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被斩杀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公元218年七月,刘备倾巢而出,率蜀地所有兵力攻打汉中。但夏侯渊早有防备,将刘备堵在阳平关下约半年之久。
就在刘备苦于无法进入汉中时,又一个不利消息传来——曹操亲率大军抵达长安。
众所周知,长安离汉中近,且夏侯渊兵团在汉中可以就地补给,后勤压力不大。而成都离汉中则要相对远很多,大约一千多里,补给线非常长。所以此时对刘备而言,他要么退兵,从长计议;要么孤注一掷豪赌,剑走偏锋,引夏侯渊出来拼命。
刘备考虑再三后,觉得前功尽弃太可惜,最后还是决定赌一把。
公元219年正月,川兵主力继续攻关,刘备则悄悄率一支精锐,走小路,绕开了防守严密的阳平关,跑到阳平关东侧的定军山上驻扎了下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夏侯渊慌了,为了把刘备撵走,他召回了前线的张郃,并与张郃一起跑到阳平关下扎营,准备堵截刘备。
当时刘备在山上,居高临下,夏侯渊和张郃的部署情况,他看得清清楚楚。他在与法正沟通后,发现张郃的兵少,是个破绽,于是他们便派出一万人,分为十部,猛攻张郃的营寨。至于夏侯渊,也没让他闲着,刘备派了一支小分队下山,烧夏侯渊的营寨,牵制他的注意。
夏侯渊听说张郃被刘备围攻,同时他又听说营寨着火,他就判断刘备的主攻点可能不在自己这边,而是张郃那边。
于是他就兵分两路,一路派去救援张郃,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大大咧咧的跑到营门外面灭火,修复受损的防御设施。
结果就因为夏侯渊的这次部署,让前后打了两年之久,一直是僵持状态的汉中之战,终于出现了变局点。
什么变局点呢?
前面说了,刘备是居高临下,山下的情况他看得上一清二楚。当他和法正看到夏侯渊这个军区司令居然出现在营门外侧干着抢修队长才该干的活时,两人均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可击!
随后黄忠领命,带着部曲冲杀下山,士卒喧嚣声震动山谷,夏侯渊毫无防备,一脸懵逼的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最终,曹魏西线方面军总司令夏侯渊,就这么稀里糊涂领了盒饭。
回看夏侯渊被斩杀的过程可以发现。
虽然夏侯渊确实是被黄忠斩杀的,但黄忠的贡献没有那么大。因为整个定军山之战的决策者是刘备和法正。黄忠只是具体战术执行者。不能把斩夏侯渊的功劳都算在他头上。
当时形势对夏侯渊不利,换个人去偷袭,比如赵云、魏延,大概率也可以斩夏侯渊。而如果没有高层领导人的当机决断,这个斩杀机遇就不可能创造出来。
并且更关键的是,夏侯渊的死,并不意味着汉中之战就结束了。因为,曹操还在长安!
不把曹操打退。不把收拢残兵,退回阳平关苟延残喘的张郃等人击败。汉中之战就远远没有结束。
后来还有很多硬仗要打,刘备还远远远远谈不上拿下汉中。
所以,黄忠斩杀夏侯渊的战绩,自然就谈不上是“威震华夏”了。
相比于黄忠斩杀夏侯渊,关羽击败于禁就完全不同。绝对担得起“威震华夏”这一评价。
因为首先,关羽是襄樊战役的决策者,而非战术执行人。战役从头到尾,大小军令都出自他之手。
败了,他要负主要责任。
胜了,头号功劳自然也应该记在他头上。
如此重要性,远非黄忠可比。
第二,襄樊战役时,于禁的确带了三万兵支援援曹仁,他本人也的确是援军主将。但要注意的是,他是“督七军”。
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汉水暴长,皆为羽所获。“督”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就是以主帅身份监督指挥一群将领作战。
所以“于禁督七军”这五个字所代表的意思就是说,于禁当时至少还带了七个杂号将军级别的将领增援襄阳。
否则无法称之为“督”。
并且被关羽团灭的庞德兵团不在其中,他早就部署在了襄阳方向。
关羽一战把这些人全灭了,这是啥概念?
这就相当于,黄忠不仅斩了夏侯渊,顺带着把张郃等人也团灭了。如果黄忠真的干出如此伟业,不说他是“威震华夏”吧,他至少也担得起“华夏是震”的评价。(这是对周瑜的评价)
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位思考下。
假如说,夏侯渊破汉中,包围赵云,打得张飞投降,并斩杀了魏延。换做是你,你会怎么评价?起码也是“威震川中”吧?
再假如说,张辽攻荆州,包围吕蒙,打得太史慈投降,并斩杀甘宁,换做是你,你会怎么评价?至少也是“威震江南”吧?
关羽的战绩看似只是围了曹仁,抓了于禁一伙人,杀了庞德。但是实际上,他远离根据地三百里,深入魏土,如入无人之境,打穿了曹魏的南部防线,全歼曹操手上唯一的重装机动兵团(曹操统一北方,几乎百战百胜的重装机动兵团),直接抓了曹魏野战军总指挥。
这简直太可怕了。
另外还有一点。于禁兵团被团灭后,曹操手上已无牌可打。
因为真正的战争不是打电子游戏,不是我有几十万兵,死了三万还有几十万。
精兵是要练的,而练又是要花时间的。
真实的战争往往是我有几十万兵,但最精锐的几万兵被团灭后,剩下的兵都不顶卵用。
这就好比袁绍在官渡输了,损失十万兵,他河北老家还有十几万兵。但剩下这十几万兵根本不顶用。完全打不过曹军。
所以《三国志》中说曹操听闻前线惨败的消息后,动了迁都的念头。这一点都不夸张。
西有刘备,南有关羽,东有孙权,且内部爷多有骚乱。如果这些人一起拥上来,曹操的后果不堪设想。也就是孙权在关键时刻搞偷袭,给曹操续了一命,否则曹操肯定是晚节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