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会让大家感觉非常地乱,也有很多人不明白春秋时期诸候国都独立了,怎么还要给周天子纳贡呢?这就得从周朝的历史说起了。假如周朝是根香肠,中间一刀切成两段,就是西周和东周,东周这一段再从中间切成两段,就是春秋和战国,严格的讲,东周之后还有一小段战国时期。周朝的历史中,最精彩刺激的当属春秋和战国。今天我们就梳理一下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其实并不复杂。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周天子实行分封制,把疆域内的土地分给亲友、功臣代为管理,这便是诸侯国,据说当时一口气就封了八百多个诸侯,有大有小,小的一个村就是一个诸侯国。
一、周天子失去属地,威信不再,诸候各凭本事上场
当年周也是一方诸侯,夺了商朝的天下才成了天子,他也怕别人照样学,来夺自己的江山。于是,周成王的叔叔周公旦绝顶聪明,提出了“周礼”,以礼治国,推行“吉、凶、军、宾、嘉”五礼(祭祀、吊唁、军事、接待、庆典),上到国家大事,下到家庭小事,人人都得讲礼数。
周礼中最重要的一条当然是遵奉天子,奉天子为天下共主,谁要是不讲礼,不尊礼,轻则被天下诸侯鄙视,重则受到天子的讨伐。周礼这套系统在西周时期很管用,到了东周,就越来越不灵了。经过周厉王、 周宜王、周幽三几代人坚持不懈的败家,再加上西北的犬戎之祸,周平王被迫把都城从镐京近到了东边的洛邑,就是河南洛阳。周天子失去了原来的属地,少了重要的经济来源,吃穿用度都要靠郑、卫、晋几家诸侯接济。都说拿人家手软,吃人家嘴短,天子都天天蹭饭了,还谈什么威仪,权威自然江河日下,开始了礼崩乐坏的节奏。
郑国是与周王室血缘最近的亲戚,也是最先跳出来叫板的诸侯,郑国国君郑庄公带着军队抢先收割了周天子家的麦子,还拒绝朝见天子。周桓王咽不下这口气,带上卫、陈、蔡几家诸侯,亲帅联军讨伐郑国,要来个杀鸡儆猴,却没想自己成了那个“鸡”。
公元前707年,郑国军队一举击溃天子联军,周桓王的肩膀还中了一箭,灰溜溜的逃回了洛邑。这一仗让天下诸侯都看明白了,时代变了,周天子的权威名存实亡,如今是个靠能力吃饭的时代,于是四方豪强纷纷准备大干一场,这就从西周进入了春秋,历史有了爆炸式的发展和变化。以前只有夏、商、西周这些天下共主的历史,共主之外的事则不甚了解,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没了威信,齐晋楚秦吴越这些诸侯国的历史丰富起来,共同组成了纷繁热闹的春秋史。而天下共主的宝座也从周天子独占变成了竞争上岗,人人都有机会,会盟诸候,称霸中原,成为所有有志诸侯的理想。
二、诸候国先后称霸,此时打仗还算文雅
首先站到舞合C位的是山东的齐国,齐国的出身可不一般,先祖就是给周武王算卦的姜子牙,齐国继承了先祖的优良传统,看问题很通透、情商高、实力强,称霸的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齐国一面壮大国力,一面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天下诸侯,北上帮助燕国赶走山戎,南下帮助郑国逼退楚国,赢得了一片赞誉。齐国既有实力又有品行,济恒公众望所归,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是春秋时代最讲究、最局气的霸主。齐桓公以霸主之威,吞灭了周边谭、遂、鄣等小国,使齐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齐国附近的宋国也很有来头,是商朝王室的后人,武王灭商之后被封在宋地成为一方诸侯。宋国也继承了先祖的传统,十分擅长做买卖,富商巨贾云集,国家很富裕,宋国疆域不算大,军事实力也比较弱,但是理想却很高远,也想做诸侯霸主。宋国比较天真,信了齐桓公的忽悠,以为靠“立人设”就能称霸,他的争霸策略是占领道德制高点,竖起了“仁义”的大旗,然而没有实力支撑的仁义既可悲又可笑。宋国闹了不少笑话,连国君宋襄公都被楚国掳去做了人质,靠着齐国鲁国的面子才被放回国。宋国地处中原交通要地,四面一圈大国,谁打起来了他都得跟着挨揍,曾在86年间遭遇了40多次大战,可谓春秋时期的人形沙袋。
宋国西面的晋国就实际多了,晋国最初的疆域也很狭小,还地处北方边陲,周边戎狄蛮族虎视眈眈,晋国憋屈久了。到了春秋时期,晋国抓住机会,开启了扩张之路,心无旁骛地吞并周边小国,还向北扫平戎狄诸国,仅晋献公时期就吞灭了17国,打服了38国。晋国疆域不断扩大,成为北方的超级大国,辽阔的疆域也是称霸最有力的根基。100年间,晋文公、晋襄公、晋厉公、晋悼公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晋国也是称霸时间最长的诸侯。然而晋国没能吸取周王室的教训,把辽阔的国土分封给卿大夫,为晋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春秋前期,大国诸侯间的战争也有很多规矩,打仗要先公开下战书,排档期、约时间、定地点,战场上双方也不是见面就开打,要排好阵势,列好队形,先由双方主将发表演讲,指出对方哪里做的不到位,为什么应该挨揍,如果对方觉得有道理,还可能主动退兵。比如齐桓公率军与楚国大军对峙时,齐国的首席运营官管仲慷慨陈词,指责楚国不给周天子进贡,不讲江湖规矩,还有脸讨伐别人,楚国觉得理亏,不但主动退兵,还给周天子送去贡品。这也是因为当时诸侯发展的市场还处于竞争不激烈的状态,大诸侯国可以吞并周边小国,大国之间还能保持几分体面和从容。
三、小国基本被灭了,竞争环境恶劣,诸候国开始下狠手
等到春秋后期,小国被灭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诸侯都有两把刷子,哪个也不是省油的灯,强强竞争日渐激烈,能不能发展都是次要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嘴里的肉,谁还有心思遵礼制、讲规矩,打仗就开始下狠手了。
春秋末年的吴越争霸就是走极端的开始,吴国和越国是邻居,都在东南方向,邻里关系十分紧张,彼此征战不断,吴国率先攻破越国,越王勾践带着残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上,走投无路。勾践展示出狠人的本色,使出了极限三招,第一招,装孙子,下山投降,毕恭毕敬的给夫差做了三年奴仆,博得同情和信任,得以被放回国。第二招,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用十年时间,壮大了越国的实力,第三招最毒,为美人计,勾践给夫差介绍了一位女神——西施,她把夫差迷得五迷三道,不理政事,综合实力直线下滑。
公元前476年,勾践率领复仇的大军,攻破吴国都城姑苏,把夫差围困在姑苏山上,夫差派使者下山求和,因为当年夫差放过勾践一马,让勾践明白了这种时候绝不能手软,勾践逼死夫差,吞灭了吴国。越军乘胜北上,称霸中原,成为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
诺大的吴国转眼之间灰飞烟灭,天下诸侯震惊。而此时,盛极一时的晋国也玩完了,晋国的三家卿大夫互相打了起来,架空国君,瓜分国土,分裂成韩国、赵国、魏国三个新的诸侯。从此,大国征战再也容不得从容不迫,那样雅致了。
结束语
春秋时期打仗以车兵为主,驾车被称作“御”,是君子六艺之一,所以打仗是贵族的活动,既然是贵族活动就得讲礼仪、讲规矩,偷袭、迂回、绕后都是不可能的。这么看来,春秋时期的战争还挺文雅,根本也用不上后世的孙子兵法那套。到了战国时期,打仗就变得激烈多了,没人不下死手,不钻空子,不使阴谋的,这也就有了孙子这号人物发挥所长的空间。咱们也不必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说白了,都是生活给逼的。历史的车轮往前进,不也给后世留下了《孙子兵法》等十分有益的书吗?
春秋时代发生的故事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迪,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尽管诸候国之间屡有纷争,却遵守周礼,大家文雅地称霸,总的来说,处于良性竞争的环境下,也开启了新思潮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