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来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也没有错。
项羽、刘邦等农民起义军灭秦后,项羽的声望和实力得到各路诸侯的公认,由项羽主持分封诸侯的大计。项羽担心刘邦在关中实力过于强大,把刘邦封到巴蜀,领有汉中土地,称为汉王。把关中秦故地一分为三,分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yì )为三秦王,以阻遏刘邦的势力扩展。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
在这里项羽犯了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当时凭借项羽的声威和军事实力,他是完全有资格做皇帝的。但他没有这个意思,也没听说范增等谋士提出过这项建议,这说明项羽集团缺乏政治远见。曾有人建议项羽王关中,项羽偏要衣锦还乡,被人骂作“沐猴而冠”,项羽还把他烹了。
在封诸侯王之前,项羽先尊楚怀王为义帝。分封时,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他错误地认为霸王在诸侯王之上,可以领导、调遣其他诸侯王。分封后,又派人暗杀了义帝。大概认为没有了皇帝,霸王就可以代行其政了。
这也表明项羽不能采用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理由去取得皇位,反而采用小聪明去达到目的。还是缺乏政治远见,没有政治头脑呀
分封后,诸侯王各自回到自己的领地,这时出现了暴乱。田荣、陈余、韩广等认为分封不公,心中不服,引起战乱。项羽不得不带兵前去履行自己的霸王职责,到齐地平定田荣。
刘邦趁项羽率军平定齐国暴乱之机,出兵汉中,首要目标是平定三秦,统一关中原秦国的地盘。然后以故秦地为根据地,东向平定各诸侯王而与项羽争夺天下。
秦地三王章邯等,因为战死了关中几十万子弟兵,投降项羽,取得个人荣华富贵,故关中父老并不亲近他们,人心不服,所以,很快就被刘邦打败。刘邦没有费多大力气就统一了故秦地,加上民心顺服,关中很快就成为刘邦东向争夺天下的稳固后方。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源源不断的支持刘邦的战争需求。
刘邦统一秦地后,一路大军出武关,一路大军出函谷关,浩浩汤汤出兵东伐,先后平定或降顺了韩王郑昌,殷王司马昂、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九江王英布、陈余和赵王歇,彭越,齐王田广,田横,临江王共驩(huan),燕王臧荼、西楚霸王等。
所以说,“楚汉之争”就如同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