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之后,印度的发展是如何渐渐落后于中国的?:印度跟我们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地域都是在亚洲,并且还都是人口大国,建国时间相差无几等等。而不同的
印度跟我们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地域都是在亚洲,并且还都是人口大国,建国时间相差无几等等。而不同的是,印度在建国时期实力远远大于中国,那为何不能超越中国成为亚洲强国呢?这其中不得不从印度本国的国情角度出发来分析。近期印度在边境屡屡生事端,给中国添加在洞郎的地域争端。而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之所以在60年代能胜过印度,也是因为我们对印度很多方面都很了如指掌,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印度封建制度未根除
印度和中国一样在中古时期就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且还是通过姓氏划分。但是中国经过清朝的衰亡和新中国的成立之后,俨然成为一个新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而印度虽然对外声称是民主国家,但是在印度国内仍然存在姓氏等级制度带来的不公平现象。而印度的姓氏按照高等到低等的排序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而还有第五种就是被他们认为是连姓氏都不配拥有的“贱民”。而在印度现在所谓贵族的姓氏的人们仍然把其他第五种族的人当做下人,颐气指使他们做一些服侍这些“贵族”的事情。印度曾经受到英国统治,英国是西化程度最深的亚洲国家,却仍然保留着这样封建制度,完全是阻碍印度的发展。
印度的精英教育方式
受到印度的等级制度影响和印度重男轻女的风气影响,不是每个印度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一些在印度社会中被称为“低等人士”是没有资格接受教育的。印度的教育方式是“精英教育”,但不是中国的人人都得接受的义务教育。而那些没有接受教育的人士所占比例并不少,所以对印度整个社会文化是有影响的。比如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的厕所稀缺问题很严重,这也是受到传统封建思想影响。他们认为厕所是一个不圣洁的地方。可是难道在路边解决就是很圣洁的方式吗?而就算印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成为亚洲强国,可是这样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是无法令人信服。
印度重男轻女风气盛行
在印度,女人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她们的命运就是接受家里的安排嫁人,也像一个货物一样被卖出去。而事实上,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花木兰,西方有居里夫人,要举出女性典范代表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而印度把女子教育之路和发展之路完全的掐断,可以说扼杀了许多位人才。在印度,一些地方的女子连上厕所的权利都没有。而我们通过《摔跤吧,爸爸》也可以看出,在印度女性地位非常低下,摔跤爸爸一开始想要培养的也是男性,无奈之下才想到培养两位女儿。印度的女性只有通过比男性多上好几倍的努力走出印度,才有可能摆脱被歧视的角色。
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体的时代正在展开。欧洲在美苏两国的主导下呈现出一种对抗发展的态势,而亚洲国家也相继开始稳步发展,当时还在中国和日本都在战争的阵痛期之中,而且日本还被美国把持,短期内无法东山再起。所以这个时候亚洲实际上的第一强国是遭到二战破坏较少的印度。
二战印度军工厂
印度在二战中是少有的没有遭到战争破坏的亚洲国家,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虽然有少部分印度人被编入英军作战,但是大部分的印度人都从事着后勤工作,在印度最大规模的战争也就是英帕尔之战,但是当时深受疟疾侵扰的日军战斗力非常不济,死于疾病的人甚至比战争中死亡的还多,而且也遭到了一场大败,此后日本基本没有踏足印度。
所以印度在二战期间其实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在二战期间,印度的工业基础有所积累,而且当时国内环境也比较稳定,唯一的问题就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不过在二战结束后,国力受损的英国已经无法维系对印度的统治,于是在1946年发生了印度皇家海军起义。随着印巴分治的实施,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也宣告结束。
印巴分治
印度彻底独立和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其实差不多,所以当时对于两国而言都是大展拳脚发展的时期,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和印度的差距越拉越大,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而印度依旧不温不火,只是在局部地区的影响力有不小的提升,总体而言两国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印度在独立之初的底子是远远好于中国的,在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工业以纺织和采矿为主。独立以后,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等工业都有所发展,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而且苏联和美国都给过印度不少援助,那为什么印度的发展却迟迟无法进步呢?有一点原因颇为关键,那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缩略图
其实种姓制度曾经存在于亚洲很多国家,印度、中国、朝鲜、日本等古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只不过这种制度在印度最为严重,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而这其中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印度的种姓制度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产生影响,种姓制度最大弊端是强行给人划分了三六九等,其中最底层的吠舍和首陀罗只能为贵族服务,首陀罗更是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但首陀罗是印度人口最多的种姓。而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甚至不算人民。
印度最底层的人
虽然印度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种姓观念早已深入印度社会,所以印度的很多政策制定都是基于种姓制度,教育的普及也是如此,低级种姓人群基本没有享受教育的机会,这导致大量的印度人不识字,缺乏基本的文化直接导致印度错过了不少机会,就连成为练级劳动力的机会错失了,因为很多组装工作还是需要基础的文化水平。
而且种姓制度还让印度的经济严重的被割裂,社会上分成不同的社会集团,而有些“种姓主义”思想严重的人,他们大都考虑本种姓的利益。想问题,办事情从本种姓的利益出发,只对本种姓忠诚,缺乏民族同胞间的互助精神,让国家难以形成合力,这也让印度很多大型工程烂尾,严重拖累了国家的发展。
虽然印度在近些年经济增速惊人,但是已经被近邻中国远远甩开,并且种姓制度带来的遗毒依旧在影响着印度的人民,所以印度若想要迎头赶上还是要在内部进行很大的改革和努力。
在小说《从酋长到球长》里我看过这么大概一句话。没有打过内战的国家,没有资格成为世界强国。因为没有内战,旧的腐朽势力就不会退场。他会趴在新势力的身上吸血,直到国家失去转型升级的资本。
中国和印度建国初期,从物质条件上,印度是优于中国的。当时印度的工业化水平,与西方的关系,外交环境,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数量,通通比中国要好。那么凭什么中国现在比印度好那么多?
问题不在于中国,而在于印度。中国的发展速度,老实说,只是按部就班而已。问题在于,印度根本就没有发展,印度上层一直在给印度的发展拖后腿。具体的细致的原因,限于篇幅没法解释。
简单的说一说我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一点规律。任何一个组织,集体,国家,当它内部的规则无法有效的制约它的统治阶级,那么对于他的统治阶级个人而言,出卖集体利益以获得个人的收益,是最优解。
印度的上层权力太大,根本没有制约,对于他们而言,一个腐败的印度才是最好的印度。
现在关于印度,有迷一样的两面,好的说印度有不错的东西啊,医药、软件甚至影视,《摔跤吧爸爸》就征服了很多中国的观众。还有人说印度的英语教育程度高。
而且有一个数据,在二战后,印度独立、新中国成立之时,两个国家是差不多的,甚至印度的工业水平要超过中国一点。而之后,印度奉行的不结盟外交,让他受益不少。苏联美国都给过他援助。
但现在的情况,印度的发展确实不如中国。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可能很多,原因之一,印度的社会基础不好。
印度有很多不好的东西,比如歧视女性,连卫生巾都被列为奢侈品要征税,还有儿童问题。但最坏最根源的是种姓制度。
这个制度把人分成三六五等,然后把人限定在这个等级里。
低等级的人就必须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如果不这样干,就会挨打。在人格上,低等级也会受到歧视,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白领内,低种姓的人看到高种姓的人,还有一种奴隶看到主人的样子。甚至在一家跨国公司,低种姓的人会吻高种性人的脚。
那这个制度就是约束人,把人固定在一个阶层,就约束了社会。低种姓的人没有受教育权,印度文盲很多。
这一点,中国就不同。中国在春秋时期,就经历了诸子百家,那时候中国人就受到了人与人平等自由的教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不行,你就下来,你行,你就上。这是人的解放。当然,后面独尊儒术,帝制的需要,对人性又有压制,但始终寻求人的自由是中国人的天性。每次中国人都知道,他跟任何人比起来,只有不同,没有高低贵贱。
而且新中国进行扫盲,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一代人,基本都是识字的,那么这些人到了改革开放时,正好是三十岁左右,正好赶上外国产业转移,中国因为拥有大量可以转化为产业工人的人口,拿到了这世纪机遇。
印度虽然人口多,但不识字,只是搞精英教育,那肯定是不行的。
这个应该是中国领先印度最主要的原因。
还有就是计划经济,现在提起计划经济,似乎有点不好,但事实上,计划经济有计划经济的好处。美国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搞新政,其实里面也有计划经济的一部分。
以俄国为例,俄国在沙俄时期,还是一个农业国家,枪还需要跟日本买。苏联接手后,采用计划经济,很快全国的工业基础打了起来,夸张的说法,苏联数个村庄联营一下,就能组装生产AK47。
那新中国成立之后,采用苏联的模式,用计划经济迅速打下了工业的基础。当然,计划经济也有问题,就是当基础打下来后,经济体变得庞大之后,计划就可能赶不上变化,就真的需要市场去调节。这个时候,需要引入市场的因素。
而印度一开始也是学苏联,但学的不彻底,外面是计划,里面还是自治,这样一来,中国建国初很多工程顺利实施,印度的大工程很多都烂尾了,因为没有集中优势办大事。
这样一来,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就变慢了,而且它的改革开放比中国还晚。
本来起步就晚,社会根本问题又没有得到解决,自然印度就不如中国了。
我个人认为印度独立以后并没有从最深层次即从文化的角度去解决发展的战略问题,或者说印度从未认为这中间有什么问题。
而这个问题中国人一直想了近一百年,从新文化到新政治到新生产方式,中国人从西方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辩,用自己的方式革命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最重要的,解放了最底下阶层人民。中国用苏联的援助(156个项目)完成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奠基。用公有制生产方式完成工业化原始积累,用3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近百年的积累过程。
而印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体,至今如此。落后的印度教文化(种姓制度)没有人从根本上捍动,只有一些表面上的法律条文来体现一下人人平等,实际上90%的底层人民没有上升渠道,公共资源只能供给上层阶级。其政府的执政能力也缺乏效力,因为印度历史上并不象中国一样具有中央集权的大一統意识和实践,缺乏组织严密执政体系的经验。工业化体系因为教育和行政的低效,缺乏长远规划,缺乏大量产业工人,缺乏长远的对基础性投资。
90年代以后,中国对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把握极其精准,开始了对老工业基础的转型升级,至21世纪初,基本完成工业化第一方阵。而印度缺乏战略,无所事事,有限资源投入在“大国地位”的形象工程上。维持庞大军队对抗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对抗中国,投资海上军力以问鼎印度洋,都没有进行基础性战略性的准备升级,总想一步到位,空中楼阁越垒越高。印度近年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拉动,和印度低端服务业输出,这些都对工业提升没有帮助。
两国后来都选择过计划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总体上,印度在60年前的起点略高于中国,因为中国在1949年之前,连续经历了百年战乱。而印度则相对稳定,1947年的印巴分治是该国近代史上的最大冲突,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千万人流离失所。印度的种族、宗教、语言、民族等问题要比中国复杂。20世纪40年代末,两国的人均收入(印度略高)、预期寿命、识字率等主要发展水平的指标都比较接近。但两国属于完全不同的文明,也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最后两国发展的结果也大不相同。 不少学者认为,印度政治制度的落后才导致了印度全面落后于中国。首先,它无力真正废除种姓制度。由于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无所不在,使得印度社会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社会之一,人从一出生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其次,印度的政治体制无力推动妇女的真正解放,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印度独立都60多年了,但印度基本上还是一个父权社会,妇女的地位远远低于男子。农村的情况就更为严重了。妇女的文盲率远远高于男人,就业率则远远低于男人。印度传统中,妇女出嫁要向男方支付昂贵的嫁妆,虽然当年甘地主张男女平等,但印度从来没有进行过实质性的妇女解放运动,每年因嫁妆不足而被活活烧死的妇女成千上万。时至今日,包办婚姻、童婚等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妇女地位低下,严重阻碍了印度妇女智慧和能力的发挥。 第三,它也无力推动真正的土地改革。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本人当年曾希望推动土地改革,但他所依赖的国大党代表的是控制印度土地资源的高种姓大地主阶层,这个阶层又左右了国大党庞大的农村票源。尼赫鲁最后也只能妥协,把土地改革这个问题交给了邦一级的政府和议会,而邦议会历来都是大地主阶层的囊中之物,这也使土地改革更加难以展开。 第四,它解决不了腐败问题。西方政治理论一般认为靠西方民主制度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但在发展中国家实行西方制度的国家腐败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印度就是一个例子。我的一个印度学生对我说:“和印度政府部门打交道,很像去印度教庙宇拜神,你要学会做出一整套世界上最复杂的动作,懂得什么时候要跪下、什么时候要趴下、什么时候要躺下、什么时候要念经。申请一个护照出国要经过十几个人,排几天的队。最后大家都想办法花钱去买通关系,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 为什么印度采用多党竞争制度,腐败却有增无减呢?原因很简单:在一个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国家,政客用钱直接买票或间接买票(例如收买黑社会,然后控制票源)如家常便饭。孟买贫民窟里黑社会可以呼风唤雨,使贫民窟成为一大批腐败政客的稳定票仓。黑社会还与政客勾结,从事毒品买卖,不仅收买了很多政府官员和非政府组织,而且可以控制选票,这个情况是印度政治体制中难以治愈的“癌症”。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但为啥经济发展会出现天壤之别呢。其中有几个十分大的原因。
一、基础设施的落后
农村有一句话,要想致富,先要修路。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基础设施对经济的作用。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中国在2012年人均用电为714KWH(千瓦小时),而印度仅为363KWH。中国电力生产量占全球电力产量的10.2%,而印度却只占3.75%。中国在1999年拥有的电话主线是70条,而印度现在的电话主线却只有22条。并且,印度的铁路,公路条件极差,基础设施的滞后影响了外部投资环境。
印度的高速公路,印度总理莫迪在去年结束了印度税制的改革。在此之前,印度各邦都可以自主定税。一个手机从孟买到新德里,不光到每个邦要交所谓的车船税,也要交商品税。全国税制不统一,想要发展经济简直是天方夜谭!
二、产业结构
印度的产业结构十分偏科。1970年时,中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占GDP的比例为34%、38%、28%。同时期的印度,它的占比却是45%、22%、33%。第一产业严重偏科。到了2012年,中国的占比为18.4%、48.7%、32.9%。而我们的三哥呢,光一个服务业就已经是52%,这还没算农业和工业。虽然中国和印度在产业结构上都出现偏科。但印度偏科真的十分严重。
三、对外开放程度
印度在90年代以前,对外国资本可以说是严格限制的。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则一直保持开放,并且越开越大。自1992年以来,印度加快了金融自由化的改革积极鼓励外资。但受限于一些法律和印度国内的一些问题。所以收效甚微。
制约印度发展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这是印度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怎么废止,但是一直还兴盛的一个制度。种姓制度实际上是印度整个文化的一个根源。事实上来说,如果没有种姓制度,就没有佛教,更没有印度其他璀璨的文明。但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吠舍决定的,而吠舍尔在印度又没有多少地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印度造军舰的工匠必须是吠舍,但军人必须是刹帝利。所以印度造军舰,这就成了一个梗。能造军舰的手艺比较精湛的工匠都是吠舍,他们没有资格造军舰。有资格造军舰的刹帝利都是祖祖辈辈没有接触过手工艺的人。印度种姓制度对印度经济的其他的制约也都很明显,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第二点是印度的发展没有独立性。印度很早以前就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以后的印度更为可怕,因为盟军的分区占领,让印度四分五裂。什么巴基斯坦什么印度什么斯里兰卡什么乱七八糟的,好多好多国家。单纯来讲,印度教为主导的英属印度,它的发展也没有多少独立性。特别是英国不行了以后,印度继续跟着美国和日本,都不是亲生的。
当然印度人很要强,他们的发展过程也可歌可泣的进行了一些斗争。我们应该看到印度不是一无是处,虽然别的没怎么发展,但是人口发展起来了。
二战后中印起点相当,中国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
我们在学近代当代史时,总是强调1949年的一穷二白。当时我们的说法是,我们连一台拖拉机都生产不了,连印度都不如。
的确,1950年代初,中印两国都是草创阶段,我们的经济上的起点却是低太多了。
数据显示,印度1950年GDP总量为211亿美元,人口3.6亿,人均GDP为58美元。而我国大陆部分GDP总量为189亿,人口5亿,人均GDP只有29美元。
也就是说,单纯从人均GDP上看,我国只有印度的一半。
而当时,废墟上的日本,号称每天都有人用身体换食物,人均GDP却超过了330美元,是我们的10倍!至于美国当年人均GDP是2400美元,相当于我们的80倍!
我们的经济上的起点确实太低了。
但是,我们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上的优势,却是碾压印度的,甚至拥有超越欧美的潜质。
印度从大英帝国手里解放出来,全靠印度国大党组织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说白了,这场民族独立,是跪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当然,英国人退出印度也不是同情心泛滥,要当圣母婊,而是美帝国主义实在不允许英国继续掌握海外殖民地。
跪出来的民族独立,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民族四分五裂,根本没有统一的文化、经济、政治认同。整个印度有5个种姓、3种宗教,1000多种语言,2000多个民族。这样的散装印度,注定了较长一段时间内,“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都是中心工作。
反观我国,全国人民心连心,即便是面对世界上最强的美国,也是说打就打!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条豪言壮语“西方殖民者在海岸线上安装几门大炮就能奴役一个民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说出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辉煌前途。
50年代,我们靠着苏联的援助,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确定下来。而印度,却在各种大政方针确定前,先要看英美等国的脸色,以西方国家的标准为标准。
就这样,我们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印度却在殖民者离开之后,继续跪着不肯起来。
1962年的战争,算是一个转折点。开国总理尼赫鲁身败名裂郁郁而终,印度军队开始受到重视,印度人开始确定了一个发展目标“超过中国”。
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中印两国都是发展较快的大国,发展模式也比较接近。直到1978年,中国忽然变道超车,让全世界惊掉了下巴。
1980年的印度和中国,依然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当年,中国GDP1911亿美元,印度则是1863亿美元。
从各个产业的结构来看,中印两国基本上都维持了农业50%,工业和服务员各25%的状态。
不同的是,在八九十年代欧美国家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向发展中国家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时,中国直接接过来了,而印度却错失了机会。
印度为何会错失机会?
原因其实还在前面30年中。
1950年代到1980年代,我国进行了持续30多年的扫盲运动,原本只有10%甚至更低的识字率,一下子提升到了80%以上。同时,推行的普遍性的义务教育,也让新成长起来的60后,70后有了参与工业生产的基本能力。
反观印度,基本没有重视过基础教育,直到2010年才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即便是印度把“识字”这一概念降低到会写自己名字的程度,印度的识字率,依然低的吓人。
不能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出口替代的二次工业化,其实对印度来说还不是最致命的。印度最致命的一点是,始终没想走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忽悠下,印度大力发展服务业,把自己搞成了“世界办公室”,绝大部分的工业品,都需要进口,而印度的农业,也始终没有转移出大量的工业人口出来。
总的来说,印度错失最近40年的发展良机,既有历史性的散装传统,又有当政者西方至上主义的毒害。将来印度想要振兴,继续对欧美国家言听计从,恐怕永远没有希望。
其实二战结束之后,印度推行的还是社会主义制度,想搞计划经济。但是当时也就东欧和苏联的一系列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搞的起计划经济,就印度这种农业国连一点工业基础都没有,就直接搞计划经济,一般是搞不成的。这样的结果就是计划经济的好处印度没有得到,计划经济的恶果印度却得到了很多,在很多行业甚至发生了竞争挤出等事情,以至于某些行业畸形发展完全不能够充分竞争。
印度当时社会主义到什么程度?就说保护工人吧,1976年,英迪拉·甘地政府修改《劳资争议法》,规定工人雇用数超过300人的企业关闭前必须经过政府批准,1982年规模又扩大到雇佣人数超过100人的企业,但由于事实上政府从未给过这样的许可,解雇工人几乎成为不可能。
这就导致印度企业不敢大规模雇佣工人,根本做不大。然而更为要命的是,印度政府居然保护小企业,纵容它们做不大。政府确立对小企业的预留制度。规定一系列项目必须由小企业制造。这些项目主要包括纺织、服装、玩具、鞋类和轻工业制品等一些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非熟练劳动制品。
这就导致竞争力不行的小企业难以被淘汰,整个市场的竞争被严重扭曲,根本谈不上效率。但这套体系也不见得有多公平,小企业为了生存,也会绕开各种保护工人的措施,最终的代价还会转移到工人头上。另一方面,大企业也不吃亏,它们乘机分割成小企业来坐享许可证和小企业预留的双重优惠。
世人都以为,在冷战期间,印度是美国和苏联两面逢源的,但是其实印度是以第三世界大国自居,跟苏联的关系比较好一些,跟美国的关系只能说是不冷不热,更何况美国其实是巴基斯坦的盟友,这也让印度和美国关系不佳。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印度才开始逐渐改革开放,开始放弃一些社会主义制度中固有的积弊,这就比中国晚了十多年。但是哪怕他们搞改革开放,问题也很多。90年代印度搞核计划,引爆了核弹,又招致了国际制裁,制裁直到20世纪末才解除。所以留给印度充分发展经济的时间,也就是21世纪这十多年。
这么算来算去,留给印度充分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比中国少了20多年。而以现在印度的经济水平也确实落后中国20多年。所以这么一看,是不是发现印度的经济也并没有那么烂?再给印度一些时间,它的经济发展会更好一些。
当然,印度经济发展还有不少困难要克服,比如经济改革以来,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业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存在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的问题。但正是由于服务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不大,其对基础设施的刺激作用也较小,影响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一、二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难以推动印度经济高速增长。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