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阿拉伯人没有什么系统的评价,因为恒罗斯之战其实并不大,对双方来说都算不了什么。
当时阿拉伯人和大唐都在向外扩充,争夺的重点是中亚。
结果双方在恒罗斯打了一战,今天看来并不不算大。
唐军实际作战部队也不过3万人,其中2万人是唐军,另有1万是助战的番军。另外还有3万番军是负责后勤的,总兵力大概是六七万人。不过,实际作战部队不多。
阿拉伯军队兵力至今还有争论,但一般部队总数至少超过10万,西方一说是接近20万。但阿拉伯实际作战部队也没有这么多,大概是一半,也就是5到10万。
就兵力对比来看,唐军其实只有2万多人,而阿拉伯军队至少有5万,其中至少三四万是阿拉伯人。
其实,当时阿拉伯人的力量很强,纵横中东、印度北部和中亚,集中10万大军根本是小意思。更别说,中亚很多国家本来就是他的藩属国。
虽然唐军也有1万多番军支持,但不可靠。
所以,实力上,阿拉伯人明显占优。
结果就是,首先高仙芝唐军2万多配合番军1万多人,约三万多大军,长驱直入700公里,围攻恒罗斯城。
阿拉伯守军赛义德·本·侯梅德部有1万人,坚守城市,等到齐亚德·本·萨利赫的援军主力赶到。
此时阿拉伯军队数量远远超过唐军,兵力有一倍的优势,开始内外夹击,同唐军决战。
唐军也是身经百战的,步兵给予阿拉伯人猛烈打击。
双方激战5日,唐军毕竟数量少,开始占下风,支持不住。
这个关键时候,同唐军协同作战的番军葛逻禄部见势不妙,突然倒戈。
这导致唐军作战体系崩溃,大败。
高仙芝率部逃走,最终只剩下几千人,损失了接近2万兵力。其中一部分战死,一部分被俘。
此战阿拉伯人获胜,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之后阿拉伯人和唐军没有冲突,大体保持均衡。
这主要是,当时阿拉伯人内部有严重问题,教派斗争严重,实力派互相厮杀。恒罗斯之战的阿拉伯大将齐亚德·本·萨利赫,也被政敌杀死。
同时,阿拉伯人西线还有埃及、拜占庭等很多敌人,根本顾不过来。
加上唐军此次虽败,不过损失一二万人而已,对于大唐帝国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所以阿拉伯人根本没有趁势东进,仍然维持之前的地盘,大唐也是一样。
至于大唐来说,这次失败算不了什么,重整旗鼓再战就是了。大唐打突厥,也是胜少负多,最终还是打赢了。
事实上,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可见,大唐西域的实力早已恢复。
关键在于,大唐随后和阿拉伯人一样,出现了内乱,也就是安史之乱。首都长安都被叛军攻破,国家实力急速衰退,无力再去管中亚的事情,直接放弃了西域。
另外,阿拉伯人和大唐还有共同的敌人,就是刚刚崛起的吐蕃。
所以无论是唐代历史,还是阿拉伯历史,对于恒罗斯战役都一笔带过。
今天西方史学家也认为,这不过是两大国边境的一次普通的军事冲突而已,对历史没有什么的影响。