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

一战初期德国的实力是非常可怕的。

现代德国建立的时间很晚:1871年。一战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也就是说德国建立了43年以后就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德国热衷发动战争的领导人其实是威廉二世,他以前的领导人已经满足于建立德国和成为欧洲大国的成绩。威廉二世之前的德国是左右逢迎,跟俄国、英国的关系都很好,并没有打大规模战争的意愿。

当初的俾斯麦打奥地利,战场上胜利,立马跟奥地利签和约,也不往奥地利境内打太远,并不下死手。

德国挑战全世界是从威廉二世开始,而威廉二世是1888年继位。实际上德国是只用了26年的准备时间就向当时世界几个头号强国同时开战:英、俄、法、美、意。

当时的世界霸主是英国。

英国是传统的海上强国,他当年海军的地位要高于现在美国海军的地位。现在美国海军有多强,当年英国海军就有多强。

欧洲的俄国、法国则是传统的陆军强国,都觉得自己是世界第一陆军。

威廉二世在继位初期就定下了战略:英国、法国、俄国一起打。同时在海上击败英国和在陆地上击败法俄。

这个目标是什么意思呢?就相当于现在有一个新兴国家,他定个策略:在海上击败美国,同时在陆地击败中国和俄国。

就是这么狂。

问题是威廉二世差一点就成功了,德国当年就有这么狂的资本。他后来在战场上,东线地面,确实是灭了俄国。西线是差一点灭了法国,在海上和英国的较量中,也是略处下风。差一点,干过英国。

为了和英国在海上争锋,德国建立了公海舰队。虽然公海舰队在实力上依旧落后于英国皇家海军,但也是当时世界第二的海军。就像现在美国海军有10艘重型航母,公海舰队相当于有8艘航母。实力比英国弱,但也没弱太多。而打造这样一支世界第二的海军,德国只用了20多年。

在后来日德兰大海战中,英德两国的海军主力遭遇,打到最后也是英国吃亏,死了将近7000人,德国死了3000人。而在近300年的时间里,英国海军历来是以训练充分,素质高著称的。但在跟新生的德国海军比,却落了下风。由此可见当时德国海军的实力。

同时击败英法俄,威廉二世和德国有着狂妄的野心,问题是他还同时有着可以实现野心的恐怖实力。野心很庞大,算算账,感觉自己努努力也差不多能实现。一个人想干坏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有干坏事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海军是一个非常昂贵、费钱的军种。比陆军贵的多。怎么讲呢?我们看美国还有以前的英国不顺眼,认为他们是强盗。但说实话,这两家都是海洋霸主,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是干什么的呢?其实就是:抢。明抢暗抢,各种抢。如果不抢,维持这么一支舰队那就赔钱,赔到海军解散。

靠自己国家的民力,根本就养不起一支能争霸世界的海军。

像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把海军建好以后,立马发动甲午战争,他要是不跑大清抢一笔,舰队根本维持不了几年。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强大,那也是在先占领朝鲜、东北的基础上,整合了资源,才能把舰队开起来。他后来南下,打珍珠港,都是为了抢资源,以维持他的海军。

英美海军也是靠在全世界打仗,维持贸易秩序,才能赚钱,维持海军。

所以,当年德国打造公海舰队,也是投入了极其巨大的资源、国力。无畏级战列舰就造了20多艘,而当年的无畏舰其实就相当于现在10万吨级的重型航母。其他的战列巡洋舰、巡洋舰、驱逐舰几百艘。公海舰队以外还有潜艇部队。

德国陆军无敌,但一战之前,德国是拿出了50%的实力去打造陆军,50%的实力去打造海军,这就分散了国力。

咱们上面也说了,地面东线德国已经打赢了,西线是差一点打赢,部队在巴黎城外被挡住,最终没能打进巴黎,胜负也只是毫厘之间。

所以说如果当初威廉二世胃口小一点,放弃跟英国在海上争霸,不把资源投到舰队里,全面加强陆军,一战他就打赢了。

公海舰队的这些无畏舰、战列巡洋舰、驱逐舰、潜艇换算成陆军装备就是100万精锐步兵,10万门大炮,20万挺马克沁机枪......如果陆军加入这些力量,灭掉法国那是手掐把拿的事儿,不会有半点悬念。等到西线击败法国,东线击败俄国,占据这么大片区域,德国也就不在乎英国的海上封锁了。

日德兰海战以后,由于实力上的差距,公海舰队一直是躲在海港到战败。也就是说德国这么大的一笔投资,跟陆军等额的一笔投资,并没有发挥出有价值的作用。这就不如不建这支舰队了,直接把财力、物力、人力全投到陆军。

到了二战,德国几乎是又来了一次翻版,只不过是地面战场水平翻转了一下。这次是法国迅速灭了,东线已经看到了克里姆林宫,离灭亡苏联又是只差了一点点。然后他的海军依旧是没有夺取制海权。如果德国不发展2艘俾斯麦战列舰,再算上几条普通战舰,毁到陆军又是5000辆坦克。东线德军要是多5000辆坦克,是不是也把苏联灭了?

德国人擅长逻辑,精于计算,但他两次失败,跟把账算的太细致有很大的关系。

一战西线打法国,二战东线打苏联,他的兵力都是计算的刚刚好。可中途一旦出现意外,就出现兵力不足的情况。一战西线小毛奇分走了打巴黎的50万部队,法国就没打下来。二战东线道路泥泞,拖延了时间,导致打莫斯科的兵力不足,苏联也没打下来。德军一战打巴黎,二战打莫斯科,都是差一点。如果他账算的粗一点,多准备50万-100万部队,这两场战争他都能打赢。德国不在海军上分散实力,他可以多出100万-150万的陆军。

如果一战德国能够谦虚一点,野心小一点,不打世界大战,只打欧洲大战,不在海上和英国打,全力在陆上跟法俄打,然后多准备一些部队,占据绝对优势,狮子扑兔,他应该会打赢。

打仗最忌讳分散兵力,但在军队的建设中,分散力量,也是要命的错误。建设军队要分清主次。首先,主要的军队,要保证绝对、肯定、必须能打赢。这还不够,还得在主要军队这里留下备份,如果有意外,备份上去,依然会占据绝对优势。在这基础上,才能去发展次要部队。

一战、二战,德国都是算的很细,觉得自己的陆军是“差不多”、“刚刚好”能打赢

......这是绝对不够的。要是觉得100万能打败敌人,其实得准备200万,甚至是300万,你才能打。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战德国获胜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一战在美国参战之前,双方实力差距没有二战那么大。

一战的关键在于施里芬计划能否实现,也就是短时间内在西线击中主力,打垮法国,消灭欧洲南部的威胁。

然而,转头击溃俄国,迫使俄国签订停战协定,再集中力量对付英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德国阵营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

二战中,德国的盟友主要是意大利、日本,还有欧洲一些小国。

其中意大利是搅屎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而日本几乎没有和德国协同过,基本是自说自话的扩大自己的利益范围,还主动攻击美国将德国坑死。

一战中,德国除了有意大利作为盟友以外,还有比较强大的奥匈帝国作为盟友。

一战开战时期,客观来说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实力差不多,没有谁明显强于谁。

如果不是小毛奇篡改施里芬计划,擅自将兵力东西线兵力比从7:1改为3:1,英法在马恩河战役局很难获胜。

德军长期之下,占领法国全境,英军也就只能逃出欧洲大陆。

关键在于,当年的沙俄和二战的苏联不能相比。

沙俄和德军交手基本都是连续的溃败,沙俄军队装备低劣,训练差,指挥官无能。沙俄很多部队都做不到人手一只步枪!

而且,沙俄内部问题太多,最后直接发生崩溃,列宁不惜一切退出协约国,签订了所谓丧权辱国的《不列斯特条约》。

如果德军消灭法国的抵抗以后,集中主力猛击沙俄,可能加速沙俄内部崩溃,直接退出协约国。

这样,协约国就瓦解了,只剩下英国一个国家。

当时美国人不愿意随便参战,直到战争爆发后3年1917年才加入协约国。

如果协约国迅速瓦解,美国恐怕也不会随便参战。

由此,英国面对整个同盟国,恐怕也只能默认现实,重新开始和德国的谈判,划分欧洲势力和世界殖民地。

3

只要倾斜资源加强陆军,完全有胜利把握。战略上可反施里芬计划而行,先东后西,打败俄国至少拿个平局。

如海军少造十条战列舰,就能再装备五十个精锐师,配备二千门以上大口径重炮和一千架以上飞机,胜算板上钉钉!

因为当时沙俄陆军那烂样,空有近五百万数量,但装备太差,连东线占德军的四分之一的兵力都扛不下来!

如果改变战略,用陆军主力四分之一依托边境有利地形防御英法联军,以索姆河战役结果看,可拖住对手半年左右。集中四分之三主力和奥匈军一齐打沙俄,最多三个月,沙皇就得投降。

然后掉头集中兵力揍法国,能打下巴黎最好,打不下来,利用东欧榨取的海量资源,也能长期与英法对耗。

另外,有了东边俘获的几百万"灰色牲口”,德军可以让炮灰在前,拼人命也能逼迫法国求和,在美国参战前(未必敢来)见好就收。

之后,可以集中资源壮大海空军,到二战时与美、日共同对付英法,把他们的殖民地瓜分光一切Ok!

4

一战德国是赤裸裸的侵略而非正义的战争。非正义之战失败是必然,胜利是不可能。非正义战争也是兵家大忌。

5

一战德国是有可能赢得战争的。

首先先明确一点,一战没有所谓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本质就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间矛盾的总爆发,这一点从后来的巴黎和会中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就可以看出来。

德国的优势是准备充分,军队素质好,陆军训练和战术质量高。弱点是海军无法匹敌英国,同时很容易被英国进行海上封锁切断原料供给。

所以德国能获胜的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地在西线击败法国,再调头击败东线的沙俄,从而控制整个欧洲大陆,再以此筹码与英国进行谈判结束战争。

如果小毛奇没有自以为是地改变施里芬计划的核心;如果阿尔萨斯洛林一线的德军按计划诱敌深入;如果德军总参谋部坚决地执行在东线以既有兵力抵抗俄军,甚至不惜放弃东普鲁士,在彻底击败法国之前绝不削弱西线兵力,或许德国人还真能将法军主力诱入口袋并予以歼灭,并在英国人反应过来之前彻底击败法国!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总体上看同盟国的实力还是弱于协约国,而且德国在开战前犯了很多错误!德国人虽然有赢的概率,但是必须克服很多人性的弱点,还要为战前的错误买单!能赢得靠老天打眼!

6

美国一参战争就没有战胜的可能。如果美国不参战还是有可能的,当时已经把俄国打残,退出了战争,只有英法两个对手,德国的海军没有英法强大,但是陆军却不输英法。

7

一战德国海军没有给协约国造成任何实质伤害,倒是被皇家海军死死封死出海口,没得到任何海外物质和人员的援助。相当于白白浪费了一部分人员和巨量资源,海军实力相当于英国海军的35%。

如果把海军所有资源加强陆军,在1914年第一波攻击就可以打败法国。法国战败,英国陆军也没法登岸助战了,西线完胜。东线不久就可以击败俄国,整个一战德国陆军只用了四分之一的力量就打的俄军抬不起头,四分之三都在西线。

实际不发展海军,也不会刺激英国参战了。德国四面强敌,陆军不强吃不开,干脆称霸大陆最现实,身边的法,俄不对付,跑去招惹遥远的英国实在不明智。

8

在这里很荣幸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小毛奇没有集中优势兵力迅速与法国决战,最终导致德军右翼攻击力不足,在马恩河被法军击退,战争进入了长期持久的堑壕战和消耗战。

接下来我为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一战没有所谓的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本质就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间矛盾的总爆发,这一点从后来的巴黎和会中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就可以看出来。

我认为德国的优势是准备充分,军队素质好,陆军训练和战术质量高。弱点是海军无法匹敌英国,同时很容易被英国进行海上封锁切断原料供给。

我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作为同盟国,是一战的主要参与过,并且是挑起一战的主要国家,所以德国当时肯定是有一战胜利的可能的。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在这里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同时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在这里,我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个美好的开始,美好的生活,还有每天开开心心的生活,还有快快乐乐成长,谢谢!


9

一战德国胜利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不会是大胜,即使胜利也是两败俱伤。

首先,小毛奇战前大肆修改施里芬计划,使得西线的军事部署薄弱,就已经埋下了战败的祸根。在西线,德军对抗的是英军和法军,一战期间英国还是足够强大的。小毛奇没有集中优势兵力迅速与法国决战,最终导致德军右翼攻击力不足,在马恩河被法军击退,战争进入了长期持久的堑壕战和消耗战。相比英国和法国,德国只能依靠国内的生产资源支持战争,由于英国海军的海上封锁,德国几乎无法从海外获得任何援助,包括殖民地和海上贸易。虽然,在东线,德国击败俄国割占了沙俄大片领土,而且获得的战争赔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德国在战争中的损耗,但这种补偿对于高强度的消耗战来说,杯水车薪。而英国和法国则其可以从广阔的殖民地获得补充。

虽然,德国人在战术上占有优势,但弥补不了战略和国力上的缺陷。美国远征军的参战,很大程度上是提前结束了战争,即便美国远征军没有参战,以德国国内当时的困难,最后只能是讲和。所以即使德国能够在陆上战胜协约国最后也是谈判,法国不会灭亡,战火也不会烧到大不列颠,即使战胜也是两败俱伤。(图片来自网络)

?





10

一战的主流是帝国主义战争,无论是二元君主制的德意志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议会君主制的大英帝国、意大利王国,还是共和制的法国、美国,其政治都属于典型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无非是有的国家封建性、专制色彩强一点,有的国家封建性弱一点、民主色彩强一些罢了……一战中的强权,意识形态上没有根本差异,战争是为了殖民利益的再分配、帝国和民族的荣誉,民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滥觞。正如德国残酷对待比利时人,英国同样在更早的之前就发明了集中营对待布尔人,战争双方的帝国主义政策本质上是一丘之貉,虽然英国在一战中的反德宣传非常成功,打出“民主与专制之战”吸引了来自大洋彼岸数量众多的美国公民支持协约国,但在战争的绝大多数时期,战争任何一方都是缺乏某种正义的理想信念支撑的。西线堑壕战开始后,战争双方的士气很快便消磨殆尽,支撑战线的仅仅是现代化军队的严明纪律,最终决定了胜负的不是人心,而仅仅是帝国之间资源、人口博弈的结果,是硬数据实力的绝对碾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