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看一下“戊戌变法”的过程及结果,就很清楚了。

“戊戌变法”是慈禧太后同意并给与支持的,但还是被光绪皇帝整成了这个样子。如果光绪帝下令逮捕慈禧太后,估计慈禧不太会支持。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其结果会如何,可想而知。光绪将会死得很惨,连被囚禁的资格都没有了哈。

01

光绪皇帝虽然已经亲政,但实际上大权依然控制在慈禧手中。

这事说起来还是有些复杂,要弄清楚已经亲政的光绪帝下个令是不是好使,还需要看一下光绪是如何上位的,这就要从咸丰帝说起。

咸丰十一年(1861年),年仅三十岁的咸丰驾崩,遗诏立年方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同时任命怡亲王载垣等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幼主,掌管朝政。

当年,慈安、慈禧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剥夺了八大臣的权利,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拟定年号“祺祥”。

大学士周祖培奏议,废止“祺祥”,改用“同治”年号,表示两宫太后临朝同治之意。

慈禧一听,大为高兴,特颁谕旨,次年为同治元年。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亲政。次年,年仅十九岁的同治就驾崩了。

此中有没有猫腻,不太好说。但不清不楚就没了,这事值得怀疑。同治那可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但与权力比起来,亲生的儿子也不算个啥。

慈禧挑来挑去,就选中了年仅五岁的载湉,载湉就被两宫太后立为新帝,是为光绪。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载湉的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之子,是慈禧的侄子、也是亲外甥。

慈禧选择载湉为帝,其意图很明白,那就是想继续垂帘听政。

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从此,慈禧太后一人垂帘,独揽朝政大权。

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实际上慈禧太后依然控制朝政。

自始至终,慈禧就没有把权力交出来,包括安排载湉登基,为得也是掌握朝政。

02

光绪亲政,但无法动摇慈禧太后的政治地位。

由于清朝政治腐败,导致内外交困的局面。慈禧太后不想再操这份闲心,就让光绪亲政,由他去处理这摊子烂事。

此后就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光绪帝极力主张对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

痛定思痛,光绪帝极力支持维新变法以图强。

此时的慈禧也想变换一下新气象,弄几个银子供自己享乐一下。捉襟见肘的清朝财政,令太后老佛爷玩起来很不爽。修个颐和园,还得动用海军的军费,这让老佛爷心中不舒服。

变法之初,慈禧太后还是给与了支持,以期大清朝别再如此窝囊,跟个叫花子差不多。

但光绪太年轻不懂事,而且重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又是些书呆子。玩着玩着就跑偏了,令老佛爷忒不满意。

本指望变法,能弄点银子花花,但光绪一帮子伙计不仅没弄来银子,还想让老佛爷提前退休,这不符合慈禧的心愿。

慈禧的想法是,闲事、烂事不管,但大事必须掺和,理想的状态是半退休的生活。

看看不放心,慈禧就把兵权和重要官吏的任命权收回了。

但光绪还没有吃透精神,继续在折腾,并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一日之内就颁布了上百道诏令。

慈禧一看玩得太嗨,就在6月16日,也就是光绪宣布变法五天后,逼迫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袁世凯本来也是答应了光绪的,但却脚踩两只船,静待局势的发展。

最后,袁世凯还是被老佛爷拉拢了过去,把光绪给出卖了。

戊戌变法维持了103天,最终失败,慈禧太后把光绪幽禁在中南海瀛台,对外宣称光绪罹病不能理事,重新掌握了大权。

03

戊戌变法的失败,足以说明光绪就是下令也不好使,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这个过程来看,无论是光绪亲政前还是亲政之后,慈禧太后一直在牢牢地控制着政权。戊戌变法的失败,看似是袁世凯最后出卖了光绪,但根本而言,光绪就没有把权力掌握在手中。

回到题主的问题,光绪下令把慈禧抓起来,似乎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光绪也不是不想,问题是他给谁下令哦,谁又会听他的呢?唯一指望的袁世凯最后叛变了,还能指望谁呢?

如果光绪随便下个令,就能把慈禧抓起来,那还是慈禧老佛爷吗?

如果慈禧没有这点本事,还会放心地让光绪亲政吗?

看来政治斗争,不是你在那个位置上就能行的。真正的老板,不管在哪里,都是他说了算。

作为一生都在政治漩涡中摸爬滚打的老油条,慈禧太后的政治智慧,不是光绪这样的菜鸟可以相提并论的。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三十八岁。慈禧太后选择三岁的溥仪继位,即日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在仪鸾殿去世。

从慈禧选择溥仪做皇帝这件事来看,慈禧到死还想控制权力,不想让别人染指。第二天就要死了,还死死抓住权力不放。这个结局可比武则天厉害多了,不得不说老太太的确有手段。

由此看来,即便是允许光绪亲政,慈禧也从没有放弃权力。纵然光绪想法再多,他也无法动摇慈禧的政治地位。

如果光绪直接下令逮捕慈禧的话,慈禧恐怕就不会那么客气地还让光绪留在中南海。唯一的可能就是被慈禧处死,没有之二。


最佳贡献者
2

光绪无论心机谋略还是心狠手辣都与慈禧有一定差距,想战胜慈禧夺取最高权力非常困难。如果光绪下令逮捕慈禧,那被逮捕的很可能不是慈禧而是光绪。

在公元1881年,44岁的东太后慈安暴亡以后,西太后慈禧取代慈安成为清朝统治集团的第一号人物,完全掌握了清朝的最高权力,而11岁的光绪也由清朝统治集团的第三号人物上升为第二号人物。

公元1889年,18岁的光绪亲政,虽然清朝的最高权力仍然掌握在慈禧手中,但光绪作为清朝统治集团的第二号人物,他的权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虽然光绪是清朝名义上的皇帝即统治集团的第一号人物,但光绪实际上的权力还是明显不如慈禧的,比如慈禧党羽众多,无论掌握皇宫内大权的大太监李莲英,还是李鸿章荣禄等朝廷重臣都是慈禧的亲信。而支持光绪的只有他的老师翁同龢。

因此光绪如果下令逮捕慈禧,是无法执行的,因为光绪虽然是皇帝,而且已经亲政,但朝廷政治军事的最高权力仍然掌握在慈禧手里。

这也是光绪要搞戊戌变法的重要原因,光绪培养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作为亲信来对抗慈禧。

但光绪手下的亲信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是文人,没有兵权,想推翻慈禧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绪与亲信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病急乱投医,向掌握一定军权而且表面上支持维新变法的袁世凯求援,派谭嗣同劝说袁世凯带兵围攻颐和园并杀死慈禧。

而袁世凯在慈禧集团与光绪集团之间进行了艰难的选择,袁世凯清楚无论是投靠慈禧集团而是投靠光绪集团 ,只要这个集团能够取得胜利,袁世凯都将飞黄腾达。

但袁世凯知道投靠光绪集团的风险太大,光绪集团把宝都压在袁世凯一个人身上,而慈禧集团实力雄厚,万一失败袁世凯自己不仅身败名裂,甚至人头落地。

而袁世凯如果投靠慈禧集团,面对没有兵权的光绪集团,将稳操胜券,没有任何风险,稳赚不赔。

因此袁世凯最终决定出卖光绪皇帝与维新派,为慈禧集团立下汗马功劳,28岁的光绪从此以后失去了人生自由,虽然名义上还是清朝皇帝,实际上已经成为慈禧的阶下囚。

而袁世凯在出卖光绪帝以后,如愿以偿飞黄腾达成为封疆大吏,在慈禧死后独揽大权并逼清帝退位,自己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来还当了83天中华帝国的洪宪皇帝,差一点开创袁家王朝。

事实上,如果光绪像慈禧一样心狠手辣,完全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冒着很容易泄密的危险去求袁世凯起兵造反慈禧集团。

光绪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暗杀慈禧,中国历史上统治集团的第二号人物谋害第一号人物夺取最高权力的例子很多,比如皇太子杨广暗杀隋文帝杨坚篡位,晋王赵光义暗杀宋太祖赵匡胤篡位,雍亲王雍正暗杀康熙皇帝等篡位,还有近在咫尺的慈禧暗杀慈安夺取最高权力。

与杨广、赵光义、雍正、慈禧等相比,光绪暗杀慈禧其实条件更加有利,毕竟光绪是皇帝是名义上的第一号人物,而且光绪相当于是慈禧的养子,是母子关系,如果光绪要接近慈禧,皇宫内的太监宫女等谁都不会怀疑谁都不敢怀疑光绪要暗杀慈禧,更不敢阻止光绪靠近慈禧,如果光绪要下毒毒死慈禧或者趁她睡着勒死捂死慈禧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对光绪更加有利的是,如果慈禧暴亡,光绪根本用不着像杨广赵光义雍正那样篡位以后还要忙着对付竞争对手,光绪本身就是皇帝就是名义上的第一号人物,如果慈禧一死,光绪就更加大权独揽,就像慈安之死一样,谁也不敢追究慈禧的死因。光绪可以名正言顺地掌握清朝的最高权力。

归根到底,光绪还是不如慈禧心狠手辣,导致自己的悲剧命运,公元1908年,73岁的慈禧即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也不放过光绪,在她死前一天派人用砒霜毒死37岁的光绪,并立3岁的溥仪作为傀儡皇帝,让自己的侄女隆裕即光绪的皇后继续垂帘听政。

3

慈禧和光绪关系的破裂,有一个演变过程。

一、和平相处

戊戌变法前,慈禧和光绪的关系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差。因为慈禧在人情世故方面处理的很圆滑,她从来不利用自己皇太后身份和权力提拔娘家人,架空爱新觉罗氏,引发外戚和皇族矛盾。并且她也从来没想过要废掉光绪,自己当皇帝。所以,固然慈禧的存在让光绪感到很不舒服,但当时两人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PS:慈禧和光绪是双重亲戚关系,她并不担心自己死后光绪会清算她的娘家人,因为她的娘家人就是光绪的生母叶赫那拉婉贞和三个亲舅舅照祥、桂祥、福祥。光绪还能迫害他自己的妈妈不成?

既然慈禧和光绪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斗争,那么这就可以说明在戊戌变法之前,慈禧和光绪的利益是一致的,慈禧用的着光绪,光绪也需利用要慈禧。光绪没有理由,也没必要跟慈禧翻脸

下令逮捕慈禧,这更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

二、心生嫌隙


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后,慈禧和光绪的关系逐渐恶化,但两人的关系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差。证据嘛,就是光绪一天之内签发了上百道不靠谱的诏令,而慈禧却无动于衷。

或许,当时慈禧是想给光绪一个机会,让他证明自己的能力。

只是由于光绪闹得太出格了,比如他直接罢免了六部的几位侍郎,提拔康有为这种身无寸功的维新派直接进军机处,惹的维新派和守旧派官员内斗,慈禧为了避免闹出更大的事情,便又逼光绪下旨交权,收回了一、二品官员的任免权和京畿防务权。

注意了,慈禧是“收回”,这说明两项权力在光绪亲政后,本来是在光绪手中的。另外这也可以说明一件事,光绪和慈禧的矛盾在当时真的不大。慈禧敢把京畿防务权交给光绪负责,这表明她信得过光绪。

所以这一时期的慈禧和光绪,也是处于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双方既然没撕破脸,光绪也就没必要跟慈禧动刀动枪的了。

三、急转直下

光绪交出人事任免和京畿防务权后,很快各种流言蜚语就出来了。比如有传言说,守旧派向老太后建言,杀康有为、梁启超;还有流言蜚语说,庆王奕劻和李莲英跪请老佛爷重新垂帘听政。更有甚者,宫内传言慈禧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另外,不利于慈禧和流言也有,比如当时就有传闻说维新派在发展私人武装,维新派会发动军事政变。

众所周知,戊戌变法时,慈禧在颐和园,光绪在紫禁城,两人不在一起,缺乏沟通。而缺乏沟通的结果就是这些流言出来后,在他们各自看来,都是对方想要害自己的证据。

比如守旧派要搞维新派的流言传到康有为的耳朵里后,他就坐不住了,派自己的心腹跟光绪建言(康有为其实见不到光绪),召袁世凯进京拱卫。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打算跟慈禧火拼。

慈禧当时想跟光绪火拼吗?于情于理,她都没有那个必要。

所以她听到维新派要跟自己火拼的消息后就怒了,回到紫禁城,与光绪在紫禁城懋勤殿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当时慈禧质问光绪想干嘛?光绪表示自己真不知道什么回事,场面一度很尴尬。好在慈禧手头上没有证据,她不可能只因为几句谣言或奏折就把堂堂皇帝软禁了。所以事后两人也没撕破脸皮,表面上仍然维持了合作关系。

四、关系破裂

不过懋勤殿争吵没几天后,慈禧和光绪还是正式撕破脸皮了。慈禧翻脸之快,让光绪根本来不及反应。而导致慈禧翻脸的原因,又是维新派在主动挑事。

1898年9月中,京城流言越来越多,维新派坐不住了。当时袁世凯来京谢恩,康有为便开始筹划干掉慈禧的细节。按照计划,他想让袁世凯围颐和园。然后后来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谭嗣同在徐世昌的陪同下直接去见袁世凯,请其带兵包围颐和园。袁世凯表面同意,但暗中揭发,让慈禧对光绪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当天晚上,慈禧就回到了紫禁城,并在第二天早朝宣布“训政”。光绪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软禁了。

所以说,不管是杀慈禧,还是抓慈禧,其实这和光绪帝都没啥关系。光绪和慈禧的关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起码在变法前后,光绪本身并没有针对慈禧和意向。当时如果说有人想杀慈禧或者抓慈禧,那也只是康有为那帮人自己瞎琢磨的结果。


五、如果光绪先下手抓捕慈禧,结果会如何?

从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除了维新派的猪队友外,光绪身边几乎是无人可倚靠。而相比于光绪,慈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背后站着的是既得利益势力。她是旧有统治秩序的代言人。

其实,慈禧未尝不想把自己代言人的位置交给光绪,如果光绪能等上几年,得到既有统治秩序对他的认可,他必然能接盘。但问题是光绪他等不及,并且他还想搞变法,伤害到了旧有秩序的利益。结果他就玩脱了,使自己站在了慈禧和守旧派的对立面。

所以,假设光绪逮捕慈禧,其后果就取决于光绪后续的选择和手腕

如果光绪能迅速调整自我定位,与旧有统治秩序合流并达成共识,那么慈禧老太太失势也就失势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如果光绪不能调整自我定位,继续与顽固派较劲,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慈禧死了,也没啥用。因为维新派靠不住,光绪不与既得利益者站在一起,他就没有号召力可言。晚清的那些军阀和亲王,都不是吃素的。光绪敢砸他们的饭碗,他们就敢另立新君。并且造反的理由都有现成的,敢抓太后,这算什么九五之尊?直接推翻就好了。在“围园杀后”那个档口,假如慈禧死了,光绪和维新派或许将死无葬身之地。

4

这个逗逼的想法,光绪一党确实策划过,但是事实证明,逗逼的人产生的逗逼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下场掺不忍睹。光绪下命令下给谁?接到命令的人手里有多少兵力可以调用?会不会执行这个无厘头的命令?一切都是未知数,中间出一点问题就是抄家灭族的下场。

1898年,亲政的光绪皇帝觉得自己是天纵奇才,之前是被慈禧压制了才华,这次要借着变法的机会大展身手。于是便不停的发“上谕”,发了几百道,想着把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弊病几个月内解决。但是下面的执行官吏没人鸟他,大家还是唯太后的“懿旨”是从,这让维新党的愣头青们很是不爽。于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最大的障碍是慈禧,除掉她不就得了。

可以说,维新党的对问题的根本看得还算透彻,知道最大的困难是慈禧。提出的方案也很明确,除掉她,看起来一点都不复杂。就好比大象装进冰箱的问题,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把冰箱门关上,很简单的一个流程。但是这些货只给出了原因和结果,根本想不到中间的实施过程会有多复杂。

既然目标明确,他们还是去干了,执行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因为天津的袁世凯是新军的统帅,也用新式方法训练军队,他们就想当然的认为袁世凯是维新派,让谭嗣同去联络部署兵变事宜。作为活成人精的袁世凯,怎么可能被几个空谈的书生忽悠几下就干这么冒险的事情,随后便向直隶总督荣禄高密。让袁世凯带兵进京,这么一个灭族的行动,光绪给出的一个条件是三品的工部侍郎(还他娘的是个候补),脑袋进屎了才会答应。这件事后,慈禧直接给了袁世凯山东巡抚的实缺,妥妥的封疆大吏,这气度和手笔与光绪一比高下立判。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从颐和园返回紫禁城,直接进了光绪床前将他软禁,随即发出懿旨宣布重新“训政”。接下来就是对那些维新党开始捕杀,产生了“戊戌六君子”,康有为这个大忽悠货则提前逃跑了,逍遥的过完了下半辈子。

5

下令逮捕慈禧??命令下给谁???

问这个问题的人显然对中国古代的权力关系没有概念,认为人只要带上“皇帝”俩字,就是天王老子,说抓谁就抓谁?

光绪这个皇帝没有了慈禧,根本就不算是皇帝。

提起光绪帝,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联想的词就是——傀儡。

实际上,光绪虽然在皇帝队伍里权力算是很小的,却也并不能完全算是傀儡,至少在某一段时间里不算傀儡(光绪十五年到二十四年光绪亲政期间)。

而且,光绪这个傀儡相比于汉献帝、唐昭宗、隋恭帝这样的傀儡皇帝要好太多了。古代的傀儡皇帝多受制于权臣和军阀,而光绪帝受制于自己的亲姨。更重要的是。古代的傀儡皇帝随时都有被灭口取而代之的风险,而光绪帝则不然,慈禧对光绪应该说还是很真心的,毕竟慈禧自己的儿子死了(同治帝),她是真心想把权力传给这个亲外甥。

所以,在光绪十五年以前,虽然慈禧垂帘听政,但光绪并没有受什么委屈,他当时也的确年龄尚小,慈禧是拿他当接班人看的。

光绪十五年,慈禧年龄大了,准备退休享福了,于是光绪开始亲政。此时的光绪虽然没有完全掌管大局,但是还是有相当大的权力的,比如高官人事权,对全国的行政命令权,甚至还有京城军权等等。

但此时光绪的权力虽然大,清朝政府上上下下的班底却还是慈禧的老班底,掌权的还是荣禄、李鸿章、张之洞这些慈禧的铁杆。光绪虽然可以下令,但大家听皇上的原因也不过就是卖老太后一个面子而已。

如果光绪命令这些人抓捕慈禧,那真是与虎谋皮,自讨苦吃。

如果光绪能够慢慢的接过权力,认真的培养自己的势力的话,他是可以逐渐掌握真正的权力的,到时候顺水推舟拿掉慈禧,是有可能的。

注意,这里说的拿掉绝不是逮捕慈禧,中国封建时代有自己的政治规则,儿子抓捕母亲(即使是名义上的母亲)那是大逆不道,哪怕是皇帝也是绝对不敢做的。

更何况,光绪帝也根本没有那个手腕。

慈禧和光绪的矛盾是怎么激化的?

光绪是一个典型的志大才疏,会说不会做的皇帝。有点类似于崇祯,办事用力过猛,什么都做不好。

他亲政接近十年,居然没有培养出一支自己的政治势力,到了光绪二十四年,也就只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支持他。

而这些维新派,基本都是一群书呆子,没有权力不说,脑子还一根筋,办事儿远远不如守旧派的老油条们圆滑。

在戊戌变法开始之前,光绪是请示过慈禧的,慈禧并没有表示过反对。老太后自己也觉得,大清走到这步已经行将就木了,改一改也没啥不好。

但是光绪帝不明白,这种动摇国本的改革是要一步一步走的,他想一步到位——一天之内下达了一百零二道圣旨,免了六个部的侍郎,把没有任何资历的康有为、谭嗣同等放进核心权力层(军机处)。

这样激进的举措引起守旧派的强烈反弹,大家纷纷去找慈禧告状。但慈禧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只是收回了北京的兵权和高官任免权,对于光绪的维新举措,慈禧并没有喊停。

慈禧没有坚决反对光绪维新,光绪知道。而光绪也没有想要打击慈禧,因为没有慈禧的支持,他这个政权能不能玩的转都很难说。但了光绪二十几年,大清的统一基本是靠老太后的威望在维持着,张之洞、刘坤一、盛宣怀这些地方实力派,能给光绪几分面子都很难说。

所以虽然慈禧收回了一部分权力,但双方并没有撕破脸,表面上还算和平。

但是,双方的信息沟通出现了问题。

从慈禧收回高官任免权以后,北京就出现了各种传闻,有说维新派要暗杀慈禧的,有说慈禧准备废黜皇帝的。

如果当时慈禧住在紫禁城里,跟光绪每天见面,这些流言都能破解。可是慈禧当时住在颐和园,这问题就大了。一段时间以后,帝后双方都认定了对方要对自己不利。

1898年9月14日,光绪帝召见维新派核心人物杨锐,效法汉献帝赠予了杨锐一个“衣带诏”,上面写“朕位几不保,命康及四卿诸同志速设法营救”。

康有为等人看见诏书,抱头痛哭。可是哭完了一点办法都没有——实权职位都在慈禧手里,他们手下一个兵都没有。

由于北京兵权都在慈禧手里,当时在天津练兵的袁世凯进入了维新派的视线。

谭嗣同等人建议光绪拉拢袁世凯,于是光绪在9月16、17日接连召见袁世凯,赐予他侍郎之职。

9月18日夜,摊牌的时候到了。谭嗣同去拜见住在北京法华寺的袁世凯,要求袁世凯带兵包围颐和园,控制慈禧,掌控大局。

袁世凯几乎没有犹豫的,就答应了谭嗣同,答应与维新派共进退,推翻慈禧。

紧接着,在谭嗣同走后,袁世凯也没有犹豫的决定告发谭嗣同等人的计划。

20日,光绪帝再次接见袁世凯,似乎确认了二人合作之事。随即袁世凯返回天津,回到天津以后,袁世凯直接找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慈禧的心腹,北洋大臣荣禄,告发了光绪的计划。

接下来的事儿就顺理成章了,荣禄连夜坐车去向慈禧告密。慈禧听后大为震惊,紧急前往紫禁城控制光绪帝,命令荣禄封锁北京交通,全城搜捕维新派。

9月21日,北京抓捕维新派行动开始,很快抓到谭嗣同等六人。康有为、梁启超等得知消息早,跑进大使馆避难。28日,戊戌六君子处斩。

至此,光绪帝真正成为了傀儡,戊戌变法在一地鸡毛中结束。

说到底,光绪等人毫无政治经验,跟宫廷政变的老手慈禧相比弱的跟小学生一样。而且维新派在毫无实权的情况下,把守旧派得罪透了,这种改革,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6

对于慈禧和光绪帝,很多人可能有些误解,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一开始,慈禧肯定是对光绪充满希望的。

毕竟,这个“儿子”是她妹妹的孩子,也是慈禧执政的政治资本。再加上慈禧刚死了儿子,肯定对这个孩子也很喜欢。怎料,这个孩子在宫里天天的哭天喊地的,一点也不机灵。慈禧只能拿出“严母”的派头,好好教育他。这也是光绪怕慈禧的原因吧。

等光绪成年后,慈禧也是真心想把权利还给慈禧。但是,出于谨慎,慈禧对于一二品大员的任免,还是把控在自己手里。

光绪没有执政才能,也斗不过慈禧。

光绪执政期间,干了一件大事,面对日本主动挑衅积极对日作战---甲午战争。当时,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们叫嚷着要“剿灭日本,建立奇功。”可是,光绪身边的那些臣子在战争期间,竟然扯北洋的后腿,处处使坏,想看李鸿章出丑。紧接着,战事突变,清军一溃千里。

之前积极主战的光绪皇帝又尿了,又180度转弯,要义和!慈禧听说清军大败,也是懵了,赶紧从颐和园赶到紫禁城,替小皇帝收拾残局。就这样,“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带来的有利局面,都没了。

经过此事,光绪还不长脑子,又搞了“百日维新”。这件事,也彻底让慈禧对光绪失望。在维新变法时,光绪帝用人太激进,上来就给那些维新派6品官。要知道,科举出来的三甲,也不可能上来就放6品官!这绝对是破格重用了。

光绪帝有时候,一天只能能发出上百道变法旨意!试问,这么多旨意,他光绪皇帝都能了解透彻吗?而且,对于守旧派,光绪帝的做法也很绝情。仅京城就裁员上万人!朝局动荡啊!

光绪甚至还想把有不同意见的礼部六堂官,全部裁撤!一个不留!哪个皇帝敢这么做?哪个皇帝能这么干?幸好,慈禧拦截了光绪皇帝的旨意,不让他动二品以上大员。

要不是慈禧把关,不用八国联军进北京,不用等到武昌起义,大清就玩完了。

光绪手底下那些亲信,大都不靠谱。

光绪皇帝怎么说,也是掌权十余年的皇帝。可是,他手下的那些人,太不靠谱!尤其是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瞎折腾。

甲午战败后,维新派忘了国耻,竟然想请伊藤博文来做顾问!这不是引狼入室吗?甚至,他们还鼓吹“中日合邦”。以清朝当时的势力,怎么跟日本平等“合邦”?!这跟后来的“大东亚共荣圈”有区别吗?

而且,他们为了筹钱变法,竟然还曾想过把新疆等地卖了。。。。左公拼命从俄国手中抢回来的,竟然想就这么卖了。。。

无耻!小人误国!

万幸,这项提议没有落实!

光绪这伙人,也想过杀慈禧!

围园杀后的事,就发生在“裁撤礼部六堂官”之后。维新派觉得“帝权”受到“后权”侵犯,要借着开掘颐和园内的"秘密金库(瞎编的金库)"机会,杀了慈禧。

可是,帝党没有兵权,就想了两个办法。一是,组织100多名会党分子进京,冲进颐和园行刺。二是,找袁世凯,夺取荣禄的兵权。

看见没有,光绪帝手下的人,就这点本事。之后的结果很简单,“六君子”被杀。大骗子康有为出国,开启骗钱享乐之旅。

而光绪皇帝也是个傻孩子,被慈禧以恐吓,就告诉慈禧他知道“围园杀后”的事。慈禧肯定又伤心,又愤怒。这个孩子,怎么白眼狼啊,养不熟。此时,慈禧还是在维护光绪。因为,她没有审讯六君子,不给他们攀咬皇帝的机会。

最后,慈禧的政治能力,远高于常人。

慈禧遗臭万年,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她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高的。不然,凭她一个老娘们,怎么也不可能掌权几十年,把皇族、满清贵族、汉族大臣都玩弄于鼓掌之中。

无论哪方势力,都认她。也只有她,有实力调和各方矛盾,维持朝局稳定。

而光绪就不行了。就算他侥幸杀了慈禧,他也摆不平皇族、满清贵族、汉族大臣等各方势力。就冲他维新变法的表现,肯定会被推翻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7

如果光绪帝真的具备一次下令逮捕慈禧太后的机会,其结果还是会失败的。

这是因为光绪帝个人能力有限,且没有实权,以至于他无法与会玩手段、会应变、懂权谋的慈禧相对抗。

光绪是慈禧妹妹的儿子,本来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但是慈禧为了掌权将皇位给了他。光绪是五岁登基的,此后慈禧便一直垂帘听政,大事小事都是她决定,把控了朝政长达半个世纪。

在光绪15岁的时候,到了亲政的年纪,慈禧想着不能一直这样把持朝政,于是在那个时候把政权还给了光绪,慈禧随后入住颐和园。

而光绪天真的以为,此后会拥有做帝王的权力,谁知道清王朝的权力仍然掌握在慈禧手中。

在慈禧将政权还给光绪之后,慈禧是允许光绪亲政,也允许光绪变法的。但是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夺取慈禧手中权力的光绪,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亲政的光绪帝,热血有余,睿智不足

1894年,中日两国爆发甲午战争,虽然日本已经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明治维新,但是当时的清政府海军还是亚洲第一,装备还是可以与之可抗衡的。而这场关于国运的战争,最后却以为失败而告终。

究其原因,除了清朝的腐朽外,光绪帝是最需要负责任的。其实,在甲午战争前后,光绪已经开始亲政,而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事事都需要慈禧来做决断。

正是因为他对整个战局拥有掌控权,所以当李鸿章建议光绪跟日本打持久战的时候,满腔热血的光绪却认为是李鸿章缺乏决战的勇气。

久居深宫,没有实战经验的光绪帝,模仿康熙的用兵方略发出一道道指令,以添油战术不断将全国的精锐部队推向前线。本来日军的国力是无法支撑进行持久站的,后因光绪帝的急躁,不听李鸿章的建议,速战速决反而正中日军下怀。日军为急于寻求决战,就这样慢慢吞噬掉了清军的精锐。

同样,在海军的安排上,什么都不懂光绪,用一道错误的命令让北洋海军主动放弃了制海权。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光绪虽然有满身的血性,但是在战争的指挥上却表现的急躁、没有耐心,这也侧面看出光绪帝没有中兴之主的雄才大略。

为获取权力,没有考虑中日之间实力对比以及如何应对,就贸然主战。后又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后果,没有任何承担的勇气。

光绪第二次为夺回权力,在康梁的忽悠下,发动“戊戌变法”,后被慈禧囚禁瀛台

随着甲午战败,30多年洋务运动的成果灰飞烟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惨痛教训,让光绪逐步认识到学习西方不能学其皮毛,必须进行根本的政治改革。

因此他曾对慈禧表示,自己甘愿“坏祖宗之法”,也要推进新政。而慈禧却对光绪说:“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对于光绪帝来说,一直想拥有个机会摆脱慈禧的控制。自甲午战争失败后,“变法”便成了光绪的第二次夺取权力,证明自己的机会。

有一次,康有为在跟光绪帝见面时,谈到如何变法?

没有治理国家经验的康有为表示,直接杀掉几个大的官员,把人为的障碍扫除,再开制度局,一切变法就顺理成章。此后,戊戌变法的几个领导人,每天就呆在房间里。起草各种未经过实战经验的变法制度, 而变法制度里的所有内容,只有制度,没有落地的实行方案。导致,在推行的时候未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使变法遭到了阻碍。

但是随着变法的深入,发现变法变的就是祖制旧法,变的就是封建资本家的不平等利益,这已经伤害到了慈禧的利益。于是她果断回宫,软禁了光绪,废除了变法,处置了支持变法的一干人等。

总而言之,慈禧从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历经三朝掌握大清朝的几十年权力。并且在位期间,平定了太平天国、捻军,还兴起了洋务运动。虽然眼光不够超前,局限于满汉之隔,又害怕变祖宗家法,失去权力。但是,她也能称得上是一个很不错的女政治家。

而光绪帝虽有一腔热血,但是却没有像慈禧那样的城府和手腕。虽有改革的想法,但是对改革本身又认识不深。当政三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实权,虽然有慈禧存在的因素,但是如果没有慈禧,我想光绪会在政局上恐怕会弄的更乱吧!

8

戊戌变法中的光绪帝就想把慈禧太后软禁起来自己当个真正的皇帝,但是光绪帝不知道身经百战老辣深沉的慈禧太后已经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玩权谋光绪帝还差的远,想逮捕慈禧太后是不可能成功的。

工于心计的太后和懦弱无力的皇帝

慈禧太后凭借着母以子贵当上了太后,但是同治帝还十分年幼,皇权掌握在肃顺等辅政八大臣手中。为了拿到皇权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发动了辛酉政变,将肃顺等人革职,此后慈禧太后逐步掌握了实权,虽然同治帝大婚成年但慈禧太后依然没有还政给他,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对权力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

光绪帝本来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因为同治帝去世仅有19岁也没有子嗣,因此光绪帝就被慈禧太后推上了皇位。光绪帝幼年继位在深宫中长大继承了他父亲懦弱的性格与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临危不惧、敢作敢为的慈禧太后不在一个级别上,因此想挑战慈禧太后的权威是不会成功的。

变法过于激进造成帝后的矛盾不可调和

戊戌变法的开启是得到慈禧太后支持的,但是光绪帝和他的维新师友们急于求成,在很多的改革措施上过于激进。尤其是和保守势力在权力的争夺中造成了慈禧太后对光绪帝的不满,然而光绪帝还召见了北洋新军的军方实力派袁世凯,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苦心经营几十年的皇权不能一朝被光绪帝收走,她快速的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囚禁并抓捕了维新党人士,将戊戌变法瞬间扑灭了。

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无力撼动慈禧太后

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加上没有军权的一帮大臣,想和老辣的慈禧太后斗争夺权难度是非常大的,这需要忍耐需要权谋。但是维新派急于求成最终导致了变法的失败,慈禧太后虽然可以容忍变法但不会接受被囚禁。

这只能说皇权在手你才是真正的皇帝,光绪帝没有实权那也就无力改变国家的命运。慈禧太后一生热衷于皇权想扳倒她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9

按照题主的思路来说,估计光绪要提前嗝屁了,还有就是他能给谁下令去逮捕慈禧太后呢?

出于对光绪弱者的同情,大家总会有一种潜意识,觉得光绪“应该怎样”,所以就有了题主所提的这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是没有太多可说,因为作为傀儡皇帝的光绪,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将慈禧逮捕起来,夺回实权。而且,在光绪有任何行动的第一时间,马上便会被慈禧知晓,继而被慈禧扼杀在摇篮之中,同时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言归正传,假设光绪哪天真的提起了勇气想扳倒慈禧,鉴于朝政大权都掌握在慈禧的手中,朝臣们无不是慈禧的心腹,那么他能找的无非是身边的太监或者侍卫们去做这件事,但这两条路根本走不通。

其一,派遣宫中的太监、宫女们;众所周知,光绪身边的太监宫女都是慈禧太后安排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只会对慈禧表忠心,显然光绪不可能找身边的太监宫女们去做这件事情,只能另外找人。但是,光绪的手中并没有实权,说句不好听的,你没权没钱又怎么可能让别人为你卖命?手中没把米,连鸡都套不住,何况是这些久处深宫之中的人

其二,调动禁军;这点在光绪十五年(光绪亲政)之前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时的领侍卫内大臣是爱新觉罗·奕譞,也就是光绪的老爹。但是,他的老爹是一个现实且实在的人。在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光绪皇帝亲政后,为了安慈禧的心便主动请辞了。

那么这个时候他剩下能找的人就只有庄亲王爱新觉罗·载勋了,在自己老爹辞职后,禁军便在庄亲王的手中。但是,就历史来看,这个庄亲王爱新觉罗·载勋是慈禧的心腹之一,显然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如果光绪去找爱新觉罗·载勋无疑是自寻死路

最最重要的是光绪根本没有与慈禧抗衡的实力,这点从戊戌变法后光绪被慈禧软禁,便能看出来二者实力上的悬殊。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光绪代表的维新派、而慈禧代表的是那些保守派势力,就算光绪真的成功将慈禧逮捕了,又能如何。慈禧代表的保守派们,哪个不是军阀、亲王,光绪这种破坏他们利益的行为,他们能不跳起来么?管你是不是皇帝,推翻了就好。

最后说一下,历史没有假设,一切都是必然,光绪应该是怎样还是怎样。

10

关键是,光绪帝给谁下令?

(光绪)

从光绪十五年亲政,到光绪二十四年被囚禁瀛台,满打满算就这10年时间,手里有点权力。亲政之前,别说逮捕慈禧了,磕头请安还来不及呢。被囚禁瀛台之后呢?更不用说了,身边的小太监都不是他的人,只能等死。

所以,假设光绪帝忽然喝高了想逮捕慈禧,只能在亲政的10年时间内。下面的问题是,如果光绪真想逮捕慈禧,他给谁下令?我们一个个的掰扯一下。

想抓太后,可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行的。就算光绪帝喝多了,接到命令的人也要汇报给上级才行。所以,光绪首先能找的人,就是身边的太监。

慈禧时代的太监大总管,同治八年以后,就是李莲英。不管是野史正史,我们都能看出他对慈禧是忠心耿耿。光绪要是给他下令,李莲英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一声不吭,回头就去汇报给慈禧了。


所以,光绪找太监总管,是没啥用的。

(奕譞)

那就找自己的保镖吧,那些身边的侍卫,总是自己人吧。在光绪亲政之前,他亲爹爱新觉罗·奕譞就是领侍卫内大臣——因为儿子亲政了,奕譞非常识时务的主动请辞,回家养老去了。

那就找安新觉罗·载勋吧,庄亲王可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和皇室血统最亲近的人。禁军现在就被载勋握在手中,抓慈禧那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不过,载勋是慈禧的绝对心腹,光绪找他抓慈禧,那不等于找死?你看在载勋在义和团运动时的表现,那是紧紧围绕在慈禧身边,指哪打哪。而且,载勋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借助义和团的力量排外,废黜光绪帝。


自己身边的保镖信不过,那就试试找九门提督呗,电视剧里不是把九门提督捧上天了吗?

(荣禄)

嗯,九门提督也称为步军统领,算是京城卫戍司令吧,确实大权在握。那光绪就找九门提督呗,这下没问题了吧?

瓜尔佳·荣禄,光绪元年开始任步军统领,还参与了编练新军,戊戌变法的时候还成了直隶总督,也是位高权重。但是,他也是很明显跟着慈禧混的啊。

那光绪还能找谁?让谁执行这个命令?没人,没人敢。

更关键的是,光绪帝就算是喝高了,也不敢逮捕慈禧。慈禧之所以身边这么多亲信,就是因为她代表着一批王公贵族的利益,敢动慈禧,那就是和这些王公们过不去。更何况,慈禧那可是太后啊,你能用什么理由逮捕她?

所以,光绪不可能逮捕慈禧,也不可能找到人执行这个命令。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