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感觉古代封建王朝的寿命很难突破300年?

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不完善,导致历朝历代300年“大限”很难逾越。

一、秦以来封建王朝制度的一个弊端。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封建君主制王朝历经了千年传承。纵观这些王朝的更迭,大概每两百年就会出现交替。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是人制定的制度与当时社会的契合程度。

众所周知,秦始皇郡县制实施后,土地大都集中在分封的诸侯手里,加上古代农民的小农思想,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一切。所以一旦失去土地的他们,就会揭竿而起,为生计可以不择手段,所以,某种程度上就加速了一个王朝的覆灭。

二、历史局限性导致封建王朝很难突破。

纵观古代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导致王朝更替的原因无外乎诸侯反叛、宦官专权、农民起义或者是天灾人祸等,但最主要的是农民起义、官逼民反。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朝天子如果得不到百姓的拥护,那么灭亡是迟早的事情。相反,如果明君爱民如子,那么就会得到大家的爱戴,江山肯定也坐的更稳、更长久。

皇室在制定国家政治制度的时候,肯定也会考虑到老百姓的利益,但相对于三公九卿来说,老百姓的利益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无形中漠视百姓的做法,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反观王公大臣和一些异姓王,他们有的世袭爵位,有的割据一方,他们的权力到最后甚至与皇室相互制衡,他们的经济来源靠什么,主要是对老百姓的横征暴敛。随着地方势力的不断扩大,老百姓温饱又得不到解决,所以很多时候,皇室在没有足够力量“削藩”的时候,态势就会进一步恶化,导致官民矛盾激发,加速中央集权土崩瓦解。

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

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每个朝代的覆灭与兴起,都有他们自身的历史特点。但总的来说,古代历史就是一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更替史册。

相对于唯一的宋朝300以上基业来说,大宋江山算是幸运的。当时大宋的商业发展蓬勃,不完全靠小农经济,所以这个朝代历时时间最长,而其他朝代都或许因为农业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上下矛盾激烈冲突,最终演变成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史。从这点上来说,发展多元化经济是何等的重要,在今天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点评、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秦朝15年,三国时代从曹丕称帝开始算61年,晋朝也分为两阶段,加一起国运还没有200年,隋朝国运不到40年,唐朝290年没能迈过300年这个坎,五代十国历史加一起73年,你想不到的是被所有人轻视的宋朝国运却超过了300年,虽然宋朝分南北宋,但是从政权都是一脉相承,所以说宋朝是继夏商周后唯一一个国运超过300年的国家。元朝虽然强大但是国运也只有90年,明朝277年,清朝268年。

看完以上的数据你是不是很惊讶,就连唐朝都不能逃过这个怪圈,可宋朝却可以。从历史时间上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奴隶制国家过渡到封建制度国家后,朝代的国运就开始大幅下降,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制度决定了国运的长短。那封建制度到底有什么弊端,几乎所有的朝代都只能在300年这条线下徘徊呢?道理其实真的很简单,中华民族是农耕文明,百姓只要有地种,收获的粮食够自己活下去,农民就会老老实实的继续种地,当农民都活不下去的时候,那这个国家也就到了毁灭的时候。

只要农民不造反,一个朝代就不会从内部开始毁灭,宋朝的毁灭就是个意外,好不容易在女真手里活下来了,结果杀出来一个铁木真将女真和宋朝一起毁灭了,这是不可抗力。土地兼并就是封建制度最大的弊端,土地兼并就像是蛀虫,一口一口的将一个国家吃完了。一个朝代建立后,开国皇帝肯定要大肆分封,这样一来全国各地都有了贵族的存在,这就是封建王朝毁灭的第一步。

贵族得到土地后,便可以吃封地的税赋,农民要拿出一小部分劳动成果给这些贵族。但是人都有私心,都希望自己的财富能继续增长。一开始总会有些农名因为种种原因急需钱财,比如看病。而那些封地的贵族恰好手里有钱,农民获得钱财的方式,只有将手里的土地卖给贵族,然后再从贵族手里租地种,这样一来农民一年的收入大半都要进了贵族手里。一段时期之后,贵族就会采用巧取豪夺的方式从农民手里夺得地契,长此以往下去,全国的土地一大半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农民每年幸苦劳作,只能混个不饿死的下场。

到了这个时候,一个朝代就走到头了,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大批农民起义便会蜂拥而起,农民都快要饿死了,还不如造反而死。一个朝代就这样走到了命运尽头。而这个发展的历程,正好是200多年到300年,这才造成了大部分朝代的国运都超不过300年。

3

古代王朝更替,有一个主观因素无法左右的客观因素,这就是气候。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中国五千年温度变化图。这是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的研究结果。

我们看到,秦始皇大一统以来的中国古代王朝,其灭亡时间(或剧烈动荡时间)与气温低点存在着重合。

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不是。

因为气温变低,会导致粮食减产,人的生活变得艰难、甚至无法生存,社会因此就开始进入动荡期。

气温变化的原因比较复杂,概括地说,它与太阳系在银河系的相对位置变化、太阳活动、地球潮汐运动都有关系,当这些因素全部或多个叠加在一起时,地球气温的变化就明显,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就剧烈。

气候变化这种纯粹客观原因,即真正的“天灾”,这是人类社会在农业时代所无法抗衡的。

在气候变化这个硬性约束前提之下,如果把人的自身行为后果叠加上去的话,那么王朝的寿命就更加有限了。

古代王朝变化中人的因素,其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王朝内部,二是王朝外部。

一、王朝内部:统治者腐化、广大人民人口滋生,导致社会崩溃。

1、王朝统治者个人能力败坏、统治阶级的集体腐化加剧了社会动荡。

古代王朝的前两任统治者一般都经历过战争和动乱,他们能了解社会现实,比较能克制个人欲望。到第三第四代人也还尚可;到第五代开始就严重脱离现实并腐化堕落了。上行下效,皇帝都带头了,那么底下的贵族和官僚更加肆无忌惮,整个统治阶级一起腐败。最终结果是社会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极大。

比如,西汉在汉武帝(第五任)、西晋在晋惠帝(第五任)、唐朝在唐玄宗(第五代)、宋代在宋神宗(第六代)、明朝在明英宗(第五任)身上,都发生了大问题,王朝从“治”到“初步混乱”,周期就在100-150年之间,随后,王朝如果遇到中兴之主,还能延长,否则就惯性滑行了,直接进入王朝末期。

统治阶级的腐化、低能化,加剧了社会动荡,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2、来自人民的影响,主要是人口增加,最终掉入马尔萨斯陷阱。

马尔萨斯陷阱在农业时代是无法突破的。其理论认为:人口按照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等生存资料却按照算术级数增长,当增加的人口到了某一极限之后,人的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即开始动乱;其残酷之处在于,过多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我们看看古代王朝更替历史,改朝换代战争一般会使人口减少五成左右,有的甚至能达到七成,非常残酷。而人口大幅减少后,新王朝建立,人少地多,人的生活水平和人口总数又开始提升,如此循环。

二、王朝外部,总有其他力量入侵和扰动

在中华文明圈内,经常有与中原政权并存着草原游牧政权,在气候变冷的情况下,草原的生活更加艰难,因此他们就要对中原王朝侵扰、劫掠。为了对抗游牧郑群的侵袭,中原王朝必然要增加军事费用,这些费用当然会转嫁到百姓头上。百姓负担加重,就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

比如汉朝对抗匈奴,打到了中原户口减半的程度,社会一片凋敝。明末为了对抗满清,朝廷加征三饷,而且要提前预征收好几年的赋税。这些都极大地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人民起义,加速王朝的覆灭。

晚清时节这是西方力量来侵扰中国,其实西方力量也是一种游牧政权,海洋游牧政权而已。

三、古代王朝没有形成长期稳定政体,遇到危机时无法在内部解决问题,导致整个政治必须推倒重来。

自从秦始皇大一统之后,中国古代政治的趋势就是:所有的权力和资源都掌握在朝廷中央手中,地方和民间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制约朝廷。

当各种不利因素累积,遇到重大的矛盾对立时,双方均没有解决问题的制度框架。尤其对民间而言,更是处于严重劣势地位。如果朝廷不做重大让步,那么矛盾激化,最终只能通过革命才能解决。这就是推到重来,就是王朝更替。

我对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有一个比喻:从宋朝开始,古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就像是山与沙。

中央皇权是很难撼动的高山,地方没有了封建领主,全是自耕农和地主,整个可以用一盘散沙来形容。风大的时候,地方能不规则地形成一些小沙丘,但永远无法与高大的山相比。直到发生大地震把山崩塌,从沙子里耸起了新的山,才算完成一次新的平衡。

中国古代政治可惜在这一点,缺乏制衡皇权的力量。始终在治乱循环中走不出来。

结语:客观条件限制、人的欲望膨胀,最终导致革命,让王朝难破300年。

每个王朝都在成住坏空的循环里面,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则是:一切事物都有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统治者的欲望膨胀、普通人多生养提高生活水平的欲望也在膨胀,但是膨胀的欲望被客观的条件限制,最终主观欲望与客观条件的冲突导致社会革命,王朝发生更替。

气候变化这个客观因素与人的因素共振,最终导致古代王朝的普遍周期是200年左右,接近300年的反而是少数。

(完)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你留言交流。

4

  问题:为什么感觉古代封建王朝的寿命很难突破300年?

  没想到还是被你看穿了,这件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秦宫殿上,我看着高堂上那个负手而立的男人,还是开口了,“嬴政,你为什么要攻打各国”。

  那位被我唤作“嬴政”的男人,语气坚定地说道,“为了结束常年不休的战乱,为了天下苍生”。

  “好吧,我成全你”,我赐予了大秦国运,飘然而去。离开的时候,我依稀能听到嬴政焦急地呼喊着“女神,你我以后何时才能再见?”。

  “蓬莱岛现,你我便可再见”,我轻轻答道。

  我是蓬莱岛的仙女,此来就是结束战国纷争,嬴政就是我的人选,只是我没想到他会爱上我。

  嬴政统一七国后,他自称始皇帝,我知道,这一切源于他内心的自卑,他担心配不上我,所以给自己取了这么一个高高在上的名号。

  嬴政似乎陷得太深,他为了逼我现身,近乎失去了理智,焚书坑儒、大兴土木。

  只可惜人神殊途,我还是不能见他。

  嬴政想起我临走时说的话,便派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找寻蓬莱岛,可徐福毕竟是凡人,他如何能找得到我。

  嬴政疯了,他开始巡游四方,找寻我的下落,结果因思念过度,死在途中。

  嬴政死后,我才意识后,我其实也爱上了他。我后悔、懊恼,可人死不能复生,我又能怎么样?

  后来有个叫刘邦的地痞,他痛诉由嬴政建立的封建王朝的残暴,然而他自己最后还是走上了封建王朝的老路。

  我看不下去了,因为封建王朝,我的嬴政被一个地痞骂了,我怒了,下了一个诅咒,但凡以后的封建王朝都不可立国超过300年。

  好了,不说了,我要去西安始皇陵去探望我的政儿了。




5

中国的历史,自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伊始,到1911年的武昌革命一声炮响结束王朝的统治,期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王朝,有的威加海内,有的偏安一隅,短的像五代时后汉王朝,仅仅存在四年,还换了俩皇帝,长的如唐朝,自公元618年直至公元907年。但是,那么多的封建王朝,却鲜有寿命超过三百年的,唯一的一个宋代,自公元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到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兵败灭国,期间还经历了“澶渊之盟”,“靖康之耻”两个差点灭国的危机。

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直很难越过300年的这道坎呢?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浅见。

一.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孟子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于一个王朝来说,老百姓就是水,而统治者就是舟。中国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帝国。因此,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小农经济无法持续下去,势必造成民心丧乱,王朝的统治也就无法持续下去

安徽著名的戏曲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深刻的表达了小农经济在中国根深蒂固的位置。

但是,小农经济虽然是中国古代的根基,但是却异常的脆弱。古代的先民们虽然勤劳,精耕细作,努力提高产量。但是,人们无法改变天气,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和地主的盘剥,造成老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剩下的粮食可能连糊口也做不到。如此长期的持续下去,老百姓没有了活路,自然会民心丧乱,以至于天下大乱。

明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的灭亡,由于明朝末年连年天灾,再加上辽东地区战事吃紧,政府不顾老百姓死活疯狂加税,导致农民起义军烽烟四起,即使短暂的弹压下去,只要有一颗星星之火最终也会燎原,最终在李自成的带领下,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

二.地主阶级的复兴

中国古代,有一个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地主阶级的复兴与强大,其代价就是在农民阶级的血和肉中所压榨来的,这是封建王朝的痼疾,因为统治者需要地主的支持去稳固统治,却又要安抚农民顺从政府的安排。这是两种不同阶级的对立,永远无法调和。

而一个王朝的兴起,势必是农民阶级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而地主阶级的利益在战乱中收到大幅度削弱。但是,由于战争的结束,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地主阶级的实力开始不断的恢复,增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种势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了“富者连田纤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地步,从而导致王朝的衰败覆灭。

西汉地主阶级代表“灌夫”剧照

这其中,最典型的利益当属西汉时期,汉朝初年,由于经历了战国和秦末的战火,地主阶级的实力遭到了大幅度削弱,所以汉初为了王朝统治施行“清静无为”政策,随着王朝的发展,地主豪强实力的恢复,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在汉武帝时期,田蚡与窦婴为灌夫之罪争辩,田蚡就抓住了灌夫家族在颍川地区欺压百姓,兼并土地的问题,最终使灌夫被斩,因为打击豪强地主是汉武帝的国策。虽然有武帝等明君的打击,但这种矛盾并不能消除,只是暂时缓解,到了西汉末年地主阶级实力过强,甚至不把刘姓皇族放在眼里,而王莽正是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才顺利取代了西汉政权。

三.外族入侵

今天,我们在去北京旅游时,一个不能错过的景点当属八达岭长城了,“不到长城非好汉”成为一句名言,而长城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开始修筑长城,比较典型的就是秦,燕,赵三国,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地处北方,需要时时刻刻提防少数民族的侵略。从此,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入侵就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一个抹不去的话题。

当然,外族入侵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种文明之间的碰撞,地处中原的农耕文明与地处塞外的游牧文明之间的摩擦。落后的游牧文明渴望进步,渴望财富,而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去入侵,用手中的武器去掠夺南方的财产,这才有了中国古代的“武帝伐匈奴”,“班超定西域”的故事。

班超定西域示意图

但是,如果中原王朝的统治过于腐败,那么,游牧文明就开始常驻中原了,不过,由于游牧文明相对于农耕文明还是落后的。所以,游牧文明需要做出选择,是否接受农耕文明的融合?

有些游牧文明接受了,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清代统治者承袭明代的制度,所以这些王朝的统治相对持久一些,而有些游牧文明不接受,如元朝统治者,即使他的领土是有史以来范围最大的,可他对中国的统治却没能超过百年。

五胡乱华示意图

这样的王朝最典型的就是西晋的灭亡,由于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的专横跋扈,西晋开始了内乱,史称“八王之乱”,而随着“八王之乱”愈演愈烈,这些司马姓的王族开始谋求外部势力的支持,从而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发生,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开始对中原王朝的入侵,西晋灭亡。而这些民族之间此消彼长,各领风骚,中国的北方开始陷入一片动乱之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历史称这一时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自战国以来最混乱的一个时期。

正是历史上的这些教训让今天的中国少走了很多弯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早在解放区时就搞了土地分配,新中国成立后又进行土地改革,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第一次真正的拥有了土地。面对少数民族同胞,我们不再敬而远之,而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实行民族大团结政策,让我们彼此之间再无芥蒂,成为永远的亲人,家人!也让今天的中国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6

这叫历史周期律。由于土地私有制,每个王朝势必要经历土地分散到土地集中的过程,当土地集中到一定程度,由于失地农民的大大增加,饥馑、流民涌现,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发,王朝更替。

7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算起至1912年1月1日大清王朝灭亡,2000余年来,中国有过分裂,有过统一。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000年来,出现过汉、唐、宋、明、清五个大一统王朝,基本上国运都在300年左右,像秦朝、隋朝这种较为短命的王朝,实际上是继任王朝的奠基者,汉承秦制、唐承隋制,两晋和元朝是特殊情况。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妙的规律呢?这就是封建王朝的弊端所致。

1、人口增长

我们纵观所有封建王朝,除了几个特殊的朝代以外,都会发现一个规律,刚刚建国的时候,往往是一段乱世的结束,刚刚经历了战火,国家和百姓都穷,百废待兴,皇帝施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只要不乱搞,就能博得个“XX之治”的美名,像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都是这样来的。

经过修养的国家,百姓生活好了,就会进入鼎盛,还是以汉唐距离,汉武帝是汉朝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唐朝则是经历了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以及武则天的通知后,在玄宗朝进入盛唐。

盛极必衰,为什么呢?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受自然生产力水平的制约,科技水平发展极其缓慢,导致了土地和粮食产量是一定的,但人口是猛增的,要命的是当时还没有土豆红薯这些能大量养活人的粮食,必然为了有限的生存资源而发生战争,很多大一统王朝都是在饥民的起义中开起乱世,然后乱世结束,进入新王朝,经过休养,人口开始猛增,粮食不够人吃了,老百姓吃不饱饭,国家经过兴盛之后,各种幺蛾子就显现出来,然后农民起义,亡国了,所以中国古代历史基本上是这样循环的:

乱世→统一→兴盛→灭亡→乱世→统一……

那么,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现在社会是解决了,但是封建时代是没办法解决的,你说人口多,粮食跟不上,老百姓吃不上饭,归根结底,其实都是阶级矛盾

?2、阶级矛盾

道理还是一样,乱世之后,国家重归统一,百废待兴,人民开始休养生息。经过一段时间休养之后,市场运作起来经济就复苏了,日子就好过了。

东晋士族兴起之后,阶级就固化了,要不是有科举制度,普通老百姓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而科举制度真正意义上被完善,还要等到宋朝。

阶级固化的社会是怎样的呢?兼并土地是必然要走的路,本来老百姓还有一亩三分地,但是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老百姓最后的土地都守不住了,辛苦种了一年的粮还养不起家,于是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同时市场经济也开始凋敝,社会就开始动荡了。

当一个王朝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该寿终正寝了,但往往会站出来一个厉害的皇帝,强制干预市场经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地兼并,老百姓也不是闲着没事爱造反的,能过下去就过下去,于是国家有了复苏的气象,这一般被称为中兴。

但是改革历来是一个难题,因为必然会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豪门贵族都是国家上级阶层,这一阶层的矛盾一旦发生,就不可控了,改革失败,土地兼并没有改善,反而变本加厉,市场崩溃,流民四起,饿殍遍地,战乱就开始了,政权也就灭亡了。据测算,经过十代人约300年左右正是土地兼并到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期。

8

封建社会是人类阶级社会的一种形态。中国的封建社会,起始于战国时期,一般从春秋战国的分界点公元前475年算起,新中国成立日的1949年10月止,经历了2490余年的时间。欧洲封建社会多少年?从公元475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算起,到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止,只有1165年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发展最充分的社会。封建社会创造了中国长久的历史文明,也极大地束缚、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的发展,让中国在近代落伍了,饱受了西方列强百余年的欺凌。

如果从秦始皇算起,到辛亥革命止,2132年中,中国经历了83个王朝,408位皇帝。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存在时间,秦朝15年,东、西汉朝410年,东、西晋150年,隋朝40年,唐朝290年,南北宋300年、元朝90年,明朝280年,清朝270年。还有许多偏安的小王朝,如走马灯一般,时间更短。

为什么这些封建王朝,都跳不出历史周期律的魔咒,其兴亦勃焉,其亡亦忽焉?

一切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斗争的核心是对土地的占有,是农民的生存权。导致封建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正是这种阶级斗争的结果。在打破旧的封建王朝的基础上,新的王朝总会借鉴前一个王朝灭亡的教训,作一些改良与修补,使社会得到一定的休养与生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封建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要对象——土地,又逐步向封建地主手中集中,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甚至失去土地,成为地主的长工,或者游民,最后导致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揭杆而起,推翻旧的封建王朝,建立新的王朝。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历史循环,如此循环往复,导致封建王朝象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

对待民众相对开明一些的封建王朝,维持的时间会相对长一点;荒淫无道的封建王朝,寿命就短些。说白一点,封建王朝的寿命长短,就在于王朝的行政,能不能让土地兼并的慢点,多给人民留点活路和生存的空间。在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就是命脉。土地向少数人手中兼并集中的越快越多,人民大众手里的土地,就失去的越快、土地就越少,封建王朝倒台的日子,也就越近越快。老百姓没法生活了,这样的王朝,寿命也就终结了。

封建王朝短命的代表,要数秦朝和隋朝,一个15年,一个40年。为什么看似强大,不可一世,却不堪一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原因,在于秦、隋王朝的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把老百姓迅速逼上绝路所致。秦始皇的长年战争,不顾百姓死活、征用百万民众修万里长城;隋炀帝更是动用数百万民工,用了6年左右时间,开挖了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等,严重地超越了民力国力所能承受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赶死的节奏,逼的民不聊生,揭杆而起,封建王朝灰飞烟灭。

历史也昭示人们,凡是能顺应民意,及时对社会矛盾激化的热点问题,作一些改革改良的王朝,寿命就会相对长些。如唐朝的贞观之治、“均田制”,宋朝、明朝的多次变革等,都相对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延长了封建王朝的寿命。

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社会制度下,这个矛盾无解。一切的改革改良,只能缓解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只能靠一次次农民起义,来改朝换代。但,受历史的局限,最终只能是打倒皇帝坐皇帝的恶性循环。

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政治的舞台,才最终把腐朽不堪的封建社会,送入坟墓。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9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一下:其实王朝寿命局限在三百年左右是从封建制开始的。

原因何在呢?

一、土地的兼并和人口的爆发增长,导致农民起义。开国皇帝大都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但是政权稳定以后,政策的执行就相对落后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土地被集中在少数大地主手里,穷奢极欲,祸国殃民。而另一边是手里无地的农民(其实是佃农)。卖儿卖女,每天挣扎在生死边缘线上。人权被剥夺,尊严被践踏,更重要的是生命随时就可以被取走。就这样每个朝代末期一个共同的特征——农民起义就应运而生,国家四分五裂,王朝灭亡。

二、无时不在的外族入侵。一直以来,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中原王朝的威胁一直是存在的。少数民族的物质贫乏和中原地区的富庶繁华的矛盾是外族入侵的最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生产力的落后导致饿死人,这是深层次原因。农民起义是终结一个封建王朝的最直接原因。






10

曹丕篡汉之后说过一句特别有深意的话:“自古以来。天下没有不亡之国”,正是验证了那句“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我国的封建王朝除了宋朝以外几乎就没有突破300年这个历史极限,比如西汉210年,东汉195年,唐朝289年,元朝97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在这些大一统王朝中只有宋朝超过了300年,为320年整。很多王朝突破不了300的只是因为一个字--食。

在古代我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很多王朝的覆灭也和王朝后期的土地兼并有直接的关系,土地兼并使得占有国家主体人群的农民失去土地,进一步导致农民成为地主阶级剥削压榨的对象,处在高压以及濒死边缘的农民只有团结在一起奋起反抗,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权力,因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动摇王朝的统治根基,使得王朝很快覆灭。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古代气候的变化,这在古代是不可克服的自然障碍,在我国古代气候冷暖交替的周期大约是300年一次,每一次都是气候由温暖转变为长时间的寒冷,气候的变化引起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天气干燥寒冷,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政府又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以至导致王朝的覆灭。

那宋朝为什么能够坚持超过300年呢?不可不承认宋朝在我国古代重农抑商的社会是一个奇葩的存在,宋朝实施的是商业和农业并举的国策,国家的收入并不只有农业同时还有高度繁荣发达的商业,甚至商业收入超过农业,这也是宋朝是我国古代爆发农民起义最少的王朝,农民能够吃饱穿暖小富即安,所以宋朝的社会治安很稳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