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勋算是时代急剧变化中的一个另类,他是清朝的旧臣,北洋将领。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思想潮流趋于共和,而他却“愚忠”清廷,禁止部下剪辫子,所以被称“辫帅”。 他以拥立溥仪复辟而成为众矢之的,失败后躲入荷兰公使馆,那么他和他的辫子军结局如何呢?

1917年6月,黎元洪大总统与内阁总理段祺瑞之间爆发了著名的“府院之争”,张勋就是以此契机借口调停,率领10营5000“辫子军”进京,并于7月1日,拥立已经退位5年的清宣统帝溥仪复辟,史称“张勋复辟”。段祺瑞立即组织讨逆军,于7月12日,向北京进攻,辫子军的表现体现了他们确无实力进行复辟,举白旗的举白旗,剪辫子的剪辫子,据说当时的北京街道上到处都是辫子军扔的辫子和枪械。

眼瞅着抵抗不住,张勋带着部分残余部队退往南池子的府邸继续抵抗。讨逆军则不再围攻府邸,而是从宣武门城楼上向张府发炮,张勋招架不住,于是逃出府邸,在两个荷兰人的保护下逃往荷兰公使馆躲避起来。讨逆军用一天的时间解决了所有战斗,当天晚上,复辟的溥仪再度宣布退位。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段祺瑞,他于14日返京,并控制了政府。


“辫帅”都逃了,辫子军也就没了主心骨,当时张勋的辫子军共60营,每营500人,除了他带到北京的10营已被缴械外,徐州本部一带还有50营的辫子军,但这里编制归编制,空饷问题一直存在,所以也有学者说进京的辫子军大概为3000人,留在徐州的也就20000人,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规模。段祺瑞请冯国璋担任代理大总统后,两人经商议,达成安抚辫子军残余的一致意见,如徐州镇守使张文生、海州镇守使白宝山等皆守原职,部队则转交安徽督军倪嗣冲接管。

“复辟一举是执行北方各省督军的共同意见,有冯国璋的亲笔信,段芝贵、徐树铮也多次参加鼓动,段祺瑞他也不是不知情,我有他们的签名手折在,我决不向他们投降。”——张勋

对于祸首张勋的处理,段祺瑞表面上也发出了通缉令,并称要予以免职拿办的处分。但荷兰公使馆不是段祺瑞政府随便能抓人的地方,而且张勋握有段祺瑞以及督军团同意复辟的签字文件,这个督军团其实就是各省军政一把手的非正式协会,也就是说复辟之事,不是张勋一个人在战斗!所以张勋心里并不慌,还对外界宣称要撰写“复辟实录”,其中会牵涉到北洋各军阀,这个骂名大家一起扛。

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事,各军阀当然不敢让张勋全兜出来,湖北督军王占元、山东督军张怀芝、奉天督军张作霖等纷纷电请北洋政府对张勋宽大处理。段祺瑞本人处在事业上升期,也不会不顾影响,于是在张勋问题上,只做表面文章,下了通缉令,向荷兰荷兰公使馆提出引渡,然后再无动作。

张勋自然也是心领神会,已经身败名裂了,老段也不追究了,那就安安生生过日子呗。后来他在北京永康胡同买下了前清太监小德张的住宅,后又移居天津德租界6号寓所。张勋为官生涯前期主要在清朝淮军体系,即油水最大的地方,没少捞钱,后来成为辫子军首领,自然是腰财万贯,光妻妾都有11位。

他在复辟失败后再不过问政事,利用为官一生的资本,参股或者独资经营了70余家店铺、工厂、企业,每年的收入不菲。所以家中还请的起百余佣人,家门口还聘请了警察站岗。1923年9月12日,张勋在家中病逝,终年69岁,张勋的“愚忠”伴随了他一生,他到死都不愿意剪掉辫子,所以溥仪也赐谥“忠武”来“表彰”张勋的忠心。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张勋活的非常滋润。

张勋也是民国响当当的军阀,即便成为光杆司令失败了,也是不缺钱的。他在天津松寿里有一式的小洋房一百多栋,与黎元洪宅比邻,外加几处纵横亩计的大宅子;在北京南河沿、南昌高升巷等地也有豪宅。他家的佣人不下百余,花匠、木匠、厨子、司机、丫鬟、仆人等分门别类,一应俱全,门口还有英租界工部局派来的警察站岗。

很多人估测,张勋的财产至少值上千万现大洋,甚至几千万之多,包括不少不动产。

在开滦煤矿、济南鲁丰纱厂等企业,张勋都是强制性入股,受益是丰厚的。

复辟失败后,张勋逃入荷兰使馆,一直龟缩在天津租界区。

根据国际法,中国是无权去租界区抓人的,但张勋因为被通缉,也不敢离开租界。

到了1918年3月,北洋政府的敌人很多,已经无暇顾及死老虎张勋,对他宣布特赦。获自由后,张勋还是比较聪明的,很少离开天津租界,就此隐居。

张勋这人是穷人出生,但晚年非常奢侈,这里举几个例子。

张勋很喜欢吃,而且很讲究吃。

就吃的方面,张勋花了很多钱。

张勋本是江西人,很喜欢家乡的没事。他不远千里从老家购买上等的豆豉、米粉、腊肉、烘鳅鱼、腊肉等食材。

据张勋身边的卫士回忆,“张勋每到午餐时间时,厨师用扬州的手艺,掺杂江西与北京做法为他烹饪食品。燕窝、鱼翅、熊掌都是别人送的精品,与市场、街上卖的不同。”

张勋特别爱吃的一道菜,名叫“西瓜盅鸭”。这道菜很不好做,要将一只肥鸭掏空,然后将燕窝、海参、江贝等海菜放入肥鸭体内,再将整只鸭子塞到一个去了瓤的西瓜内,将西瓜鸭放到瓷钵内用水清炖。

类似的菜,还有很多种。

张勋还很喜欢吃燕窝,他家的燕窝都是花巨资购买的上等燕窝。这还是张勋有关系才可以买到,普通有钱人花钱也买不到。

这些燕窝非常名贵,张勋却不惜代价购买。

在张勋家里,每天都要吃燕窝,有专门的丫鬟负责处理燕窝。据说这个丫鬟,为了给他把大批燕窝钳干净,日积月累,全年无休,非常疲劳,竟把眼睛都给看瞎了。

除了先吃燕窝以外,张家还会把上好燕窝熬成膏,冷冻之后切成块,取名“燕羔”,这也是张勋喜欢的一道美食。

除了吃,张勋还很喜欢女人。张勋有一妻十妾,共11个老婆。

女人虽多,但今天看照片,似乎长得都不怎么样,也许是张勋的审美观和普通人不同。

姨太太们给他生了九子五女,大约半数早夭。活下来的长大成人后,有多位与民初人物的子女结亲。

长子张梦潮(景韩)是张作霖的女婿;五子梦范是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靳云鹏的女婿;七子梦津娶了南昌洋油大王赵干卿的女儿;长女梦缃嫁给了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潘复的儿子;五女梦嫁给江西督军陈光远的儿子。

张勋虽有钱有势,可惜自己就不是好人,吃喝嫖赌抽,有很多恶习。孩子们有样学样,很多不成器的。

比如长子张梦潮自小失于管教,狂嫖浪赌抽大烟,曾一夜输掉坐落天津跑马道价值数万元的一栋大洋房。

这还不算,张勋留给张梦潮的遗产都被他挥霍完了。

张梦潮甚至把张勋在江西老家的祖产都给卖了,换了钱立马接着花,直到山穷水尽。

张梦潮是个花花公子,还很流气,颇有些流氓无产阶级的样子。

他没钱以后,就公然找张勋曾经的老部下们借。这些老部下因为张勋的面子,开始还都是借的。但借的钱是有去无回,而且张梦潮还一再上门。

后来,只要听到张梦潮的名字,大家都闭门谢客,再不见了。

张梦潮吃喝嫖赌到了这个地步,连同样吃喝嫖赌的大舅子张学良都看不下去。因为张梦潮除了挥金如土,不学无术,还曾殴打过张学良的妹妹张怀卿。张怀卿因为嫁了个这种玩意,长期哭啼,眼睛都哭出问题了。

张学良也不是好惹的,知道妹妹被如此虐待,他恼羞成怒。

张学良派人将妹妹带回家,然后来让张梦潮立即离婚,不然要他的命。

张梦潮被迫离婚,双方在1932年解除婚姻关系。

张梦潮离异后更是迅速再婚,迎娶19岁名妓柯慧云。不料,婚后仅仅2个月,柯慧云就向天津法院起诉离婚,理由是被丈夫“谩骂责打、并限制行动”。

3

借这个问题,聊聊晚清民初的一大奇人,张勋。

张勋,字少轩,号松寿老人,江西奉新人,早年父母双亡,1884年在长沙投军,参加过中法战争,镇压过义和团,很早就有坦率直白、敢做敢干的名声。

张勋在军中发迹,靠的是护驾慈禧有功,这也是他“愚忠”的源头。

民初著名报人陶菊隐记述说:“西狩时,(张勋)护驾口外,夜不交睫,为西太后激赏,许以不次迁擢。张感镌心骨,叩首不已,其忠于清室之念,盖胚孕于是时。”

1901年,张勋调入京城,宿卫端门御前侍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扈从。宣统元年(1909年)溥仪即位后,张勋外放地方,升任江南提督,为清廷镇守南京。

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期间,张勋一味效忠清廷,反对议和,作风死硬,为此,唐绍仪、段祺瑞都曾秘密建议袁世凯诱杀张勋。

张勋的盟兄弟,袁世凯身边红人阮忠枢闻知此事,出手相助。

阮忠枢对袁世凯说,张勋为人,说实话,不骗人,虽鲁莽粗率,但是个血性汉子,和三国时的张飞一样,宫保(袁世凯)不欲成大事则已,欲成大事,不能少这个人,还得重用。

袁世凯深以为然。

徐世昌因为与张勋有旧交,也在这个时候到徐州劝说点拨,若以一朝之忿而乱大谋,无以对宫保,即以保清室。

一根筋被解开后,张勋随即通电表示拥护知己恩人袁世凯,但脑袋后面的辫子依旧不肯剪,对清室依旧念念不忘。

二次革命时,张勋效命袁世凯打下南京,就任江苏都督,都督府的大柱、栋梁一律上一道朱红漆,旧两江总督时代的吹鼓手、炮手全都找了回来,每天开吹三次,开炮三次。

之后,张勋不但恢复了厘捐总办、粮台总办、督销总办、道台、知府、知县等等,而且一切都是“扎委”。大小官员都拖着辫子,打轿子上院,谒见时要先递手本,见了“大帅”要行跪拜大礼,要自称卑职。

针对此种怪状迭出,那时就有人说,这是“半复辟”。

1917年5月,张勋倒行逆施,带领五千辫子军进京复辟帝制,这既是愚忠的表现,也是妄人之举。

进京前,张勋大放厥词:“我姓张的一不做总统,二不做总理,三不做总长。”当时许多人没听懂他这三不做,他这不是高风亮节,而是心系清廷的官,一心要做复辟的第一显赫功臣。

7月1日凌晨,张勋带兵入宫,亲自将酣睡未醒的溥仪从龙床上揽起,让其登极。

瑾妃等执意不可。

张勋大声说:“今日之事,不能听你们作主,有不从者,莫怪老夫无情。”

溥伦责备说:“你这番举动,不是学曹操逼宫故事么!”

张勋答道:“曹操逼宫,是杀后惊主,我今日逼宫,是拥君即位,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张勋之所以敢复辟,能复辟,不是他有多强悍,而是那一些督军大佬们都在利用他,把他当傻X,其中尤以皖系的段祺瑞、徐树铮为最,皖系以暗地赞复辟的方式怂恿张勋进京,其实是把他当枪时,以达到驱逐时任大总统黎元洪的目的。

复辟获得肥皂泡式的短暂成功后,张勋恨不得一口气把显赫的头衔全给自己加上,又是忠勇亲王,又是内阁议政王大臣,又是直隶总督什么的,其他一切人等则纷纷靠边站。

然而,张勋的春秋大梦没做几日,皖系段祺瑞率领的讨逆大军就杀来了。

接到讨逆军的檄文,张勋拍案大骂:臣子向故主称兵,非逆而何;他反说咱老张是叛逆,真不通已极。

骂完,张勋命人叫讨逆军的“讨”字挖去,以解其气。

但挖去“讨”字,却瓦解不了讨逆军摧枯拉朽的攻势。1917年7月9日,讨伐张勋各部约六万大军,已对京城形成了合围之势。

张勋的辫子定武军在天坛不及百人,在南河沿张勋宅中不过三百余人,可谓是不堪一击。

辜鸿铭为揭段祺瑞等人老底,跑来问张勋索要此前各省督军赞成复辟的秘密通电以及徐州会议的名单,但此时的张勋却颇为狡猾老道,他说:“复辟是我向来的主张,至于关系文件,我早已烧毁了。”

关键时刻,愚忠的张勋脑子还是很好使的,书呆子哪里懂得这样的道理,把窗户纸捅破了,就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自己也就没有退路了。而把段祺瑞等人“出尔反尔”的秘密揣在兜里就不一样了,如此,对方不仅要有所顾忌,不敢下死手,而且看在张勋只叫骂不揭穿的份上,怎么也要讲一些袍泽之谊,放他一马。

所以,讨逆军虽然气势汹汹,其实所谓的讨逆不过是走走过场,把辫子军驱散就完事了。

张勋深知其中的道道,面对讨逆军雷声大雨点小的攻势,他将忠勇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带着幼子寄居在外,对外放话:自古全家殉难的,历史所载,指不胜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过我过信人言,草草举事,以致贻忧君上,实罪该万死。

各国公使请其率部出城,张勋又说,来从何处来,去向何处去。当日是黎元洪将我由徐州请来的,今日只有仍请他送我到徐州去,我当与姓黎的开个谈判,评一评道理。

众人说,黎总统现居日使馆,大帅如何能够去会他。

张勋说,他此番骗了我,大约不好意思和我见面,所以躲在外国使馆内不出来。

淋漓尽致地表演完,张勋随即趾高气扬地躲进荷兰使馆,总之,实在的亏他是一点不会去吃。

复辟的闹剧结束后,把张勋耍残的段祺瑞必须站出来做做样子,虚张声势地将之通缉一下。

不通缉还好,这一通缉反倒激起众人对张勋的良好评价来。以阮忠枢为代表的老朋友纷纷站出来说,张勋虽头脑简单,鲁莽急躁,思想守旧,却为人忠诚慷慨,坦率直白,憨厚重义,性情开朗,敢作敢为,颇能知恩图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出尔反尔,不卖友求荣,不像有些人阴险狡诈耍心机。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诞,明明一个倒行逆施的莽夫,偏偏是北洋众军阀中最可爱的人。

过场走完。

1918年冬天,北洋政府发布对张勋的特赦令。特赦令由总统府盖印发交内阁,不料却被总理钱能训压了下来。

何以至此呢?

钱某人不为别的,就为趁火打劫,从张勋那里弄些钱,在京城置一处宅子。

张勋有的是钱,只好又被迫又不在乎地掏三万大洋买了这一纸特赦令。

因为官场名声已经臭了,张勋从此不问外事,专心做他的富豪寓翁,没事搞点投资,听听京剧,行行善举之类的。

简而言之,晚年的张勋,豪爽极了,快活极了。京城的京剧名角都念他的好,因为他出手大方,向来是几百大洋几百大洋地向名角们撒钱;江西的父老乡亲更是念他的好,不为别的,就为张勋是个大善人,凡奉新老家的乡亲,一律送大瓦房一座,凡来京求学的江西老乡,只要求到他名下,咸有不给钱的,吃穿度用,一切包圆。

能如此豪爽重义,那是因为张勋有资本。张勋虽然做了许多妄人愚忠之举,但下野之后做生意那是一点不含糊,家产少说也有五六千万大洋之巨。

做过蠢事,但没人觉得他是恶人;行事猖狂,但人人觉得他是条汉子。

这样的人,得一善终不难。

1923年9月12日,张勋在家中病逝,终年69岁,到死也没有剪掉那一条象征“愚忠”的辫子。

张勋死后,灵柩经几番周折,从天津租界运回老家江西奉新,落叶归根。

值得一说的,张勋的故友、政敌,多数都送来了挽联诗文,孙中山送上的挽词,很能反映张勋在世人心中的样子——

“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

最后提一笔,1941年3月,张勋墓被国军第七十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下属一个前卫排盗毁,大概是觉得老张地下肯定讲排场。

4

张勋

张勋复辟无疑是民国初年的最大政治丑闻,而张勋开历史的倒车也被定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对于张勋的这一行为必须唾弃,张勋复辟难道不知道必然要失败吗?他为何要这么做,以至于北京城的小贩都喊,5个大子的大清龙旗可不贵啊,过几天就是文物了。这场闹剧历时12天就结束了。此事的最大后果就是导致了后来的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皇宫。

张勋是袁世凯嫡系出身,张勋早年丧父母,原名张保,最初在本县的翰林家当小厮。30岁参军,由于作战勇敢,屡屡提升,44岁升至总兵。后来人御前护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宣统退位以后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 但张勋始终忠于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63岁的张勋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



张勋复辟在于愚蠢,不识时务。失败就是必然,逃到荷兰使馆的张勋被通缉,实际就是做个样子,后来张勋逃到天津租界躲起来。第二年,北洋政府对张勋复辟案犯均一律实行特赦。获自由后张勋就在天津津寓所居住。张勋晚年生活还是不错的,钱自然是不缺,张勋独资或投资经营各种产业70多家。府中一妻十妾。当溥仪被赶出皇宫居住在天津的时候,就住在张勋的产业的房子里,张勋始终保持着“忠君”之心。完全可以说,张勋的后半生活的很幸福,家中天天是宾客多多,门前车水马龙,胜友如云”。张勋活的很滋润。

历史的诡异在在于,张勋生前被人人唾骂。但事后却是名声不低,1923年9月12日,69岁张勋因病在天津逝世,溥仪赐谥“忠武”。这时候,孙中山、章士钊等政界闻人和文化名流纷纷致电哀挽,祭文、哀诗和挽联不计其数,或敌或友,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对张勋都是赞美不已,原因就在于张勋的“愚忠”。其内在原因当时军阀混战,向张勋这样的人太少了。所有的并不是在褒奖张勋对清王室“忠”这个具体内容,而是在褒奖“忠”的意识。尤其是政治人物,都希望下属对自己忠心,像张勋学习,即便这种褒扬来自敌人。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5

很多人认为张勋之所以选择倒行逆施,是出于对清朝的愚忠,“愚忠”二字也让他的晚年充满了不确定性。

可是,张勋之所以会这么做,真的仅仅是因为简单的“愚忠”二字?

当然不是。

历史人物的每一个举动,又或者说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的每一个举动,所为者不外乎这三者。

一曰名,二曰钱,三曰权。

稍微厉害的人可得其一,再厉害一些的人能占其二,最厉害的人则可三者兼得。

张勋所为者,其实也跳不出这三点。

然而,张勋是哪一类人呢?

实际上,张勋占了钱、权二字,唯独坏在了一个名上,所以他只能算是第二类人,并且在第二类人中只是中等水平。

张勋的倒行逆施,既有他愚忠的一面,也有他想要趁机包揽名、钱、权三者的私心。

张勋当时虽然是安徽督军,又是“督军团”盟主,可是他的驻地在哪?不在安徽,而是在徐州。

这也就是说张勋其实还在威胁着山东督军张怀芝。

倪嗣冲、张怀芝等人可以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表面上拥护张勋为盟主,可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愿意让张勋损害他们的利益。

张怀芝可能无时不刻都在想着把张勋赶出鲁地,倪嗣冲则不想让他借皖督之名回皖。

所以,别看当时张勋带着盟主这个帽子,威风凛凛意气风发的,可实际上他的处境多少是有点尴尬的。

那么这个时候,张勋想要打破这个尴尬的话,他就必须得再往上爬一爬。

可是,往上爬哪有那么容易?

张勋这人运气也不错,恰好碰上了老段和老黎闹别扭,于是一边以盟主的身份策划复辟,一边又筹划以调停黎段矛盾之名入京。

各督军们在徐州和张勋开会的时候,一听张勋的建议,各自心里的鬼胎就冒出来了,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让张勋入京搅混了水,他们再来一个浑水摸鱼。

他们嘴上就“唔唔嗯嗯”含糊不清地回应着张勋,张勋为了更进一步也就顾不得许多,只能铤而走险。

于是,张勋带着5000辫子军乌泱乌泱地入京去了。

张勋入京之前,老黎擅作主张罢免了老段这个国务总理,老段一气之下来个以退为进去了天津。


老段一走,都城空虚,正是张勋出手的好时机!

老黎手里空无一人,被老黎一逼,也就得出走了,所以都城暂时就由张勋一人说了算。

这样一来,张勋也就实施了倒行逆施的计划。

这是不是纯粹的愚忠?不是。

张勋拥护废帝再登极位之后,简直是恨不得把所有的权力揽于一身,爵位官职给自己封了一大堆。

然后,张勋就给自己弄出了一张历史上最大、头衔最多的名片。

五千年历史,仅此一人!

与其说张勋是愚忠,倒不如说他是为了自己。

只要让他成功了,那么他就必然能够包揽名、钱、权三者!

只可惜,历史的发展不可能被阻挡,所以仅仅过了几天,张勋就失败了,然后灰溜溜逃进了荷兰使馆。

老段想让荷兰使馆交出张勋,不过一直没有交涉成功,老段等人也不想把事情做绝,所以对张勋的通缉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张勋害怕是个圈套,所以还是躲着不敢出来。

一直到了1918年10月,曹锟、张作霖、徐世昌等人才正式宣布不再追究张勋的罪过。

这个时候已经多了一年多的张勋才敢出来活动,去了天津定居,然后做起了生意,成了一个富家翁。

名、钱、权,张勋追逐了一生,最后唯剩一个钱字,但他也应该为此感到知足和庆幸了。

6

1917年7月1日,辫帅张勋以打着调解“府院之争”(黎元洪、段祺瑞)的旗号带兵开进北京城,并在7月1日拥护将被废的清朝皇帝溥仪扶上龙椅,史称“张勋复辟”。

张勋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这场复辟丑剧前后历时12天就草草收场,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闹剧和始作俑者张勋的下场。

一、张勋为什么要复辟?

张勋是江西人,大清旧臣。1854年出生,搞复辟的时候已经61岁,当时北洋军阀段祺瑞、曹锟、张作霖等人都是清朝旧臣,为什么只有张勋对大清忠心耿耿,念念不忘让溥仪复辟?


首先张勋出生在农村,自幼父母双亡,没有上过几天学,跟文盲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此人非常愚昧,对新事物难以接受。

其次此人30岁才参加清军,靠着镇压义和团有功得以步步升迁,在45岁那年官至总兵。

由于此人是一根筋,对大清忠心耿耿,在八国联军进京时仓皇出逃的慈禧、光绪回京的时候,张勋奉命护驾。

由于表现出色,慈禧把他留在京城担任御前护卫,负责自己和光绪皇帝的安保工作。

溥仪登基后,张勋再次得到提拔,调任江南提督。

在张勋看来,自己一个孤儿,能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富贵荣华,全都是皇帝的恩泽,对皇帝感恩戴德、肝脑涂地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在张勋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疯狂镇压革命党人起义,在南京带领部下拼死抵挡革命党人进攻,甚至在宣统退位后还留着大辫子,只认溥仪是自己的主子,念念不忘大清的恩泽,幻想着让大清复辟。


二、粉墨登场上演复辟闹剧

众所周知大清灭亡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成为大总统。后来老袁因为在1916年称帝遭到全国人民反对而下台,郁郁而终。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群龙无首,军阀割据的局面。

在袁世凯死后,手握兵权的段祺瑞控制了政局,自己担任总理,把大总统之位给了没有实权的黎元洪。

但是黎元洪是也不是省油的灯,不甘心受段祺瑞摆布,二人一直面和心不合,为了决策权进行明争暗斗,这就是民国历史上有名的“府院之争”。

在中国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上,两人互不相让,各执己见,矛盾公开化。

这时候盘踞在徐州的张勋一看机会来了,就毛遂自荐对双方说愿意出面调停他们的矛盾。

1917年6月,张勋以调停人的身份,带着5000名怪物一样的辫子兵,浩浩荡荡向京城进发。

张勋的军队在6月14日甩着大辫子开进北京,入京后,张勋凶相毕露,急招全国各地的清朝遗老进京,密谋复辟大计。


7月1日,在清朝遗老的支持下,在日军参谋次长田中义一和黑龙会成员的策划下,溥仪穿上龙袍,宣布登基,向全国人民发号施令。张勋也因为复辟有功,被封为忠勇亲王。

但是民主共和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张勋的倒行逆施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在千夫所指中,复辟闹剧只上演了12天就草草收场,段祺瑞的“讨逆军”将张勋的辫子军打得溃不成军,溥仪狼狈退位,落荒而逃到了天津,张勋也如丧家之犬一般逃入荷兰使馆,惶惶不可终日。

三、张勋下场如何?

张勋是个双手沾满革命党人鲜血的刽子手,是个逆流而动的反对派,是复辟闹剧的始作俑者,按说应该被清算、受到严惩的。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张勋安然无恙。1918年3月,段祺瑞控制的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宣布对以张勋为首恶的复辟案犯全部实行特赦。


张勋跟没事人一样,居住在天津的德租界6号寓所,享受自由的生活。

非但如此,张勋还利用自己当年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投资经营银行、金店、当铺等几十家产业,整天花天酒地日子过得悠哉悠哉。

更叫人大跌眼镜的是,在1920年5月,土匪出身的大军阀张作霖还向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提出恢复张勋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之职。

徐世昌甚至还非常诚恳地请张勋出山,担任全国林业督办。

1923年9月12日,张勋于天津死去,终年69岁。 张勋逝世后,北洋政要致电哀挽,如丧考妣。


张勋一个刽子手、一个主张复辟的跳梁小丑为什么会被从轻发落,而且还如此吃香?

说实话,北洋军阀段祺瑞也好,张作霖也罢,他们眼里只有权力没有善恶,更没有信仰和底线,跟大清政府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正如孙中山说的那样“南北如一丘之貉”。

他们跟张勋是同流合污、狼狈为奸的一路货色,因此才会对作恶多端的张勋网开一面,对这个臭名昭著的复辟小丑不吝赞美之词。


所以说辛亥革命只是打倒了名义上的皇帝,并没有真正扫除残存于人们思想里的皇帝观念,以至于段祺瑞、张作霖之流还在心里做着皇帝梦。因此,孙中山才会说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那样语重心长的话。

7

张勋平生无大恶,他只是愚忠,搞了一出复辟闹剧,他的结局也不坏,是病死于天津,活到了70岁,还获得清室一个忠武的谥号。

光绪十年(1884年),30岁的张勋在长沙入伍,随清军入广东参加中法战争,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隶属袁世凯,曾随袁到山东镇压义和团起义。光绪二十七年起(1901年)调回北京,多次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张勋升任江南提督,防守江南重城南京。

张勋是典型的顽固派,保守派,对清王朝愚忠。武昌起义爆发,张勋坚守南京,顽抗革命军,此时的清王朝虽然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但面对张勋这样公忠体国的大臣,依然大力嘉奖,授他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为了表示效忠清廷,张勋及所部坚持留发辫,他的定武军人称“辫子军”,张勋人称“辫帅”。

(黎元洪、段祺瑞府院之争,张勋乘机复辟)

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并阴谋称帝,张勋阳奉阴违,仍一意维护已经退位逊国的清室。袁世凯称帝不满百日,在举国唾弃中去世,黎元洪当上大总统,但实权掌握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上,但是欧洲刚刚爆发一战没多久,参战国德国在山东有殖民地,段祺瑞主战对德宣战,黎元洪不赞同。张勋暗结德国,使德国支持他搞复辟,因此反对对德宣战。这边黎段两人为是否对德宣战吵的不可开交,那边张勋已经在积极策划清室复辟,组成了所谓的十三省同盟,侍机复辟清室。

黎段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1917年5月下旬,段祺瑞准备武力推翻黎元洪和解散国会,得知消息的黎元洪率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眼看着黎段矛盾即将兵戎相见,张勋乘机提出“非复辟不可”的主张,不等黎段答话,便自行率辫子军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国会,6月14日,张勋到达北京。

6月30日,自感计划万无一失的张勋即潜入紫禁城,当晚就决定发动复辟。

(已经逊位的小皇帝溥仪在张勋的帮助下实现复辟)

已经逊位五年的末代皇帝溥仪,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坐在金銮殿君临天下,这一天的半夜3时许,溥仪在养心殿召见了张勋、康有为、王士珍、江朝宗等清朝遗老,当时就是百感交集,差点就要哭出来,清朝复辟,张勋有首功,自然是封赏极厚,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被封为忠勇亲王,为了表示自己所作所为乃万民所向,张勋还自作聪明的向全国通电表示清朝已经已经复辟,要求各省“遵用正朔,悬挂龙旗”,这就是民国初期最大的一场闹剧“丁巳复辟”。

但很快的,复辟的“喜剧”便成了“悲剧”,民国已经成立多年,全国人民已经受过一次欺骗(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又怎么能允许张勋倒行逆施,搞什么复辟清朝呢。6月12日,段祺瑞率领“讨逆军”入京,张勋和他的8000辫子军稍作抵抗便做鸟兽散,溥仪退位,张勋先逃入荷兰使馆,后继逃到天津德租界继续躲藏。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赦免了洪熙帝制一干人及张勋唆使的清帝复辟参与者。经过这一次的折腾,张勋算是老实了很多,他一直都蛰居在天津德租界6号的寓所里,深居简出,韬光养晦,安度晚年。

(张勋墓)

作为满清遗老,张勋自己搞了一出清帝复辟的闹剧,虽然很快就得到特赦,但他至此也接受了现实,从此深居寓所,不问政事。即便是张作霖向大总统徐世昌提出恢复张勋长江逊阅使兼安徽督军之职,亦或是徐世昌邀请他出任全国林业督办,张勋都全部婉言拒绝,这个时候的张勋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精力体力也都跟不上了。晚年的张勋,依然坚持留着辫子,曾手捏辫梢学着杨小楼京剧对清廷深情念白道:“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1929年9月12日,张勋病逝于天津寓所,终年70岁,得知消息的溥仪非常悲痛,以清室的名义赐谥号“忠武”,他的死当时震惊了全国,哀悼者不计其数。作为清朝遗老中最忠心敦厚的一位,张勋至死都不忘维护清室,他搞的复辟虽然是一个闹剧,但也足可以证明其忠心不二实乃清朝之幸。张勋死后,各界对他的评价都极高,如清朝遗老,后任国务总理的钱能训就以诗评价他:“千载凛然见生死,九庙于今有死臣。”国务总理熊希龄评价他:“国无论君民,惟以忠心为大本;人何分新旧,不移宗旨是英雄。” 张勋,其忠可嘉,虽然是愚忠,但他对清朝的这份忠,值得后世钦佩。

8

了解张勋,必先说说张勋复辟事件。民国六年(1917年6月),张勋受黎元洪相邀率5000“辫子兵”进京,调停所谓“府院之争”,结果,在康有为的协助下,张勋竟电召各地满清遗老火速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撵走黎元洪,拥立12岁的溥仪复辟,改称宣统九年,通电全国改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其后,引发各地讨逆浪潮,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组织讨逆军,张勋的军队一触即溃,只好在德国人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前后历时共十二天。

张勋父母早丧,在长沙参加军队,坦率直白、敢作敢当,到广西参加过中法战争,后为参将。中日甲午战争后投靠袁世凯,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营长),行营中军(督练处总务长),随袁世凯镇压过义和团,升至总兵,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宣统元年,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率陆军第九镇新军对抗革命军,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为表示忠于清廷,本人及所部均留发辫,人称“辫帅”,所部定武军称“辫子军”。1913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凯命,率部往南京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屠杀民众数千。

旋被袁世凯授为定武上将军,任江苏督军,调往徐州,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袁世凯称帝后授为一等公,但内心仍一意维护清廷。1916年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阴谋策划清室复辟。1917年6月形势不稳,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发生“府院之争”,争相拉拢其进京调停,期间,张勋等竟邀日本军部参谋次长田中义一和黑龙会成员以及驻天津的日军司令石光真臣帮助其策划复辟活动。于是趁机联合康有为等保皇党人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与康有为拥立溥仪复辟,仅仅历时12天即被“讨逆军”击溃,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被通缉,又逃进天津德租界。隐居后的张勋开办企业、钱庄、工厂70余家,富可敌国。各路诸侯都认为张勋虽然开历史倒车,但属于愚忠,选择谅解。后来徐世昌就任大总统,直接赦免了张勋。张勋在租界寿终,享年70岁。


9

很多人不明白张勋为何要复辟,当时凭他的势力,据兵五千完全可以躲在徐州当“山大王”,偏要入京搞什么复辟,成为众人的笑柄!

张勋出身于江西,明清之际。江西虽没有唐宋时牛人辈出,如著名的王安石。但举人频出,文风不堕。尽管举人数量比不上“包邮区”江沪浙,但在南方各省,依旧是“会读书”的身份。

虽然张勋出生于江西,但丝毫未继承江西人会读书的优点。十岁才入私塾,仅过一年,因为父亲病逝,即辍学。要知道,正常是七岁入私塾,杜甫七岁就能“咏凤凰”。年幼的张勋家又不是贫困家庭,家庭条件还不错,父亲是商贩。

父亲过早离世,为讨生活,张勋在1884年,去长沙投军当兵。虽不是读书的料,但在部队里,张勋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先是升为参将、管带、副将、总兵。真正让张勋骄傲的是,在他48岁那年,也就是1902年,调到北京,充当慈禧、光绪的保镖(扈从)。

官职,虽说是略有下降,但其实明降暗升,你想跟最高层打过几次照面,将来升官就好办。早在秦汉时,会精选贵族子弟去给皇帝当郎官,日后这制度保留至清朝,大内侍卫主要来自八旗子弟,著名的侍卫代表便是和珅。

张勋自从被老佛爷、光绪开过“光”后,事业更是顺风顺水,先是在1906年封为“奉军辽北总统”、二年后封为云南提督,这可是个从一品的大官,相当于封疆大吏。想想看,一个才读过一年书的“学渣”,出生普通,能有这番成就,他张勋还不是托“皇上的福”。

日后,哪怕身在民国,依旧留着辫子,张勋时时幻想要怎么帮皇帝溥仪坐上龙椅。

至于怎么实现呢?

多亏自己的狗头军师万绳栻,因万的叔父在张勋幼小贫困时,曾接济过张氏母子,也正如此,张勋极为信任万,复辟失败后,张勋自己也承认“上了雨公(万的字)的当”

虽然复辟失败,但对于张勋而言,那只是一场赌博,没有性命之忧,也没有财产损失,只是丢了兵权,把地盘输了。

为何段祺瑞没有把张勋往死里整,主要因为张勋复辟,他也有份,好几次徐州会议,都有他的亲信徐树铮在场。加上“老徐”徐世昌帮张勋求情。“绍轩(张勋的字)虽为祸首,但只不过是一莽夫,请念北洋同袍之谊,穷寇莫追”。

同时,徐世昌答应保障张勋的财产,不受破坏冻结。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张勋带着这笔私房钱,出荷兰大使馆后,就把家安在天津,专心当寓公。由于大老婆理财有方,先后投资电影、银行、金店、工厂等领域。资产年年增值,光张家佣人就不下百个,什么花匠、厨子、司机、丫鬟,一应俱全。有人估计:张勋的流动产、不动产加起来可达五六千万元之多。

1923年9月12日,张勋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后来张勋灵柩经过几番周折运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无数赣籍百姓自发相送,成为当年轰动江西的大事之一。

现在江西依旧在传,张勋如何对老乡好:凡是他老家赤田村的老乡,张勋每家奉送大瓦房一间,缺什么少什么,只要开口,张勋包管。

10

张勋是北洋初期的一位著名军阀。

他因为1917年的那场复辟溥仪的闹剧,而名留中国的近现代史,就这样得到了万年的骂名。

关于张勋其人,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清朝灭亡之后,在1912年民国正式建立时,张勋从前清的官员变成北洋民国时期的军阀。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对清朝的忠诚,刻意不剪发,且他手底下的士兵也都不剪辫子,所以被当时人称为辫子军。

1917年,张勋发动政变,重新将溥仪拱上了帝位。但这一举动,很快遭到了全国各地的反对,闹剧持续了12天就宣告结束。

张勋复辟失败后,他逃到了荷兰驻华公使馆,随后进入天津德租界躲避北洋政府对他的通缉令。

俗语说得好: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张勋此后的人生,彻底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

在政治上失势后,张勋率领的辫子军被撤销。虽然北洋政府在1918年特赦了张勋的举动,大总统徐世昌还授予其“全国林垦督办”的官衔,但张勋全都予以拒绝。

张勋最终选择在天津德租界的寓所,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1923年9月12日,张勋在天津病逝,终年68岁。

得知张勋这个昔日“功臣”去世后,溥仪率领的小朝廷还赐谥张勋“忠武”。


总的来讲,这场复辟闹剧最后的结果是比较平稳的,只是解散了张勋的军事能量,并没有报销他这个人的生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