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们在干什么”?徐向前的一声喝问,让行刑战士举起的大刀停在了半空,打了大半辈子仗浑身上下无一处伤痕、曾毙俘61名蒋阵营将军的传奇开国中将“瘦子”周希汉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冥冥之中,“贵人”徐向前在千钧一发之间从刀下救了他。

1932年,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周希汉,在一次行军宿营时,按照惯例,把弄到的最好的一所房子安排给了红四方面军领导人、鄂豫皖苏维埃主席张国焘,但没想到这一好心安排,却惹出了杀身之祸。

张国焘到达后,硬说这房子周围没有其他建筑,容易受到敌人飞机的空袭,他派人把安排房子的人找来,一看是周希汉,二话不说便怒斥他为什么要陷害自己?

其实这所房子在山口里面,山高林密中很难被飞机发现,但张国焘敏感多疑,无事找事。作为下级,周希汉只好耐心解释:“弄这个房子比较匆忙,考虑的不周全,下次一定注意,这房子首长不满意,马上调整”。

“我不用你调整,我就要你讲是谁指使你这样干的”,张国焘不肯善罢甘休。

一听这话,周希汉心里不禁打了个寒战,他知道这个张主席是要借题发挥了。

刚刚19岁的周希汉加入红军后时运不济,屡受不白之冤,前不久被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厨房中遇到,因为欣赏他的才能,便把帮厨的他调到自己身边,当了参谋。

到了总部后,周希汉工作称职,聪明好学,所表现出来的优良军事素质深受徐向前青睐。但眼里不揉沙子的周希汉对张国焘在红军作战方面的指手画脚很不以为然,曾私下里抱怨张国焘“瞎指挥”。

可不想无意中的一句牢骚话,却被人告了密,目空一切的张国焘,哪容得一个小小的参谋对他不敬:“好大的胆子,敢这样讲我,是不是有人指使的”?

于是他找了一个借口,把周希汉抓了起来,下令严加拷问,周希汉虽然极力争辩,但还是被绑在长条凳上,灌了辣椒水。

幸好徐向前闻讯赶来,好一顿讲情,打仗离不开徐向前的张国焘勉强给了一个面子,把周希汉放了。但让张国焘愤怒的是,周希汉此后并没有表现出对自己的敬畏,甚至眼里还带有一丝丝的嘲讽,这样他感到针芒在背,如梗在喉,心中的怒火也越发不可遏制,这次抓住了周希汉的把柄,他哪能轻易放过?

面对张国焘的反复逼问,年轻气盛的周希汉渐渐失去了耐性,心中火气上涌,索性心一横,也不再低声下气的承认错误了,最后一脸鄙夷地甩了一句:“我没有陷害你,你想怎样就怎样吧”!

张国焘最不怕的就是这句话,师长、军长他都说杀就杀,何况一个小小的参谋?不废话了,张国焘扬扬下巴,手一指,异常平静地下令:“处决他,立即执行”!周希汉被反绑双手押了出去。

直到被押到荒凉的河滩上时,周希汉才从愤怒中清醒过来,他明白自己要死了,背着大刀的行刑队员走了过来,周希汉意识到自己最后的时刻到了,心有不甘的他在迷茫之中竟然扯开嗓门,用尽了平生的力气大喊:“红军万岁”!

石破惊天的一喊,周希汉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这么大力量,他看到行刑的人已从背上把大刀抽了出来,在手里掂了掂,垂死之时的周希汉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这样窝囊的死了,盛怒之下,他又开始破口大骂:张国焘,你是个什么狗屁领导……”

“你们在干什么”?还没骂上两句,河滩不远处传来一声喝问,虽然这句话没有“刀下留人”那么震撼,但行刑队员举起的大刀也停在了半空。

快步走来的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他们俩人正在河滩上散步,突然听见了有人喊“红军万岁”和叫骂声,就赶了过来。

走到近前,见被绑着的是周希汉,两个人都很吃惊,行刑的人向徐向前报告,说是奉张主席之命处决人犯,徐向前没有理睬,问周希汉是怎么回事。

周希汉梗着脖子,一脸委屈地说:“张主席说我弄的房子会遭到敌人飞机轰炸,是有意谋害他”。

徐向前和陈昌浩对视了一眼,然后声音不大、但很威严地下令:“放了他”。

没人动手,行刑的人迟疑着——在红四方面军,徐总指挥只管打仗,其余的事是张国焘做主。

“我说放了他,张主席那里我去讲”!徐向前愤怒地提高了声音。

绑绳被解开了,恍如梦中的周希汉一脸木然地活动着麻木了的手臂,默默的跟着徐向前回去了。

不知道徐向前是如何做张国焘工作的,反正在这之后周希汉再没被找麻烦,他也长了记性,事事小心,尽量躲着张国焘。不久以后,他被徐向前派到了第九军任作战科长。但徐向前一定没有料到,刚正耿直的周希汉在第九军却险些被军长何畏枪毙,并且两次被军棍打得皮开肉绽。戎马大半生身上毫发无损,但磨难却比别人只多不少,周希汉将军命运多舛,令人唏嘘。徐向前元帅仗义的“刀下留人”之举,也让我军多了一位战功赫赫的铁血开国中将。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林彪手下四大金刚之一的邱会作了。

1959年邱会作接任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部长,1960年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邱会作后来位高权重,但他曾经极为危险,差点掉脑袋,依靠周恩来“刀下留人”才活命。

林彪的爱将邱会作回忆,他本是根正苗红的红军后勤干部,15岁就在老家江西参加革命。因为年龄比较小,邱会作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也没有任何动摇和叛变行为。

他的文化程度不高,能力倒还是可以的。

这里还有个笑话,当时苏区四处在杀AB团,也就是反布尔什维克团。

一旦被认定为AB团,很快就会别处决。

邱会作曾亲眼多次目睹处决的惨状,当时他还是少年,吓得不轻。

而突然有一天,上级通知邱会作已经入团了。当时邱会作加入的自然是共青团,但他文化程度低,根本不知道共青团的英文是什么,因为就是AB团。

当时他吓得浑身发抖,找到上级哭问加入的是不是AB团。

知道上级斩钉截铁说不是,邱会作才放心。


红军长征之前,他突然被绑起来,等待处决。

资料中这么写:原来,在这之前,邱会作担任红军总供给部机要统计员和政治指导员、机关党支部书记。这个职位虽不高,但非常的重要,掌握红军全部人员、兵力、枪支、马匹、军械、弹药、粮秣的统计数字。他的上级,是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叶季壮。

1934年6月的一天,邱会作被周恩来紧急召见,要他去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完成长征前的准备工作。具体时间:把几处兵工厂、药品材料厂和几个仓库一律炸掉,另外把大量的浮财埋掉,仓库的东西可以迅速分散,分散不了的就必须毁掉。

周恩来要求他,必须将这些事情处理得干干净净,绝对保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当地人和工人们察觉。要是传出去,就会动摇根据地军民的士气,对斗争十分不利。周恩来特别叮嘱,这是最高机密的工作,如有泄密,军法不容。



邱会作识字不多,但能力很强,精明强干,很快就完成了特殊任务。

然而,他突然在10月份就被抓捕,处决的命令已经签发,随时可以执行。

多年后邱会作才知道,政治保卫局(类似于今天的国安)认为邱会作知道的太多,万一长征路上被俘或者开了小差投敌(红军长征出发时候是8万多人,没有经过激战到达湘江时只剩6万多,有3万人开小差逃走或者掉队),会造成军队极大的损失。这种情况下,还是杀掉邱会作比较保险。

邱会作莫名其妙遭殃,连呼冤枉,但没有用。

就在押往刑场的路上,也算邱会作的运气极佳,行刑队正好碰上周恩来、邓发,还有邱的直接上级叶季壮。

3人骑着马迎面而来,叶季壮见此情形大吃一惊,立即询问周恩来怎么回事。

周恩来也有些惊愕,但没有说话,只是面向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探询。邓发却向周恩来挤挤眼睛,意思是按老规矩办。

这时,邱会作则死死盯着周恩来。

周恩来略加思考后对邓发说:“他还是个孩子,交给叶季壮带回去吧!”这样,才给邱会作松了绑。


邱会作在晚年回忆这桩事时,还颇为感慨地写道:叶季壮一个争辩,周恩来一道命令,把我的脑袋保留下来了,让我多活了70年。

事后,周恩来带着邱会作一起参加长征,并交代他要对曾险遭处决一事绝对保密。

直到几年后在瓦窑堡红军总部一次聊天时,红色特工大师李克农问邓发:“长征临出发前,你为什么要把邱会作抓住杀掉,难道就是因为他多知道了些机密吗?要不是周副主席,阎王那里就多了一个鬼。”

邓发略有羞愧地对邱会作说:“那件事的起因你都知道,幸好没造成千古之恨!”

以上资料内容,来自《党史博采》。

看看,周恩来一句话,就保住了邱会作的一条性命,不然当时就砍头了。

这才是真正的刀下留人,刀已经架到邱会作的脖子上了。

3

嘿,最不为人知的是开国元帅陈毅,曾经对另外一位元帅林彪有过救命之恩,若非陈毅“刀下留人”之举,那位未来的红军军团长、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恐怕早在1927年就被枪毙了,哪里还有后来的威名赫赫以及不世军功?



事情发生在1927年8月,早在南昌起义之前的1926年,黄埔四期的林彪毕业后分配到第四军独立团(叶挺独立团)第3连担任见习排长,不久因为在河南与奉系军阀作战时表现出色,被晋升为北伐军第25师73团一营第7连连长,而这个团正是未来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


南昌起义成功后,1927年8月3日,起义军按原计划撤出南昌,南下挺进广东潮汕地区以获外援。行军途中,从武汉赶来的陈毅奉命前往第73团就任政治指导员(还不叫政委),命令是周公当面直接下达的,临行前还特别嘱咐陈毅要注意掌握好这个主力团:



“第73团是我党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装,在北伐时就有铁军之称,现有兵力2000多人,你要好好去工作,不要嫌官小”!陈毅当即表态: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都干,只要搞武装我就干,于是在1927年8月10日左右,陈毅动身赶往第73团团部报到。


当时第73团的团长是叶挺将军的老部下黄浩声,团参谋长余增生还是陈毅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好友,因此见面后三人甚是融洽。正当几位团首长谈笑风生之时,忽然有一个年轻军官匆忙来到团部汇报,言语之间很是惊慌:“报告团长,我们连120块毫洋的伙食钱给勤务员背跑了,我连现在的伙食钱发不出了”!



这个年轻军官就是第7连连长林彪,当时起义部队从南昌撤出后一路上边打边走,也没有可靠的根据地,所以给养甚为困难,120块毫洋那可是一连人一个月的伙食费,现在全部被开小差的士兵拐跑,意味着100多号人就得饿肚子,恐怕还会引起更多的开小差事件,所以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叶挺将军带出来的黄浩声是个暴脾气,闻报当场大怒:“林彪,你怎么搞的?!自己为什么不背伙食钱?现在经费这么困难,造成军心不稳怎么办?我要枪毙你”!说完就挥手命令团部卫队准备执行,如果不是恰好陈毅在场,林彪当时的结局可就难说了。




当时陈毅还不认识林彪,只是感觉这个错误罪不致死,于是请求“刀下留人”并且打了圆场,劝说黄浩声和余增生给第7连补发了伙食费,为了平息团长的怒火,还当面批评了林彪:“林彪同志,你既然当连长,以后伙食钱无论如何要自己背,再让人拐跑了怎么办”?


林彪十分感激地回答:“感谢团里的决定,以后,我保证自己背伙食钱”,就这样,在陈毅的转寰之下一场风波化为乌有,林连长也逃过一劫。不久以后,南昌起义军到达广东省境后分兵,第25师临时划归第九军副军长朱老总指挥,留在三河坝阻击敌人的追兵,林彪的7连当然也在其中。



结果是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失利,而第九军和第25师的余部反而成为唯一保存下来的建制部队,经过整编后仅余800余人。这支小部队在朱老总、陈毅和王尔琢的率领下撤往湘南,再上井冈山,成为红四军的核心战斗力所在,而林彪也在战斗中逐渐脱颖而出。

4

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李靖了。

即使没听说过隋唐英雄传,不熟悉唐朝历史的人,也不会对这个“托塔天王”感到陌生。他的原型,就是隋唐时期鼎鼎大名的名将李靖。

他在隋唐两代战功赫赫,特别是唐朝。他在唐朝初年平定各方诸侯,打击突厥势力方面立下不朽战功。

他个性温和,不卑不亢,聪明机智,懂得进退,深得李唐皇帝的喜爱。因而也成为隋唐英雄中少数的以封神的战将(另外是秦琼和尉迟恭)。

托塔天王李靖

然而这样的一位传奇的人物,却两次差点被斩首,而且下令斩首的是同一个人——李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次刀下被救

李靖,字药师,他的一生横跨南北朝、隋朝、唐朝三个时期。他的父亲李诠,在隋朝任职,他的舅舅,是隋朝有名的大将韩擒虎。韩擒虎对他的外甥赞誉有加。

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旧唐书.列传第十七》

李靖在隋朝的官职虽然不大,最大也就是马邑郡丞。但是李靖才气过人,得到不少隋朝官员的赏识。杨素就认为李靖以后能做到他的官职——宰相。

不过老天给李靖开了个玩笑。就在李靖在官场稳打稳扎的时候,隋朝天下大乱。太原留守李渊磨刀霍霍,准备起兵造反。

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李靖觉察到李渊的阴谋,立刻准备动身前往江都。这时李渊已经起兵占领长安。李靖在长安被捕。

李渊下令将李靖斩首。



即将行刑的时候,李靖悲愤的说:“你聚众起义,不就是为了除暴安良,建功立业吗,怎么却因为私怨要斩杀大将呢?”李渊听了,加上李世民的劝说,就把李靖给放了。李世民把李靖召入幕府。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旧唐书.列传第十七》

李靖,从此在李唐王朝的麾下效力。

第二次刀下被救

李靖在投靠李唐之后,屡立战功。东讨王世充,南平萧铣,战功赫赫。但是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战功和过往,使他多次受到猜忌和排挤。这不,在平定萧铣时,他差点又遭受杀身之祸。

这一次要杀他的,仍然是他的老板——李渊。原因是在进攻萧铣的过程中,李靖稳打稳扎,进展不快。李渊怀疑李靖有其他图谋。

于是,李渊下令硖州都督许绍将李靖秘密斩杀。

不过好在许绍爱惜李靖的才能,也深知李靖的为人,所以他极力的向李渊求情,李靖才免得一死。

之后,在冉肇则叛唐的事件中,李靖率兵奇袭冉肇则,平定蛮族叛乱。李渊才彻底放下对李靖的成见。

高祖甚悦,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因降玺书劳曰:“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又手敕靖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旧唐书.列传第十七》

之后,李靖率领军队,平定。

屡立战功

李靖可不是泛泛之辈,刀口余生后,他多次出征,立下无数战功,改变了初唐乃至世界的格局。为强盛的大唐王朝消灭了大量的对手。为大唐的稳定繁荣做出卓越的贡献。

1、南平萧铣。

萧铣,是南朝梁武帝六世孙。隋末乱世,萧铣割据江南,国号“梁”,有精兵四十万。力量雄厚。

621年,平定王世充后,唐高祖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率领大军南平萧铣。


隋朝末年群雄割据图片

当时萧铣众叛亲离。且认为三峡水势迅猛,唐军不可能东下。于是放松戒备。李靖则建议李孝恭利用这个机会,兵贵神速,东渡长江,一举击败萧铣。毫无准备的萧铣面对唐军的突然进攻,毫无抵抗之力。萧铣被平定。

2、东平辅公祏

萧铣被平定之后,隋末各路反王中对李唐一统天下构成阻碍的就只是剩下杜伏威了。于是,622年,李世民陈兵江淮起义军边境,对杜伏威施加压力。杜伏威入朝觐见李渊。而江淮起义军的另一个首领辅公祏则举兵叛乱。

李渊仍然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兵讨伐叛乱。李靖为李孝恭分析当时的形势,认为应当先攻打辅公祏的大将冯惠亮、陈正通,消灭侧翼威胁,再进攻辅公祏。李孝恭听从了李靖的意见。率军攻破冯惠亮的大军。

李靖有一次拿出奇袭的好戏,率领轻骑兵迅速赶到丹阳,袭击辅公祏。辅公祏大败被擒。东南平定。

3、北灭东突厥。

这是李靖打的最漂亮的一仗。

北朝末期,突厥强盛起来。成为中原王朝的劲敌。隋朝时期,突厥一分为二,分为东突厥与西突厥。东西两个突厥都对李唐王朝构成一定的威胁。

629年,东突厥遭受一系列天灾人祸。李世民决定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总管,趁机对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



唐军进攻神速,突厥吉利可汗接连失败。准备以投降为名,拖延时间,趁机收拾残局。

李世民答应吉利可汗的投降。并且派遣唐俭、安修仁与吉利可汗商讨事宜。

李靖趁着吉利可汗放松警惕之机,率领一万轻骑兵突袭吉利可汗。吉利可汗毫无防备,兵败被擒。东突厥灭亡。

唐朝的北边劲敌之一就这样被一战而消灭了。

4.西败吐谷浑

隋唐时期,吐谷浑屡屡兴兵,祸乱隋唐边境。

唐贞观九年,李世民决定征伐吐谷浑。威名赫赫的李靖老骥伏枥,再次挂帅出征。唐军首战告捷。吐谷浑首领伏允可汗一边撤退,一边命人烧光马草,企图让唐军无法前进。

而李靖则认为不能给敌人喘息之机,他兵分两路,对吐谷浑穷追猛打。从今天的青海省一直追到今天的新疆且末。伏允可汗被杀,儿子投降李唐。

唐王朝的西北地区宿敌吐谷浑,受到沉重的打击。

李靖为何能“刀口余生”

隋末唐初,战乱频繁,血雨腥风,李靖也多次差点成了刀下亡魂。即使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李唐王朝对它也未能消除猜忌。那么,李靖为什么能在李唐王朝的屠刀下生存呢?
1、李靖的才能。

李靖的军事上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这个也是他能够从刀口下活下来的重要原因。李靖特别擅长出其不意,长途奔袭,使得敌人触不及防,从而迅速击败敌人。无论是击败辅公祏,还是消灭东突厥,亦或是大败吐谷浑。李靖的这招“突袭”都使用的炉火纯青。

李靖不仅军事上造诣颇高,而且能很好的安抚民心。深得人民的爱戴。比如在平定萧铣之后,李靖受命安抚岭南地区。他派人分道安抚,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各个郡县望风而降。使得岭南地区,兵不血刃,归顺大唐。

2、李靖在政治上恭谨顺从,没有异心。

高处不胜寒。在古代中央政权的核心,一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在这方面,李靖作为“北朝、隋、唐”三朝元老,看的比谁都清楚。

李靖剧照

所以,李靖在政治上表现的极为恭谨顺从,木讷,从来不为自己辩解,即使自己身遭猜忌的冤枉。比如在击败吉利可汗之后,就有人弹劾李靖,说他纵兵抢掠。因此李靖还受到李世民的责备。但是李靖一声不吭,没有为自己辩解。

当然,李靖的一生,都勤勤恳恳的为国家,为社稷做贡献,从来没有异心。这也是他免遭杀害的原因之一。

结束语:有平天下之才,没有争夺天下的欲望,一生勤恳为社稷,是李靖能够刀口余生的重要原因。两次神奇的“刀口余生”,则为国家保留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将才,大唐幸甚,民族幸甚!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图片原作者

参考资料:《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5

我是炒米,我来回答。

1953年3月下旬,西南军区参谋长李达从朝鲜回国,途径北京,向毛主席汇报了出国前大西南剿匪的总体情况。

在汇报当中提到一个女土匪在解放军三年多的剿匪过程中,她竟然都逃脱了,后来终于被抓到了,按照程序是要公审判决的。

在详细问到了这个女土匪的具体情况后,毛主席说了三个字“不能杀”。


这个女土匪就是布依族的女土匪陈大嫂程莲珍,是毛主席“刀下留人”的“最美女土匪”。

程莲珍年轻的时候长得非常漂亮,且聪明好学,善于骑马和射击。少女嫁老夫,给当地一个姓陈的地主当填房。当陈老爷去世之后,由于陈家无后,陈家的亲戚就要上门吃绝护,来抢家产,程氏带着下人,武装保护住了家产。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找个“靠山”,程莲珍就和白水乡的乡长罗绍铨搞到了一块。罗绍铨曾经是国民党的一个营长,所以贵州在解放之后,他们就纠结到一起上了山当了土匪,等待蒋介石的反攻。当时在土匪界,程莲珍由于武艺高,而且善使双枪,人送外号“陈大嫂”,地位不低。

结果没有等到蒋介石的反攻,等来了解放军的西南大剿匪。罗绍铨在被追捕的过程中,被打死了,陈大嫂就隐姓埋名躲了起来。一直到剿匪都全面结束了,才无意之中被人告发,才被抓获。


不过这个陈大嫂也算是穷苦人出身,所以她基本上没有怎么欺负过普通老百姓,也就是说手里面没什么太大的血债。

考虑到当时西南多民族聚居,情况复杂,以及民族团结,毛主席主张“刀下留人”,毕竟人才难得,何况是个女的,还是布依族的。不杀比杀更有利解决问题。

果然”义释女孟获”之后,得到了程莲珍的感念回报。她主动去那些土匪窝劝降,为解放军清匪反霸作出了贡献。

后来这个历史故事还被拍成了电视剧《大西南剿匪记》,马苏饰演的陈大嫂,柳云龙饰演的罗绍铨,不过这两个角色在剧中都被美化了。

6

毛主席“刀下留人”救了陈伯钧,后来陈伯钧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

陈伯钧是四川达县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是叶挺警卫团的一名排长,1927年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他任工农革命军教导队副队长兼支部书记,先后参加了五斗江战斗、草市坳战斗、龙源口战斗、黄洋界保卫战、水南战斗,敢打敢拚,为建立和巩固井冈山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那时,队伍里的手枪奇缺,一次战斗,缴获了一把国民党军官的手枪,但生锈不能用,陈伯钧拿来修理,一不小心,手枪走火,致使队长吕赤受伤身亡。当时处理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杀人偿命,必须枪毙陈伯钧,另一种认为陈伯钧是过失伤人,罪不当死,让他带罪立功。双方争执不下,把此事报告给了毛泽东。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沉思了良久,说:我们现在正缺军事干部,一天之内,我们不能失去两位军校生,重罚100大板,让他记住教训。



从此,陈伯钧一路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先后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上级干部大队大队长、兵团副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7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陕甘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与后来的东北局书记高岗,以及习仲勋,都是毛主席“刀下救人”而活下来的著名人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长征,这一路上红军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外有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内有各种斗争,还有恶劣的环境,但是最让红军感到痛苦的是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1935年9月10日,由于张国焘有分裂红军的企图,未避免直接军事战争,中共中央于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之第1、第3军先行北上,在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毛主席找来了梁兴初,让这位侦查连长到县城弄点“精神粮食”,梁兴初果然办法多多,找来了很多报纸。


毛主席从这些报纸中得知陕甘根据地的存在,毛主席看后高兴地说:“好了!好了!我们快到陕北根据地了。”9月20日,党中央在哈达铺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毛主席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红军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


然而毛主席不知道的是,陕北红军的创建者刘志丹,此时正被各种审查,很有可能就在审查之后被处死。与刘志丹一起的还有高岗、习仲勋等人。

然来在1935年陕北发生了“左”倾肃反,从7月15日永坪扩大会议作出的《反右倾取消主义决定》开始,历时三个多月。到 1935年9月下旬开始,西北革命根据地发生错误肃反事件,逮捕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错杀200多人,而作为根据地创始人的刘志丹等人也没有幸免。


1935年10月20日,中央红军到达了吴起镇。毛主席在吴起镇了解到了西北苏区错误“肃反”的严重形势,并立即派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以及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等人携带电台,作为先遣队去寻找陕北红军和刘志丹。


当李维汉等人到达甘泉下寺湾时,他们遇到了郭洪涛,也得知陕北苏区正在对红二十六军和原陕甘边党组织进行“肃反”,刘志丹等主要领导干部已被拘捕。他们立即将陕北“肃反”确认的消息电告党中央毛主席等同志。



错误严重,形势危急,不容迟疑。接李维汉的电报后,毛泽东立即下令:

“刀下留人,停止捕人”,“所逮捕的干部交给中央处理”。同时,派中央红军保卫局局长王首道携带电台,代表党中央前往瓦窑堡,接管“左”倾分子控制的西北保卫局,防止事态恶化。


毛主席对于西北错误“肃反”问题的处理是及时、果断的,也是慎重、严肃的。11月2日,毛泽东来到下寺湾,3日,在下寺湾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西北苏区、西北红军、“肃反”情况的汇报,并决定成立以党务委员会,审查西北错误“肃反”事件。


11月7日,中央党务委员会即下令释放了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因西北错误“肃反”而被关押的100多人。毛主席刀下救人保下了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人,后来刘志丹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高岗后来担任过东北局书记和国家副主席,为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立下功劳。习仲勋后来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 。


后来习仲勋回顾这件事时说:毛主席和党中央长征尚未到达陕北前,陕北根据地外受国民党重兵“围剿”,内遭“左”倾路线的危害,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下级军事指挥员被枪杀、被活埋。毛主席不到陕北,陕北根据地就完了。毛主席晚到四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要不是毛主席“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

8

电视剧那种刀下留人在历史上很少发生 但是有概率发生 大部分都是说了要杀 然后皇帝 或者执法者临时改变 然后又不杀 比如韩信 陈亮 魏元忠

值得一提的是 死刑现在人看古代好像随便就给刑罚了 但是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古代为了减少冤案错案的发生 皇宫大臣触犯法律要过问皇帝 走一整套程序 需要很多部门签字 最终要皇帝点头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 只有官员才有这种特权 民间很少走官方流程 基本上就是地方长官说杀 报备一下就执行了 只有两千石以上的官员 才有报备皇帝的资格 唐朝时唐太宗完善 实行五复奏三重奏 至此 死刑除非犯有重大恶劣事件 比如杀六亲这种 都需要走一套完整官方流程 也大大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

9

董福祥,甘肃人,清末大将,曾追随左宗棠收复新疆,平定回乱,八国联军时率领甘军与八国联军交战。

陕甘回乱之时,董福祥纠集民团起义,一方面抵抗回军,一方面与清军作战,护卫乡里。左宗棠入甘后,董福祥战败被擒,左宗棠要杀他。在法场之上,董福祥略无戚容,引吭高唱秦腔《斩青龙》(即《斩单童》,京剧为《锁五龙》),慷慨激昂,声遏流云。当唱至“雄信本是奇男子”一句时,怒发冲冠,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意。左宗棠大惊,为之叹服,于是命人将其释放,并赐酒食,称:“与将军压惊”。董福祥遂降。

——事出《清稗类抄》。当然,这个故事大概率是编的段子。

董福祥一生最喜秦腔,八国联军时,因他率军与其作战,颇有杀伤,联军对他恨之入骨,要求清政府杀了他,慈禧断然拒绝,只是把董福祥免官,押送老家,禁锢家中。在家里他无事便以唱戏自娱。

10

1933年12月,红七军团政委肖劲光差点被处决。在毛泽东等人的极力抗争下,肖劲光才被“刀下留人”,后来成为“开国十大将”之一。下面,我讲一下这件事儿的来龙去脉。

▲开国大将肖劲光


一、肖劲光怎么会“撞到枪口上”?

1933年9月,蒋介石出动50万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国民党军队采用堡垒战术,步步为营向苏区逼近。

面对敌人的进攻,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抛弃了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术,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与优势装备的敌人死打硬拼。一年多前,毛泽东就已被排挤出军队,转到地方工作。

这时候,肖劲光担任组建不久的闽赣省军区司令员。闽赣省首府黎川,是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9月中旬,肖劲光奉调从前线赶回黎川。

肖劲光在路经红一方面军总部时,一位负责同志与他谈话,要他去回黎川做好迎敌准备。肖劲光根据敌我态势提出,不要死守黎川,把部队布置在黎川东北,从侧面打击敌人。但是,他的建议被否决了。他后来知道,此前毛泽东也提过类似建议,同样没被接受。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的肖劲光


肖劲光回到黎川才发现,闽赣省委、省政府已经撤走了,闽赣军区部队几乎全部调给彭德怀的三军团了。他能指挥的兵力,只有一个70人的教导队和200多名游击队员。此外,还有一个供销社,都是非武装人员。

9月25日,敌军周浑元部三个师对黎川发动猛攻。9月28日,红军外围阵地失守,敌军插入黎川后面,即将形成对黎川的合围。肖劲光见退路就要被切断,来不及请示上级,立即部署紧急撤退。他带教导队掩护伤员和物资转移,最后退到60里外的溪口,黎川失守。

此时,中革军委急调彭德怀部回师,准备收复黎川。肖劲光也指挥部队参加了两个战役,可是敌强我弱,红军遭受很大损失,黎川也没能收复。

10月28日,军委决定成立红七军团,任命寻淮洲为军团长、肖劲光为政委。11月初,中革军委提出“收复赤色黎川”的作战方针。这时,红七军团的组建还没完成,肖劲光甚至都没能和寻淮洲见上一面,就奉命率红七军团一部,参加彭德怀指挥的浒湾战役,掩护三军团主力进攻黎川。

11月11日,肖劲光指挥红七军团的周建屏的红19师和粟裕的红20师首先投入战斗。12日晚,红三军团主力赶到,从东南方向包围敌人。但是,由于敌我实力过于悬殊,红军没有完成对敌人的合围,反而损失1200多人。浒湾战斗打了三天,红军被迫撤出战斗。


▲参见反“围剿”斗争的红军部队


浒湾战斗后,“左”倾路线的负责人本想把战斗失利的责任扣到彭德怀头上,但由于他在军队中有很高的威望,而且由于生病没能直接指挥浒湾战斗。浒湾战斗实际上是由彭雪枫代他指挥的,可彭雪枫在战斗中受了重伤。

于是,“左”倾路线的负责人就把责任推给了肖劲光。战斗结束后,肖劲光被撤销职务,调往建宁总部接受审查,不久又被送往瑞金。当时,博古、李德等人正想在军队中打击毛泽东军事路线的支持者,肖劲光这是“撞在枪口上”了。

二、对肖劲光从“准备处决”到“公开审判”

肖劲光被撤职的当晚,一位领导同志找他谈话,给他看了一份红军内部刊物《铁拳》。原来,《铁拳》出了一期“反对肖劲光机会主义专号”,刊登了多篇批判他的文章。

肖劲光觉得文章有失实之处,那位领导同志对他说:“虽然事实有出入,但是党已经决定在军队中开展反对以你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你应该服从党的决定。”肖劲光说:“如果不讲事实,如果是这样的说法,我还有什么话可讲呢?”

肖劲光被撤职后,方面军总部派彭德怀调查战斗失利的原因。彭德怀调查的结果是,战斗失利的责任不在肖劲光。

▲苏区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


肖劲光到瑞金参加的第一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就是“反肖劲光机会主义”的斗争。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亲自在会上作报告,报告的内容与《铁拳》上文章的内容完全一样。接着,全军上下开展了批判肖劲光的斗争,用报刊、漫画、演戏等多种形式,对肖劲光进行批判,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打倒蒋介石的走狗肖劲光”的口号。

随后,肖劲光的问题,被拿到临时中央的会议上讨论。在会上,博古、李德等人坚决主张杀掉肖劲光。李德离开中国后,写了一本《中国纪事》,还在说黎川失守要归罪于肖劲光。

博古、李德的主张遭到大部分与会者的反对。毛泽东坚决不同意,说黎川失守这件事,不能全部归罪于肖劲光。王稼祥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处理干部需要他签字。但是,王稼祥也反对处死肖劲光,几次拒绝签字。

陈毅更是直接质问博古和李德,肖劲光何罪之有,你们要把他关起来?……肖劲光是1922年入党的老同志,又去过苏联,你们处理不当,会造成很坏的影响!陈毅还给前线的朱德、周恩来打电话,请他们劝说博古取消处死肖劲光的决定。朱德、周恩来也表态反对枪毙肖劲光。

这样,肖劲光总算是被“保”下来了。但是,博古、李德并没有就此放过他,提出要对他进行“公审”。

▲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在延安


1934年1月6日,肖劲光以丢失黎川、浒湾战斗中“丢伤员”的罪名受到公审。在公审中,肖劲光依据事实,对罗织的“罪名”逐条进行答辩。但是,审问者关心的不是事实,而是对他的处理。最后,肖劲光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开除党籍、军籍,而且不准上诉。

三、肖劲光说:我是一个幸存者

临时中央为什么不顾事实处理肖劲光?多年后,许多人仍然以为他是因为黎川失守被处罚的。肖劲光后来才知道,这样处理自己根本不是因为黎川时候或浒湾战斗失利,而是“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为了在党内开展反对“罗明路线”斗争的需要

1933年初临时中央到苏区不久,就展开了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目的是打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压制党内、军内拥护毛泽东的人。当时,他们抓了以“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四个人,开展了反对“邓、毛、谢、古”的斗争。

▲毛泽东(右)在瑞金和警卫员合影


后来,李井泉告诉肖劲光,“邓、毛、谢、古”是罗明路线代表的“四大”,此外还有“四小”,即肖劲光、陈正人、李井泉和余泽鸿。肖劲光这才明白,自己为什么差点被枪毙。李德在《中国纪事》里谈到处罚肖劲光的时候说:“博古警告我,不要在革命军事委员会谈及这个问题,毛泽东对这个问题反应很敏感。因为从根本上说,他同罗明和肖劲光执行的是同一条路线。”

公审后,肖劲光被关了一个多月。关押期间,毛泽东派贺子珍前去探视他。贺子珍向他转达了毛泽东的话,大意是:黎川失守是“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造成的,你应该撤退,做得对。毛泽东的话,给了肖劲光很大的安慰。

1934年2月初,一位负责同志找他谈话,让他到红军大学当教员。据当时在苏区的开国少将王志涛回忆,这是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采用这种方式,把肖劲光保护起来了。肖劲光虽然蒙冤受屈,仍然忍辱负重做好教学工作。

长征开始后,红军大学改编成上级干部对,简称“上干队”,隶属军委干部团领导,肖劲光被任命为上干队队长。

1935年2月,中央红军二占遵义,肖劲光率上干队扼守娄山关,打退了企图偷袭遵义的敌军,保证了遵义的安全。售后,他率部到达遵义后,受到周恩来的召见。

周恩来赞扬他在娄山关打得好,保卫了遵义,保卫了党中央,还向他传到了遵义会议精神,说会议开得好,批判了错误路线,毛泽东已经回到领导岗位上。周恩来还告诉他,遵义会议认为,你的问题过去搞错了,取消了对你的处分,决定恢复你的党籍、军籍,中央还考虑要重新安排你的工作。周恩来说话时态度非常诚恳,使肖劲光激动得差点掉下来泪来。

肖劲光晚年回忆起这桩“公案”,仍然感慨万千。他说:“可以说,我得以释放,能活到今天,是毛泽东等同志同‘左’倾教条主义者坚决斗争的结果。如果没有中央这些领导同志的保护,在红军离开中央苏区长征时,根本不会留下我这个‘罪犯’,很可能杀掉了。我是一个幸存者。当时,多少好同志受打击,多少好同志被错杀啊!”

▲1938年,毛泽东(右三)、肖劲光(右一)、王稼祥(右二)和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


历史证明,毛泽东、王稼祥、陈毅等人当年力主对肖劲光的“刀下留人”是多么正确!抗日战争时期,肖劲光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肩负着保卫边区、保卫河防、保卫党中央的重任。解放战争时期,肖劲光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四野第一兵团司令员。1950年4月,肖劲光出任新中国海军第一任司令员,在这个岗位上干了30年。1955年,肖劲光被授予大将军衔,成为新中国“开国十大将”之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