溃式,死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的没落,所以它没落的实质,其实就是它被美国超越了。而又鉴于英国是被美国超越了才丧失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所以我们应该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英国为什么会被美国超越

那么,为什么呢?

我觉得,原因有三点。

第一,英国人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没跟上国际形势的变化。

英国自从成为超级大国后,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防止欧洲统一,分化欧洲。这一点,英国人赢了。然而,英国人把目光锁定在欧洲的时候却忽略了它的西边突然出现了一个“新欧洲”,这就是美国。

美国的崛起,就好比一群羊在打架,然后突然来了头老虎大,把羊群一勺烩了。

当然,英国人在历史上并非完全没有注意到美国的崛起,但固有的欧陆观念太深,使得英国人没有足够重视美国。而没有重视的结果,就是美国对英国下死手。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后,当时欺负英国最狠的国家,不是死敌德国人,不是老冤家法国人,更不是被英国妖魔化的苏联人,而是美国佬。

英国被美国摆了一道后,美国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继续拆台,导致英国最终丧失了大部分殖民地,沦为了二流强国。

美国当时狠下心对付英国,其实就是美国人明白,绝对不能给英国喘息之机!否则便是后会无穷。


第二,英国的有效人口太少,国家体量不如美国。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在技术上一直有优势。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很好地支撑了本国的发展。但问题是,英国的有效人口总数太少了。

何为有效人口?说白了,就是真正被英国人视为“人”,而不是“牲口”的工业劳动力。

昔日鼎盛时期,大英帝国统治下的人口总数并不少,大约有四亿人。但是,英国人却不把这些殖民地的二等、三等公民当人看,始终没有同化殖民地人口。

后来随着殖民地人口的识字率不断提高,开启自己的现代化过程,殖民地人口的民族意识觉醒,而英国的本土人口又不足以压制庞大的殖民地,一旦发生战争国力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殖民地独立。于是英国的殖民体系最终也崩塌了。

相比于英国,美国在这一点做的很好。虽然美国也有很严重的种族歧视,但在美国,甭管你是白人、黑人、亚裔、拉丁裔,到了美国就一定是劳动力。最终这些人,都变成了美国崛起的助推器。

换而言之,如果英国人口和美国一样多,显然它也不会被美国那么容易就拉下了神坛。

体量方面与人口是一样的性质。

众所周知,如今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土面积只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而美国是它的四十倍。从对比上就可看出,英国的发展潜力是远不如美国的。

当年英国之所以击败荷兰,一个原因就是英格兰面积和人口都是荷兰数倍。而英国被美国碾压,也是这个道理。

有限的国家体量导致了有限的国内市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可以凭借生产力优势暂时领先,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生产力优势不再,英国的国内市场容量相对小劣势就体现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说,日不落帝国面积3350万平方公里,怎么会体量有限呢?

关于殖民地,不用多解释。英国的殖民政策虽然相对来说,是合理的,但英国人只是把殖民地视为单一的原料供应地,产品的生产地和商品的市场存在,只是作为大不列颠全球贸易网络的一部分,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土。因而这就意味着,各个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是存在缺陷的。再加之,殖民地又孤悬于海外,对于本土的忠诚不够。所以这就使得英国的霸权地位一旦不在,其殖民地必然会脱离出英国。

相比于英国,美国在这一点做的也很好。打下来的地盘,除了不想要的,都是美国的新增领土。尤其是林肯坚持打南北战争,使得美国对领土的控制力和开发度,远比英国高的多。

在美国,根本不可能出现苏格兰公投之类的事情发生。任意一州,只要加入联邦,那就别想脱离联邦。

第三,英国的贸易保护和工业萎缩

英国工业当年冠绝全球时,英国政府的政策是鼓吹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咱们当年的大清就是这么被英国拉入世界贸易体系的。

但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的工业水平落后了,开始被超越了。于是英国人就耍了滑头,将发展重点放到了盘剥殖民地,靠殖民地输血,而不是改善自己的工业水平。这种恶性发展的结果,最终导致英国掉入了所谓的“资源陷阱”。

虽然说,英国靠着殖民地,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都还能保持超级大国的身份。但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当美国拆散英国的殖民地后,英国也就被打回了原型。而当贸易保护也因为加入欧盟后,被强制取消了,英国的工业也就遭了殃。

阿斯顿马丁、捷豹、宾利、劳斯莱斯以及路虎等等,这些可都是英国品牌,而现如今的资本方,都不是英国人了。

劳动创造价值,创新驱动进步,靠掠夺和食利只会导致国家和民族的堕化,但这条恒古不变的真理敌不过人性中耽于舒适区的劣根性。西班牙帝国兴于美洲的黄金、白银,也衰于美洲贵金属;英国兴于殖民地,也衰于殖民地。正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历史的讽刺剧,总是在不断的轮回上演。

最佳贡献者
2

英国出了很多昏招,但根本原因是英国人的格局不够。

作为世界霸主,他整天想着怎么去做欧洲的搅屎棍,却忽略了一个霸主应该去充当世界的搅屎棍。

大英帝国崛起于16世纪末,在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他就像开了挂一样,在全球各地不断扩张。哪怕是仅仅利用东印度公司,也能够成功殖民巨大的南亚次大陆。

到19世纪,大英帝国达到极盛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的大英帝国)

在此期间他几乎击败了世界上所有称得上名号的大帝国,比如大清帝国、沙俄帝国、法兰西帝国等等。

此时的大英帝国就是无敌的象征,比今天的世界霸主美利坚合众国要威风的多。

但是,进入20世纪大英帝国衰落了。

到今天,他曾经纵横大洋排名世界第一的海军,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甚至俄国总吨位都比他高,追忆往西给人以日落西山的沧桑感。

大英帝国沦落的如此境地,和他作为小岛国没有足够开阔的战略格局相关,哪怕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大英帝国还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欧洲,殊不知大洋的另一头已经崛起了一个巨兽美利坚。

所以,个人认为,大英帝国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19世纪的时候没有遏制美利坚合众国。

19世纪是大英帝国最辉煌的时候,也是他盛极而衰的时候,这个盛极而衰并不是指大英帝国的国家实力出现了衰落,实际上第1次工业革命、第2次工业革命,大英帝国都是重要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

只不过他的隐形对手美利坚合众国在19世纪利用大英帝国麻痹大意的机会,成功实现崛起最终把他从霸主的位置上推了下去。

其实,大英帝国面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崛起,有很多次应该能察觉出来这个国家对自己的威胁,只不过他的格局不够没有在意罢了。

美利坚合众国第一次挑战大英帝国就是著名的美加战争。

这次战争被称为美国的第二次独立战争,但是战争的挑起者却是美国。

美国当时已经独立了一代人的时间,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土地,而是试图向北兼并加拿大。

于是,和英国爆发了战争。

没成想加拿大人民对大英帝国忠心耿耿,他们配合英军对入侵的美军进行了坚决抵抗,甚至反攻到了华盛顿烧了白宫。

这场战争进行了2年多,美国阵亡3000多人,相当于战前的整个美军的一半,还有1.5万人因为其他原因死亡,英国的损失也差不多是这样。

达到最后,双方精疲力尽,签订了和平协议,并且持续到今天也没有发生冲突。

(美加战争一幕,面对美国的强势崛起,英国竟然愿意和谈,换做欧洲国家早就不遗余力的打压了)

其实,美国的这次扩张英国人应该有所警觉,采取手段遏制住美国人的野心,可是并没有。

利用大英帝国的麻痹大意,美国向南兼并了墨西哥北方的大片领土,并且成功实现了西进。

到了19世纪后期,美国终于成为一个国土面积几乎和欧洲相当,土地资源也不逊色的强大国。

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迅速工业化,开始了第2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美国工厂)

到1896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就已经超过了英国。

美国工业产值超过英国的第2年,就把英国从南美洲赶了出去。

此时的英国仍然没有警惕美国的野心,而是老老实实从拉美地区撤走了。

大英帝国横行世界200多年,不占便宜就算吃亏的性格遇到美国就像遇到天敌一样。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大英帝国却似乎很愿意接受这一切。

19世纪末,欧洲各主要强国开始了军备竞赛,而美国和日本作为后起之秀也没有在这场军备竞赛中缺席。

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国,美国的潜力更是远超其他各国,即便如此,大英帝国仍然没有对美国的崛起有所警觉,而是把遏制目标对准了德国。

第1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偏居北美大陆的美国向交战国出售武器物资等狠狠赚了一笔,从英国的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

即便如此,英国仍然没有对美国有所警觉。

直到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利用战争成功在大西洋、太平洋、东亚、欧洲等地建立了无数军事基地,成为事实上的霸主国家。

(二战中强大的美国)

英国面对强大的美国也只好接受这个事实了。

本来英国还想在二战结束后维护自己的殖民利益,没想到美国霸主一点都不给面子,为了从英国手中夺取尽可能多的全球利益,他支持了英国治下的殖民地独立。

就这样,英国一点儿一点儿成了孤家寡人。

在此期间,美国为了让英国放弃殖民利益,不惜对这个国家进行严厉的教育。

例如,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英国想要扼守苏伊士运河的水道,保持这一点点殖民权益,美国不仅不允许,还使用强制手段扰乱英国经济,逼英国放弃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权和管理权。

失去了大量殖民地的支撑,大英帝国退缩到了小小的英伦三岛。从那时候起,他就再也没有能力和美国争一争短长了,只能作为他的小弟亦步亦趋。

所以,如果在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能够及时发现美国的野心和他所带来的威胁,利用自己强大的综合国力阻止美国向外扩张,并且将北美大陆碎片化,使之成为像南美大陆一样的众多国家。

这样就没有一个北美国家有能力和大英帝国对抗,而这些国家也必然会倒向大英帝国,成为他的小弟。

大英帝国利用整个北美的资源,照样能够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德意志帝国。


大英帝国格局不足,也让他在二战期间犯下了重大失误,那就是坚持绥靖政策对德国妥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英帝国一直希望德国能够向东方进攻苏联,不惜背叛了自己的盟友波兰。

实际上,如果没有英国的绥靖政策,当德国出动主力部队攻打波兰的时候,英法几百万大军从背后袭击德国,趁对方主力部队不在的时候可以轻松攻到柏林,完全有能力推翻希特勒的纳粹政府,扶植一个完全听命于英法两国的新德国政府。

然后利用德国、法国、波兰、北美各国等众多盟友的国力和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与苏联竞争。

如果这样,英国的霸权还能再持续个几十年。

此后,英国就算是衰落了,可以肯定比现在风光。

3

帝国斜阳——成也殖民地

1815年6月18日,伴随着枪炮的喧嚣,法兰西巨人拿破仑饮恨滑铁卢,成就了威灵顿公爵的一世英名。作为七次反法同盟的领袖,大帝帝国同样风头正劲,数百年来他们通过离岸平衡搅乱欧洲格局,荷兰、西班牙、法国等豪强一一成为他们的垫脚石。

在滑铁卢战役之后,英王乔治三世终于撕下不参与大陆霸权的面具,第一次喊出我们是日不落帝国的口号。随后英国大举扩张,积极开拓殖民地,维多利亚黄金时代后,他们逐渐达到了巅峰,至1922年,大英帝国拥有3367万平方公里领土,占整个地球总陆地面积的24.75%,日不落帝国实至名归。

关于大英帝国崛起的原因千头万绪,大抵写本几十万字的书都未必能彻底涵盖,但归根结底绕不开两个因素——殖民主义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主义的本质就是掠夺,大航海时代初期的殖民还相对粗糙,主要以掠夺钻石、贵金属、胡椒香料等高价物为主,手段也大多用军事抢劫。

但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者的掠夺开始无孔不入,原料也纳入掠夺的范围,对于殖民地反而开始采用贸易掠夺的方式。把对方原料生产出来的加工品再倾销回殖民地,比如著名的鸦片。

在这一波殖民主义兴起的过程中,英国利用工业革命占足了先手,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在他们那里开始。所以在殖民化的过程中无往不利,充沛的低价原料让他们的工厂可以开足马力生产,广袤的殖民地可以让他们尽情倾销。所以说大英帝国的崛起的根源在殖民地。

帝国斜阳——败也殖民地

这种掠夺式的赚钱方法实在太爽,英国佬们当然欲罢不能,所以他们出了第一个昏招——保守。这么爽的赚钱方式最好千秋万代,谁也不要改变现实。所以他们很早就制定垄断法案,对!就是垄断!在我的殖民地只有我能做生意。垄断带来的后果当然是钱赚的更爽,于是他们就更加不想改变。

这种殖民地掠夺的方式其实有个后遗症,就是殖民地依赖,你一切赚钱的手段本质上都来自殖民地,而不是技术革命。所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明明占了先手,却没努力推广,商人们更愿意投资殖民地开拓,结果被玩重工业的美国超越了。

英国人的第二个昏招叫新帝国主义,大约是作为岛国憋屈太久,18世纪开始他们比毛熊还嗜土,四处扩展殖民地。这种为了帝国而帝国的方针很快就出现了问题,过快扩张让他们管理困难,过度干涉殖民地事物让当地土著和海外殖民者都非常不爽。

不爽自然就开始折腾,美国闹独立战争,南非布尔人也开始闹,连一贯躺平任草的红头阿三都开始闹事儿。英国的殖民地不但丢掉了不少殖民地(比如美国),即使手里的殖民地也需要大量成本维持,搞到20世纪初期殖民地赔钱不再是个笑话。

英国人的第三个昏招是吃下了那颗毒丸,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战败被肢解,殖民地也被协约国瓜分,于是英国人又吃下了坦桑尼亚、喀麦隆、新几内亚、纳米比亚。又把原来奥斯曼帝国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也抓过来委任管理。

我们都知道德皇威廉二世就是个逗逼,这货搞的殖民地就是面子上好看,基本都是倒搭钱统治的。英国瓜分这些殖民地根本没半毛钱好处,还得背上德国的欠债,整个殖民体系的成本急剧飙升,一战中他们又放了不少血,最后只能撒手不管。

帝国斜阳——输掉内裤的借款

在不堪重负中老迈的帝国迎来了二战,凭着自己残存的几两骨头和美国人的大笔援助,他们终于成了战胜国,但是很快他们就出了第四个昏招。战后邱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大门,这本来是英国佬惯用的离岸平衡手段,但这次他们却自己下场了。

也许是毛熊的威胁实在太大,也许是美国的欠款不好还,总之在冷战开始后英国第一次前期就下场开玩,偏偏又没有联弱制强。于是他们直接把自己扔进了战争威胁中,到20世纪70年代还在玩约克计划,挖地下室防备毛熊发疯用大伊万惩戒欧洲。

这种直接战争威胁让他们没办法全力发展经济,错过了战后最好的恢复期,又在随后的殖民地独立浪潮中收到重创。整个英国经济体系在50年代几乎完全崩溃,想重建又受制于冷战环境,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才通过非实业完成复苏。

经济低迷的英国很快出了第五个昏招,这次应该不算是主动发昏,很多程度上是迫不得已。1946年的时候,已经默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英国经济困难,不得不向美国借一笔钱混日子。美国拿出了37.5亿美元巨款,但有一个苛刻的条件。

英国必须承认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领导权,并恢复英镑和美元的自由兑换。无奈的英国佬只能答应,后果是世界各国开始疯狂用英镑兑换黄金,再把黄金换成美国。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英国足足损失了10亿美元,从此在金融领域彻底一蹶不振。


总结起来吧,英国弄成今天这样快分崩离析的操性一点都不奇怪,他们出了太多昏招,有主动也有被动。但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你几百年来平衡别人看笑话捡便宜,谁也不是傻子,会一直让你玩?

4

还没有中国广西一个省大的英国,在1754年至1763年的7年对外战争中,却打出了“日不落帝国”的神话,并前独享百年全球霸权。

为此,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自豪地说:“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那么,如此强大的英国是如何掉落“日不落帝国”神坛的?对此,虽然人们的说法各有不同,但和英国出的以下两大“昏招”应该是分不开的。

昏招一:犯下了与希特勒入侵俄国时的同样错误,战线过长,后勤供应不济,不适应当地气候,不熟悉山地作战,低估当地人民的抵抗意志等。

人们常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话一点没有错。

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建立从北非到印度的势力范围带,于是在1839年至1919年的80年间,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阿富汗,企图与沙俄争夺对中亚的控制权,并三次入侵贫穷的山地国家阿富汗。

虽然,英国侵略军的兵力装备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由于劳师远征,交通补给线过长,造成后勤供应跟不上。同时,又屡屡遭到当地人民的袭击,又无法就地筹措作战物资,从而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此,在缺吃少穿弹药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战力绝对会大打折扣,显然胜机渺茫。此外,又错误预判了英殖民军对阿富汗地形气候的适应能力,以及低估了阿富汗人民的抵抗意志,更是对深山密林中的阿富汗普什图的游击队束手无策,处处被动挨打,士气低迷,逃兵倒戈时有发生。

因此,造成英国对阿富汗的三次入侵战争全部宣告失败。

英殖民者三次入侵阿富汗战争分别发生在:1839年4月,英殖民军出动2.1万人的部队(包括英国人和印度人),入侵阿富汗,1842年10月12日落了个惨败撤军的下场;1878年11月,3.5万人的英殖民军,分三路入侵阿富汗,1881年4月英殖民军再次因失败撤离阿富汗;1919年,英侵略军3.4万人,又一次分三路入侵阿富汗,结果又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1921年11月22日,英殖民者无奈之下,只好与阿富汗签订和约,承认阿富汗的独立地位。从而,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了一面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旗帜。

昏招二:错误预判了被殖者的反抗精神,在与布尔人的战争中,投入45万总兵力,却被8万多兵力的布尔人抵抗长达3年之久,战死近3万人,是当地军队人数的5倍以上,损耗更是高达2.5英镑。

在英殖民者入侵阿富汗期间,英殖民地南非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发现了一座人称“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而该矿脉的黄金储藏量占世界黄金储藏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见其价值的无可估量。

但是,当时该金矿又被当地的布尔人所掌控。

于是,为了争夺金矿的控制权,1897年英殖民者认为出动67000人的兵力,足够镇压布尔人统治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

结果,到了1905年5月英殖民者先后投入45万多人的总兵力,才将全国总人口44万的布尔人统治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镇压。

此战,虽然以英殖民者的胜利而告终,但英殖民者的战死人数却是高得惊人,约为22000人,而布尔人仅有4000人。同时,耗费更是高达2.5亿英镑。

不过,此战后英殖民者“纸老虎”的面目也被世界各地被殖民者所认识,从而引发了英殖民地的反抗此起彼伏,最终造成英国渐渐无力承担海外庞大的驻军经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推动了国内的通货膨胀。

因此,可所说英国对阿富汗和德兰士瓦战场的错误预判,是英国“日不落帝国”逐渐跌落神坛的两大“昏招”。

图片来源网络

5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让英国加速了海外殖民扩张。英国在澳洲建立殖民地,完成了对南亚次大陆的殖民征服,扩大了亚洲、非洲地区的殖民势力。工业革命完成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工业革命结束后,资本主义工业化进入以重工业为主和以电气为动力的新时期,英国国际地位开始下降。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国力衰落极快,面临殖民地纷分独立,国内通货膨胀、失业率高等等问题,世界影响力直线下降。

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为什么衰落如此之快?这与19世纪下半叶的新技术革命有很大关系。英国人以世界老大自居,对新技术革命的认识不够,没有跟上这场革命的列车,逐渐丧失工业领域的垄断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德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因为技术革命得到快速发展,英国又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工业。

英国的兴盛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血汗上的。英国产业工人劳动强度大,健康水平差,恩格斯描述过:

“他们几乎全都身体衰弱,骨瘦如柴,毫无力气。他们衰弱的身体无力抵抗疾病,因而随时都会病倒。所以他们老得快,死得早”。

英国依靠榨取殖民地的资源和人口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工业化,殖民地的资源让英国跃升世界第一。但随着殖民地的不断失去,英国资源不足,产业动力不够的缺陷显现出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在新兴的工业领域建立了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8世纪后,自由贸易主义占据世界主流。美国等国家的工业体系竞争不过英国,只能通过高关税保护和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确保本国工业对国内市场,将人力、物力集中投入到新兴产业部门。而英国没有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投向新兴产业。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英国渐渐丧失了它的国际地位。

具体来说,英国有二战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沿袭二战时的计划体系,官僚系统过于庞大,资源集中于中央,经济活力不够;英国国内政治不稳定,政权更迭频繁,政策缺乏连续性;英国的私有化改革虽然激活了经济,但公共服务部门更趋于集中,消耗大量的资源;英国金融业发达,为了保护金融业利益,英镑不断走高,导致国内制造业纷纷向国外转移;英国国内保守势力很大,政治改革裹足不前;英国在全球工业垄断地位丧失,面对激烈的竞争又没有做好准备;英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过多地用于军事、航天和核工业等方面,对民品的研发投入不足,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导致了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走下神坛。特别是战后英国很多殖民地独立,英国再也不能靠吸血而坐享其成,造成了今天英国尴尬的国际地位。

6

对英国还是要客观看待,虽然不是日不落帝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不要以为这个国家差到了二流的地步。

其实就算它们从日不落帝国的神坛上跌下来,200多年里竟然还在全球前五名之内。

全世界有几个国家能在200多年前很牛,200多年后还是很牛的?

少之又少。

更何况这个国家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安全具有重大话语权,怎么能小看呢?

200多年来,英国经历了一战、二战、冷战、科技革命、互联网革命等各种重要事件,都没能让他们走进历史的故纸堆,而以上事件中,他们同时代的强国很多都死走逃亡。

这些都说明英国还是一个强势国家。

所以,不能说英国从日不落帝国神坛跌落,是昏招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一直往上走,这就像人一样,生老病死,都有规律。

国际关系和人际关系本质一样,一个国家的弱小到强大再到衰落也是一样的。古往今来都一样。

比如1000年前的蒙古帝国纵横欧亚,如今怎么样?

再比如二战结束后的两大强国,几十年的冷战后又怎么样?

封建社会的王朝如此,现代社会的国家也如是。英国自然也摆脱不了抛物线式发展的趋势。

日不落帝国是英国抛物线发展的顶峰和巅峰时期,从那之后,抛物线就开始缓慢下降了。

这个下降的曲线还算是平缓,没有特别大的起伏。

就如同木叔说的,如今英国还能维持全球强国的地位,已经200多年了,这反而能说明,他们的政策基本适当,谈不到什么“昏招”。

为什么说英国还是全球强国?任何具有国际视野的人都不能否认这点。

举个例子——

你身边的高材生留学,除了选择美国还选择哪里?英国是肯定的。

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和学识,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能选择英国的大学,就说明这个国家依然有话语权。

另外除了美俄之外,英国是全球第三大核武库国家;也是全球军费开支第3大国,还是全球科技创新排行榜前十名的国家,GDP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五。

这些都不是英国所谓昏招造成的。

如果真有昏招,英国还能在日不落帝国逐渐垮台后的200多年里,依然维持这样的地位和水平,那反而说明这个国家韧劲更大,昏招不昏。

未来英国的问题可能会大一些,比如面临苏格兰、北爱尔兰的分裂,这些可能才是200多年来对英国的真正考验。

之前所谓的日不落帝国的那些殖民地,毕竟都是抢夺来的领土,本来也不是英国的。独立也好,分离也好,没什么可惜的。

但英伦三岛如果出问题,那就是大问题了,所以对英国的考验,可能才刚开始。

7


英国并没有出什么昏招,英国殖民方式注定了它建立的庞大殖民帝国终究有解体的一天。

用文青的话说: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解体。

欧洲国家有三种殖民方式,第一种是西班牙、葡萄牙式的,特点是拼命压榨,杀鸡取卵,把殖民地所有财富统统搬回母国,禁止殖民地发展工业、经济,永远把殖民地当做是原料基地和产品倾向地。

葡萄牙人殖民巴西时,虽然巴西盛产棉花,但葡萄牙人却不允许巴西发展纺织业,坚决不允许纺织机进入巴西。

这也是为什么南美洲国家通用语除了西班牙语就是葡萄牙语,但是这些国家普遍和西班牙、葡萄牙关系不亲近的原因。

第二种是法国式的,把殖民地当做是自己领土建设,由中央派遣官员与驻军,在殖民地大力发展本国语言,推动基础教育,打击殖民地当地豪强。

这么做的好处是相比第一种殖民方式,这一种显得温情了一些,同时宗主国在同化殖民地人民同时,也确实通过教育推动了殖民地科学技术发展,而且殖民地民众因为同化教育的原因,更容易对宗主国产生好感。更重要的是殖民地会非常稳定,

坏处就是非常费钱,比如法国为了维持一些殖民地政府能正常运转,还要从法国本土给殖民地政府拨款,尤其是在非洲。

所以除了法国,也就是德国这么搞,绝大多数国家还是学西班牙和葡萄牙。

第三种就是英国式的殖民。

英式殖民本质是英国人信奉的自由贸易的衍生物,当然,是英式自由贸易。英式自由贸易的精髓就是“我不能卖的东西,你也不能卖;我不禁止卖的东西,你禁止了也没用。”

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英国人发动战争的理由并不是因为鸦片,而是英国人借口清朝官员(林则徐)的措施威胁到了英国商人的安全,清朝强迫英国商人为鸦片商人担保……在英国人看来,我英国都没有禁止鸦片流通,你清帝国凭什么要禁止鸦片流通?还要英国商人全体给鸦片商人做担保,不管哪个国家鸦片贩子再向清帝国贩卖鸦片,全体英国商人要受罚?

所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只是出于自由贸易原则让清帝国割让海岛,开放口岸,降低关税,说白了,就是方便英国人做买卖。

所以,英国一般不会从本土派遣驻军,即使派遣也是象征意义的,英国更习惯各殖民地自己管理自己,这样行政成本就会降到最低。

可能大家不知道,早在北美爆发独立战争前半个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白人公民已经可以自己投票选执政官了。


也因为这种原则,所以英国很注意在殖民地拉拢殖民地精英人士,英国殖民地往往会出现英国殖民者与殖民地精英共治的局面,这一点在李超人啊,包船王啊,更早的何爵士都是这一类的代表。

在新加坡,李光耀家族其实也是被英国选中的殖民地精英。

但是,这种殖民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稳定,殖民地很容易“自治”,在英国发动布尔战争以前,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以英国白人为主的殖民地地区其实内部已经高度自治了。

更搞笑的是英国打赢了布尔战争后,殖民地大臣一直在忙于让南非赶紧自治,因为布尔战争花了英国2.2亿英镑,国家财政没钱了。

有人说了,既然英国殖民这么松散,为什么还要打布尔战争呢?因为“风气”这种东西不仅是英国影响欧洲大陆,欧洲大陆也影响英国。

当时英国人受法德殖民方式影响,外加与德国的矛盾,结果酿成了布尔战争的惨剧。之所以说惨剧是因为这场战争花了英国2.2亿英镑,折合白银15亿两。


如果英国能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国力,那么殖民地可能还愿意与英国保持亲密关系,但是英国在接连遭受德国两次挑战后,国力大为衰减,即使松散的殖民方式英国也觉得财政负担不起,所以英国干脆让殖民地脱离算了。

不过这种殖民地自主也要分,比如白人为主的殖民地,英国在一战前就让这些殖民地“高度自治”了,而亚洲殖民地,英国人就一直攥在手里也不愿意放,因为可以“赚钱”,而印度、马来西亚这些国家英国之所以愿意放手,完全是因为英国在二战后无力在这些地区应对苏联的挑战,或者说要应对挑战的话,花的钱比从印度赚的钱还多,英国不想做这样的赔本生意,所以才让印度、马来西亚相继独立。

说到底,英国不是因为丢了殖民地而从“日不落帝国”宝座上被赶下来的,而是英国不再是世界第一强国了,才开始丢掉殖民地的。

8

其实评价英国的衰弱,要多角度,我们不仅要从其自身找原因,找所谓的昏招,还要从对手出发来看,——因为只有对手强大了,或者说自己没有进步甚至还衰弱了,才会让人感觉到一方颓势,毕竟对比一直以来都是最直观的表现手法之一。

而在说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日不落帝国时期多强大?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当年,也曾一度是世界上生产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为了加强直观了解,我们以鸦片战争时期的数据来看看当时的英国有多强?在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折合成白银高达3.4亿。

而同时期的清朝呢?仅仅是英国的零头4000万白银。在鸦片战争之前,我国的财政收入居世界第一,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的财政收入一下子成为了我国的八倍多,足以见得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多大效益。

不仅如此,当年英国依托着先进的管理体系和金融制度,物质汇聚能力也非常之强,这促使其政府能够充分发挥资本力量优势,这样的优势也让英国自身军事实力随之强大了起来——尤其是海军力量,当时在战舰制造方面,英国要比排在第二的国家吨位最少多出一倍。

而正是拥有这样以制海权为主的强大军事力量作为依托,让英国在当时整个世界上都始终保持着话语权。而拥有说一不二的话语权注定了英国不会满足于现状,它的野心会逐渐攀涨,会忍不住开始殖民扩张,这是历史的趋势,也是时代的必然性——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英国当年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他们的殖民地,比如在南亚众多国家、澳大利亚、甚至是非洲,而殖民地如此之多也最终让英国被冠以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

但是,在后来英国好不容易确立的“日不落帝国”地位上却逐渐跌落神坛了,虽然现在的英国依旧位列发达国家之一,但是和曾经相比却不能同日而语。那么,当年英国到底是为何会跌落神坛呢?

一、对手原因(美、德得益于市场需求迅速壮大)

这里所说的对手估计大家应该都能够猜得到,自然就是美、德了。其实就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来说,并不单单只有英国一个国家在进行,而是整个欧洲都在进行工业革命,只不过有个先后快慢。

而第一次结束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则迎来了第二次,而问题就出在这个第二次之上,因为第二次并不是英国人主导的了,而是被美国人和德国人给抢先了。

那为何美德两国就能够先于更加先进的英国先发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呢?

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工业革命是由什么引起的?大家都知道是市场需求,当供不应求的时候,社会变革也就来了,曾经的英国发动工业革命就是这么个理,后来的美、德自然也是。不过当时的美德市场需求大的原因与曾经的英国不同,后来的美德都是因为国家统一(美国是南北战争后结束,德国则是俾斯麦统一德国),促使疆域地盘阔大,带来的市场需求扩大。

总而言之,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两国综合国力快速发展,甚至后来居上超过了老牌霸主英国。而在英国发觉自己被超越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制海权,甚至一度曾与德国展开了“军舰竞赛”,其实此时的英国也明白它在保持制海权上已经相当吃力了,但这个时候早已经为时过晚了。

而英国在对美德两国的时候没有了之前那种强有力的制海权,相当于间接失去了自身对海外殖民地的遥控能力,天高皇帝远,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实际上也相当于是名存实亡了。

二、自身原因(英国过度殖民扩张带来的后期乏力)

其实我们在看上文讲美德进步的时候,应该就有人会提出疑问,那个时候为什么英国就不进步了呢?英国那个时候又在干些什么呢?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就开始殖民扩张,这在上文中我们是有提到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殖民扩张逐渐的性质变了,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英国将原本的商品输出为主,转换成了资本输出为主,而资本一旦大规模输出,会带来一个严重的的后果——那就是物质生产部门也会转移出去。

当时的英国将大批的物质生产部门,也就是第二产业转移到了自己的海外殖民地,本土留下的大多是以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这就造成了英国内部出现了严重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产业结构极其不合理,第三产业超过其他产业)。

我们都应该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技术革新(电气取代蒸汽)所带来的。但当时的英国有关于工业的基础设施大多都转移到了海外地区,没了原本工业基础的支撑,他们很难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而由于可以依赖于海外市场,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动力去花精力去革新。

就这样,英国完美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快就被美德两国超越。而这还不算完,在后来英国又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元气大伤,那个曾经巅峰时期不可一世的英国,就连原本一直保存的金融优势也失去了,完全取而代之的则是超级大国——美国。

总结

从以上我们分析出了两个原因,一个是对手美德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带来的革新,一个是英国自身因为殖民后期带来的产业空心化弊端促使其错过了革新。

而从这两者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性,那就是两个大因素之中都提到了“革新”二字,这也就是说不管是壮大还是陨落,问题就是在于这个革新上。

革新,原意是革除旧的,创造新的,在我们本文中则是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美、德两国抓住了革新,成功了;而英国错过了革新,陨落了。

9

英国现在是世界上五大经济体之一,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世界屈指可数的核大国,还有52个英联邦成员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是个混得风生水起的国家。

可是跟当年的海上霸主相比,英国显然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成为美国的跟班,国际舞台上的配角。那么英国是如何从昔日的超级大国一步步衰落,跌下神坛的呢?


天时已去

作为欧洲欧洲工业革命的先行者,蒸汽机时代的领跑者,靠着自己的坚船利炮,英国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海外殖民扩张。

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东征西杀,英国把自己的版图扩大到3400万平方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世界上的陆地面积一共有14000多平公里,英国占到了四分之一。世界各地到处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成了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

英国正是依靠海外庞大的殖民地,掠夺到了无穷无尽的资源,也找到了倾销自己工业产品的市场,并逐渐树立了英镑的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

到了20世纪,侵略扩张突然就成为过街老鼠、走进死胡同,全世界殖民地人民开始觉醒。英国的殖民地人民也不例外,纷纷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独立自由的斗争。

为了维护在海外的利益,英国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严重消耗了自己的国力。这个时候,殖民地已经成为英国的负资产。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说:“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

兴因殖民地,衰也是因为殖民地。物是人非,英国还是那个英国,世界已经不是那个世界,不衰落就奇怪了。

不占地利。

英国是岛国,国土面积只有24万平方公里,是美国的40分之一。如果说贫穷能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而国土则限制了英国的发展空间。

国土面积决定了人口,而人口少又让英国没有足够的人力去经营海外殖民地,去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而英国不幸生在欧洲,周围强敌环伺,每一次动荡英国都会波及,每一次战争英国都会受到削弱、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让英国这个曾经的巨人受到沉重打击,奄奄一息。


一战结束时,尽管英国是一战战胜国,但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英国已损失了1/3的国民财富和300万青壮年劳动力,与此同时还欠下美国大量债务。

如果说一战的爆发削弱了英国的世界霸权,那么二战则使英国的世界霸权彻底崩溃:除了战争直接导致的人口伤亡和经济损失外,英国经济在战时管理制度下产生了超过200万失业人口,英国不得不靠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苟延残喘。

英国在二战后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英镑的地位也被美元所取代,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没有人和

如果说英国是因为自己硬实力而成为世界霸主的话,美国则是两手都抓才成为世界领袖。

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但美国独立之后,无论参加过多少战争(墨西哥除外),在世界各地从不谋求占领一寸土地。

他们打仗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除此之外,美国人非常自恋,以救世主自居,站在道德制高点,充当世界警察,维护国家秩序。

美国两次参加世界大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本来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本来可以袖手旁观、卖给双方军火、坐收渔利;可他们却义无反顾,竭尽全力站在了正义一方。

真的是美国人大公无私吗?不,美国人在搞投资,他们就是看准了,自己的牺牲不但能拯救世界,还能奠定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由此带来的回报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二战,美国不仅成为世界政治中心,掌握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还成为正义的化身,成为世界最大的军火倾销商。

美国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在人权、民主的包装下大行其道,迷惑住了全世界一般以上的国家,也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精英到美国去。全世界优秀人才对美国趋之若鹜,让美国在科技军事上永远领先世界,美国自然就永远是经济强国。

而英国人鼠目寸光,无论做什么事都只看眼前一点,只为自己着想。

在二战中,面对纳粹的扩张,英国首相没有担当、没有胆略,竟然采取了绥靖主义,将祸水引向东欧。

同样是面对法西斯,美国人奋不顾身,英国人当缩头乌龟。格局大小,一目了然;格调高低,泾渭分明。

如果真要找英国衰落的昏招,这恐怕是其中一个吧。

话说回来,英国虽然衰落,成为美国的跟班,但人家还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英国几十年来,对世界贫困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源源不断的援助,金额高达八千亿美元。英国对某个发展中大国的援助项目多达一百个,每年援助金额高达8000万英镑。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10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英国能够成为世界霸主,缘于他们获得了海上的霸权,自从在16世纪末击败了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之后。

凭借着海上的霸权,英国实现了全球的殖民扩张,其领土加上殖民地一度达到了世界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二,可以说一天24小时内,其领土都有地方处于白天,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在其鼎盛时期,其殖民地包括了今天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以及非洲的大量殖民地。

日不落帝国的解体

解体首先是发生在美国,始于1775年,由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为反抗英国加税而引发的战争(实际上当时英国议会只是讨论了加税的问题,最终没有通过,是一场误会),经过8年的独立战争,美国获得了独立。

之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英国和德国死磕,导致了英国国力的严重衰落,1901年澳大利亚获得自治。

但是日不落帝国的大规模解体还是发生在二战时期。

二战时期,德国一度占据了整个欧洲大陆,英国在法国投降后扛起了对抗德国的大旗,还是如一战一样,和德国死磕了好几年,国力损耗严重。

而在战争过程中,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基本被日本占领,也严重削弱了英国对这些殖民地的统治。

二战结束后,英国彻底沦为了二流国家,殖民地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独立运动。如印度在圣雄甘地的带领下于1947年实现了独立,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也先后独立。

当然,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也是此起彼伏,当时已无力应对局面的英国逐步退出了非洲,默许了这些国家的独立。

当然,英国之所以愿意放弃这些殖民地,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其统治成本大于殖民地收益,不然精于计算的英国人也不会如此大方了。

至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在战后虽然还从属于“英联邦”,但实际上都成为了独立的国家。

所以“日不落帝国”的解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还是发生在二战之后,从1775年开始,持续了180多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